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文觀止》和《文選》並稱,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地不可輕視。
——魯迅
★《古文觀止》中222篇散文,實終身難忘之啓濛良師
——巴金
★讀《古文觀止》,可以知曆史,可以知哲學,可以知文體變遷,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國的宗教精神和人文精神,幾乎可以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切。
——金剋木
★《世說新語》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
——魯迅
★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毛澤東
★《浮生六記》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隻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顔色;隻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
——俞平伯
★讀瞭瀋復的書,每使我感到這安樂的奧妙,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生之苦痛。因為這個緣故,我想這對伉儷的生活是悲慘而同時活潑快樂的生活——那種善處憂患的活潑快樂。
——林語堂《浮生六記》英譯自序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捲一
《左?傳》
?3?鄭伯剋段於鄢
?6?周鄭交質
?8?石碏諫寵州籲
?10?臧僖伯諫觀魚
?12?鄭莊公戒飭守臣
?14?臧哀伯諫納郜鼎
?17?季梁諫追楚師
?19?曹劌論戰
?21?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24?宮之奇諫假道
?26?齊桓下拜受胙
?27?陰飴甥對秦伯
?29?子魚論戰
?31?寺人披見文公
?32?介之推不言祿
?33?展喜犒師
?35?燭之武退秦師
?37?蹇叔哭師
古文觀止?捲二
《左?傳》
?41?鄭子傢告趙宣子
?44?王孫滿對楚子
?46?齊國佐不辱命
?48?楚歸晉知罃
?50?呂相絕秦
?54?駒支不屈於晉
?56?祁奚請免叔嚮
?58?子産告範宣子輕幣
?60?晏子不死君難
?62?季劄觀周樂
?65?子産壞晉館垣
?68?子産論尹何為邑
?70?子産卻楚逆女以兵
?72?子革對靈王
?75?子産論政寬猛
?76?吳許越成
古文觀止?捲三
《國?語》
?81?祭公諫徵犬戎
?84?召公諫厲王止謗
?86?襄王不許請隧
?88?單子知陳必亡
?91?展禽論祀爰居
?95?裏革斷罟匡君
?96?敬薑論勞逸
?99?叔嚮賀貧
101?王孫圉論楚寶
103?諸稽郢行成於吳
106?申胥諫許越成
《公羊傳》
108?春王正月
110?宋人及楚人平
112?吳子使劄來聘
《榖梁傳》
114?鄭伯剋段於鄢
115?虞師晉師滅夏陽
《檀?弓》
117?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118?曾子易簀
119?有子之言似夫子
121?公子重耳對秦客
122?杜蕢揚觶
124?晉獻文子成室
古文觀止?捲四
《戰國策》
127?蘇秦以連橫說秦
132?司馬錯論伐蜀
135?範雎說秦王
137?鄒忌諷齊王納諫
139?顔斶說齊王
141?馮煖客孟嘗君
145?趙威後問齊使
147?莊辛論幸臣
149?觸讋說趙太後
151?魯仲連義不帝秦
156?魯共公擇言
157?唐雎說信陵君
158?唐雎不辱使命
160?樂毅報燕王書
《史?記》
165?李斯諫逐客書
《楚?辭》
169?蔔?居
171?宋玉對楚王問
古文觀止?捲五
《史?記》
175?五帝本紀贊
177?項羽本紀贊
178?秦楚之際月錶
180?高祖功臣侯年錶
182?孔子世傢贊
184?外戚世傢序
186?伯夷列傳
190?管晏列傳
194?屈原列傳
199?酷吏列傳序
200?遊俠列傳序
203?滑稽列傳
206?貨殖列傳序
209?太史公自序
司馬遷
213?報任少卿書
古文觀止?捲六
《漢?書》
223?高帝求賢詔
225?文帝議佐百姓詔
227?景帝令二韆石修職詔
229?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230?賈誼過秦論上
235?賈誼治安策一
242?晁錯論貴粟疏
246?鄒陽獄中上梁王書
252?司馬相如上書諫獵
254?李陵答蘇武書
259?路溫舒尚德緩刑書
264?楊惲報孫會宗書
《後漢書》
269?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271?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諸葛亮
273?前齣師錶
278?後齣師錶
古文觀止?捲七
李?密
283?陳情錶
王羲之
286?蘭亭集序
陶淵明
289?歸去來辭
292?桃花源記
294?五柳先生傳
孔稚珪
295?北山移文
魏?徵
299?諫太宗十思疏
駱賓王
302?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王?勃
306?滕王閣序
李?白
311?與韓荊州書
314?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華
315?吊古戰場文
劉禹锡
318?陋室銘
杜?牧
319?阿房宮賦
韓?愈
322?原道
329?原毀
331?獲麟解
332?雜說一
333?雜說四
古文觀止?捲八
韓?愈
337?師說
341?進學解
345?圬者王承福傳
348?諱辯
350?爭臣論
353?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355?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358?與於襄陽書
360?與陳給事書
362?應科目時與人書
363?送孟東野序
366?送李願歸盤榖序
368?送董邵南序
369?送楊少尹序
371?送石處士序
374?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376?祭十二郎文
380?祭鰐魚文
382?柳子厚墓誌銘
古文觀止?捲九
柳宗元
387?駁復仇議
390?桐葉封弟辨
392?箕子碑
395?捕蛇者說
397?種樹郭橐駝傳
399?梓人傳
403?愚溪詩序
405?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407?鈷鉧潭西小丘記
410?小石城山記
412?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王禹偁
415?待漏院記
418?黃岡竹樓記
李格非
420?書洛陽名園記後
範仲淹
422?嚴先生祠堂記
424?嶽陽樓記
司馬光
426?諫院題名記
錢公輔
428?義田記
李?覯
431?袁州州學記
歐陽修
434?朋黨論
436?縱囚論
438?釋秘演詩集序
古文觀止?捲十
歐陽修
443?梅聖俞詩集序
445?送楊寘序
447?五代史伶官傳序
449?五代史宦者傳論
451?相州晝錦堂記
454?豐樂亭記
457?醉翁亭記
460?鞦聲賦
462?祭石曼卿文
464?瀧岡阡錶
蘇?洵
468?管仲論
470?辨奸論
472?心術
475?張益州畫像記
蘇?軾
478?刑賞忠厚之至論
481?範增論
483?留侯論
485?賈誼論
488?晁錯論
古文觀止?捲十一
蘇?軾
493?上梅直講書
496?喜雨亭記
498?淩虛颱記
500?超然颱記
503?放鶴亭記
505?石鍾山記
507?潮州韓文公廟碑
510?乞校正陸贄秦議進禦劄子
513?前赤壁賦
517?後赤壁賦
519?三槐堂銘
522?方山子傳
蘇?轍
525?六國論
528?上樞密韓太尉書
530?黃州快哉亭記
曾?鞏
532?寄歐陽捨人書
535?贈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
537?讀孟嘗君傳
539?同學一首彆子固
541?遊褒禪山記
543?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
古文觀止?捲十二
宋?濂
547?送天颱陳庭學序
550?閱江樓記
劉?基
553?司馬季主論蔔
555?賣柑者言
方孝孺
557?深慮論
559?豫讓論
王?鏊
561?親政篇
王守仁
565?尊經閣記
568?象祠記
570?瘞旅文
唐順之
573?信陵君救趙論
宗?臣
577?報劉一丈書
歸有光
580?吳山圖記
582?滄浪亭記
茅?坤
584?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貞
588?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袁宏道
590?徐文長傳
張?溥
594?五人墓碑記
599?圖版目錄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捲一
3??德行第一
28??言語第二
世說新語捲二
85??政事第三
99??文學第四
世說新語捲三
153??方正第五
190??雅量第六
213??識鑒第七
世說新語捲四
231??賞譽第八
283??品藻第九
316??規箴第十
332??捷悟第十一
337??夙惠第十二
342??豪爽第十三
世說新語捲五
351??容止第十四
365??自新第十五
368??企羨第十六
371??傷逝第十七
380??棲逸第十八
389??賢媛第十九
411??術解第二十
418??巧藝第二十一
425??寵禮第二十二
428??任誕第二十三
456??簡傲第二十四
世說新語捲六
469??排調第二十五
501??輕詆第二十六
516??假譎第二十七
528??黜免第二十八
533??儉嗇第二十九
538??汰侈第三十
546??忿狷第三十一
551??讒險第三十二
554??尤悔第三十三
564??紕漏第三十四
570??惑溺第三十五
575??仇隙第三十六
《浮生六記》
閨房記樂?/?3
閑情記趣?/?5
坎坷記愁?/?83
浪遊記快?/?133
附錄一 僞作兩捲?/?205
中山記曆?/?207
養生記道?/?236
附錄二?/?253
《浮生六記》英譯自序?林語堂?/?255
重刊《浮生六記》序?俞平伯?/?260
《浮生六記》年錶?/?263
《菜根譚》
1 修身第一
31 應酬第二
78 評議第三
119 閑適第四
149 概論第五
《古文觀止》
美者畢集,缺者無不備
訛者無不正,集古文之成者也
觀止矣!
《古文觀止》是一部影響很大的書。
從成書之日起,就有許多人在讀《古文觀止》。其目的,當然是要參加科舉考試。雖然也有人提齣,一些水平不高的學子們,“錶麵上大傢念《古文觀止》,暗地裏學作文章的人傳授、背誦《東萊博議》”。但這絲毫未能削弱《古文觀止》的重要性,反倒是從另一側麵更讓人覺察齣其地位的不可動搖。為什麼參加科考就要學習《古文觀止》?這在科考尚存的時候實在是不能成為問題的,今天要解說明白,卻非得費一番周摺不可瞭。好在近幾年來終於又有人注意到瞭八股文體的價值,並已將個中機巧和盤托齣。有興趣者,不妨把金剋木、啓功、張中行等幾位先生評議“八股”的文章找來看看,自會有所受用,此不冗言。
無論如何,《古文觀止》自於康熙三十四年問世後,各地就不斷有人翻印、翻刻,康熙三十四年的歸化本、三十七年的浙江本,乾隆三十三年的懷涇堂本、三十九年的鴻文堂本、五十四年的映雪堂本,一直到後來的掃葉山房本、錦章本、四有本、廣益本、商務本……在不到250年的時間中,各種刻本不下於數十種,這在圖書經濟和印刷技術都不甚發達的時代裏,實在不能不說是一件蔚然已成奇觀的事情。
而且,這些年來,《古文觀止》這一成書於300餘年前的文選讀本,非但沒有隨著經濟的發達與科技的進步而消聲匿跡、光輝不再,相反地,由於
??“其選簡而該,
??評注詳而不繁,
??其審音辯字,無不精切而確當”。
得到瞭越來越多的人們的認可和喜好。直到已經是信息網絡化時代的今天,它的名聲也不降反升,影響越來越大。在由幾傢全球著名的中文網站共同進行的一次網絡調查中,《古文觀止》被評為“現代人最常閱讀的文言著作”之一,就是明證。
那麼,為什麼科舉考試早已廢除多年,原本為科考而編寫的《古文觀止》還會如此受讀書人歡迎呢?
原來,有著漫長而悠久的文化背景的中國人,終歸不能完全背棄自己的傳統,麵對先賢遺留下來的文化寶藏,又有誰不想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去作一番探索呢?而《古文觀止》恰好具有著現在人探索這一寶藏所必須的“鑰匙”功能。
它選材上起《左傳》、《國語》,下止於劉伯溫、歸有光,全麵地反映瞭從周至明數韆年的文體變遷,所選之文多為韆古名作,能於“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但同時也是汗牛充棟、浩如煙海的古典文冊中,得其上品,一覽而收全功。其內容則涉及曆史、哲學、文學、政治、宗教、藝術……幾乎可以說是一部小型規模的中國傳統文化百科全書。筆者的先師金剋木先生就曾說過這樣的話:
“讀《古文觀止》可以知曆史,可以知哲學,可以知文體變遷,可以知人情事故,可以知中國的宗教精神與人文精神,幾乎可以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切。”
《古文觀止》的不朽價值,由此而可知。
《古文觀止》一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不僅有“有文的文化”(即由文字記錄下來的文化),還有“無文的文化”。至少,兩者恰可互補,不應偏廢其一。而如果從更深一層的角度來看,就會發現,其實“無文的文化”更重要。畢竟,誰也不能隻生活在紙上。所以最終“有文”的仍然在“無文”的包圍中。考慮到這一點,我們此番印行《古文觀止》一書,采用瞭不少的文物插圖。這些插圖大體可分為三類。
一、曆史資料整理型。如曆史地圖和古代官製錶等。這類圖片,說是文物,其實是現代電腦製作的産物,可反映的內容又確實是韆百年前的古老事件。主要的用途在於補充資料,像“春鞦戰國時代都邑位置圖”,一圖在手,就給閱讀捲一至捲四帶來不少方便。
第二類是現存的古代建築遺跡。如阿房宮遺址的殘垣斷壁、位於今塔剋拉瑪乾沙漠的唐代邊城、武則天和唐高宗閤墓之處的乾陵等。這類圖片數量不多,但往往能引人升起一種追思幽古的心境,麵對著這些場麵,把心沉潛下來,體會玩味,往往能夠達到一種置身其中,物我兩忘,古今一如的心靈境界。
最後一類數量最多,占到瞭全部插圖的絕大多數。那就是曆代遺留下來的文物照片。這些照片,帶給讀者的是一種氣息,一種超齣文字而又恰能與文字互補的氣息。比如《敬薑論勞逸》一文的插圖“青銅俎”,讓人一睹之下,就能聯想起“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名句,並不由得會不寒而栗起來。從此而後,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一句的理解,恐怕就會比單純看字麵要深刻得多。
總而言之,圖文並茂、知性與覺性並重,也就是讓右腦與左腦在閱讀時同時發揮作用,是這種編排方式最大的好處。
本書文字部分的編排采用的是我國傳統的“子注閤本”方式。所謂“子注閤本”,用陳寅恪先生的話講,就是把注釋性的文字排成小號字體“與大字正文互相配擬。……‘以子從母’,‘事類相對’。這樣的本子叫閤本”。 “子注閤本”的好處在於既方便閱讀,又不至於打斷瞭文氣。在文字的理解上有瞭睏難,不必到文末、書尾等處再去尋找答案,解釋就在眼皮底下,一覽便知;而如果想要“因聲求氣”地去誦讀原文,隻需把小字跳過,直接按大字誦讀即可,兩全其美。
另外,還要講講“評點”問題。
在我國,評點是讀書人的一大傳統。《論語》中有這樣一段: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
??子曰:
??“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豈不爾思,室是遠而”,是《詩經》中的一句語。意思是說,“不是我不想你,實在是住得太遠瞭”。孔子的評點“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則是說,“思念有什麼遠近呢?分明是壓根就沒有想嘛!”這大概是文言文評點之鼻祖。此後,《左傳》裏的“君子曰”,《史記》裏的“太史公曰”,曆代史書裏的“史臣曰”、“論曰”、“贊曰”……一直到李卓吾的《批評忠義水滸傳》,金聖嘆評點《西廂記》,這個傳統從來沒有斷過。總之是讀書人在讀書時會從心裏忽然冒齣一句話,寫齣來,便成為瞭“評點”,往往是“評其一點,不及其餘”,而且還往往會帶上時代烙印。現在讀者手中這本《古文觀止》中的古今兩類評點,也不外如此。明白瞭這一點,再看此書中的“評點”,大概就會好辦得多瞭。
最後想說一句,《古文觀止》畢竟成書於清代,自那時至今,已有300餘年的變遷,書中某些觀點,未必被現代人所認同。我們在閱讀時,應注意汲取其精華,摒棄不閤時宜的觀點,以使中華文明更加發揚光大。
栗拙山
《世說新語》
一
南朝宋劉義慶著《世說新語》乃風流之寶典,名士之奇書。全書捲帙既混雜浩繁,體例尤堪稱“前無古人”,凡三十六門,一韆一百三十條,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風尚,反映瞭南北亂世的思潮風尚,上層社會的生活麵貌,儼然中古文人之水墨長捲、魏晉六朝之百科全書。但搠其意義,歸根結底顯然是名士風流。因此陳寅恪說是“清談之全集”(陳寅恪:《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魯迅則說是“一部名士的教科書”(魯迅:《中國小說的曆史的變遷》)。善矣大師之言也!該書於風靡三百年的怪現狀—清談,記載頗為豐富真實,有助於讀者瞭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更再現瞭這些“社會精英”沉溺其中的舉手投足醺醺醉意。毫無疑問,《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六朝曆史文化以及士人心態最值得研讀的一部珍貴文獻。錢穆曾經說過,《世說》一書最重要的是能錶現齣當時的“時代特性”。每一時代同彆一時代不同,正因為各有其特性。能錶現曆史特性的書,就是曆史上一部重要的書。清談就是那個時期的曆史特性。(見於錢穆《中國史學名著》三聯書店1973年版)
至於《世說新語》的作者,曆來記載由南朝宋劉義慶編撰,《南史》劉義慶本傳亦無異辭,《隋書?經籍誌》及新舊《唐書》,也是這樣記載的。按劉義慶(403-444年)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本生父名道憐,後過繼給已故叔父道規做兒子,襲封臨川王。《宋書》及《南史》有傳。史稱:義慶“幼為武帝所知”,嘗曰“此我傢豐城也”。以寶劍相喻,足見其器重。宋文帝劉義隆即皇帝位,義慶為丹楊尹,時年廿一。元嘉九年,三十歲,齣為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在州八年。元嘉十六年三十八歲,遷江州刺史。十七年遷兗州,一年薨。本傳說他“愛好文義,文辭雖不多,足為宗室之錶”。文帝博涉經史,“每與義慶書、常加意斟酌”。義慶在荊州任內,曾奏薦庾實、龔祈、師覺授等知名人士。“招聚纔學之士,遠近必至”。後被封為臨川王。
因此,《世說》作者完全可以肯定下來,劉義慶無論學養抑或纔華抑或財力,完成這樣一部著作,不存在任何問題。然而,“五四”以後齣現瞭新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稱:
《宋書》言義慶纔情不多,而招聚文學之士,遠近必至,則諸書或成於眾手, 未可知也。
這就是說,《世說》有可能是臨川王門下文學之士的集體創作。這種說法,頗近情理,而且曆史上不乏先例,如《呂氏春鞦》、《淮南鴻烈》皆是。不過,即使是集體創作,臨川王劉義慶居於“主編”的地位則是確然無疑的。魯迅之說實在有標新立異之意。
二
我以為,較之作者,《世說新語》一書的性質尤為奇怪。曆來目錄學傢都無例外地把它歸入“小說類”。從唐初《隋書?經籍誌》至清末《書目答問》,莫不如此。以至現在無論是哪個版本的《中國文學史》都赫然記載,《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誌人小說”的代錶作,為言談、軼事的筆記體短篇小說。
對此,我是持審慎的反對態度的。我的理由撮其要者有如下三端:
其一,考察文學史,所謂“誌人小說”此前竟沒有先例,而《世說新語》卻應該是成熟之作,作者巧費經營,以孔門四科開其端,以三十門為類型框架,而每一類型又大緻以時間順序為綫索結構成書。顯得成熟,紋絲不亂。中國文學史上尚沒有這樣“越世高談”,突如其來的現象。
其二,細讀《世說》,便可發現作者動筆時是當作確有其人其事來寫的,而且絕大多數是屬於第一手資料,力求真實,拒絕虛構,與街談巷議、道聽途說的小說有著嚴格的區彆。這當然影響到對《世說》一書的性質的判定。
其三,《世說新語》問世之後,曆代多有注本,其中尤屬南朝梁劉孝標的注本影響最大。劉孝標《世說新語》注和裴鬆之《三國誌》注、酈道元《水經》注、李善《文選》注曆來為世並重,有“四大名注”之稱。劉孝標(462-521年),名峻,字孝標,南朝梁學者兼文學傢。劉孝標《世說新語》注的主要特點,一是糾正瞭劉義慶原文的謬誤,二是注文引用的材料廣泛豐富,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劉孝標是當世大學者,注書時態度極為嚴肅認真,也是以信得過的曆史資料來要求《世說》的。事實證明:劉義慶所記一韆一百三十條,為劉孝標所糾謬之事不過百分之一而已。後來唐人編纂《晉書》,許多材料就直接引自《世說新語》。以至於我們現在撰寫學術論著(包括本人寫作文史論著),引用《世說新語》如同引用其他史料一樣是允許的。
其四,考察漢魏舊籍,可知為名士立傳,當時風起雲湧。《名士傳》、《高士傳》、《海內名士傳》、《正始名士傳》、《兗州先賢傳》、《襄陽耆舊傳》、《益都耆舊傳》,種種不一。劉義慶生當魏晉之後,玄風未泯,在寫《兗州先賢傳》、《江左名士傳》的前後,因受瞭裴啓《語林》與郭頒《世語》的啓發和影響,撰寫瞭以人物為中心、突齣錶現清談為內容的《世說新語》。《世說》當然與上述諸傳一樣,至少是野史一類,應屬於史書的範疇。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世說》是一部生動紀實的曆史資料匯編。此書應該不是作者理想中的終極成果。劉義慶及其門下文人們當年應該有一個宏大的計劃的,因為各種原因,他們初期的工作隻留下這部原生態的文本。這是一堆令人唏噓的文化碎片,過於散亂而無法從根本上進行意義銜接和歸屬。因此和其他整肅的史書相比,《世說新語》無疑呈現齣隨意散漫的原生態屬性。這是其遺憾所在,也是其價值所在。總之,這是一部有彆於其他一般著作的奇書。
三
需要說明的是,我反對將《世說新語》當作“誌人小說”,絕對不是否認其文學價值。像《左傳》、《史記》是史籍也是文學範本一樣,《世說新語》文字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有時用的都是口語,而意味雋永,錶達傳神,是頗具特色的晉宋人文章,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說史略》),是為的論。《世說新語》涉及各類人物共一韆五百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語言,有的重在纔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錶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齣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世說》是魏晉社會的忠實紀錄,同時又是當時著名人物的傳神寫照,簡直可以說是中國曆史從二世紀到四世紀時期的一幅人物長捲。並且,《世說新語》全書一韆一百三十條,長短不一,彼此獨立,看似散亂而又聲息相通,如沙礫般在各自的角落裏熠熠發光,組成一道鬆散而令人眼花繚亂的風景。這種真正意義上的片斷寫作,開拓瞭後世劄記片斷小語的寫法,如近代鄭逸梅的劄記就明顯承襲瞭《世說新語》的文風。
我以為,在快節奏的當代社會,《世說新語》也是人們特彆是文化人最值得放在案頭和枕邊賞玩的一部怡情之作。試想,酒後茶餘,乘興翻檢,看阮籍的迷途哭返,看王猛的捫虱而談,看嵇康的柳下鍛鐵,看劉伶的縱酒祼裎,看王子猷的興盡而返,及至王羲之毫無顧忌地袒腹東床,“超男”衛玠被粉絲的眼球看殺,嵇康與鍾會關於“何所聞”與“何所見”的脫口秀,郝隆於烈日下光著肚皮“曬書”的行為藝術……這一堆碎片與碎片之間的堆積、連接、衝撞會摩擦、生發齣無數信息,人們在對碎片的翻檢和晾曬中會領略到更真實更多元的文化景觀,其文化領悟與心性滋養勝過讀端嚴方正的史書又曷止萬韆?這也是《世說新語》曆來深受讀者喜愛的原因之一。
四
《世說新語》傳本甚多,著名的有明代嘉靖年間袁氏嘉趣堂刻本和清徐乾學傳是樓所藏宋淳熙刻本,還有清光緒年間王先謙思賢講捨校訂本等。現代的整理、箋注、譯注本也不少。卓犖者如餘嘉锡先生的《世說新語箋疏》及徐震諤先生的《世說新語校箋》,尤其是前者,可謂極盡箋疏之能事,考訂事實,訓詁文字,兼及後人讀書心得筆記,無不載入。記得曩年隨先師吳林伯先生攻讀漢魏舊籍時,先生說此書與《文心雕龍》、《昭明文選》互為錶裏,就是命我讀餘嘉锡先生本的。所以此次整理《世說新語》,原文就以餘嘉锡《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2007年版)為底本,用徐震諤《世說新語校箋》(中華書局1984年版)、張撝之《世說新語》(上海古籍齣版社2012年版)諸本參校。
此外,本書譯文盡可能直譯,我希冀文白對照加上雙欄排列,這樣就可能不用注解而直讀。陶淵明曾自詡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先師也告知我,人之精力有限,有些與你當下的研究不吃緊的書,是可以孟浪觀之,不求甚解的。現代社會知識爆炸,節奏加快,這樣的讀者是愈來愈多的。我的嘗試不免有失,而我的初衷希望得到理解。
最後,我們推齣的這個《世說新語》文白對照、雙欄直讀本,希望能得到讀者的喜愛。如有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陳書良2014年孟鞦於聽濤館書寓
《浮生六記》
瀋復(1763-1825),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瀋復其人,工詩畫,善散文,卻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文人,他既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也不是知名的文人墨客,他終生以遊幕、經商、作畫為業,浪跡天下,常年生活在社會底層,故此,其文章風格有著比較深刻的現實主義色彩。
關於本書的成因,據史料記載,當是如此:嘉慶十三年(1808),因為得到幼時好友石韞玉的舉薦,瀋復在赴琉球的使團中謀得一職。在曆盡艱險、九死一生的海上旅途中,在生與死的體驗中,瀋復迴憶起自己過往的人生,不禁産生瞭“浮生若夢”的感慨,於是揮筆寫就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在開捲之初他便這樣寫道:“東坡雲:‘事如春夢瞭無痕’,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事實上,這正是《浮生六記》得以問世的緣由。
一般來說,凡是偉大的作品大多能去沙存金,為人傳誦,而這本書能流傳下來堪稱幸運。據俞平伯先生在《浮生六記》年錶中記載,本書應是寫成於清嘉慶戊辰年(1808)或稍後,當時隻有作者的手稿,並未刊刻齣版,所以不為世人所知,如果不發生意外,這本書很可能就此湮沒無聞。但令人驚訝的是這部手稿卻奇跡似的保存瞭半個世紀,直到清代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它,並慧眼識珠,將其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並最終於1877年以活字版發行於世。此後,本書風行一時,多次印刷,有諸多版本,受到眾多的歡迎和追捧,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擁躉。
《浮生六記》共六篇,故名“六記”,可惜,現在已遺失其二。文中,作者瀋復以簡單而又生動的筆調描述瞭他的愛情故事、人生變故、閑情逸趣、浪遊快記等,其字裏行間體現齣作者與眾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徵和審美趣味。對於此書,許多學者都曾給予非常高的評價,其中尤以林語堂與俞平伯兩位先生的評價最具代錶性。林語堂非常喜歡這部作品,將主人公之一的陳蕓稱為“中國文學及中國曆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並將《浮生六記》翻譯成英文介紹到美國,使其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傳揚;俞平伯則贊美該書道:“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隻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顔色;隻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無酸語、贅語、道學語。”總之,對於浮生六記這部作品,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是中國文學史上得風氣之先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繼往開來的裏程碑之作,是熱愛古代文學的讀者不可錯過的一部傑作。
此次重版,汲取各傢所長,在譯文上更適閤現代讀者閱讀,並且對於前四篇真品做瞭頗為精當的點評與賞析,非常有助於讀者深入理解這部作品。此外,在附錄部分,我們收錄瞭僞作《中山記曆》與《養生記道》,以及林語堂、俞平伯兩位先生關於此書的兩篇序文,希望讀者朋友可以參考閱讀。
《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代隱士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齣世的語錄體文集。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籍貫不詳,有《菜根譚》《仙佛奇蹤》兩部作品傳世。洪應明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曆三十年1603前後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
洪應明生活的時代,明朝的統治已全麵走嚮衰敗,這不僅錶現在政治的黑暗上,整個社會、文化氛圍也呈現齣墮落之勢,這一點從稍前於《菜根譚》問世的《金瓶梅》中已可見一斑。一些有見識的知識分子,在經曆瞭仕途的風波挫摺之後,紛紛退隱江湖。他們既不願意與當權者同流閤汙,也不願意違心迎閤鄙瑣的社會風氣,於是,錶現隱者高逸超脫情懷的作品大量齣現,《菜根譚》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錶。《菜根譚》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將儒傢的中庸思想、道傢的無為思想和釋傢的齣世思想的精髓熔於一爐,娓娓道齣中國式的處世之方和修身之學,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煉意誌、激人嚮上的哲理式讀物。
本書命名寓意在淡淡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的存在,錶示能經受艱難睏苦,纔能成就偉大的事業。作者以此希望世人放棄互相傾軋之心,在清苦曆練之中涵養身心,磨礪品行。
在今天,當都市的浮躁與喧囂帶給我們與日俱增的焦慮、煩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時,《菜根譚》如一溪清泉,能滌去我們內心焦躁的塵埃,如一絲天籟,蕩去我們積煩的塊壘,為我們處理各種現實生活的問題提供有益的藉鑒與幫助。
《菜根譚》流傳至今,版本眾多,此版本是采用近百年來最通行的清刻本為底本,為瞭方便讀者深入理解《菜根譚》的內容,我們除瞭對書中的生僻難解的字詞做瞭相應的注釋外,對每一條內容還進行瞭詳盡的評鑒,這些評鑒除瞭盡量闡述原作本意外,更加注意與當前社會現實的結閤,力求為讀者提供更實用的幫助。當然,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會有疏誤之處,還請讀者朋友雅正。
《世說新語》這次的閱讀體驗,簡直就像是進入瞭一個古代名士的聊天群,每一個故事都短小精悍,卻又充滿瞭智慧的火花和人格的魅力。我一直覺得,中國古代的文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總是帶著一種與眾不同的雅緻和灑脫,而《世說新語》恰恰淋灕盡緻地展現瞭這一點。那些名士們,不論是關於他們的言談舉止,還是他們的奇思妙想,都寫得生動有趣,讀來令人會心一笑,卻又在笑聲中品味齣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比如,有的人物看似不經意的言語,卻能一語道破天機,展現齣超凡的洞察力;有的人物看似行為怪誕,卻有著自己獨特的處世哲學,令人不得不佩服。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追求宏大的敘事,而是聚焦於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精彩的瞬間,通過這些片段,勾勒齣那個時代士人的精神風貌。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想象這些人物的音容笑貌,感受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獨特的文化氛圍。這套書的裝幀設計也頗具古韻,拿在手裏,仿佛就能觸碰到曆史的溫度,讓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評分《菜根譚》這次的閱讀,確實讓我體會到瞭什麼叫做“字字珠璣”。這本書更像是一本人生哲學的小百科,用簡短的篇幅,卻概括瞭無窮的人生智慧。我反復閱讀其中的一些句子,每一次都能有新的感悟。比如,書中講到“居必擇鄰,遊必有益”,這看似簡單的道理,卻道齣瞭人際交往和人生選擇的重要性;又比如,關於“事看忙閑,人看厚薄”,則讓我對如何看待人和事有瞭更深的理解。我發現,《菜根譚》的書寫風格非常獨特,它將儒、釋、道三傢思想融會貫通,既有現實的考量,又有超脫的智慧。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智者對話,他用最簡潔的語言,為你點破人生的迷津,讓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方嚮。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精神,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物質的同時,更要關注內心的充實和精神的富足。這套書的紙張和印刷質量都很好,很適閤放在書架上,隨時翻閱,汲取智慧。
評分《浮生六記》這次的閱讀,讓我深深體會到瞭一種“平淡齣真味”的境界。與《古文觀止》的宏大氣勢和《世說新語》的纔情橫溢不同,《浮生六記》更像是一部娓娓道來的散文詩,講述瞭瀋復夫婦坎坷而又充滿溫情的一生。書中的文字樸實無華,卻蘊含著真摯的情感和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生活細節的描寫,無論是柴米油鹽的日常,還是旅途中的見聞,都被描繪得有聲有色,仿佛我就是那個親曆者。特彆是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共度難關的情景,讀來令人感動萬分。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他們依然能夠守望相助,用樂觀的態度麵對生活的睏境,這種精神力量,至今仍能給予我們深刻的啓示。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幸福,往往不在於轟轟烈烈,而在於細水長流,在於那份相濡以沫的深情。雖然書中不乏生活的艱辛,但作者始終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正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
評分這次入手的這套國學經典,雖然是“不可不讀”的係列,但著實給瞭我一些驚喜和沉思。首先,《古文觀止》的選篇,可以說是雅俗共賞,既有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篇目,比如《鴻門宴》、《觸龍說趙太後》,讀來依舊是那麼精彩,仿佛能身臨其境,感受古人的智慧與氣魄;又有不少篇章,初讀之下,可能需要細細品味,卻能在反復琢磨中發現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以及字裏行間蘊含的深刻哲理。我尤其喜歡那些寫景狀物的散文,筆觸細膩,意境悠遠,讀著讀著,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山水之間,感受那份寜靜與淡雅。同時,書中不少議論性的文章,更是對人生百態、世事無常有著入木三分的洞察,讀來令人警醒,也發人深省。這套書的優點在於,它不隻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文化的傳承,它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文人的風骨與情懷,也讓我對“文以載道”有瞭更深的理解。雖然我本身對文言文並非頂尖,但通俗的注釋和清晰的排版,讓閱讀體驗變得輕鬆不少,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
評分這套國學經典的組閤,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閱讀體驗。我一直覺得,國學經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但有時候,一些古籍的閱讀門檻會比較高,容易讓人望而卻步。這套書的選本,可以說是非常用心瞭,《古文觀止》的經典匯集,讓我在短時間內領略瞭不同朝代、不同風格的優秀散文。《世說新語》則讓我看到瞭古代名士風流的一麵,那些精彩絕倫的對話和故事,至今讀來依然覺得趣味盎然。而《浮生六記》,則是一股清流,它以平實的文字,講述瞭一個普通傢庭的悲歡離閤,卻蘊含著深厚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最後,《菜根譚》更是點睛之筆,它用精煉的語言,道齣瞭無數的人生哲理,讓我受益匪淺。這套書的優點在於,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古籍,而是經過瞭精心挑選和組閤,使得不同風格的經典能夠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一個豐富的國學文化圖景。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瞭古人的智慧、情懷,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這些都讓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認識和敬意。
評分最高的一摞就是這套書,好沉,感覺知識也是有重量的,希望自己能靜下心看完這套書,修身。
評分好好好,早就想買迴來看看瞭,趁著活動多買一些
評分包裝精美,物流給力,非常值得推薦的書籍
評分書,還不錯
評分嗯是正品,快遞也非常快。不過買之前沒仔細看,這種節選的書完全沒必要買精裝……
評分包裝印刷都不錯,還行
評分五文觀止,世說新語,菜根譚這些書都是正品,很不錯的
評分還行吧,就這樣瞭。在京東購物,一般都是等優惠囤貨,或者急用件,相中京東的快速送貨及服務體驗。總的來說,方方麵麵都還好。現在傢用的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幾乎都在這裏擼瞭,你們呢?
評分好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