“媒介素养教育”在美国被称为“比登月更重要的事业”,我国著名报人邵飘萍在1920年代也提议“新闻知识应列入国民普通知识之一”。如今的少年儿童是在新媒介环境下成长的一代,置身于复杂的媒体环境中,如何引导他们全面认识媒介,正确看待和使用媒介,并通过媒介认识世界、理性表达,发展自我,培养公民道德等,至关重要。
本书主要用漫画的形式为他们介绍书刊、电影、电视、电脑、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介的常识,让孩子学习如何合理、安全使用媒介、善用媒介。让他们可以不沉迷网络、免受不良信息侵扰,又能从小学会通过公共媒介合理发表意见表达心声。图书附有丰富的小常识,还有媒介小作业等。
《媒介素养(彩色漫画版 第二版 小学高年级适用)》的主要内容包括:我们一起学媒介、图书、报纸、电影和广播,等等。
张海波,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长期从事媒体和青少年教育工作。现为广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受聘担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
曾任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民营经济报副总编辑、广州青年报社社长、广州亚组委志愿者部宣传策划研究办主任等职。主持国家教育部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培训广州站工作。近年来,致力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主持负责多项教育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和媒介打交道了。
那时,为了让我们更早地接受艺术熏陶,妈妈开始用音乐来胎教。出生后,我们开始听到手机、电视机、音响中传来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声音,后来又可以看电视节目、在汽车上听广播了。我们坐在爸爸的电脑前,拿起鼠标,学着爸爸的样子敲打键盘。对了,我们最爱玩妈妈的手机啦,除了打电话、发微信,还可以玩游戏。上学后,我们接触了更多的媒介:书本、校园广播、网站、报纸、杂志、Q Q、微博、微信,我们还可以参加校园的小记者站,尝尝当小记者的神气滋味呢。
这就是神通广大,又无所不在的媒介。正是它们,让我们可以了解天下大事,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它们可以供我们娱乐游戏,也可以让我们与人交流联络,展示和表达自我。
媒介像大自然一样,是我们生长的环境,我们在媒介构成的信息时代中成长;
媒介像空气和水一样,是我们离不开的宝贵资源,依靠它们,我们获取和传播信息;媒介像汽车和飞机一样,是我们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必需的工具,我们必须掌握驾驭媒介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轻松胜任。
因此,我们要从小学习媒介知识,提高自己使用媒介的技能和素养,同时还要合理安全地使用媒介、善用媒介,让媒介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当然,我们一定要按照媒介素养教育所倡导的,不沉迷网络,以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袭。同时,当我们在微博、报刊等公共媒介发表意见表达心声时,要做到积极参与、理性守法。
在媒介多样化的时代,我们要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正确地辨识、判断和选择媒介,培养良好的媒介信息判断和筛选能力,利用媒介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传播正能量。媒介可以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让媒介变得更美好。
来,让我们打开这本书,一起走进媒介知识的课
堂吧!
编 者
这套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的画面色彩鲜艳,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我本来以为这种题材的书会有点枯燥,没想到作者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真是太聪明了。书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活灵活现的,跟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我特别喜欢那些情景对话,它们把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超级简单易懂。比如说,讲到网络谣言的时候,漫画里的角色通过一个个小小的误会和追逐,把信息是如何被扭曲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因为它不仅内容有趣,而且还藏着很多实用的“小秘密”。每次看完一个章节,我都感觉自己好像升级了一样,对身边那些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那些我看不懂的新闻和网络热点,现在似乎都有了清晰的脉络,这让我感到很自信。而且,书里还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不能人云亦云,要学会自己去分辨真假。这本书绝对是我今年读过的最棒的课外读物之一,强力推荐给所有的小伙伴们!
评分初拿到这本“彩色漫画版”的时候,我就被它那充满活力的封面吸引住了。说实话,我本来对“媒介素养”这个词有点陌生,感觉像是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用一种极其生活化的方式,把我们每天接触到的各种信息——从刷短视频到看新闻推送——都拆解开来,让我们看得明明白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是那种生硬地“教导”我们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贴近我们实际生活的小故事,引导我们去思考。比如,那个关于“点赞背后的陷阱”的篇章,用一个超萌的卡通形象来演示点赞量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看得我忍不住拍案叫绝。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有心思,色彩搭配既不刺眼,又能抓住注意力,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它让我开始留意到,原来我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这么多,每条信息背后可能都有我们看不见的“推手”。这种被“点醒”的感觉,让我对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多了一份警惕,也多了一份从容。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酣畅淋漓的,我很少能一口气读完一本“学习类”的书,但这一本不同。它的叙事流畅,角色性格鲜明,让我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我特别喜欢那种多线索并进的叙事手法,比如一边在讲我们如何被广告影响,另一边又在展示一个孩子如何通过提问来拒绝不必要的消费。这种“双线并行”的结构,让抽象的媒介理论立刻变得具体可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一种“怀疑的美德”。以前我可能觉得质疑别人很不好,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在信息领域,保持适度的质疑和好奇心,才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书中的文字不多,但每一句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既符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的理解能力,又不失深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刚刚拿到新装备的侦探,对这个充满信息迷雾的世界,充满信心去探索和破解那些隐藏的“密码”。
评分这套书的细节处理简直堪称教科书级别,对于我们小学高年级这个正处于信息接收高峰期的群体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过去常常会因为看到一个很酷的视频就相信了里面的内容,从来不会多想。但自从看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学着用“放大镜”去看待信息了。比如,关于“深度伪造”(Deepfake)那几页,漫画家通过对比真实和虚假画面的细微差别,用夸张但又准确的方式展现了技术对我们眼睛的欺骗性。里面的颜色运用非常巧妙,某些关键的警示信息总是用高饱和度的对比色来突出,即使我只是随便翻阅,那些重点信息也能自动跳进我的脑海里。而且,书里的知识点之间的串联非常自然,前一章讲到的“辨别来源”,立刻就用到了下一章“评论区的水军”分析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这让我觉得,学习知识不再是一块块孤立的石头,而是一张相互连接的网络,清晰可见。
评分不得不说,这个版本的“素养”书做得太接地气了!我身边很多同学都觉得学习新东西很费劲,但这本书完全没有那种负担感。它就像是请了一位特别幽默的老师,用漫画这种“我们能看懂的语言”来跟我们交流。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一些稍微严肃的话题时所保持的轻松和智慧。例如,在讨论“隐私保护”时,漫画里那个小侦探角色,通过一些有趣的线索,把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展示得清清楚楚,没有丝毫的恐怖或说教,反而让人觉得,哦,原来保护自己这么重要而且这么简单。整本书的节奏掌握得很好,翻页之间信息的密度适中,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部连续剧,每一集都有新的知识点被巧妙地植入。这套书的价值远超于一本普通的漫画书,它像是一把钥匙,帮我开启了理解现代社会运作模式的大门,让我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敏锐的洞察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