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王国维的代表性著作。
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并称为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
《中国文化丛书 第二辑: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多年从事戏曲研究的一部总结性著作,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古典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它大大提升了戏曲在文学中的地位,把他从“托体近卑”的俗文学拉升到了文学艺术的范畴。全书共十六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徵引历代有关资料,考察中国古典戏曲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描绘出清晰的途径和线索。对戏曲语言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发挥。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丰富,治学态度谨严,影响深远。此次整理出版以1933年3月商务印书馆《国学小丛书》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内容更加完善。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代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等领域均造诣高深,成就卓著。
自 序
第一章 上古至五代之戏剧
第二章 宋之滑稽戏
第三章 宋之小说杂戏
第四章 宋之乐曲
第五章 宋官本杂剧段数
第六章 金院本名目
第七章 古剧之结构
第八章 元杂剧之渊源
第九章 元剧之时地
第十章 元剧之存亡
第十一章 元剧之结构
第十二章 元剧之文章
第十三章 元院本
第十四章 南戏之渊源及时代
第十五章 元南戏之文章
第十六章 馀论
附录一
元戏曲家小传
一 杂剧家
二 南戏家
附录二
一 曲录自序 王国维
二 宋元戏曲史 傅斯年
三 读《宋元戏曲史》 赵景深
一 优语录与幽默笔记
二 元人杂剧的渊源
四 《国学论丛》王静安先生
纪念专号序 梁启超
自序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而为此学者,大率不学之徒;即有一二学子,以馀力及此,亦未有能观其会通,窥其奥窔者。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沈晦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
往者读元人杂剧而善之,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辄思究其渊源,明其变化之迹,以为非求诸唐、宋、金、辽之文学,弗能得也;乃成《曲录》六卷,《戏曲考原》一卷,《宋大曲考》一卷,《优语录》二卷,《古剧脚色考》一卷,《曲调源流表》一卷。
从事既久,续有所得,颇觉昔人之说,与自己之书,罅漏日多,而手所疏记,与心所领会者,亦日有增益。壬子岁莫,旅居多暇,乃以三月之力,写为此书。凡诸材料,皆余所搜集;其所说明,亦大抵余之所创获也。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为多。非吾辈才力过于古人,实以古人未尝为此学故也。写定有日,辄记其缘起,其有匡正。
我向来对那些能够穿越历史,触碰到时代灵魂的著作情有独钟,而《中国文化丛书 第二辑:宋元戏曲史》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阅读期待。这本书并非只是枯燥的史料堆砌,它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描绘了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那一面——戏曲的兴衰荣辱。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不仅仅在讲述历史,更是在解读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书中对戏曲从民间走向成熟,再到辉煌的历程进行了详尽的梳理,每一个节点都充满了故事性。我非常欣赏书中对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和作品的深入剖析,例如关汉卿、王实甫等,他们的创作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又如何影响后世,作者都娓娓道来,引人深思。书中对于戏曲表演形式、音乐唱腔的介绍,也让我对这项古老的艺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读罢此书,我仿佛置身于那桨声灯影的时代,耳边回响着悠扬的唱腔,心中感慨万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传承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说实话,我平时阅读的类型比较驳杂,但对中国古典文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看到《中国文化丛书 第二辑:宋元戏曲史》这本书时,我抱着一种探索的心态去翻阅。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没有那种刻板的学术腔调,反而像是与一位博学的老者在娓娓道来。作者对宋元戏曲的整个发展脉络把握得非常到位,从最初的萌芽期,到蓬勃发展的阶段,再到其艺术巅峰,都有清晰的论述。书中所涉及的史料考证非常扎实,同时又将那些冰冷的史实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剧目,例如《琵琶记》、《荆钗记》等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的剧情介绍,更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作者对戏曲演员的生态、观众的反应,甚至当时戏曲演出的场地等细节的描写,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对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文化丛书 第二辑:宋元戏曲史》的时候,我着实有些意外。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密密麻麻的注释。然而,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流畅的文笔和生动的叙述所吸引。书中并没有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上来就堆砌史料,而是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那个充满活力的宋元时代。从市井街头的小曲,到宫廷宴乐的歌舞,再到后来逐渐成熟的元杂剧,作者层层递进,娓娓道来。那些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剧作家、表演艺术家,仿佛都鲜活地呈现在眼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剧种和代表作的分析,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而是深入剖析其艺术特色、思想内涵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读到《窦娥冤》的部分,我仿佛能听到窦娥那声声凄厉的控诉,感受到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悲苦与无奈。而《西厢记》的浪漫与才情,又让人沉醉于那个风花雪月的时代。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敬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戏曲艺术做出贡献的前辈们。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沉浸在古代小说研究的读者来说,《中国文化丛书 第二辑:宋元戏曲史》的出现,无疑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以往我更多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叙事和人物塑造,而这本书则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审视了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艺术形式,在宋元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作者对戏曲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的梳理,结合了丰富的史料和考古发现,论证严谨,逻辑清晰。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戏曲与社会政治、经济、民俗等之间相互影响的探讨。例如,书中对元代商品经济发展与戏曲兴盛之间关系的分析,就非常有启发性。同时,书中对不同地域戏曲流派的比较研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虽然书中有不少专业性的论述,但作者的行文风格依然保持着一种学术的严谨与文学的流畅相结合的特点,读起来毫不费力,反而有一种抽丝剥茧、豁然开朗的快感。这本书为我理解宋元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也让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翻阅《中国文化丛书 第二辑:宋元戏曲史》的,毕竟“戏曲史”这几个字听起来就有些门槛。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打开方式非常友好,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学术著作的刻板印象。作者的笔触细腻且富有感染力,仿佛一位资深的导游,引领着我们漫步在宋元时国的文化长廊。书中对于戏曲发展脉络的梳理清晰而有条理,从早期的萌芽到繁荣,再到巅峰,每个阶段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戏曲声腔和表演程式的讲解,虽然涉及专业术语,但作者总能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形象的描述来解释,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理解。书中的插图和版式设计也非常精美,给阅读增添了不少乐趣。尤其是那些描绘古代戏曲演出场景的绘画,更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热闹非凡的时代,感受到了现场的氛围。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戏曲历史的好奇,更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评分很大一本,趁着活动购入的,包装很好~
评分书籍包装很好,送来也没有任何污损,而且送货速度超级快。
评分满族史研究方面,如《释玛法》《释阿其那与塞斯黑》等
评分张先生曾受教于王国维和吴宓。。并为梁启超先生所赏识,文史哲的素养皆深,一部《史纲》文笔又极粹美,已胜过一般文学创作,无怪乎陈寅恪、钱钟书对其评价如此之高,以及钱穆老先生对他的厚望。可惜天不假年,张荫麟先生不满四十便早逝。。除去几篇论文,其留下的专著只有这部未完成仅写到东汉的《中国史纲》。。惜哉!
评分满族史研究方面,如《释玛法》《释阿其那与塞斯黑》等
评分吕思勉先生的大作,还没有认真读,感觉书的质量不错,还有书签也是美美哒,包装也挺好,快递也很快呢。
评分非常适合用来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只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一代宗师的著作,需要仔细读读,希望能懂得一些道理!
评分不错,物流很快,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