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描述成年期动态过程的著作,它把整个成年时期比喻成了一场旅程,并记录了成年人一路走来的、从成年早期到生命终结的历程。
★本书融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文化、社会、家庭、健康、疾病、人格、成功等角度,对人生的一生做了深刻的剖析和阐释。
本书是一本心理学经典书,主要论述了"健康老龄化”的问题,即如何从成年早期(18岁开始),走过青年、中年、老年、晚年等成年的各个阶段,在诸如心理的、生理的、行为的、认知的、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健康的、老龄化的、工作、退休、性格、压力、死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内容来看,相比那些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的书籍,本书实际上讲的是成年人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更多地是从生活、人生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安排好成年期各个阶段的人生旅程,从而实现成功的成年时期的人生之旅。
王思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副教授。曾翻译过多部心理学著作。现供职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研究所。
芭芭拉·比约克伦(Barbara R.Bjorklund) 毕业于佛罗里达州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专攻认知发展方向;并于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获得博士学位,专攻毕生发展心理学方向。她的研究涉及儿童发展和成人发展两个方面。 目前,她在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威尔克斯荣誉学院(Wilkes Honors College at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教授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法律心理学的课程。从1996年开始,她着手写作《成年人的旅程》,如今本书已经是第8版了。 主要著作还有《写给家长的纪律之书》(与大卫?比约克伦合著)等。
第1 章 成年发展介绍 1
成人发展的基本理念 2
改变的来源 6
年龄规范性影响 6
历史规范性影响 7
非规范性生活事件 10
稳定性的来源 11
基因 12
环境 12
交互作用论 13
“年龄”是什么 14
一些指导性的看法 15
毕生发展心理学 16
发展生态模型 16
发展研究 18
方法 19
测量 25
分析 27
设计 30
结语 33
小结 33
第2 章 身体变化 37
主因老化理论 38
氧化损伤 38
遗传限制 39
热量限制 40
关于主因老化理论的评价 41
成年期的身体变化 42
外表 42
感觉 48
骨骼和肌肉 53
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57
大脑和神经系统 58
免疫系统 60
内分泌系统 60
身体行为方面的变化 63
运动能力 64
耐力、敏捷度和平衡力 64
睡眠 66
性行为 68
主因老化中的个体差异 72
遗传 73
生活方式 74
民族、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 75
能让主因老化“回头”吗? 76
成年期中身体变化的概述 76
小结 78
第3 章 健康与健康障碍 82
死亡率与死因 82
发病率,疾病与致残 84
常见健康问题 84
致残 84
自我健康评估 86
若干疾病 87
心血管疾病 87
癌症 88
糖尿病 90
阿尔兹海默氏症 91
老年病患者与因老化致残者的生活 94
精神障碍 95
焦虑症 97
心境障碍 98
冲动控制障碍 100
物质滥用障碍 101
精神健康障碍的治疗 101
非医学解决方案 102
辅助技术 102
动物助手 103
个体健康差异 103
生活方式 104
性别 104
社会经济地位、民族和种族 106
人格和行为模式 110
遗传 112
发展之源 112
通往健康的“康庄大道” 114
小结 115
第4 章 认知能力 119
智力 120
智力总体的年龄变化 120
智力成分 122
扭转智力的下降 124
记忆 125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126
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 128
前瞻性记忆 132
减缓记忆能力的下降 132
情境中的记忆 133
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 136
认知变化上的个体差异 139
健康 139
遗传 141
人口统计学和社会传记史 142
学校教育 142
智力活动 143
体育锻炼 144
对于下降的主观评价 145
认知帮助 146
药物治疗依从性/ 坚持性 146
社交网络 147
电子阅读器与电子游戏机 148
安全驾驶 149
成年期认知能力变化总览及
一项平衡性研究 151
小结 153
第5 章 社会角色 156
社会角色和转换 157
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 158
成年早期的社会角色 161
离开(以及返回)家庭 162
成为配偶或者伴侣 165
为人父母 169
成年中期的社会角色 174
子女的离家:空巢期 174
中年时期的性别角色 175
成为(外)祖父母 176
照顾年长父母 178
成年晚期的社会角色 180
独居 181
成为一个受别人照顾的人 182
非典型家庭的社会角色 183
终身独居人群 184
无子女人群 185
离婚(再婚)人群 186
时间安排变化的影响 188
小结 189
第6 章 社会关系 193
关于社会关系的理论 194
依恋理论 194
护航模型 196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197
进化心理学 197
亲密关系 199
建立亲密关系 199
成功的婚姻 204
同居和婚姻 207
同性伴侣关系 209
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 212
家庭互动的一般模式 212
成年期的亲子关系 214
祖孙关系 218
与手足之间的关系 223
成年时期的友谊 225
朋友圈 225
宠物朋友 226
脸书上的朋友 227
总结 229
第7 章 工作与退休 233
工作对成年人的重要性 234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234
职业模式中的性别差异 235
职业选择 237
职业选择的理论 237
性别的影响 239
家庭的影响 242
遗传学的影响 243
工作经历随年龄变化的趋势 244
工作表现 245
职业培训与再培训 246
工作满意度 247
工作与个人生活 248
工作与个人 248
工作与婚姻 250
工作与亲子关系 251
工作与对成年家庭成员的照料 255
家务劳动 256
退休 257
退休的准备 257
退休的时间 258
退休的原因 259
退休产生的影响 262
全面退休的替代选择 266
结论 268
小结 270
第8 章 人格 273
人格结构 273
人格特质和因素 274
差异连续体 276
均值变化 278
个体内变异 280
连续性、改变及变异性共存 281
人格特质的作用 281
对连续体和变化的解释 284
遗传学 285
环境影响 286
进化心理学的解释 287
文化差异 288
对人格结构的总结 288
人格理论的发展 289
社会心理的发展 289
自我发展 295
成熟的适应 298
性别交叉 300
积极的幸福 301
小结 305
第9 章 对意义的探索 309
为什么会有这一章节? 310
意义系统中与年龄相关的研究 312
意义探索的变化 314
宗教、精神性与健康 317
有关精神性发展的理论 319
道德推理的发展 320
信仰的发展 327
整合意义与个性 331
一个综合模型 332
神秘主义体验的阶段 334
阶段转换的过程 335
评价与结论 338
小结 340
第10 章 压力,应对和心理
弹性 344
压力、压力源和应激反应 345
压力的类型 347
压力的影响 350
身体疾病 350
精神障碍 351
与压力相关障碍的个体差异 353
与压力相关的成长 359
压力的应对 360
应对行为的种类 360
社会支持 364
人格特质与应对 366
心理弹性 367
对创伤的反应 368
心理弹性的个体差异 369
军事战争和战略部署中的心理
弹性 370
关于压力的心理弹性 371
小结 372
第11 章 死亡与永别 376
如何理解死亡 377
死亡的意义 377
死亡焦虑 378
接受死亡事实 380
死亡的过程 381
死亡反应的阶段 381
道别的重要性 382
对死亡的个人适应 383
选择死亡地点 385
选择死亡的时间 388
死亡以后:习俗与哀悼 390
传统哀悼:葬礼和仪式 390
悲伤的过程 393
生与死:最后的致辞 397
小结 397
第12 章 成功之旅 400
成年期发展的主题 401
成年初始期(18 ~ 24 岁) 404
成年早期(25 ~ 39 岁) 405
成年中期(40 ~ 64 岁) 407
老年期(65 ~ 74 岁) 411
成年晚期(75 岁及以上) 413
影响成功发展的那些变数 416
生活质量上的个体差异 417
成功生活的其他衡量方式 419
成年人的成长及发展模型:
发展轨迹和途径 422
小结 429
关键词 433
致谢 444
后 记 445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沉稳的标题所吸引。作为一名资深“精神食粮”的消费者,我见过太多关于心灵成长的书籍,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生活中的小故事来阐述宏大的哲理。我特别喜欢它对于“成功”的重新定义,它打破了社会对成功的刻板印象,强调了内在满足感的重要性。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陷入沉思,思考自己过去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是否过于片面。作者的洞察力令人敬佩,她似乎能预见到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并在后续的篇章中给出富有建设性的解答。这本书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耐心地陪伴我走过那些迷雾。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幸福并非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存在于日常点滴的觉察与选择之中。这本书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这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价值。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启示录”式的标题有些警惕,生怕又是老生常谈。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内容结构设计得极其精妙,逻辑链条清晰,层层递进,让人欲罢不能。它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先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剖析,这个过程虽然有些挑战,但极其必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爱”的部分,那份细腻和真挚,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温柔的对话之中。它不仅仅关乎浪漫的爱情,更拓展到了人与人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结与慈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立体而多维的,它调动了我的情感、理智和直觉。合上书本时,我感到的是一种深沉的宁静,不是那种短暂的放松,而是对未来方向更加坚定的把握。对于寻求人生意义的探索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它所提供的洞见,足以让人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脚印。
评分作为一本经过多次修订的经典,这本书的生命力是惊人的,它似乎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我这次阅读的感受与我早年接触的同类型书籍有天壤之别,这得益于作者对核心理念的不断打磨和升华。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极高的可操作性——它教会你如何“做”,而不是仅仅如何“想”。在关于“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不如意”那一章节,作者提供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心态调整框架,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应对生活,而是成为了自己人生的积极塑造者。它鼓励我们拥抱不完美,并在这种不完美中寻找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精神内核变得更加坚韧和清晰。它像是一次深度的精神SPA,洗去了我内心的尘埃,让我能以一种更加清澈、充满希望的目光去看待接下来的每段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奇异的魔力,它能够穿透日常的喧嚣,直抵灵魂的深处。我常常在通勤的地铁上阅读,但每一次翻开它,周围的嘈杂似乎都自动消散了。作者在处理“健康”这一议题时,展现了远超一般健康读物的深度,它将身体的健康与精神的富足紧密结合,提出了一个整体性的解决方案。我过去总是在“追求快乐”和“实现成功”之间疲于奔命,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理解它们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滋养的循环。这种观念的转变,对我来说是革命性的。书中的许多论述都极具启发性,它们不是被强加于你的教条,而是邀请你一同去探索和发现。这种平等对话的姿态,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充满乐趣。我甚至开始期待下一次阅读的时刻,因为我知道,每一次开启,都意味着一次与更优秀自我的相遇。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指南!我最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迷茫,这本书的问世恰逢其时。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真诚的分享和实用的建议。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仿佛能穿透文字直达读者的内心深处。我尤其欣赏它将“健康”、“快乐”、“成功”和“爱”这四个看似独立的主题,巧妙地编织成一张完整的人生蓝图。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能感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仿佛找到了解决我长期困扰的钥匙。书中那些深刻的见解,不是那种一闪而过的心灵鸡汤,而是经过时间沉淀的智慧结晶。它引导我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那种被理解、被鼓舞的感觉,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成长。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一些理念付诸实践,去创造一个更平衡、更充实的人生。这本书,绝对是我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