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製係列手冊之五:內部控製評價指引手冊》提供瞭企事業、行政單位內部控製評價的參考樣本,詳細說明瞭企事業和行政單位在編製內部控製手冊時應特彆注意的各種事項,從而幫助單位發現與改進內控體係存在的缺陷,防範各種風險,進一步強化內部控製體係。
作者簡介
王士民,畢業予北京科技大學會計係,中國注冊會計師、中國往冊評估師,高級會計師。曾供職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風險管理谘詢機構,業務上擔任過車間主任、分廠廠長、公司,總經理;管理上擔任過企業財務經理、財務總監、企業管理部長、管理谘詢總監等。
王士民長期係統學習國內外經營管理,深諳管理理論,視野開闊,並結閤實際。建立“以目標為導嚮的風險控製基礎理論”的風險管理模型,適用於各行業的風險管理領域。在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IT管理、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稅務風險管理、業務流程優化等方麵頗有建樹,提齣有見地的企業內部控製、風險管理與企業管理提升方法。主編齣版瞭《現代企業內部控製實務》、《中小企業經營與風險管理實務》、《中小企業係統管理與危機應對實務》、《企業內部控製手冊》、《廉政風險防控手冊》等。
高立法,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係。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中國注冊會計師、中國注冊稅務師。人力資源部頒發風險評估職業高級培訓師、編審。曾任冶金部直屬北京冶金管理乾部學院經濟係主任、會計師事務所主任會計師、中國人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北京成人高校高級教學職務考核評議組評委等。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內部控製評價指引
第一章 企業內部控製評價指引
一、內部控製評價概述
二、內部控製評價的程序和方法
三、內部控製缺陷的認定
四、內部控製評價報告的內容及報齣
第二章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製評價指引
一、內部控製自我評價概述
二、內部控製自我評價報告
三、內部控製評價結果的運用
第三章 內部控製評價核心指標體係
中篇內部控製診斷測評實例
第四章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審計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審計評價的內容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存在的問題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製審計評價的方法
四、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審計評價
第五章 ××公司內部控製診斷評價報告
一、總體診斷評價說明
二、內部控製要素診斷分析
三、各業務循環風險診斷報告
四、內部管理製度體係梳理報告
第六章 內部控製評價實例
A.××公司內部控製現狀評價
一、內部控製評價實施方案
二、內部控製評價測試
三、內部控製評價報告
B.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製基礎性工作評價
下篇 內部控製評價測試清單
第七章 ××企業內部控製評價測試底稿
第八章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製評價測試清單
一、××行政單位內控評價測試清單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評價測試清單
三、內部控製評價工作底稿
第九章 企業內部控製知識競賽試題
附錄
附錄1 我國內部控製常見的十大問題
附錄2 葛蘭素史剋行賄大案的水落石齣
附錄3 內控失控、國有資産流失——鄧崎琳治下武鋼股份深陷巨額國資流失醜聞
附錄4 酒鬼酒億元資金緣何被盜?
附錄5 農行39億元銀票怎麼變成瞭報紙?
附錄6 南陽地稅窩案為什麼會産生?
……
參編單位介紹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財政部發布的《關於全麵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製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號)(以下稱《指導意見》)指齣:“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是內部控製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控製的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製度,通過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檢查內部控製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齣問題、管理漏洞和薄弱環節,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內部控製;通過自我評價完善內部控製。同時,單位要將內部監督、自我評價與乾部考核、追責問責結閤起來,並將內部監督、自我評價結果采取適當的方式予以內部公開,強化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自覺性,促進自我監督、自我約束機製的不斷完善。”
根據以上指示,本書理論與實際相結閤以及在介紹財政部要求的基礎上,著重收集瞭部分企事業及行政單位自我評價所運用的各種文件、錶格及測評方法,以供參考。
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共計9章及13篇附錄。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上篇——內部控製評價指引,是根據財政部發布的《企業內部控製評價指引》要求,分三章進行介紹:
第一章從四個方麵說明企業內部控製評價指引的具體內容、方法及要求:①介紹瞭內部控製評價的概念、評價的主體及對象,評價應遵循的原則,以及評價的依據、內容、標準和要求等,為內控評價指明方嚮;②介紹瞭評價的四個階段及常用的8種方法,為開展內控評價提供操作工具;③指齣內控缺陷的定義及分類、缺陷認定的依據及標準,並舉例說明標準的內涵,為評價工作提供依據;④內部控製評價報告的內容、報齣程序及要求,並附有報告實例供參考。
第二章介紹瞭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對內控實施自我評價:①明確內部控製評價含義、主體、執行部門及評價的具體內容,堅持原則,以及影響評價客觀性的5項要素;②內部控製自我評價報告,列舉瞭報告應披露的主要內容;③內部控製評價結果的運用。
第三章介紹瞭內部控製自我評價核心指標體係,列舉瞭80多項具體指標。
中篇——內部控製診斷測評實例,根據部分單位診斷評價的具體做法歸納整理,分三章介紹如下。
第四章介紹瞭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製審計評價的內容與重點。分析瞭當前存在的問題,提齣審計評價的方法及要求,從而促進內控五項目標的實現。
第五章介紹瞭××公司的內部控製診斷評價報告。報告從四個方麵進行介紹:①總體診斷情況的說明及評價結果;②內部控製五要素的診斷情況說明;③六項業務循環風險的診斷報告;④內部管理製度體係梳理的報告,指齣內控體係建設方麵存在的缺失,為強化內部控製建設指明方嚮。
第六章介紹瞭××公司內部控製評價實例。首先介紹內部控製評價實施方案的編寫,其次介紹內部控製評價測試的具體內容(約380多項指標),最後介紹內部控製評價報告的內容,形成一部完善係統的內部控製評價報告。當然,內控報告如何撰寫應根據單位內控評價的具體情況和要求而定。
下篇——內部控製評價測試清單,首先介紹瞭××企業內部控製評價測試底稿,詳細列示瞭測試的具體內容及方法;其次列示瞭行政單位內部控製評價測試清單及其打分評價方法;最後介紹瞭財政部等部委聯閤推齣的“企業內部控製知識競賽試題”供單位學習。
本手冊還附錄13篇相關文章,從而提高對內控評價重要意義的認識。
本係列手冊具有“新、實、用”三個特點。所謂“新”,是指手冊取材注重新的方針大政的頒布及創新方法的齣現,以適應新常態需要;所謂“實”,是指手冊的具體事例來自企事業單位實際,通過實踐總結而來,帶有“原汁原味”特色;所謂“用”,是指手冊介紹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是通過實踐而來,但是由於各單位的具體業務韆差萬彆,在運用時一定要結閤內控對象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切忌生搬硬套,從而取得理想效果。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製係列手冊之五:內部控製評價指引手冊》 書籍簡介 本手冊作為“風險管理與內部控製係列”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於“內部控製評價”這一核心環節,旨在為各類組織提供一套係統、實用且可操作的評價指引。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和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製已成為組織穩健運營、規避風險、提升效率和實現戰略目標不可或缺的基石。而內部控製的有效性並非一成不變,其生命力在於持續的評價、監督與改進。本手冊正是為瞭滿足這一需求而精心編撰,它不僅是對現有內部控製體係的“體檢報告”,更是推動其持續優化升級的“行動指南”。 一、 時代背景與必要性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組織所麵臨的風險類型與日俱增,復雜性與關聯性也顯著提升。從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到閤規風險、聲譽風險、網絡安全風險,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對組織的生存與發展造成毀滅性打擊。在此背景下,內部控製作為組織抵禦風險、保障閤法閤規運營的第一道防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僅僅建立內部控製製度是不夠的。製度的生命在於執行,而執行的效果則需要通過科學的評價來檢驗。內部控製評價,就好比為組織的“免疫係統”進行定期體檢,能夠及時發現潛在的“病竈”,評估“免疫力”的強弱,並為“治療”與“增強”提供依據。缺乏有效的評價,內部控製體係可能流於形式,製度形同虛設,組織的風險敞口將大大增加。 本手冊的推齣,正是基於對當前組織管理痛點的深刻洞察,以及對內部控製評價理論與實踐前沿的深入研究。它緻力於彌閤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為組織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製領域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幫助組織建立並不斷完善其內部控製評價機製,從而提升整體的風險管理能力和運營效率。 二、 手冊的核心價值與內容綱要 本手冊的內容設計,緊密圍繞“內部控製評價”這一主題,力求覆蓋從評價理念、評價流程到評價方法、評價報告等各個環節,具有以下核心價值: 係統性: 手冊提供瞭一套完整的內部控製評價框架,涵蓋瞭評價的各個維度和步驟,使組織能夠係統地審視自身的內部控製體係。 實操性: 手冊內容貼近實際業務需求,提供瞭大量的案例分析、模闆工具和具體操作建議,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 前瞻性: 手冊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和監管要求,融入瞭最新的風險管理理念和內部控製最佳實踐,引導組織建立麵嚮未來的內部控製評價體係。 指導性: 手冊為內部控製評價的實施者(如內審部門、風險管理部門、閤規部門、業務部門等)提供瞭清晰的指導,明確瞭各自的職責和工作方法。 具體內容綱要如下: 第一篇:內部控製評價基礎理論與框架 1. 內部控製評價的定義、目標與重要性: 深入闡釋內部控製評價的核心概念。 明確評價的主要目標,如識彆控製缺陷、評估控製有效性、促進控製改進、支持戰略目標實現等。 分析為何在當前環境下,內部控製評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鍵。 2. 內部控製評價的基本原則: 探討評價工作的原則性要求,例如獨立性、客觀性、專業性、保密性、重要性等。 強調評價應與組織的風險偏好和戰略目標相匹配。 3. 內部控製評價的理論基礎與模型: 介紹COSO等國際公認的內部控製框架,並闡述其在評價中的應用。 探討風險導嚮型評價、流程導嚮型評價等不同評價模型。 4. 內部控製評價與風險管理、審計的關係: 厘清內部控製評價在風險管理體係中的位置。 闡述內部控製評價與內部審計、外部審計之間的聯動關係和協同作用。 第二篇:內部控製評價的實施流程與方法 1. 評價計劃的製定: 評價範圍的確定: 如何根據組織的風險狀況、業務特點、監管要求等因素,確定評價的重點領域和對象。 評價目標的設定: 明確本次評價要達成的具體目標和預期成果。 評價資源的分配: 人員、時間、技術等資源的閤理規劃。 評價時間錶的製定: 設定各階段的工作時限。 風險評估與優先級排序: 如何識彆潛在的風險領域,並據此確定評價的優先次序。 2. 控製環境的評估: 評估組織的誠信與道德價值觀、獨立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的作用、組織結構與權責劃分、人力資源政策與實務等。 如何通過訪談、問捲、文件審閱等方式獲取相關信息。 3. 風險評估過程的評價: 評價組織識彆、分析和應對風險的流程是否健全。 關注風險識彆的全麵性、風險分析的準確性以及風險應對措施的有效性。 4. 控製活動的評價: 控製活動的設計評價: 評估控製活動的閤理性、充分性和可行性。 控製活動的運行評價: 通過穿行測試、抽樣檢查等方法,驗證控製活動是否按設計有效運行。 關鍵控製點的識彆與測試: 聚焦於對組織目標達成最關鍵的控製點進行重點評估。 信息與溝通的評價: 評估組織內部信息傳遞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以及外部溝通的規範性。 5. 監督與改進的評價: 評估組織內部的持續監督機製(如管理層監督、自我檢查)是否有效。 評價內部審計、外部審計等監督活動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 關注組織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並改進控製的能力。 6. 評價方法與工具的應用: 訪談法: 如何設計訪談提綱,進行有效訪談。 問捲調查法: 設計清晰、有針對性的問捲,提高迴收率和有效性。 穿行測試法: 詳細演示穿行測試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數據分析法: 利用數據挖掘和分析工具,識彆異常和潛在風險。 流程圖分析法: 通過對業務流程的梳理和分析,發現控製漏洞。 控製矩陣的編製與使用: 提供控製矩陣的標準格式和應用指導。 風險與控製自我評估(RCSA)的應用: 闡述RCSA在評價中的作用和實施要點。 第三篇:內部控製評價報告與改進 1. 評價結果的分析與歸納: 如何係統地匯總和分析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各類信息。 區分控製缺陷的性質、嚴重程度和潛在影響。 2. 評價報告的編製: 報告的結構與內容: 明確評價報告應包含的關鍵要素,如背景、目的、範圍、方法、發現、結論、建議等。 報告的語言風格: 力求清晰、簡潔、專業、客觀。 關鍵發現的呈現: 如何突齣顯示重要的問題和風險。 提齣改進建議: 建議應具體、可行、有時限,並明確責任人。 評價報告的審批與分發: 確保報告得到高層管理者的審閱和批準。 3. 控製缺陷的整改與跟蹤: 建立有效的缺陷整改機製,明確整改責任和時限。 建立缺陷整改的跟蹤與復核流程,確保問題得到閉環解決。 利用信息係統跟蹤和管理整改過程。 4. 評價結果的應用與反饋: 如何將評價結果應用於風險管理和內部控製的持續改進。 建立評價結果與組織績效考核、激勵機製的聯動。 利用評價結果推動組織文化建設。 5. 評價機製的優化與更新: 定期審視和評估評價工作本身的有效性。 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評價策略和方法。 第四篇:特定領域內部控製評價的考慮 1. 信息技術(IT)內部控製評價: 關注IT治理、係統訪問控製、數據備份與恢復、業務連續性計劃等。 2. 財務報告內部控製評價: 依據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監管要求,重點評估財務報錶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3. 閤規性內部控製評價: 關注組織是否遵守國傢法律法規、行業監管要求以及內部規章製度。 4. 運營效率與效果評價: 評價內部控製是否有助於提高組織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5. 反舞弊與道德風險評價: 評估組織在防範和應對舞弊、不正當行為方麵的控製措施。 三、 目標讀者與應用場景 本手冊適用於以下各類組織及其相關人員: 上市公司及擬上市公司: 滿足監管要求,提升信息披露質量,保障股東權益。 國有企業: 加強國有資産監管,防範國有資産流失,提高經營效益。 金融機構: 滿足金融監管的嚴格要求,構建穩健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製體係。 大型企業集團: 統一集團內部控製標準,提升整體管理水平。 非營利組織與政府機構: 提高透明度,優化資源配置,確保公共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內審部門、風險管理部門、閤規部門、財務部門、信息技術部門、業務運營部門等: 作為日常工作的指導手冊和業務知識的提升讀物。 董事會、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 用於瞭解和監督內部控製的有效性,做齣科學決策。 外部審計師、谘詢顧問: 作為瞭解組織內部控製評價體係的參考。 四、 結語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製係列手冊之五:內部控製評價指引手冊》的齣版,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項為組織提供實實在在幫助的工程。我們深信,通過係統學習和運用本手冊中的方法與工具,各類組織將能夠構建更加科學、有效的內部控製評價體係,從而在日益復雜的商業環境中保持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書的每一章節,都凝聚瞭作者團隊對風險管理與內部控製領域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力求為讀者帶來最前沿、最實用的知識。希望本書能夠成為您在風險管理與內部控製徵途上的得力助手,助您洞察風險,掌控全局,行穩緻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