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
本系列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十本。
《小书馆;学诗浅说》是一本极好的关于中国古典诗词学习和欣赏的入门读物,两位作者之名今人已多不知了,但一位是堙没已久的文史大家,一位则是近代zui富诗才的女画家。这样珠联璧合的大家之作,功力一流,可称经典。捧书读来,且不论其内容的精当,识见的深刻,光是那些博雅渊醇、妙语如珠的文字,就足以让我们大快朵颐了。
瞿蜕园(1894—1973),字兑之,湖南长沙市人。现代掌故大家、史学家、文学家、画家。出身望族,为清季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玑的幼子、曾国藩的小女儿曾纪芬的女婿。瞿兑之早年师从湖湘诗派的领袖王闿运等名宿,后入北京译学馆主修英文,并同时学习德文、法文、俄文等语言,先后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复旦大学。曾任北洋政府顾维钧内阁国务院秘书长、编译馆馆长及南开、燕京等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瞿兑之留居北京。1949年后,瞿兑之寓居上海,以著述谋生。
周紫宜(1908—2000),江西吉安人。近代知名的女画家和女诗人。早年先后师从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和徐悲鸿的岳父蒋梅笙等名师学习书画诗词。周紫宜才貌双全,高雅风致,人称“金闺国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坛、艺坛活跃的才女之一,与当时知名的女作家苏青、张爱玲、潘柳黛等齐名。解放后成为上海中国书画院首批女画师。她的诗词作品得到冒鹤亭、苏渊雷、唐圭章、钱仲联等诸多大家的推崇。晚年移居美国。
★本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的半个世纪中,中国学术界自王海宁、梁新会之后,够称得上“大师”的,陈(寅恪)、瞿(兑之)两先生可谓当之无愧。但陈先生“史学大师”称号久已著称,瞿先生则尚未有人这样称呼过,其实两位是一时瑜亮、铢两悉称的。
——学者周劭
★蜕老对秦汉至明清历代官制的精通,确实身怀绝技。他兼具功力、识力、才力。
——古典文学家金性尧
★兑之书法遒美,有晋人风,古人所谓:“即其书,而知其胸中之所养。”
——掌故家郑逸梅
★兑之博学能文,著述宏富,又工书法,善画山水及梅花,合乎吾侪心目中理想的中国文人之标准。兼治西籍,并娴政事。其于学则邃于史,掌故精熟。
——国学大师吴宓
★瞿氏曾从王闿运读书,文史根底很深。
——知名出版家钟叔河
★陈寅恪和瞿兑之都是对历史有卓见的学者,他们的判断应当是历史研究中的深刻经验。
——学者谢泳
★瞿兑之是个见识非凡的读书人。他的高明想法,有时候述而不作,让史实和材料说话,埋藏在选题和叙述之中。很多时候他也会议论风生。他的议论中正平和,即之也温,从不故作惊人语,从不作无根浮谈。那是一种极为难得的读书人的见识。
——当代作家小宝
第一篇 诗的结构形式
句法章法与体裁
平仄与四声
对偶
诗韵
写景写情用典
第二篇 名篇之欣赏和诵读法
怎样欣赏名篇
怎样诵读
第三篇 诗的发展与重要流派
国风
汉魏诗
阮籍及其他
陶潜
二谢与鲍照
六朝民歌
庾信
初唐
王维及其他
李白
杜甫
韩愈柳宗元
白居易元稹
李商隐
宋诗
清诗
第四篇 由诗到词
第五篇 写作方法
第六篇 论诗零拾
诗的发展次第
情与景
理与事
律诗的对法
用典法
句中的虚字
叠字
诗家习气
唐诗与宋诗
江西诗派
名句
句法变化
作诗的功夫
改诗
诗句蹈袭
句法重复
浮声虚响
个性与特长
咏物诗与议论诗
气韵
换字
诗中常用的字
杂体
改诗为词
句法章法与体裁
学习旧体诗词,首先应当掌握其结构形式,这对于阅读、欣赏、写作,都是必具的基本知识。
先谈诗句的结构,第一就是句法。当然,诗可以有不同长短的句子,但这是不常见的,可以慢慢再谈。一般来说,不外无言、七言两种。五言就是五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字一句。不过诗的句子与散文的句子不同,总要两句才能算一个整句,也就是说:上句是没有韵的,下句才有韵。必须包括有韵的在内,才能算诗的一整句。举例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五言诗,前两句末一字是“流”字,后两句末一字是“楼”字,“流”“楼”协韵,所以前两句是一整句,后两句又是一整句。
大凡单是一句不能把意思说明白,总要两句才能完整,比如这首诗的第一句能不能说明一个意思呢?当然不能。若是配上第二句,就勾画出一幅远景的图画来了。这就成为诗了。尤其是第三第四句,更可以看出,一拆开来,便不像句话。因为作诗的人是说:如果欲穷千里目,就必须更上一层楼。没有下句,单是上句怎能成立呢?
由此可见:诗的句法要有确定的规律,五言就是五言,七言就是七言。意思是活的,句法是死的。但是又要把活的意思在死的句法中表达出来,并不因为句法的约束和限制,就把意思也变死了。上面一首的第三四句,正说明诗句的死板和诗意的灵活。
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变化无穷的,而诗句的格式又这样简单,怎样能作得出诗来呢?这当然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明的。但也有几点可以先介绍一下。
第一,一句不够容纳的意思,可以分在两句中容纳。两句还不够,可以衍成四句,总把它说明白才算数。
第二,诗中所用的字是可以自由伸缩的,长得可以缩短,短的也可以拉长。有些字在散文中不能没有而作诗却可以省去。
这样一来,就不至于感觉句法的拘束了。当然,文艺这样东西总是要通过人的智慧,精心烹炼才能成功,绝不能像说话一样不假思索。不过只要抓住要点,得到诀窍,也绝不是什么非常困难的事。
句法简单地谈过了,现在再谈章法。
诗的一篇,名为一首。怎样才算一首诗呢?至少要像前面所举一例,四句两韵,不能再少了。
若要作成一首诗,必须具备下列一个主要条件。那就是句子必须协韵,读起来才好听。可以每一句的末一字都协韵,也可以每一整句的末一字协韵。前者不是常见的,一般总是用后者的办法。像上述的例子,“流”、“楼”协韵,都在整句的末一字上。这个例子只提示最短的章法。当然不限于两句有韵,推广到六句、八句,以至更多都是一样。
另外有一个附带条件,就是短篇总要双数的句子才能成章,五句七句九句是通常不许可的。如果是长篇,倒有时可以不拘。
总的说来,诗要尽量求其句法整齐,声韵和谐,为的是可以引起美感。也就是说:诗是通过细致加工的语言。
……
自序
传统形式的诗词是大多数所爱好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大多数人所希望能掌握的。因此,很需要有一种指导性的书,用最简捷的方法给读者说明怎样欣赏,怎样写作等等。
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讲授的经验,将所累积的资料系统地编成的。特别注重由浅入深,提纲挈领,使读者不需要多费时间,首先能掌握诗的主要形式和规律,然后在指导欣赏方法和叙述源流派别时,顺便介绍一些传诵的名篇,在介绍时又顺便加以说明解释。这样,读者不但看到了实例,而且也就等于读了一部精选的诗词。在知识比较充实以后,才指示习作的方法,读者就更会有亲切的感觉了。
本书在关键性的地方不厌反复求详,而初学所不必措意的地方却尽量从略,以免加重读者的负担。所谈的诗以唐诗、词以宋词为主。
前人诗话往往有精辟的见解,在今天仍然对学诗有帮助的,本书采取其精意,改用浅显的文字写成,在本书的内容中颇增一些分量。
瞿蜕园周紫宜
1961年7月
一直以来,我对诗歌都抱有一种莫名的向往,总觉得那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和哲思,但又常常因为古奥的语言、晦涩的意象而望而却步。偶然间翻到这本《小书馆:学诗浅说》,虽然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仅仅是目录和封面的设计就足够吸引我。封面的设计简洁而富有文艺气息,一看便知是精心打磨过的,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尤其期待书中对诗歌入门的解读,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跨过那道看似难以逾越的门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思路,从最基础的诗歌概念讲起,比如诗歌的起源、不同体裁的特点,以及如何欣赏一首诗。我更关注的是,它是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如何辨析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篇进行讲解,那无疑会让我更容易产生共鸣,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一个诗歌初学者来说,最怕的就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所以我期盼这本书能够有趣味性,让学习诗歌的过程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评分对于文学作品,我一向比较挑剔,尤其是在涉及到经典和文化传承方面。看到《小书馆:学诗浅说》这个书名,第一反应是它的定位应该是面向大众,而非专业研究者,这一点我比较欣赏。作为一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常常觉得现代社会对诗歌的关注度不够,很多优秀的诗篇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唤醒更多人对诗歌的热爱,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诗歌的价值和魅力。我非常看重书籍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性,虽然我还没看到具体内容,但我相信一本好的“浅说”一定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避免过度解读或者曲解。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诗歌鉴赏的“钥匙”,帮助读者打开理解诗歌的大门,而不是直接给出现成的答案。例如,在解读一首诗时,是否会引导读者去思考诗歌的韵律如何营造氛围,用词的精妙之处体现在哪里,以及诗人想要表达的深层情感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心中种下一颗热爱诗歌的种子,让我在日后的阅读中,能够更加自信地去探索诗歌的海洋。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地、有趣地了解诗歌的途径。看到《小书馆:学诗浅说》的书名,我立刻就被吸引了,因为它承诺了一个“浅说”的过程,这对于像我这样没有深厚学术背景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我非常看重书籍是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进入诗歌的世界。比如,我希望能先了解诗歌的基本分类,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诗歌风格差异。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战演练”的机会,哪怕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或者一些引导性的提问,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培养一种“阅读诗歌的习惯”,而不是看完就忘。我尤其关心的是,书中是否会讲解一些如何“背诵”和“体会”诗歌的方法。我总觉得,诗歌的美,不仅在于理解,更在于能够将其融入自己的情感,甚至能够出口成诵。这本书如果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收获。我希望它能成为我诗歌学习旅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启蒙者。
评分最近生活节奏很快,常常感到精神上的疲惫,总想找点东西来滋养一下心灵。虽然我并非研究诗歌的专家,但一直对古诗词有着深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千古绝句中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和智慧。这次看到《小书馆:学诗浅说》的介绍,虽然没有读到具体内容,但“学诗浅说”这几个字就给了我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仿佛它就是为像我这样希望浅尝辄止、轻松入门的读者准备的。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带有故事性的讲解方式,如果书中能将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融入其中,那会让我觉得诗歌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的情感载体。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经典的诗歌赏析方法,比如如何从诗人的情感出发去理解诗意,如何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解读诗歌的思想内涵。此外,我也很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记忆诗歌的技巧,毕竟古诗词的意境深远,能够熟记于心,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思考。
评分我一直认为,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情感的升华,但很多时候,面对古诗,总是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奈。我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诗歌的书。《小书馆:学诗浅说》(精装)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亲和力,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愿意将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晚辈。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诗歌“为什么好”的解释。比如,为什么某一句诗会流传千古?它的妙处究竟在哪里?是意境的深远,还是情感的真挚,抑或是语言的精炼?我希望书中能够给出一些具体的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我个人对意象的解读比较感兴趣,比如,在中国诗歌中,月亮、梅花、流水这些常见的意象,它们各自承载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如果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侧重,那将非常有价值。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去发现诗歌中的“节奏感”,感受诗歌在吟诵时的韵律美,这往往是我在阅读时容易忽略的部分。总而言之,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真正地走进诗歌的内心世界。
评分我们怎么样读书,看过后最大感受是对自己平时学习的指导有很大意义。尤其是第一篇梁启超老师的一问伦为学与做人,读书为做人道理深刻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真心喜欢!值得拥有啊!!!
评分小书馆系列的《中国政治两千年》,这套书籍有两盒平装版的共14本,收了精装版的11本,还有三本没出,出了也会收的。
评分小书馆系列系列的《国学概论讲话》,这套书有两套简装版的共14本,这套精装版的只出了11本,都收了。都是32开的硬壳精装,薄薄的一小本,但知识却很厚重。
评分作者学贯中西 的眼界和洗练、生动的文笔,把中国二千年纷繁复杂的传统政治文化,概括得如此清晰而深刻、、、、、、
评分家里大小用品全部京东搞定。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评分小书馆系列系列的《人间词话讲疏》,这套书有两套简装版的共14本,这套精装版的只出了11本,都收了。都是32开的硬壳精装,薄薄的一小本,但知识却很厚重。
评分好书一本,值得拥有,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