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微生物(黄瑞)

水产微生物(黄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瑞,林旭吟 编
图书标签:
  • 水产微生物
  • 微生物学
  • 水产养殖
  • 水质
  • 病原微生物
  • 水生生物
  • 黄瑞
  • 水产
  • 海洋生物
  • 环境微生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64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906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9
字数:4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水产微生物》结合现代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与要求,以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为基础,介绍了微生物知识在水产行业中的应用。内容选取以与水产相关的微生物实际岗位操作及其流程为主线,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改模式进行编写;本书共26个实训项目,强调“教、学、做”一体化,从单项微生物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应用技能训练逐层递进,由浅入深,既可供各校不同专业、不同学时和不同要求选用,也兼顾到了中高职衔接的教学特点和需求。
本书内容力求将“新”、“实用”和“适用”的微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图文并茂,方便直观教学。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可从www.cipedu.com.cn下载使用。
本书可作为水产类高职院校师生的教材,也可供水产养殖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培训、中等水产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参考学习。

目录

绪言1
一、微生物的概述1
二、微生物学及其分科2
三、微生物与水产养殖2
四、水产微生物的学习任务4
【本章小结】5
【复习思考题】5
第一章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安全与基本建设6
第一节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基本要求6
一、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6
二、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基本条件8
第二节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器具9
一、常用仪器设备和器具9
二、常用的玻璃器具12
实训一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实验器材的准备14
任务一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工作规则14
任务二玻璃器皿的准备14
任务三常用仪器与设备的认识和使用18
【本章小结】19
【复习思考题】20
第二章消毒与灭菌技术21
第一节常用的物理消毒与灭菌技术21
一、加热消毒与灭菌法21
二、辐射消毒与灭菌法23
三、过滤除菌法24
第二节常用的化学消毒与灭菌技术24
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25
二、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28
实训二消毒与灭菌29
任务一干热灭菌29
任务二高压蒸汽灭菌29
任务三过滤除菌30
【本章小结】31
【复习思考题】32
第三章细菌33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和结构33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33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35
三、细菌在特殊条件下的形态结构42
四、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原则43
五、常见水产生物病原性细菌44
第二节细菌的营养和新陈代谢46
一、细菌的营养46
二、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方式48
三、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49
第三节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培养50
一、细菌的繁殖方式50
二、细菌的繁殖速度51
三、细菌培养的条件51
四、细菌的人工培养52
五、细菌的群体生长形态57
六、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59
七、细菌生长的测定60
八、细菌的变异62
第四节水产生物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64
一、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64
二、细菌染色、形态观察65
三、菌落形态观察67
四、细菌的生化试验68
五、血清学试验70
六、分离菌株的回归感染试验70
七、药物敏感试验70
八、细菌种名鉴定71
第五节菌种的保藏73
一、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73
二、菌种保藏效果的评价76
三、菌种保藏的管理76
四、水产病原菌菌种保藏的意义76
实训三显微镜的使用和测微技术76
任务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77
任务二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量79
任务三数码显微摄影81
实训四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82
实训五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培养84
任务一微生物接种84
任务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87
实训六细菌鉴定89
任务一细菌的简单染色90
任务二细菌的革兰染色91
任务三细菌的特殊染色92
任务四细菌培养特征的观察93
任务五细菌生理生化检验95
实训七微生物数量的测定96
任务一显微镜直接计数96
任务二平板菌落计数98
实训八水产饲料细菌总数的测定100
实训九药敏试验101
实训十微生物菌种保藏103
实训十一鱼虾贝类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
初步鉴定104
【本章小结】106
【复习思考题】106
第四章放线菌和其他原核微生物108
第一节放线菌108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108
二、放线菌的生长与繁殖109
三、放线菌的菌落形态110
四、放线菌的培养条件111
五、放线菌的主要类群111
六、水产动物放线菌病111
第二节其他原核微生物112
一、鞘细菌112
二、噬菌蛭弧菌113
三、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115
实训十二放线菌的菌体特征和培养特征118
任务一放线菌菌体特征的观察118
任务二放线菌菌落特征的观察119
实训十三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培养119
【本章小结】120
【复习思考题】121
第五章真菌122
第一节酵母菌122
一、酵母菌的形态结构123
二、酵母菌的生长繁殖124
三、水产常见酵母菌125
第二节霉菌127
一、霉菌的形态结构127
二、霉菌的生长、繁殖及菌落特征128
三、常见霉菌及水产生物真菌病原体135
四、水产动物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140
五、霉菌毒素141
实训十四酵母菌菌体特征和培养特征的观察142
任务一酵母菌的菌体特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143
任务二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143
任务三酵母菌培养特征的观察144
实训十五霉菌的菌体特征和培养特征的观察144
任务一霉菌菌体特征的观察144
任务二霉菌菌落特征的观察145
实训十六水产饲料霉菌总数的测定146
【本章小结】148
【复习思考题】148
第六章病毒149
第一节病毒的基本知识149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149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150
三、病毒的结构151
四、病毒的复制152
五、病毒对理化因子的耐受性及其灭活153
六、噬菌体154
七、常见的水产养殖动物病毒157
第二节病毒的培养与检测159
一、病毒的培养159
二、水产动物病毒常用的检测方法160
第三节亚病毒162
一、类病毒162
二、卫星病毒162
实训十七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压片显微镜检查法163
【本章小结】164
【复习思考题】164
第七章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165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165
一、细菌的致病性165
二、病毒的致病性168
三、真菌的致病性170
第二节病原微生物的感染170
一、感染发生的条件171
二、感染的类型173
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175
四、感染的结果176
实训十八微生物毒力的测定176
【本章小结】178
【复习思考题】178
第八章水产动物免疫技术179
第一节免疫的基本概念179
一、免疫的特性179
二、免疫的功能179
三、免疫的类型180
第二节抗原和抗体181
一、抗原181
二、抗体183
第三节水产动物免疫系统185
一、免疫器官186
二、免疫细胞187
三、免疫因子187
第四节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187
一、鱼类非特异性免疫188
二、虾蟹类非特异性免疫189
三、贝类非特异性免疫191
第五节水产动物的特异性免疫192
一、特异性免疫的概念192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92
三、细胞免疫193
四、体液免疫193
五、影响鱼类免疫应答的因素194
第六节血清学反应195
一、血清学反应的概念195
二、血清学反应的特点195
三、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196
四、主要反应类型196
第七节免疫技术应用201
一、水产动物的免疫学诊断201
二、接种疫苗预防鱼病202
实训十九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疫苗的制作205
【本章小结】207
【复习思考题】207
第九章水与水产生物体的微生物208
第一节水域中的微生物208
一、淡水水域的微生物208
二、海水及养殖水域的微生物209
三、浮游病毒212
四、菌�苍骞叵�213
五、水体自净作用216
第二节水产生物体的微生物217
一、水生生物共附生微生物217
二、水生动物的肠道菌群218
三、水产品中的微生物223
实训二十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226
实训二十一海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228
实训二十二水中总大肠菌群数的检测229
实训二十三水产品或水中弧菌的分离与检测233
【本章小结】234
【复习思考题】235
第十章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与水处理中的应用236
第一节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236
一、微生态制剂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236
二、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239
三、微生物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240
第二节微生物的水处理技术243
一、好氧微生物处理243
二、厌氧微生物处理246
三、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的微生物水处理246
实训二十四光合细菌的富集培养和分离247
实训二十五光合细菌的扩大培养248
实训二十六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248
【本章小结】250
【复习思考题】250
附录251
附录1染色液和试剂的配制251
附录2实验用培养基252
附录3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高级工国家职业标准254
附录4水生生物检疫检验员高级工国家职业标准255
附录5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255
参考文献258

前言/序言

21世纪水产养殖业正在向多品种、高投入、高密度、集约式、工厂化的方向发展,水产生物病害发生的潜在威胁将更为显著,有些病原菌能引起人鱼共患的疾病,甚至有些水产致病菌涉及公共食品卫生问题。疾病与环境已成为水产养殖业能否快速、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开展健康养殖、健康食品、安全生产的关键。水产微生物学是以基础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免疫学、微生物实验技术等学科为基础,同水产养殖及相关水产产业密切结合,在水产生物疾病预防和治疗实践中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学科。水产微生物是高职水产养殖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环境监测与管理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水产生物病害防治技术、水质监测技术、饵料生物培养技术等课程的一门前置课程。
《水产微生物》教材为2008年省级精品课程《水产微生物》的配套教材和2012年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项目。该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目前国内外水产微生物应用技术、现代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养殖水域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实际,以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为基础,以全面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为目标,结合现阶段教学成果,以及“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国家规划教材编写的要求,依据水产相关的微生物实际项目操作流程,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思路,把“新”、“实用”和“适用”的微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将教材内容、排序与实际岗位操作流程及技能要求对接。
本教材精心选择了26个实训项目,项目内容和难度体现了由单项微生物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应用技能训练的逐层递进,内容安排留有余地,可供各校不同专业、不同学时和不同要求选用。
本教材由纸质教材和电子课件两部分组成,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类群、微生物分离培养操作技术、水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水产免疫防治、微生物应用新技术等;电子课件可从www.cipedu.com.cn下载使用。
本教材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适用于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水环境监测与管理专业、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实训,适用于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水生动物疫病诊疗乡村兽医(“渔业乡村兽医”)、养殖水质检测人员、饲料生产企业检测人员和养殖从业人员自学,亦可作为相关领域与行业的培训教材。
本教材编写分工如下:绪言由黄瑞编写;章由郭秀英编写;第二章由王维新编写;第三章节~第三节以及第四节、二、四部分由郭国军编写,第四节第三、五、六、七、八部分由黄瑞编写,第五节由贾亚东编写;第四章节、第二节第三部分由黄瑞编写,第二节、二部分由郭国军编写;第五章节和第二节、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曲霉、青霉、毛霉、水霉和第五部分由许明编写,第二节第三部分腐霉、壶菌、镰刀菌以及第四部分和第六章由黄瑞编写;第七章由林旭吟编写;第八章由马贵华编写;第九章节、二、五部分由王会聪编写,节第三、四部分由林旭吟编写,第二节、三部分由贾亚东编写,第二节第二部分由雷宇杰编写;第十章由黄瑞编写;各章实训、附录由林旭吟编写;各章小结由黄瑞编写。
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加之编写水平所限,书中不妥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5月
《海韵流光:海洋生物的奇妙世界》 大海,那片深邃而神秘的蔚蓝,孕育着无数令人惊叹的生命。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鲸群,每一个生命都在这片广袤的水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谱写着生命的壮丽史诗。本书将带领读者潜入这片神奇的海洋世界,探索其中隐藏的奥秘,感受生命的活力与多样性,领略海洋生态系统的独特魅力。 第一章:生命的摇篮——海洋的起源与演化 在地球亿万年的时光长河中,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地。本书将追溯生命的最初痕迹,探寻早期海洋中那些孕育生命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条件。我们将了解单细胞生物如何从混沌中崛起,并逐渐分化出形态各异的生命形式。从最原始的细菌到早期复杂的海洋藻类,每一个进化节点都充满了生存的智慧与演化的奇迹。我们将深入探讨地球环境变化对海洋生物演化的影响,例如气候变迁、地壳运动如何塑造了今日海洋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对化石证据的解读,我们将穿越时空,窥探那些早已灭绝却在地球生命史留下浓墨重彩的海洋巨兽,了解它们的形态、习性和灭绝原因,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生命演化的残酷与伟大。 第二章:微观世界的守护者——海洋微生物的王国 虽然海洋生物的宏伟体型常常引人注目,但真正主宰着海洋生息的,是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生命——海洋微生物。它们以惊人的数量和惊人的效率,支撑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转。本章将揭示这个隐秘却至关重要的王国。我们将认识那些在海水、沉积物甚至其他生物体内繁衍生息的细菌、古菌和病毒。它们不仅是海洋有机物循环的关键驱动者,参与着碳、氮、磷等元素的转化,更重要的是,它们构成了海洋食物链的最底层,为浮游生物和其他滤食性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能量。我们将深入了解不同类群海洋微生物的生活方式,例如光合细菌如何利用太阳能,化能自养细菌如何从化学反应中获取能量,以及病毒在调节微生物种群数量中的作用。同时,本章还将探讨人类活动对海洋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可能带来的深远后果,例如赤潮的发生与微生物的关联,以及塑料污染如何改变微生物的组成。 第三章:海洋食物网的基石——浮游生物的多彩世界 浮游生物,是海洋中最普遍也最不可或缺的生命群体。它们如同海洋中的“微小牧场”,是连接无机界与有机界,以及支撑海洋食物链的关键环节。本章将带读者走进浮游生物的斑斓世界。我们将认识那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浮游植物,它们是海洋中的“绿色工厂”,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之源。我们将探索它们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水流漂移,形成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洲”。接着,我们将聚焦于同样数量庞大的浮游动物,它们以浮游植物为食,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更高级生物的食物来源。从微小的桡足类到摇曳的水母,它们以各种奇特的方式觅食、繁殖,构成了一个动态而充满活力的微型生态系统。我们将深入了解浮游生物在海洋碳汇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气候调节中的潜在贡献。本章还将探讨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和污染,对浮游生物种群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如何波及整个海洋食物网。 第四章:深海的奇遇——那些沉默的王国 当阳光逐渐消失,海洋的深处隐藏着一个与我们熟悉的浅海截然不同的世界。那里黑暗、寒冷、高压,却孕育着一群适应力超强的独特生命。本章将带领读者潜入神秘的深海,进行一场奇幻的探险。我们将认识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奇特生物,它们进化出了各种令人惊叹的生存策略,例如发光器用于交流和诱捕猎物,巨大的眼睛用于捕捉微弱的光线,以及特殊的消化系统来处理稀少的食物。我们将探索海底热泉附近的极端微生物群落,它们不依赖阳光,而是依靠化学能生存,挑战着我们对生命生存条件的传统认知。我们将了解那些在深海沉积物中生活的底栖生物,它们如何缓慢而坚定地雕塑着海底的地貌。本书还将探讨深海生物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可能为人类带来的医学和工业启示。 第五章:生命的交响——海洋生物的互动与共生 海洋是一个充满互动与合作的舞台,生命在这里以无数种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本章将聚焦于海洋生物之间复杂而精妙的互动关系。我们将深入了解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永恒博弈,以及由此产生的进化军备竞赛。我们将探讨共生关系,例如小丑鱼与海葵之间的相互保护,清洁虾为大型鱼类清除寄生虫,以及珊瑚礁中珊瑚虫与虫黄藻之间互惠互利的合作。我们将认识那些以寄生方式生存的生物,它们如何悄悄地影响宿主的生理和行为。本书还将审视生物之间的竞争,例如不同物种争夺有限的食物和栖息地。通过对这些互动关系的解析,我们将更清晰地看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以及每一个物种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六章:人类的足迹——海洋生物的现状与未来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生态服务,但人类活动也给海洋生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章将审视人类与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将探讨过度捕捞如何导致渔业资源枯竭,破坏海洋食物链。我们将关注海洋污染,包括塑料垃圾、化学污染物和石油泄漏,它们对海洋生物造成的严重伤害。本书还将讨论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如海水温度升高、海洋酸化以及海平面上升,这些变化正在威胁着珊瑚礁、极地海洋生物以及无数依赖特定环境生存的物种。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将一同思考可持续的海洋管理策略,例如建立海洋保护区、发展可持续渔业、减少污染排放,以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最终,本书旨在唤醒读者对海洋生物的敬畏之心,呼吁大家共同行动,保护这片孕育生命的蔚蓝星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机勃勃的海洋。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光影的叙事:电影摄影艺术解析》,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之前看电影时那些模糊的“感觉良好”,现在终于有了清晰的理论支撑和术语来描述。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没有将摄影技术抽象化为冰冷的技术参数,而是将其完全置于叙事和情感表达的框架下进行剖析。作者对色彩理论、景深控制和灯光布局的讲解,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我尤其喜欢它对“逆光剪影”和“伦勃朗布光”在不同类型电影中应用差异的对比分析,那种深入骨髓的解析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经典场景的拍摄意图。书中穿插的许多导演访谈片段,更是揭示了技术如何沦为(或升华为)艺术表达的工具。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这本书让你从被动的接受者升级为主动的解读人;而对于业余摄像爱好者,它提供的视角更是突破性的——它不再教你“怎么拍”,而是教你“为什么这样拍会打动人”。这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和阅读快感的专业读物,强力推荐给所有对视觉艺术有追求的人。

评分

关于《宋代文人画的意境探微》,我只能说,如果你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一种莫名的向往,这本书能帮你把那份模糊的向往落实到具体的笔墨和哲学层面。它跳脱了单纯的“技法讲解”,而是深入探讨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山水、花鸟来寄托其“避世而入世”的复杂情怀。书中的分析细致入微,比如对范宽《溪山行旅图》中“密不透风”的树木结构与北宋政治氛围的关联解读,以及对米芾“刷字”中蕴含的书法自由精神的剖析,都极具启发性。作者的文风带着一股清雅的书卷气,读起来让人心境平和,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烟雨迷蒙的江南山水之中。这本书的配图质量极高,每一张图都配有精炼的批注,使得理论与实例的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它不是让你学会如何画,而是让你学会如何“看懂”并“感受”宋人的精神世界。

评分

这本《现代园林设计概论》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城市绿化美学的全新认知。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不仅仅停留在对植物配置和硬质景观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空间与情感如何在现代城市环境中进行深度对话。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场所精神”的阐述,书中用大量生动的案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微气候、水景和材料肌理,唤醒一片土地的内在记忆和文化底蕴。比如,书中分析了一个老旧工业区改造项目,如何巧妙地保留了历史的锈迹斑斑,同时引入了极具活力的本土植被,使新旧元素达到了和谐共生的境界。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精巧,从宏观的生态规划到微观的细节处理,层层递进,让我仿佛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园林大师进行了一次沉浸式的学习之旅。对于任何想提升自己审美层次,或者正在从事相关设计领域的朋友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和灵感源泉。它教会我,好的园林设计不只是美观,更是一种对生活质量的深刻承诺。

评分

我最近翻阅的这本《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辨》,简直是挑战了我对“实在”的根本认知。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没有止步于介绍薛定谔的猫和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这些基础概念,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这些科学发现如何彻底颠覆了我们自笛卡尔以来对确定性世界的信仰。作者的论述逻辑链条极其清晰,他把哥本哈根诠释、多世界诠释以及退相干理论之间的争论,梳理得如同精彩的哲学辩论赛。我尤其佩服作者在解释“观察者效应”时所采用的类比,它将抽象的波函数坍缩,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可以想象的情景,尽管本质的困难依旧存在,但阅读体验上大大降低了挫败感。这本书要求读者有足够的耐心和开放的心态,因为它最终导向的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对宇宙本质更深层次的敬畏和疑惑。对于那些热爱思考、不满足于既有答案的求知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思想上的高强度训练。

评分

《全球宏观经济学导论》这本书,坦率地说,我在大学时就该拥有它。它完全颠覆了我对复杂经济模型的刻板印象,作者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将那些晦涩难懂的供需曲线、财政乘数和货币政策工具描绘得清晰可见。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强的时代感和全球视野,它没有将焦点局限于传统的发达国家模型,而是大量引入了新兴市场的案例分析,特别是对于“特里芬难题”和“汇率波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的阐述,逻辑严密且富有启发性。我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一个顶级智库的研讨会上,听着学者们辩论着世界经济的脉搏。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们能做什么”。虽然内容涉及专业术语,但作者的行文风格极为平易近人,确保了即便是对经济学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顺利跟进,绝对是自学宏观经济学的首选入门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