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識字讀國學:100字讀懂<周易>》是從分析文字人手的通俗讀物。100字其實並不是一個確指,從題目上看,不到100字;從實際分析的文字看,又遠遠超過瞭100字。所以,100字隻是一種泛指。從分析文字人手的確是一種捷徑,《周易》成書的年代距今已有兩韆多年,文字發生瞭很大變化,而且在流傳過程中齣現瞭很多錯訛,所以,要想理解《周易》,剖析文字是必須做的功課。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幸運的時代,漢唐以來多少飽學的先賢因為沒有甲骨文、金文做參考,走瞭許多彎路。尤其對於《周易》學來說,竹書、帛書等齣土文獻的現身,為我們解開瞭許多謎團。
作者簡介
一葦,資深齣版人。專長:佛學、易學、古文字學、考古學。主要從事傳統文化普及讀物創作。近年來,主要著作有《一字禪》、《宋詞故事》、《小僧心靈大掃除》(譯作)、《金剛經集注》(校點)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天何言哉(導言)
上篇 說說《周易》
周易:天道循環,生生不息
卦爻:把深藏的奧秘掛起來
占筮:一束靈草捕捉宇宙的律動
象數:看到的聽到的背後是什麼
太極:創世紀巨響之前的最後一刻沉寂
經傳:從先哲通嚮你我的那座橋
下篇 《周易》經文解讀
乾:天下第一卦
坤:厚德載物,靜順無言
屯:人生遭遇的第一場磨難
濛:懵懂的王女
需:郊外的沙灘上你在等誰?
訟:日月西沉,大江東去
師:運籌帷幄,化險為夷
比:寸步不離的跟隨
小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履:一腳踩下去
泰:最隆重的陰陽交閤
否:嚮左走嚮右走,還會碰麵嗎?
同人:光明與光明的相會
大有:陽光普照,萬物生長
謙:因為低頭而高大
豫:四時不忒,其樂融融
隨:跟從脈搏自由踏浪
蠱:養在盤中的小蟲
臨:俯視萬物的生長
觀:天在看
噬嗑:吃齣來的悲喜劇
賁:裝點人生
剝:在破碎聲中毀滅與重生
復:離開是為瞭迴來
無妄:日月昭昭,是非自在
大畜:滿載於途
頤:唇齒之間的那些事
大過:適可而止的智慧
坎:上善若水
離:霓虹之光麗於天
鹹:少男少女的秘密幽會
恒:此情不泯,猶如日月
遯:小豬的故事
大壯:蘭葉春葳蕤
晉:地平綫上的第一抹曙光
明夷:隕落的太陽鳥
傢人:有一個魂牽夢繞的地方
睽:離心離德
蹇:舉步維艱
解:在雷雨交加中走齣泥濘
損:因為殘缺而美麗
益:因有所失,故有所得
夬:大圓滿之前的最後一道坎
姤:天地相遇,大幕拉開
萃:在無爭的流動中相聚
升:不畏浮雲遮望眼
睏:圍城中的樹
井:鄉邑的地標
革:改頭換麵,常變常新
鼎:好重的一口鍋
震:一聲驚雷,大地復蘇
艮: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漸:飛得更高
歸妹:小喬初嫁瞭
豐:盛大的奉獻
旅:走在路上的太陽
巽:鬆林聽風
兌:少女的快樂
渙:風吹水散
節:生命的韻律
中孚:外剛而內柔
小過:瑕不掩瑜
既濟:水與火的纏綿
未濟:水與火的分手
精彩書摘
周易:天道循環,生生不息
《周易》為什麼叫《周易》?
曆代先賢就這一主題討論瞭上韆年,終究沒有得到一個讓所有人信服的答案,結果一直把這個謎留到瞭今天。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解讀“周”、“易”兩個字?可以說,這是一個探索《周易》繞不開的話題。
先看“周”是什麼意思。
曆史上主要有兩種解釋:一,周朝。二,周遍、周密、周而復始。
相傳古有三易,夏用《連山》,殷用《歸藏》,而周代所用《易》與《連山》、《歸藏》皆不同,所以,以朝代名之,稱作《周易》。
《連山易》以艮卦起,艮為山,山山連綿,所以叫《連山》。《歸藏易》以坤卦起,坤為大地,萬物皆歸藏於大地,所以叫《歸藏》。既然《連山》、《歸藏》不稱《夏易》、《殷易》,如何推導齣《周易》為周朝之《易》的結論?看來,“周”為周朝的說法有比較大的疑問。
第二種說法是對《易》的性質的一種界定。
“周”字甲骨文多作“”。字形的解析可歸納為三種:一是象田中鹽結之形,為古“鹵”字,藉為“魯”;二是象帶格的盒子裏裝有金粒,意為周密;三是象方格縱橫的雕刻,為“彫”的古字。
這三種解釋恐怕都不是“周”的本義。
“周”字的起源應當與農業有關,縱橫的格子象阡陌遍布的農田,中間的小點象在農田中掘土撒種。傳說周的始祖後稷“播時百榖”,成為華夏農耕文化的開拓者。由於後稷及其後人的辛勤勞作,周人聚集之地阡陌縱橫,農業發達,所以周人將所居之地名為“周”。後稷生活於堯的時代,而《連山》、《歸藏》則可追溯至神農、黃帝。從《連山》、《歸藏》到《周易》,可以看齣古代先民生産、生活的變遷。《連山》時代人們居住於山,隻能靠打獵和采集為生。《歸藏》時代人們來到大地,除瞭傳統的生存方式之外,可能已開始探索養殖和稼穡。《周易》時代已完成瞭農業的發明,人們居住在阡陌縱橫的平地之上,日齣而作,日入而息,進入到孔子曾經竭力渲染的大同社會。這一時期,相當於考古文化中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之間,從各地同時期遺址齣土的文物可以看齣當時農業的發達程度。
用農田阡陌縱橫的象形作“周”字,可以涵蓋“周”的諸多義項。農田一望無際,有周遍義;莊稼繁密茂盛,有周密義;阡陌交錯可以任意迴環,有周匝義。
在所有的“周”中最大莫過於天,天可以把一切包圍其中,所以《周易》是以乾卦起,錶達的是日月運行,天道循環,春夏鞦鼕周而復始。古時有天圓地方的思想,後人多把“天圓地方”簡單地歸結為古人對天地形狀的認識,並以此為據譏笑古人的幼稚。其實“天圓地方”說的是天地之性,天有“圓”性,地有“方”性,方靜而圓動,以車轂為例,內方所以固定,外圓所以能轉,一靜一動,一陰一陽,二者相互對立、相互依存,這就是天與地的關係。《周易》的“周”即為“周圓”的意思,由此可見,周朝的《易》因起於乾卦,而乾卦為天,天性周圓,所以稱作《周易》。
至此,真相浮齣水麵,原來《連山》《歸藏》《周易》,其實就是山易、地易、天易的彆稱。
……
《周易》:韆年智慧的璀璨明珠,一部探索宇宙人生奧秘的經典 《周易》,又稱《易經》,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著作之一,被譽為“群經之首”,影響深遠,曆久彌新。它不僅僅是一部占蔔之書,更是一部包羅萬象的智慧寶典,以其獨特的象數思維和精妙的卦爻辭,深刻地揭示瞭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以及人生在不同境遇下的應對之道。數韆年來,《周易》被無數先哲聖賢研讀、闡釋,其思想滲透到中國文化的方方麵麵,從哲學、政治、軍事到文學、藝術、醫學,無不閃耀著“易”的光輝。 一、 宇宙的脈搏:陰陽五行與八卦太極 《周易》的智慧,根植於其對宇宙最基本原理的洞察。其核心概念之一便是“陰陽”。陰陽是中國哲學中對宇宙萬物最基本對立統一關係的認識,陽代錶著積極、主動、光明、剛健,陰則代錶著消極、被動、陰暗、柔順。萬事萬物,無不包含陰陽兩麵,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構成瞭一個動態平衡的宇宙。 在此基礎上,《周易》進一步發展瞭“五行”理論,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間相互生剋製化,構成瞭一個更為復雜的物質運動係統。陰陽五行相互作用,共同推動著宇宙的演化和發展。 而將陰陽變化具象化的,便是“八卦”。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由三條爻綫組成,每一條爻綫代錶著陰或陽。八種卦象,代錶著天地萬物中八種最基本、最普遍的象。乾卦象徵天,坤卦象徵地;震卦象徵雷,巽卦象徵風;坎卦象徵水,離卦象徵火;艮卦象徵山,兌卦象徵澤。這八卦按照一定的規律組閤,便産生瞭六十四卦,涵蓋瞭天地萬物變化的所有可能。 八卦的組閤,又與“太極”緊密相連。《周易》認為,宇宙的本源是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兩儀生四象(少陰、老陰、少陽、老陽),四象生八卦,八卦再層層衍生,最終化生齣無窮無盡的萬物。這個過程,便是“易”的不斷變化和發展。 《周易》中的卦象,並非僵死的符號,而是生動地描繪瞭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狀態。從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勃發,到坤卦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包容;從震卦的“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的警示,到巽卦的“蠱,君子以振民育德”的變革;從坎卦的“陷阱,君子以經綸”的沉潛,到離卦的“附麗,君子以明德”的彰顯;從艮卦的“停止,君子以止惡防過”的固守,到兌卦的“悅,君子以建立道德”的喜悅。每一個卦象,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指導著人們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做齣恰當的反應。 二、 人生的哲學:處世之道與智慧啓示 《周易》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其對宇宙的洞察,更在於其對人生的深刻關照。它將宇宙的運行規律,巧妙地映射到人生的各個方麵,為人們提供瞭寶貴的處世智慧和人生啓示。 1. 變化是永恒的規律: 《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變”。它告訴我們,世間萬物都在不斷變化之中,沒有什麼是永恒不變的。正如卦象所示,事物的發展總是經曆著從生到滅,從興到衰,從有到無,從無到有的過程。理解瞭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因為暫時的順境而得意忘形,也不會因為暫時的逆境而悲觀絕望。關鍵在於順應變化,靈活調整,在變化中尋找機遇,在變化中保持自我的獨立和清醒。 2. 剛柔並濟,中庸之道: 《周易》提倡“剛柔並濟”的處世原則。陽爻代錶剛健,陰爻代錶柔順。剛與柔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過剛易摺,過柔易被欺。君子應該在剛健有力時,不失柔順的智慧;在柔順之時,不失剛健的原則。這便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在待人接物上,既要有原則性,也要有靈活性;在決策時,既要果斷,也要審慎。 3. 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周易》強調“審時度勢”,即要根據所處的具體環境和時機,做齣最適閤的決策和行動。不同的卦象,代錶著不同的時機和處境。例如,處於“乾”卦的上升期,要積極進取,自強不息;處於“坤”卦的包容期,要厚德載物,承載萬物;處於“坎”卦的睏境,要沉潛蓄力,尋找齣路;處於“離”卦的顯達,要光明磊落,以德服人。順勢而為,不是消極的屈服,而是在深刻理解事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采取最有效、最恰當的行動,從而事半功倍。 4. 禍福相依,居安思危: 《周易》深刻地揭示瞭“禍福相依”的辯證關係。好事可能引來壞事,壞事中也可能蘊藏著轉機。因此,君子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在順境中,要想到可能存在的危機,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在逆境中,要看到希望,積極尋找解決之道,將危機轉化為機遇。這種審慎的態度,是保持長久穩定發展的關鍵。 5. 德行是根本: 《周易》雖然涉及占蔔,但其根本在於道德修養。《周易》中的許多卦辭爻辭,都強調瞭“德”的重要性。君子的行為,應該以德為基礎,以德為指導。例如,乾卦的“君子以自強不息”,離卦的“君子以明德”,都說明瞭道德是成就事業、安身立命的根本。 三、 璀璨的文化遺産:曆代傳承與現代意義 《周易》的智慧,並非僅限於古代。曆代以來,無數思想傢、哲學傢、政治傢、文學傢,都從中汲取瞭豐富的營養。《周易》的傳播,推動瞭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形成瞭龐大的易學研究體係。 從儒傢的“易傳”到道傢的“玄學”,從法傢的權謀到兵傢的戰略,從醫學的辨證施治到藝術的構圖,無不體現著《周易》的思想。古人通過占蔔,試圖預測未來,但這僅僅是《周易》的一麵。其更深層的價值,在於其提供瞭一種觀察世界、理解人生、指導行為的思維方式。 在現代社會,《周易》的價值依然不減。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周易》所提供的智慧: 應對不確定性: 《周易》的辯證思想,幫助我們理解和應對現代社會的高度不確定性。 哲學思考: 它的宇宙觀和人生觀,為我們提供瞭深刻的哲學思考,幫助我們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決策參考: 《周易》的象數思維,可以啓發我們在決策時,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看到事物的潛力和風險。 文化傳承: 研讀《周易》,是連接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橋梁,有助於我們傳承和發揚民族精神。 結語 《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經典,它如同一麵古老的鏡子,映照齣宇宙的奧秘,也映照齣人生的百態。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說明書”,而是一份邀請,邀請我們去探索、去思考、去感悟。深入《周易》,如同進入一片浩瀚的星空,每一顆星辰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指引我們如何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活齣智慧、活齣從容、活齣真正的自我。它所蘊含的韆年智慧,至今仍能啓迪我們的心靈,滋養我們的精神,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安頓心靈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