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衣冠:圖說宋人服飾

大宋衣冠:圖說宋人服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傅伯星 著
圖書標籤:
  • 宋代服飾
  • 中國古代服飾
  • 服飾文化
  • 曆史文化
  • 圖鑒
  • 宋朝
  • 文化藝術
  • 傳統服飾
  • 民俗
  • 服飾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77651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1848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2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以畫傢的功力,以畫入史,以圖說史,彆現精微,一部畫傢演述的宋代服裝斷代史。

內容簡介

  與以往通史式的服飾著作對宋代服飾點到為止的敘述相比,傅伯星先生的《宋代服飾史》,正如本書序一中浙江省文藝評論傢協會顧問鄭朝先生所評價的,可謂一部“畫傢演述的服裝斷代史”。《宋代服飾史》作者在閱讀大量宋人記載後,以近三十餘年的形象資料搜集,從美術切入,以畫傢的功力,以畫入史,以圖說史,以大量詳實形象的美術資料,獨闢蹊徑地對宋史的服飾史進行圖解研究,全書內容宏富,具體而微,不僅涉及帝後、官員、文人、武士、庶民、僧道、女子、小兒等的服飾,還細分為鼕夏服飾、齣行與居傢之服、製服、便服、工作服等,更有相關的發式、鞋帽、帶扣等諸多細節,搜羅之廣、開掘之深由此可見。

作者簡介

  傅伯星,1939年生,浙江省湖州市人。1960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附中,在浙江日報社任資深美術編輯三十餘年。長期從事插圖、連環畫、曆史人物畫與界畫創作。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兼事寫作,喜研宋史,著有《南宋的杭州》、《南宋皇城探秘》、《嶽飛正傳》、《宋畫中的南宋建築》等書。

目錄

序一 鄭 朝 / 1
序二 傅維安 / 1
前言 / 1
一、 釋 名 / 1
身衣 / 2
頭衣 / 5
足衣(鞋類) / 29
二、 帝 後 之 服 / 33
裘冕 / 34
袞冕 / 35
通天冠服 / 36
履袍——皇帝的便禮服 / 38
皇帝常服 / 40
後妃服飾 / 44
內侍?宮女 / 50
北宋壁畫中的內侍 / 54
宮女 / 56
宮女 / 58
三、 官 員 服 飾 / 63
朝服 / 64
寜波東錢湖南宋石雕文臣冠服 / 66
常服 / 68
品級的標誌?革帶 / 70
學士 / 71
法官 / 73
吏 / 74
四、文 人 服 飾 / 75
魏晉遺風 / 76
流行時裝 / 80
上衣(襦)下裳 / 82
文人齣行服 / 90
五、庶 民 服 裝 / 95
小販 / 96
貨郎 / 102
窯工 / 110
馬倌 / 114
腳夫 / 116
衙卒 / 118
農民 / 120
六、女 子 服 飾 / 125
女子發式 / 126
女帽 / 133
上衣下裙?披帛 / 136
侍女?女傭 / 142
男裝侍女 / 146
長褙子 / 147
短褙子 / 149
七、 兒童服飾 / 165
童裝 / 166
書僮 / 177
牧童 / 179
八、 僧 道 之 服 / 181
僧人服裝 / 182
佛教造像 / 186
行腳僧 / 188
僧帽 / 189
道士 / 190
道姑 / 191
道冠 / 192
道袍 / 193
九、 樂 舞 服 裝 / 195
宮廷樂隊 / 196
民間舞樂 / 210
雜劇 / 216
十、戎 裝 / 225
盔甲的部件 / 229
頭盔(兜鍪) / 230
寜波東錢湖南宋墓道石雕將軍盔式 / 232
護肩?護胸 /234
臂甲與護肩獸頭 / 236
護腰 / 238
鎧甲的側背 / 243
臂褠 / 245
吊腿 / 247
短身甲 / 251
士兵與甲具 / 257
禁衛 / 261
衛從 / 268
親兵 / 269
神兵鬼卒 / 271
遼、金戎裝 / 273
附: 宋 人 器 物 / 277
馬和馬具 / 278
車、轎 / 280
牛車 / 282
騾車、獨輪車 / 283
船 / 285
客船 / 288
綱船 / 289
燈具 / 291
瓷枕 / 296
瓷製器皿 / 298
化妝粉盒 / 300
爐 / 302
服飾紋樣 / 304
後 記 / 323

前言/序言

  古代沒有照相術,要查看百韆年前某一時期真實的生活形態隻能靠那一時期的繪畫、雕塑以及留在某些日用品上的圖像,且這些圖像必須是忠實描繪物象的寫實畫風纔能看到真實的曆史投影。好在宋代繪畫是寫實畫風占主流和主導地位的,存世畫(塑)不僅量多而且內容豐富,足以從中搜索到宋人服飾最真實可信的第一手資料。有瞭可視的形象資料,再對照《宋史·輿服誌》等書的相關記述,纔能對宋人服飾有完整而明晰的瞭解。我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搜集宋人服飾的形象資料,而今已年逾古稀。我最初的動機是為宋代題材的繪畫創作能盡量還原曆史真實,於是以宋人服飾為中心,順帶將前朝後世的服飾作一瀏覽。不過我的研究想必與史學傢、服裝專傢對它的研究是不一樣的。史學傢關注的應是“禮”,即封建等級製在服飾上的體現與變化,服裝專傢關注的應是古代服裝的材質、款式、紋樣與裁縫綉染等工藝。畫傢對這些問題當然也應略知一二,但無深究的興趣。以我的體會,畫傢關注的主要是宋代各式人等服飾的外在的同異性及其變化,以及宋人服飾與前朝後世的區彆。

  其“同”,錶現為文化傳統的自然延展;其“異”,錶現為時代與地域所賦予的不可抗拒的變數。由此可見,“服飾”一詞正包含著兩層含義:“服”是具有遮蔽身體、禦寒保暖基本功能的衣、冠、鞋、帶,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飾”則是外加在衣服上的用於區彆尊卑、貴賤的平麵或立體的裝飾物,是隨著時代、地域、地位、職業、財富等外在因素而變化無常的,由此形成瞭無數值得畫傢用心觀察並加以準確錶現的細節。這種細節的恰到好處、恰如其分的描繪,不僅是畫傢創作時獨享的自得其樂,也是作品能否成功並獲得觀眾認可、喜愛的關鍵之一。

  在曆時數十年對古人服飾資料的反復撥弄中,筆者漸有明白的認識。簡而言之,宋人服飾好似一道分水嶺,其前自秦漢一路走來,寬袍大袖,峨冠博帶,也不乏拖泥帶水,在不斷吸納外來影響、自我修正的過程中進入隋唐,形成開放、張揚、穠艷、浪漫的服飾新風。其時在滿足瞭“服”的功能後,“飾”似成瞭主要追求,成分似乎超過瞭“服”。然一切事物皆物極必反。自宋以降,“服”與“飾”的關係迴歸本源,寬袍大袖、繁文縟節僅存在禮服之中,此外一切返璞歸真。閤身實用,便於執事,成為滿足“服”基本功能後的首選,故總體風格一變為內斂、含蓄、簡約、樸實,一切多餘的“飾”包括化妝術,被漸次淘汰,從而奠定瞭宋後七百餘年中國服飾的基調,而宋人在服飾領域中的改良和創造,則成為新的傳統。元、明、清三代雖各有變化,仍在宋人設定的總體格局內,再無迴到盛唐的跡象。宋的“直身”直接演化為我們記憶猶新的長衫,自宋流行的男女長褲外穿,以至上衣下褲終於取代瞭上衣下裳,成為我們今天主要的服裝樣式。宋人服飾在我國曆史上的作用如此巨大而影響深遠,這是我以前所未曾想到的。我相信每一個“年長”的朝代的服飾文化都應該擁有自己異彩紛呈的斷代史,由此匯成我國古代服飾史的洋洋大觀,是多麼令人神往!如果我的這一嘗試能為朋友們提供些許有益的參考,那將是我莫大的快慰!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明代服飾的書籍簡介: 錦綉華章:圖說大明衣冠風貌 書籍簡介 《錦綉華章:圖說大明衣冠風貌》 是一部深度探究明代(1368年—1644年)服飾文化、形製變遷與社會內涵的綜閤性著作。本書旨在通過詳實的文字梳理與精美的復原圖例,為讀者勾勒齣一幅立體而生動的明代服飾全景圖,揭示這一時期服飾製度的嚴謹性、藝術性的繁復以及社會階層的鮮明標識。 明代,一個承上啓下、兼容並蓄的時代,其服飾製度在很大程度上繼承瞭唐宋的遺風,同時又加入瞭大量彰顯皇權、融閤漢族傳統服飾精髓的創新。本書摒棄一般服飾史的簡單羅列,而是將服飾置於明代恢弘的曆史背景、禮法製度和世俗生活之中進行考察,深入剖析衣冠背後的權力結構與文化密碼。 第一部分:皇權服飾的頂層設計——冕服、朝服與公服的演變 明初,硃元璋力圖恢復周漢衣冠,重建以禮治國的基石。本書首先聚焦於皇帝、後妃及高級官員的禮服體係。 帝王服飾的至高無上: 我們將詳細解析皇帝的冕服,包括其結構(冕冠、玄衣纁裳、玉璜、大帶、蔽膝、方心麯領、黼黻紋樣)所蘊含的“天子”宇宙觀。特寫部分會還原不同祭祀場閤下(如祭天、祭地、朝會)皇帝所穿戴的朝服、祭服的細微差彆,及其象徵意義的層層遞進。明代皇帝的常服——硃色圓領袍的演變,也展示瞭皇權在日常治理中的威儀體現。 官僚體係的等級標識: 明代的官服體係是其服飾製度的核心與精華。本書詳盡區分瞭常朝服、公服與常服。重點解析瞭區分品級的“補子”製度——文官綉禽,武官綉獸。我們不僅會羅列齣不同品級的禽獸圖案(如文官一品仙鶴,九品瓜葉),還會探討補子製度在維護中央集權和強化等級觀念方麵的政治作用。此外,對於官員的烏紗帽、朝笏、皂靴的形製,以及不同官階對服飾色彩(如紫色、緋色、綠色)的嚴格規定,均進行瞭圖文並茂的細緻考證。 第二部分:世俗生活的衣冠摹寫——士、農、工、商的日常著裝 明代的服飾魅力,不僅在於宮廷的華麗,更在於其蓬勃發展的民間服飾文化。本書深入市井,描繪普通人的衣著風貌。 士人階層的風雅與儒韻: 明代士人對“風雅”的追求催生瞭獨特的服飾風尚。本書重點介紹“直裰”、“道袍”的流行,解析襴衫、百迭裙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通過研究明代畫作與文人筆記,我們力求還原那個時代士人如何通過服飾的材質、剪裁、配飾(如襆頭、巾帽)來彰顯其學識與品味。 市民階層的實用主義: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市民的服飾開始追求實用性與舒適度。短襖、直身、搭護、條紋、印花等民間流行元素被詳細記錄。本書將展現市井生活中,女性的襖裙搭配、發髻梳妝,以及不同地域市民在節慶日所穿著的節日盛裝。 軍事與邊防的戎裝: 探討明代衛所製度下的士兵、軍官的鎧甲形製。從早期的鎖子甲、劄甲,到中後期吸收瞭火器時代的特點,對不同兵種(步兵、騎兵、火銃手)的防護裝備和日常兵服進行瞭辨析,展現瞭軍事服飾的實用美學。 第三部分:女性服飾的流變與審美特徵 明代女性服飾經曆瞭從端莊保守到趨嚮華麗的轉變,是研究服飾史繞不開的重要課題。 宮廷與命婦的端莊: 重點解析鳳冠霞帔的製度性使用。霞帔上精美的刺綉主題(如龍鳳、花卉、祥雲),以及不同等級命婦在祭祀、朝賀時所穿戴的禮服形製。宮廷服飾的“比甲”、“帔帛”等元素,體現瞭對女性儀態的規範。 民間女性的襖裙之美: 詳細梳理瞭明代女性衣著的基本框架——“襖”與“裙”。從立領到圓領,從對襟到琵琶袖的變化,展現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女性對美感的錶達。特彆值得關注的是褶裙的製作工藝,如細密的百褶、打褶的層次感,以及袖口、領口、下擺的滾邊與刺綉裝飾藝術。 發飾與妝容的時代烙印: 服飾的完整性離不開頭麵。本書附錄部分將圖解明代女性標誌性的發髻(如髻、墜髻、髻盤)及其所用的頭飾(如鈿子、珠翠、簪釵),並結閤當時的化妝風尚,使整體形象更為豐滿可感。 第四部分:服飾背後的文化密碼與工藝技術 《錦綉華章》的價值不僅在於“描摹”,更在於“解析”。我們深入探討瞭服飾背後的生産技術與文化內涵。 織造與染綉的巔峰成就: 詳述瞭明代三大織造體係(南京、蘇州、杭州)的輝煌成就,特彆是對當時領先世界的緙絲(“織中之聖”)和宋錦的工藝流程進行瞭圖解。刺綉藝術在明代達到瞭空前的繁盛,本書將對比展示平綉、盤金綉、套針綉在服飾上的應用範例,解析不同地區(如蘇綉、湘綉)的風格差異。 服飾禮製與時代精神: 總結明代服飾製度對社會秩序的維護功能。服飾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如何傳遞忠孝、倫理和等級,以及在明末清初社會轉型期,服飾文化所遭遇的衝擊與遺存。 本書配有上百幅精準復原圖例、文物照片及繪畫摹本,力求在學術嚴謹性與視覺可讀性之間達到完美平衡,是研究中國古代服飾文化、明史、紡織藝術的愛好者與專業人士案頭必備的參考之作。 本書特色: 1. 體係完整: 涵蓋瞭從宮廷禮服到市井常服的全光譜服飾譜係。 2. 圖文並茂: 專業的綫描復原圖與實物文物圖的結閤,增強瞭直觀感受。 3. 製度導嚮: 深入解析瞭明代服飾在禮法、官製中的製度性作用。 4. 工藝聚焦: 詳細展現瞭當時頂尖的絲織品、印染與刺綉技術。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這種“圖說”類的書籍抱持著一絲懷疑,總覺得它們多半是走馬觀花,缺乏深入的學術支撐。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印象。它不僅僅是漂亮圖片的堆砌,而是有著非常紮實的考證功底。那些配文,簡直就像是專業的“時尚偵探”在做田野調查。它會清晰地指齣,某一特定款式的袍服,最早見於哪位名傢的畫作,其形製與同時期齣土的墓誌銘記載有何種微妙的關聯,甚至是不同府州之間在顔色和紋樣上的細微差異都被捕捉到瞭。這種將藝術史、社會史、甚至考古學成果熔於一爐的敘事方式,讓原本枯燥的服飾研究變得妙趣橫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討論女性服飾時,那種既尊重曆史又不過度浪漫化的態度。它揭示瞭宋代女性服飾的端莊大氣之下,隱藏著的對實用性和自我錶達的追求,而非一味地被刻闆印象所束縛。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宋代人的生活智慧,有瞭一種全新的、基於物質文化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是令人愛不釋手。在這個數碼圖片泛濫的時代,能夠看到如此精良的實體書籍,實在是一種享受。色彩的還原度非常高,那些沉靜的靛青、內斂的赭石、以及那些極其淡雅的素色,都通過優質的紙張和油墨,散發著一種令人心安的質感。我經常會捧著它,像對待古董一樣小心翼翼地翻閱。更贊的是,它在版式設計上極具巧思。有些頁麵會采用大跨頁的形式,將一件復雜的官服展示得氣勢磅礴,讓人一眼就能捕捉到整體的結構和氣度;而另一些則采用小而美的“細節特寫”,聚焦於衣襟上的刺綉或者褶襇的自然下垂,這種疏密有緻的布局,讓讀者的視綫得以充分休息,並有效地引導瞭閱讀的節奏。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精心製作的藝術畫冊,每一頁都值得被細細品味和收藏。

評分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在處理服飾演變時,那種流暢的敘事邏輯。它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個朝代或某一個階層的服飾,而是將宋代的服飾放在一個更宏大的曆史脈絡中去審視。例如,它會追溯到唐代的遺風,分析宋人是如何在繼承中進行“減法”和“內斂化”的改造,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承前啓後”的對比分析,極大地增強瞭曆史的厚重感和趣味性。我特彆喜歡看它如何對比不同“品級”的服飾,即便是最底層的皂隸,其著裝也有其規範和章法,這體現瞭宋代社會結構的高度成熟與精細化管理。通過這套圖文並茂的梳理,我清晰地看到,服飾製度是如何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支撐起瞭整個大宋的社會秩序和文化認同。讀完此書,我不僅對宋人的衣著有瞭直觀的認識,更對那個時代的製度文明産生瞭由衷的敬意。

評分

我是一個對宋代文人生活情趣非常著迷的人,總覺得他們那種“清雅”的氣質,是後世難以企及的。這本書在描繪士人階層的穿著時,恰到好處地捕捉到瞭這種“齣塵”感。它沒有過多地渲染官場的繁文縟節,而是將焦點放在瞭士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他們的風骨。比如,他們對“素色”的偏愛,對“簡潔”的追求,甚至是如何通過一件看似不經意的便服,來錶達自己對儒傢簡樸之德的推崇。書中對“襴衫”和“襆頭”的解析尤為精妙,它沒有把它們當成僵硬的符號,而是還原瞭它們在不同年齡段、不同心境下的佩戴方式——從少年意氣風發到中年沉穩內斂的過渡。這種對“性情”如何外化於“衣裝”的解讀,讓我深感震撼。它讓我明白,宋人的審美,其實是他們世界觀的直接投射,是他們對宇宙和自身位置的思考,最終凝結在瞭他們身上的每一寸布料之中。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原本以為對宋朝的瞭解已經夠多瞭,光是讀那些史書和文學作品,就足以勾勒齣一個大緻的形象。然而,當我翻開這本圖冊,纔發現自己之前認識的宋朝,其實隻是一個扁平的剪影。它像是一扇突然打開的密室,裏麵陳列著無數精緻的“活物”——那些衣裳、頭飾、鞋履,甚至是一方小小的帕子,都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溫潤和講究。作者不僅僅是羅列圖樣,更像是帶著我們穿越時空,親手觸摸那些絲綢的質地,感受它們的垂墜感。比如,對於士大夫常穿的直裰和褙子,書中詳盡地分析瞭不同場閤下的形製變化,那種嚴謹中透齣的生活氣息,讓人忍不住想去模仿。尤其是那些細節處理,比如衣袖的寬窄、領口的交疊方式,都清晰地展示瞭宋人對“度”的把握——那種不張揚、恰到好處的審美哲學,在服飾上體現得淋灕盡緻。它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記載,而是一場立體的視覺盛宴,讓人真切地體會到,原來宋朝的美學,已經滲透到瞭日常穿戴的每一個針腳裏。

評分

送貨及時,促銷價格相當於打5摺,全五星好評。

評分

目錄

評分

很好非常棒,給朋友買的,他很滿意

評分

孫機,文物專傢,考古學傢。1929年9月28日齣生於山東青島,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專業。1960年畢業後在北大曆史係資料室工作,1979年調入中國曆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傢博物館)考古部工作。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評分

待讀後細評。

評分

孫機先生治學,嚮來以嚴謹、精深著稱。先生每考證一物,均旁徵博引,細緻解析,據此勾勒齣整個時代的背景。本書收錄先生有關古代服飾文化的研究成果,通過對各個時代冕冠、服飾的梳理,透徹分析瞭古代服飾史上的若乾重大變革,盡展華夏服飾之盛況。考究的措辭,雅緻的文筆,再配以精美的手繪綫圖,嚮讀者展現瞭一幅幅精巧華美的曆史畫捲。

評分

活動時購入非常劃算,學無止境,大傢一起堅持學習。

評分

質量很好,印刷精美,值得好好讀,好好收藏。

評分

活動時購入非常劃算,學無止境,大傢一起堅持學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