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傢書:1898-1928

梁啓超傢書:1898-192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梁啓超 著,陳利紅 編
圖書標籤:
  • 梁啓超
  • 傢書
  • 近代史
  • 書信集
  • 曆史文獻
  • 文化
  • 思想
  • 中國近現代史
  • 傳記
  • 名人書信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01268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5149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32
字數:3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超實用的傢教書!適閤(非)傢長及已(未)婚人士閱讀!

梁啓超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傢書作為其著述中極為特殊的重要一環,彆具價值。任公的傢書不僅僅隻是對子女的關愛與教育,更是把他深沉的愛國情懷、深厚的學術素養、崇高的人生境界、開闊的眼界及全球視野巧妙的融進瞭傢書,顯示瞭高超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所以說,這本書不隻是傢教書,更是一本勵誌書、文學書、史書、人生哲學書!

◆超經典的勵誌書!一介布衣梁啓超的朋友圈裏有哪些超強牛人?

任公的小夥伴們,政界的有袁世凱、黎元洪、孫中山、黃興、熊希齡等。軍界的有陸榮廷、唐繼堯、李烈鈞,李宗仁、白崇禧等。學界大咖有章太炎、王國維,泰戈爾、羅素等。師友們有康有為、譚嗣同、嚴復、陳寶箴、黃遵憲等。學生則有唐纔常、蔡鍔、蔣百裏、張君勱、鬍適、徐誌摩……晚年,罵遍蔣介石、張作霖、孫傳芳等地方軍閥……任公齣生於耕讀之傢,他如何從一介布衣,得以躋身一代風雲人物,擁有這麼多牛掰的小夥伴?任公的成長故事,就是一個超級經典的勵誌故事!

◆超親切的文學書!看任公如何成為影響毛澤東、周恩來、郭沫若等人的人生標杆!

毛澤東每當在《新民叢報》上看到梁啓超的文章,都要反復地閱讀。1917年,周恩來在南開聽瞭梁啓超的演講,感到“言若金石,入人腦海”;並抄錄梁詩“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自勵,手稿至今還存於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郭沫若曾說:“在他那新興氣銳的言論之前,差不多所有的舊思想、舊風氣都好像狂風中的敗葉,完全失掉瞭它的精彩。”

◆超靠譜的曆史書!結閤傢書內容和當時的曆史環境,特彆增補近萬字《梁任公簡編年譜》。

任公本人親身參與和推動瞭維新變法、憲政改革、護國運動等重大曆史事件;這些事件無一不詳盡體現在傢書中。他還在傢書藏否人物,點評時事,他的個人史,就等於半部中國近代史。同時,為便於讀者閱讀,編者結閤任公自身之成長經曆,自編《梁任公簡編年譜》,將傢書裏提及的人事和當時國內外之重大曆史事件或人物結閤起來,包括受任公的影響成長的偉人之齣生年代,均稍稍留意和標注,以資讀者參考!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瞭梁啓超從1898年流亡日本時開始,至1928年底病危,三十年中寫給妻子和孩子的392封書信(若乾日期、收件人相同者,作瞭閤並處理)。

如同每一個平凡人一樣,潮男梁啓超通過傢書跟妻兒們暢談的,不僅僅有淳淳關愛、諄諄教誨,我們還能看到他如何玩轉那個時代的新事物、高科技;不僅僅隻是指點江山、縱論時事,也有傢長裏短、茶米油鹽的醬醋人生;不僅僅有激昂、熱血、希望和歡樂,也有失敗、憤怒、絕望和狼狽。

在信中,談及的話題有購買股票、房産投資、情感齣軌、環球旅遊、新疆探險等,即便到今天,不少人都未曾嘗試這些事物,因而倍覺新潮。另外,本書收入信件數量也盡量求全,旨在為讀者呈現齣一個多維、立體和豐富的梁啓超。


作者簡介

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錶人物,被公認為是清末以來zui優秀的學者和式人物。

1890年,梁啓超師從康有為,在萬木草堂學習,成為其一生之轉摺。1895年,與康有為一起領導瞭“公車上書”,宣傳維新思想,從而名重天下,始有“康梁”並稱。1898年,百日維新失敗後逃往日本,開始瞭長達十四年的流亡生活。1912年迴國後,梁啓超先後跟袁世凱和段祺瑞閤作,最終發現自己難敵虛言救國的政客和手段繁多的軍閥。1918年開始,梁啓超逐漸淡齣政壇,重心轉入文教和學術研究工作。1919年,梁啓超遊歐,親曆瞭弊病叢生的西方社會,迴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破産,轉而大力提倡傳統文化。在梁啓超不辭辛勞,專心著述之時,其身體健康每況愈下,zui終於1929年1月19日病逝於北京,享年五十七歲。

梁啓超一生勤奮,在近三十六年裏,各種著述達一韆四百萬字。涵蓋瞭政治、經濟、教育、哲學、宗教、法學、金融、新聞等領域。其著作被編為《飲冰室閤集》。


精彩書評

他……立論鋒利,條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灕。加上他的文章一反、桐城、之弊,清新平易,傳誦一時。他是當時zui有號召力的政論傢。

——毛澤東

驚心動魄,一字韆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

——黃遵憲

梁任公之後嗣,人品學問,皆中國之一流,國際知名。

——傅斯年

其方法雖變,然其所以愛國者未嘗變也。

——蕭公權

他是資産階級革命時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績實不在章太炎輩之下。

——郭沫若

文體的改革,是梁啓超zui偉大的功績,雜以俚語的新文體(報章體),纔使得國民閱讀的程度一日韆裏。

——

任公妙纔,下筆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後,於報章文字,成績為多,一紙風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

——嚴復

梁先生的文章……使讀者不能不跟著他走,不能不跟著他想!

使無梁氏之筆,雖有百十孫中山、黃剋強,豈能成功如此之速耶!(指辛亥革命)。

——鬍適

父親……偉大的人格,博大坦誠的心胸,趣味主義和樂觀精神,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嚴謹的治學態度,都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梁思禮


目錄

一八九八年 清光緒二十四年——一九〇〇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
一九一一年 清宣統三年
一九一二年 民國元年
一九一三年 民國二年
一九一五年 民國四年
一九一六年 民國五年
一九一八年 民國七年
一九一九年 民國八年
一九二〇年 民國九年
一九二一年 民國十年
一九二二年 民國十一年
一九二三年 民國十二年
一九二四年 民國十三年
一九二五年 民國十四年
一九二六年 民國十五年
一九二七年 民國十六年
一九二八年 民國十七年
附錄:梁任公簡編年譜

精彩書摘

1919年6月16日緻思順
今將經過有趣之事,拉雜相告。十二日赴麥加利銀行宴,與一座客談及關稅問題,論《馬凱條約》。談次吾問馬凱尚生存否,君能否介紹我一見。其人曰“吾即馬凱也”,舉座拊掌大笑。蓋英人得爵位後,輒易其名,此人今稱某男爵,不復以馬凱之名行矣。閱海軍最有趣者,則三韆四百噸世界最大之潛水艇也,飛於法而潛於英(在巴黎已乘飛機),此次大戰之利器,總算遍曆矣。十二午宴於英,今皇佐治五世為太子時所管帶之艦,亦一紀念。十四日訪斯密亞丹故居,即著《原富》處,今為馬廄。是晚赴大理院長宴,舉以告座客,乃座客多未嘗一遊。吾詰以英人最敬先哲,保存遺跡,何故獨薄於此碩儒,座客乃慫恿我為之提倡,吾作一書告市長,使修茸之,好管閑事至此,不禁啞然自笑也。十五日驅汽車走四百裏,訪大文學傢蘇噶特故居及其墓,最可笑者為此腐儒所誤,幾至餓殺,蓋淩晨齣遊,至午後四時乃得食也,然是日遊甚快。十五晚車返倫敦,十六晨七時到,十時即汽車來劍橋,真可謂席不暇暖。劍橋大學待遇之隆,實齣意外,副校長(實即校長也,其校長戴一皇族掛名而已)涉菩黎博士,館餘於其傢(即校長宅),親自陪觀各校,是晚集各教授宴餘於校中公共食堂,即用校中常膳,蓋劍橋、牛津兩校教授例與學生共飯,欲吾觀其儀式也。教習學生共數百人,皆穿校中製服,酷類大叢林中披袈裟打齋,其親愛融泄之狀,令人起敬。吾遊劍橋生無限感觸,他日當為文詳紀之。書至此已夜深,明晨尚須早起觀行畢業禮。姑止於此。
1923年11月5日緻思順
寶貝思順:
昨日鬆坡圖書館成立(館在北海快雪堂,地方好極瞭,你還不知道呢,我每來復四日住清華,三日住城裏,入城即住館中),熱鬧瞭一天。今天我一個人獨住在館裏,天陰雨,我讀瞭一天的書,晚間獨酌醉瞭(好孩子彆要著急,我並不怎麼醉,酒亦不是常常多吃的),書也不讀瞭。和我最愛的孩子談談罷,談什麼,想不起來瞭。你報告希哲在那邊商民愛戴的情形,令我喜歡得瞭不得。我常想,一個人要用其所長(人纔經濟主義)。希哲若在國內混沌社會裏頭混,便一點看不齣本領,當領事真是模範領事瞭。
我常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士大夫救濟天下和農夫善治其十畝之田所成就一樣),隻要在自己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希哲這樣勤勤懇懇做他本分的事,便是天地間堂堂地一個人,我實在喜歡他。好孩子,你氣不分弟弟妹妹們,希哲又氣不分你,有趣得狠(你請你媽媽和我打弟弟們替你齣氣,你媽媽給思成們的信幫他們,他們都拍手歡呼勝利,我說我幫我的思順,他們淘氣實在該打),平心而論,愛女兒那裏會不愛女婿呢,但總是間接的愛,是不能為諱的。徽音我也狠愛她,我常和你媽媽說,又得一個可愛的女兒。但要我愛她和愛你一樣,終究是不可能的。
我對於你們的婚姻,得意得瞭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極瞭,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後的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製度。好孩子,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錯罷。徽音又是我第二迴的成功。我希望往後你弟弟妹妹們個個都如此(這是父母對於兒女最後的責任)。我希望普天下的婚姻都象我們傢孩子一樣,唉,但也太費心力瞭。像你這樣有怎麼多弟弟妹妹,老年心血都會被你們絞盡瞭,你們兩個大的我所盡力總算成功,但也是各人緣法僥幸碰著,如何能確有把握呢?好孩子,你說我往後還是少管你們閑事好呀,還是多操心呢?
1925年7月10日緻孩子們
莊莊,你的信寫許多有趣話告訴我,我喜歡極瞭。你往後隻要每水船都有信,零零碎碎把你的日常生活和感想報告我,我總是喜歡的。我說你“彆要孩子氣”,這是叫你對於正事——如做功課,與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賴人。至於做人帶幾分孩子氣,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時還“有童心”呢。你入學校,還是在加拿大好。你三個哥哥都受美國教育,我們傢庭要變“美國化”瞭!我狠望你將來不經過美國這一級(也並非一定如此,還要看環境的利便),便到歐洲去,所以在加拿大預備象更好。稍舊一點的嚴正教育,受瞭狠有益,你還是安心入加校罷。至於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你若看見彆的同學都入大學,便自己著急,那便是“孩子氣”瞭。思順對於徽音感情完全恢復,我聽見真高興極瞭。這是思成一生幸福關鍵所在,我幾個月前狠怕思成因此生齣精神異動,毀掉瞭這孩子,現在我完全放心瞭。思成前次給思順的信說:“感覺著做錯多少事,便受多少懲罰,非受完瞭不會轉過來。”這是宇宙間唯一真理。
佛教說的“業”和“報”就是這個真理(我篤信佛教,就在此點,七韆捲《大藏經》也隻說明這點道理),凡自己造過的“業”,無論為善為惡,自己總要受“報”,一斤報一斤,一兩報一兩,絲毫不能躲閃,而且善和惡是不準抵消的。佛對一般人說輪迴,說他(佛)自己也曾犯過什麼罪,因此曾入過某層地獄,做過某種畜生,他自己又也曾做過許多好事,所以亦也曾享過什麼福。……如此,惡業受完瞭報,纔算善業的帳,若使正在事善業的報的時候,又做些惡業羅,善報受完瞭,又算惡業的帳,並非有個什麼上帝做主宰,全是“自業自得”,又並不是像耶教說的“到世界末日算總賬”,全是“隨做隨受”。又並不是像耶教說的“多大罪惡一懺悔便完事”,懺悔後固然得好處,但曾經造過的惡業,並不因懺悔而滅,是要等“報”受完瞭纔滅。佛教所說的精理,大略如此。他說的六道輪迴等等,不過為一般淺人說法,說些有形的天堂地獄,其實我們刻刻在輪迴中,一生不知經過多少天堂地獄。即如思成和徽音,去年便有幾個月在刀山劍樹上過活!這種地獄比城隍廟十王殿裏畫齣來還可怕,因為一時造錯瞭一點業,便受如此慘報,非受完瞭不會轉頭。倘若這業是故意造的,而且不知懺悔,則受報連綿下去,無有盡時。因為不是故意的,而且懺悔後又造善業,所以地獄的報受夠之後,天堂又到瞭。若能絕對不造惡業(而且常造善業——最大善業是“利他”),則常住天堂(這是藉用俗教名詞)。佛說是“涅槃”(涅槃的本意是“清涼世界”)。我雖不敢說常住涅槃,但我總算心地清涼的時候多,換句話說,我住天堂時候比住地獄的時候多,也是因為我比較的少造惡業的緣故。我的宗教觀、人生觀的根本在此,這些話都是我切實受用的所在。
1926年10月4日緻孩子們
孩子們:
我昨天做瞭一件極不願意做之事,去替徐誌摩證婚。他的新婦是王受慶夫人,與誌摩戀愛上,纔和受慶離婚,實在是不道德之極。我屢次告誡誌摩而無效。鬍適之、張彭春苦苦為他說情,到底以姑息誌摩之故,卒徇其請。我在禮堂演說一篇訓詞,大大教訓一番,新人及滿堂賓客無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聞之婚禮矣。今把訓詞稿子寄給你們一看。
青年為感情衝動,不能節製,任意決破禮防的羅網,其實乃是自投苦惱的羅網,真是可痛,真是可憐!徐誌摩這個人其實聰明,我愛他不過,此次看著他陷於滅頂,還想救他齣來,我也有一番苦心。老朋友們對於他這番舉動無不深惡痛絕,我想他若從此見擯於社會,固然自作自受,無可怨恨,但覺得這個人太可惜瞭,或者竟弄到自殺。我又看著他找得這樣一個人做伴侶,怕他將來苦痛更無限,所以想對於那個人當頭一棒,盼望他能有覺悟(但恐甚難),免得將來把誌摩纍死,但恐不過是我極癡的婆心便瞭。聞張歆海近來也很墮落,日日隻想做官(誌摩卻是很高潔,隻是發瞭戀愛狂——變態心理——變態心理的犯罪),此外還有許多招物議之處,我也不願多講瞭。品性上不曾經過嚴格的訓練,真是可怕,我因昨日的感觸,專寫這一封信給思成、徽音、思忠們看看。
爹爹
1927年4月19日-20日緻孩子們
孩子們:
近來因老白鼻的病,足足鬧瞭一個多月,弄得全傢心緒不寜,現在好瞭,齣院已四日瞭。二叔那邊的孿妹妹,到底死去一個,那一個還在危險中。達達受手術後身體強壯得多,將來智慧也許增長哩。
六六現又入協和割喉嚨,明天可以齣院瞭,據醫生說道也於智慧發達極有關係,割去後試試看如何?你們姊妹弟兄中六六真是草包,至今還不會看錶哩!他和司馬懿同在培華,司馬連著兩迴月考都第一,他都是倒數第一,他們的先生都不信他兩個是同懷姊妹。
我近來日病發得頗厲害,三月底到協和住瞭兩天,細細檢查一切如常,但堅囑節勞,謂捨此彆無他藥(今收報告書寄閱)。本來近日未免過勞,好在快到暑假瞭。暑假後北京也未必能住,藉此暫離學校,休養一下也未嘗不好,在學校總是不能節勞的。
清明日我沒有去上墳,隻有王姨帶著司馬懿去(達達在天津、老白鼻在醫院),細婆和七妹也去。我因為醫生說最不可以爬高走路隻好不去。
南海先生忽然在青島死去,前日我們在京為位而哭,好生傷感。我的祭文,諒來已在《晨報》上見著瞭。他身後蕭條得萬分可憐,我得著電報,趕緊電匯幾百塊錢去,纔能草草成殮哩。我打算替希哲送奠敬百元。你們雖窮,但藉貸典當,還有法可想。希哲受南海先生提攜之恩最早,總應該盡一點心,諒來你們一定同意。
四月十九寫
1927年4月21日緻思永
永兒:
前兩封信叫你不必迴來,現在又要叫你迴來瞭。因為瑞典學者斯溫?哈丁——他在中亞細亞、西藏等地過瞭三十多年冒險生涯,諒來你也聞他名罷——組織一個團體往新疆考古,有十幾位歐洲學者和學生同去,到中國已三個多月瞭。初時中國人反對他、抵製他——十幾個學術團體曾聯閤發錶宣言,清華研究院、國立圖書館也列名。但我自始即不主張這種極端排外舉動——直到最近纔決定和他閤作,彼此契約。今天或明天可以簽字瞭,中國方麵有十人去——五位算是學者,餘五位是學生,其中自然科學方麵隻有清華所派的一位教授(袁復禮),他和李濟之同去山西,我們研究院擔任他這位旅行的經費。
去的人我是大大不滿意的——我想為你的學問計,這是韆載難逢的機會,若錯過瞭,以後想自己跑新疆沙漠一趟,韆難萬難。因此要去把你加入去,自備資斧——因為犯不著和那些北京團體分這點錢(錢少得可憐)——今日正派人去和哈丁接洽,明後日可以迴信,大約十有八九可望成功的。他們的計劃:時間一年半到兩年,研究範圍本來是考古學、地質學、氣象學三門。後來因為反對他們拿大物齣境,結果考古學變成附庸,由中國人辦他們立於補助地位——能否成功就要看袁君和你的努力瞭(其他的人都怕夠不上)。我想你這迴去能夠有大發見固屬莫大之幸,即不然跟著歐洲著名學者作一度冒險吃苦的旅行,習得許多科學的研究方法也是於終身學問有大益的。所以我不肯把機會放過,要求將你加入。他們預定一個月內(大約須一個月後)使動身,你是沒有法子趕得上同行瞭。但他們沿途尚有逗留,你從後麵趕上去,就會趕不上第一站(迪化),總可以趕得上第二站(哈密)。不同行當然是狠麻煩的,但在迪化或哈密以東,我總可以托沿途地方官照料你——一我明天入城和哈丁交涉,妥洽把路綫日期計算清楚之後,也許由清華發電給監交給哈佛校長,要求把你提前放假。果爾則此信到時,你或者已經動身瞭。若此信到時還未接有電報,那麼或是事情有變動,或是可以等到放暑假纔迴來還趕得上,總之,你接到這封信時便趕緊預備罷!
我第二封信跟著就要來的(最多三天後),你若能成行——無論提前放假或暑假時來——大約到傢隻能住一兩天使須立刻趕路。我和他們打聽清楚,該預備什麼東西,一切替你預備備全,你迴來除見見我和你娘娘及一二輩,及上一上墳之外,恐怕一點不能耽擱瞭。我想你一定贊成我所替你決定的計劃,而且狠高興吧!彆的話下次再說。
四月廿一日 爹爹
1927年5月5日緻孩子們
以下的話專教訓忠忠。
三個禮拜前,接忠忠信,商量迴國,在我萬韆心事中又增加一重心事。我有好多天把這問題在我腦裏盤鏇。因為你要求我秘密,我尊重你的意思,在你二叔、你娘娘跟前也未提起,我迴你的信也不由你姊姊那裏轉。但是關於你終身一件大事情,本來應該和你姊姊、哥哥們商量(因為你姊姊哥哥不同彆傢,他們都是有程度的人),現在得姊姊信,知道你有一部分秘密已經嚮姊姊吐露瞭,所以我就在這公信內把我替你打算的和盤說齣,順便等姊姊、哥哥們都替你籌劃一下。
你想自己改造環境,吃苦冒險,這種精神是狠值得誇奬的,我看見你這信非常喜歡。你們諒來都知道,爹爹雖然是摯愛你們,卻從不肯姑息、溺愛,常常盼望你們在苦睏危險中把人格能磨練齣來。你看這迴西域冒險旅行,我想你三哥加入,不知多少起勁,就這一件事也狠可以證明你爹爹愛你們是如何的愛法瞭。所以我最初接你的信,倒有六、七分贊成的意思,所費商量者,就隻在投奔什麼人——詳情已見前信,想早已收到——我當時迴你信過後,我便立刻找蔣慰堂叫他去商量白崇禧那裏,又找林宰平商量李濟琛那裏。你的秘密我就隻告訴這兩個人(前天季常來問起這件事,我大吃一驚,連你二叔都不知道,他怎麼會知道呢?原來是宰平告訴他,宰平也頗贊成)。現在都還沒有迴信——因為交通梗塞,通信極慢——-但現在我主張已全變,絕對的反對你迴來瞭。因為三個禮拜前情形不同,對他們還有相當的希望,覺得你到那邊閱曆一年總是好的。現在呢?對於白、李兩人雖依然不絕望_x001F_——假使你現在國內,也許我還相當的主張你去——但覺得老遠跑迴來一趟,太犯不著瞭。頭一件,現在所謂北伐,已完全停頓,參加他們軍隊,不外是參加他們火拼,所為何來?第二件,自從黨軍發展之後,素質一天壞一天,現在迥非前比。白崇禧軍隊算是極好的,到上海後紀律已大壞,人人都說遠不如孫傳芳軍哩。跑進去不會有什麼好東西學得來。第三件,他們正火拼得起勁——李濟琛在粵,一天內殺左派二韆人,兩湖那邊殺右派也是一樣的起勁——人人都有自危之心,你們跑進去立刻便捲攙在這種危險遊渦中。危險固然不必避,但須有目的纔犯得著冒險。現這樣不分皂白切蔥一般殺人,死瞭真報不齣帳來。冒險總不是這種冒法。這是我近來對於你的行止變更主張的理由,也許你自己亦已經變更瞭。我知道你當初的計劃,是幾經考慮纔定的,並不是一時的衝動。但因為你在遠,不知事實,當時幾視黨人為神聖,想參加進去,最少也認為自己曆練事情的唯一機會。這也難怪。北京的智識階級,從教授到學生,紛紛南下者,幾個月以前不知若乾百韆人;但他們大多數都極狼狽,極失望而歸瞭。你若現成在中國,倒不妨去試一試(他們也一定有人歡迎你),長點眼識,但老遠跑迴來,在極懊喪極狼狽中白費一年光陰卻太不值瞭。
至於你那種改造環境的計劃,我始終是極端贊成的,早晚總要實行三幾年,但不爭在這一時。你說“照這樣舒服幾年下去,便會把人格送掉”,這是沒齣息的話!一個人若是在舒服的環境中會消磨誌氣,那麼在睏苦懊喪的環境中也一定會消磨誌氣。你看你爹爹睏苦日子也過過多少,舒服日子也經過多少,老是那樣子,到底誌氣消磨瞭沒有?——也許你們有時會感覺爹爹是怠情瞭(我自己常常有這種警懼),不過你再轉眼一看,一定會仍舊看清楚不是這樣——我自己常常感覺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範,最少也要不愧做你們姊妹弟兄的模範。我又狠相信我的孩子們,個個都會受我這種遺傳和教訓,不會因為環境的睏苦或舒服而墮落的。你若有這種自信力,使“隨遇而安”的做。現在所該做的工作,將來絕不怕沒有地方沒有機會去磨練,你放心罷。
你明年能進西點便進去,不能也沒有什麼可模惱,進南部的“打人學校”也可,到日本也可,迴來入黃埔也可(假使那時還有黃埔),我總盡力替你設法。就是明年不行,把政治經濟學學得可以自信迴來,再入那個軍隊當排長,乃至當兵,我都贊成。但現在殊不必犧牲光陰,太勉強去乾。所以無論宰平們迴信如何,我都替你取消前議瞭。你試和姊姊、哥哥們切實商量,隻怕也和我同一見解。

前言/序言

絕代潮男梁啓超

情感齣軌?購買股票?投資房産?環球旅遊?新疆探險?……
是的,你沒看錯!不要懷疑!如同每一位凡人一樣,潮男梁啓超通過傢書跟妻兒們暢談的,不僅僅有諄諄教誨、淳淳關愛,還有他如何玩轉那個時代的新事物、高科技;不僅僅是指點江山、縱論時事,也有傢長裏短、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人生;不僅僅有激昂、熱血、希望和歡樂,也有失敗、憤怒、絕望和狼狽。本書旨在為讀者呈現齣一個多麵、立體和豐富的梁啓超。
而梁啓超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時代的風雲人物和百年偉人,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雖然遭遇熾熱真誠的婚外愛情,卻能最終理智戰勝情感;雖然也買股票、置房産,卻恪守儒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仁者以財發身”的原則;雖然多次遊曆世界各大洲,卻將愛國、維新、救亡永存心底,並始終心嚮祖國。
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非常罕見的一個思想大解放、社會大變革時期。來自西方的各種廉價商品、科學技術、社會製度、思想文化,隨著堅船利炮紛紛湧入國內。在此“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滾滾潮流之下,必然會誕生一批英雄人物。而本書作者梁啓超,就是這個時代下最優秀最傑齣的弄潮兒。

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錶人物,與康有為一起領導瞭著名的“戊戌變法”。
1898年,“百日維新”失敗,梁啓超逃亡日本,開始瞭長達十四年的流亡生活,直到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纔得以迴國。歸國後的梁啓超,攜帶巨大的聲望積001極組建政黨,四處演講,宣揚他的政治主張。然而,熱情單純的學者最終發現,不管如何輾轉騰挪,終究難敵虛言救國的政客,手段繁多也跳不齣各大軍閥勢力的泥潭。從 1918年開始,梁啓超逐漸淡齣政壇,轉而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工作。1919年,梁啓超遊歐,親曆瞭西方社會的弊病叢生,迴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破産,轉而大力提倡傳統文化。在梁啓超不辭辛勞,專心教育和著述之時,其健康齣現問題,後來被協和醫院誤診,錯摘掉功能正常的右腎。之後,他的健康便每況愈下,於 1929年 1月 19日病逝於北京,享年五十七歲。

梁啓超被公認為清末以來最優秀的學者,是中國曆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是在退齣政治舞颱後,仍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他在報紙上與對手的論戰中,發明瞭一種介乎文言文與白話文之間的新文體(報章體),使得知識階層和普通百姓都樂於接受。他在史學、文學、目錄學、圖書館學等方麵成就斐然。梁啓超一生勤奮,各種著述達一韆四百萬字。涉及領域則涵蓋瞭政治、經濟、教育、哲學、宗教、法學、金融學、新聞學等。其著作被編為《飲冰室閤集》。
此次齣版的這本傢書,以當下流行的數種傢書為參照而成。收錄從 1898年流亡日本時開始,至 1928年底病危截止,梁啓超三十年中寫給妻子和孩子的392封書信(若乾時間、收件人相同者,作瞭閤並處理)。信中的人名、字號、官職、地名(尤其是國外的)等,不以今天標準改正,保持瞭原貌。書中個彆字詞的用法,也保持瞭原貌。本書最後附上梁啓超簡譜,此譜參照瞭丁文江編《梁啓超年譜長篇》。鑒於時間,抑或存在疏漏之處;且任公傢書繁多,本書收錄盡量求全,但不敢妄稱全本,敬請讀者諒解。


任公與他的傢人們
緣 起
傢書者,予傢人之書也。任公的傢書,不唯有給子女的,也有給他結發妻子的。編者認為,完整的傢書,就應該是這樣子。
任公生於封建時代,成長於洋務運動時期,從引領維新運動開始,經曆瞭中國社會的開明專製、立憲、革命等時期,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從 1898年流亡日本開始給妻子寫傢書,至 1928年底病危為止,橫跨兩個世紀三十年。這些經曆都一一體現在傢書裏,相當直觀:在任公“善變”的政治主張之下,梁傢的優良傢風未曾變化;在任公多變思想之下,其“愛國”的核心從未變化。於傢而言,任公傳承並受益於祖輩的言傳身教,並將之發揚光大;於國而言,任公的傢書也成為上接傳統時代的曾國藩傢書,下啓當代的傅雷傢書的轉摺時代的典範之作!
先祖與父母
梁氏的先祖在中原,因明末戰亂南逃,遂定居於廣東省新會縣茶坑村,世代以耕田為業。而對任公的成長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有三個人:祖父梁維清、父親梁寶瑛、母親趙氏。
任公的祖父梁維清,號鏡泉,是梁傢第一位通過邊耕邊讀而獲得“秀纔”的人,梁傢也因此得以躋身鄉紳階層。盡管如此,梁傢依然與財富、地位無關,梁維清既無學術專長,也無著述流傳,依然是“寒士”一名。然而,梁維清卻秉承“以宋明儒義理名節之教貽後昆”的傳統,忠實踐行儒傢傳統倫理道德,積極培養後代。任公很小的時候就跟祖父梁維清一起生活,四歲起居傢就讀。一方麵,祖父用《四子書》《詩經》作為啓濛,其間蘊含瞭很多傳統文史知識;另一方麵,梁維清也非常注意言傳身教——經常講述“亡宋、亡明國難之事”和曆朝曆代003
的愛國故事,這種帶有愛國情感和思想傾嚮的教育,對任公産生瞭重要影響。
任公的父親梁寶瑛,字蓮澗,是梁維清三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也是壽命最長的一個。梁寶瑛自幼在梁維清的教導下讀書,卻未曾考得功名。在鄉間教書耕地的同時,侍奉年老的父親。梁寶瑛謹守梁傢傢風,既注重自身的內在修養(內聖),又不忘記社會責任,盡力為鄉鄰辦事(外王)。他一輩子沒有任何嗜好,且生活十分儉樸。父親的君子之風得到瞭鄉民的普遍認可,得以用儒傢倫理參與鄉政,在製止械鬥、禁賭、清盜等方麵取得良好成績。對年幼的任公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傢風教育瞭。
任公的母親趙氏,是最早教他識字的人。母親對於任公的教育與其祖父、父親不同,更多地體現在日常小事上。任公曾有文《我之為童子時》,就是專門迴憶母親對他兒時的教育。
婚 戀
任公的情感生活中,主要有李蕙仙、王桂荃、何蕙珍三位女性。
李蕙仙(1869—1924),任公的原配妻子,第一任夫人。1889年(光緒十五年),任公年方十七歲,這一年的廣東鄉試,任公中舉,榜列八名。主考官李端棻是維新派人士,因愛其年少纔高,徑自做主將堂妹李蕙仙許配給他。李蕙仙比任公長四歲,二人於 1891年在北京完婚,次年夏天雙雙南歸故裏。
李蕙仙齣身官宦世傢,實為大傢閨秀,書香門第,且一直在北京生活。而梁傢世代務農,傢境並不寬裕,但李蕙仙並沒有因此心生嫌棄。南歸廣東後,李蕙仙極盡孝道,日夜操勞,深得梁傢喜愛,在鄉裏也博得瞭賢妻良母的美名。“百日維新”失敗後,任公隻身亡命東瀛,慈禧嚴令兩廣總督捉拿其傢人,梁傢避居澳門,李蕙仙成瞭整個梁傢的支柱。不僅在生活中,李蕙仙在事業上也給予任公極大的支持。也因此,任公與李蕙仙一直相濡以沫,感情極深。1924年(民

國十三年),李蕙仙因病而逝。任公寫下瞭一篇情文並茂的《祭梁夫人文》,文曰:我德有闕,君實匡之;我生多難,君扶將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賞心,君寫君藏;我有幽憂,君噢使康;我勞於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揚;今我失君,隻影彷徨。王桂荃(1883—1968),第一夫人李蕙仙結婚時帶來的兩名丫鬟之一,叫王來喜,即王桂荃。王桂荃因勤勞、聰明贏得梁氏夫婦的信任,傢中事務甚至財004 政都由她掌管。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成為任公的側室。任公在傢書中多以

“王姑娘”“王姨”稱呼之。梁傢所有的孩子稱李蕙仙為媽,稱王桂荃為娘。在李蕙仙去世後,王桂荃便一人承擔起照顧任公與教育孩子們的工作。1968年,八十五歲的王桂荃在“文革”中與孩子們分離,隨後與世長辭。“文革”後,梁傢的子女們在任公與李蕙仙的閤葬墓旁種下瞭一棵母親樹,紀念這位培育瞭數名棟梁之材的平凡母親。
何蕙珍(1879—?),齣生於美國,其父是當地知名僑商。何蕙珍從小接受西方教育,十六歲便任學校教師。1899年,任公赴檀香山開展宣傳工作,欽慕已久的何蕙珍擔任他的翻譯,並由此開始瞭一段“發乎情,止乎禮義”的愛情故事。任公對此段戀情不敢隱瞞,在緻李蕙仙的傢書裏曾詳細提及。後來,還作詩二十首以示紀念,其中就有“識荊說項尋常事,第一知己總讓卿”這樣的詩句,他把何蕙珍譽為“第一知己”。
子 女
任公與兩位夫人共育有十個子女。除瞭第十個孩子於 1926年 9月齣生,1927年 3月夭摺外,前麵九位均成人成材,並成為各領域的專傢。
老大梁思順(長女,1893—1966,李夫人齣),字令嫻,詩詞研究專傢,生於廣東新會,梁啓超最愛的寶貝,傢書中時稱嫻兒。自幼便接受任公的教育與熏陶,愛好詩詞與音樂。她曾長期擔任任公的助手,在生活中也替父親履行照顧和教育弟妹的責任。丈夫周希哲(外交官)1938年逝世後,梁思順先後拒絕瞭日僞、國民黨的拉攏,獨自撫養四個子女成人。梁思順著有《藝蘅館詞選》五捲,是研究任公思想的重要資料。
老二梁思成(長子,1901—1972,李夫人齣),我國著名建築曆史學傢、建築教育傢和建築師;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於日本東京,畢業於清華大學,1924年留學美國,學習建築。梁思成與一代纔女林徽因的愛戀與結閤,是 20世紀中國最經典的愛情故事。梁思成夫婦參與瞭人民英雄紀念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工作;同時也畢生緻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20世紀 50年代關於北京古城的規劃與保護之爭,較之於今天北京城嚴重的城市病,則再次彰顯瞭大師的長久而驚人的預見性。
老三梁思永(次子,1904—1954,王夫人齣),著名考古學傢、中國田野考古學的奠基人,近代考古教育開拓者;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與梁思成同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1950年,其時尚未設立院士)。梁思永生於澳門,小名永兒,1923年留學美國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梁思永是第一位走齣國門, 005
係統接受瞭西方考古學正規訓練的學者,1939年發錶的關於龍山文化考古研究

的論文,迄今仍具有開創性意義。
老四梁思忠(三子,1907—1932,王夫人齣),軍官,生於日本,小名忠忠。1926年留學美國,先後在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和西點軍校學習。梁思忠富有政治熱情,20世紀 30年代初畢業後迴國並加入國民革命軍,很快就因傑齣纔乾升任炮兵上校。1932年因患腹膜炎去世,年僅 25歲。
老五梁思莊(次女,1908—1986,李夫人齣),著名圖書館學傢,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精通英、法、德、俄等多門語言,被公認為我國圖書館西文編目方麵首屈一指的專傢;生於日本神戶,傢書中常稱之為“小寶貝莊莊”。她 1925年隨大姐梁思順前往加拿大讀書,分彆獲麥吉爾大學文學學士和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學士。
老六梁思達(四子,1912—2001,王夫人齣),著名經濟學傢,生於日本,小名達達,193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係,1937年取得該校碩士學位。梁思達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曾參編《中國近代經濟史》,主編《舊中國機製麵粉工業統計資料》。
老七梁思懿(三女,1914—1988,王夫人齣),著名社會活動傢,生於北京,傢書中常稱之為“司馬懿”,1933年考入燕京大學,1935年投身學生運動,1941年隨夫留學美國。1949年以後,她長期從事對外友好聯絡工作。
老八梁思寜(四女,1916—2006,王夫人齣),生於上海,早年曾就讀於南開大學,在三姐梁思懿的影響下,1940年投奔新四軍,主要從事宣傳工作,次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陳毅元帥曾對梁思成說:“當年我手下有兩個特殊的兵,一個是梁啓超的女兒,一個是章太炎的兒子。”陳毅元帥所說的“梁啓超的女兒”即梁思寜。
老九梁思禮(五子,1924—2016,王夫人齣),著名火箭控製係統專傢,中國導彈控製係統研製創始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生於北京,任公最寵愛的小兒子,小名老白鼻(old baby諧音)。1941年,梁思禮隨三姐梁思懿赴美留學,攻讀無綫電與自動控製專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隨錢學森,加入導彈、火箭的研發工作,在該領域取得卓越成就。


《梁啓超傢書:1898-1928》是一部穿越曆史長河的珍貴文獻,它以最真實、最鮮活的筆觸,為我們展現瞭一位偉大的思想傢、政治傢、教育傢,以及一位慈父的立體形象。這不僅僅是一疊泛黃的書信,更是梁啓超先生與傢人之間情感紐帶的凝結,是他人生軌跡的真實記錄,也是近現代中國波瀾壯闊曆史畫捲中的一抹亮色。 一、 跨越時代的傢國情懷:字裏行間的憂國憂民 梁啓超,這位在戊戌變法中振臂高呼、在辛亥革命後奔走呼號、在民國時期依然心係傢國的人物,他的思想深度和廣度足以影響一個時代。而在這本傢書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那個叱吒風雲的“飲冰主人”,更是一個將個人情感融於傢國大業的真摯個體。 傢書中,梁啓超對國傢命運的憂慮,對民族前途的關切,無處不在。他會詳細詢問傢人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業,但字裏行間,總會流露齣他對國傢大事的關注。他會分享自己對時局的看法,對政治變動的分析,對國傢發展方嚮的思考。這些並非高高在上的政治論述,而是融入到對傢人的叮囑和期望之中。例如,他可能會在信中談到某項改革的重要性,然後話鋒一轉,鼓勵孩子要努力學習,將來為國效力,成為有擔當的人。這種將傢事國事融為一體的寫法,是梁啓超思想體係的真實體現,也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特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寫照。 他不僅關注宏大的政治格局,也對社會民生有著深刻的體察。在動蕩不安的年代,他會牽掛傢人的生計,也會感慨社會的艱難。但他從未因此消沉,而是始終保持著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用文字傳遞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對變革的信心。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支撐著他自己,也激勵著他的傢人,更通過這些傢書,觸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二、 嚴慈並濟的教育理念:塑造未來棟梁的匠心 梁啓超不僅是思想的巨人,也是教育的先驅。他對子女的教育,傾注瞭巨大的心血,其教育理念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傢書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如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治學之道,悉心傳授給他的孩子們。 他重視子女的學業,但並非一味強調分數,而是更注重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求知欲和批判精神。他會仔細批閱孩子的作文,指齣其中的不足,但更多的是鼓勵他們大膽錶達自己的想法。他會推薦各種書籍給孩子們閱讀,從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到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無所不包。他鼓勵孩子們涉獵廣泛,開闊眼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係。 更為重要的是,梁啓超非常注重子女的品德修養。他反復強調誠實、勤奮、正直、孝悌等傳統美德,並用自己的人生經曆作為例證。他不僅要求孩子做到,更是自己身體力行,為孩子們樹立瞭光輝的榜樣。他會教導孩子們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保持內心的純淨和高尚。 在教育方式上,梁啓超展現齣瞭非凡的耐心和智慧。他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不會給他們過多的壓力,而是給予他們充分的關愛和支持。當孩子遇到睏難時,他會給予鼓勵和引導;當孩子取得進步時,他會給予肯定和錶揚。傢書中的語氣,時而嚴厲,時而溫和,但始終飽含著對子女深沉的愛。 他對於子女的未來發展,有著清晰的規劃和期望,但同時也尊重他們的個性和選擇。他會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給予不同的建議和指導,鼓勵他們找到適閤自己的道路。這種既有方嚮性又有彈性的教育方式,無疑為梁啓超子女的成長和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梁啓超的子女,如梁思成、梁思永、梁思順等,後來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瞭傑齣的成就,成為一代大傢,這與梁啓超的精心培養密不可分。 三、 溫情脈脈的傢庭生活:樸實無華的親情流露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梁啓超的傢庭是他心靈的港灣。傢書中,褪去政治傢的光環,他迴歸為一個普通的丈夫、父親,與傢人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喜悅與憂愁。 他會細緻地詢問妻子身體狀況,叮囑她注意休息,分擔傢務的辛勞。他會與孩子們分享旅途中的見聞,描述異地的風土人情,讓他們感受到世界的廣闊。他會為孩子的成長煩惱,也為他們的點滴進步而欣慰。字裏行間,流露齣他對傢人深深的眷戀和無盡的關愛。 這些傢書中,我們看到瞭他平凡的一麵。他會抱怨旅途的勞纍,會擔心傢中的開銷,會為傢人的健康而焦急。這些樸實無華的情感流露,使得這位偉大的曆史人物更加真實可感。他並非高高在上的神壇人物,而是有著七情六欲的凡人,他的愛,他的愁,他的樂,都真實地展現在這些書信之中。 這種親情的流露,並非僅僅是兒女情長,更是他對傢庭責任的擔當。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一封封傢書,承載著他對傢人的思念,維係著傢庭的溫暖。他用文字,構建瞭一個堅實的傢庭後盾,也為自己奮戰在社會前綫的日子,注入瞭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四、 曆史的見證者與記錄者:洞察時代變遷的窗口 《梁啓超傢書:1898-1928》不僅僅是一本傢庭的珍藏,更是一部珍貴的史料。這近三十年的時間跨度,恰好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波瀾壯闊、變革最劇烈的時期之一。從戊戌變法失敗的沉痛,到辛亥革命的曙光,再到民國初年的動蕩,以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梁啓超幾乎親曆並參與瞭這一切。 傢書中的內容,為我們提供瞭瞭解那個時代最直接、最真實的一手資料。他會在信中提及當時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分析其原因和影響,錶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這些內容,不僅是他個人對曆史的看法,也反映瞭當時社會主流思潮和知識分子的思考方式。 通過他的筆觸,我們可以看到政治格局的變幻,社會風氣的演進,以及思想文化的碰撞。他會談論科舉的廢除,教育的改革,西學的傳入,新思想的傳播,以及國傢在尋求現代化道路上的麯摺探索。這些內容,對於研究中國近代史、思想史、教育史的學者來說,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同時,傢書也展現瞭那個時代普通傢庭的生活麵貌。雖然梁啓超的傢庭不似普通百姓,但其中透露齣的生活細節,如衣食住行,節慶習俗,以及傢人間的日常交流,都為我們描繪瞭一幅生動的生活圖景,幫助我們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生存狀態和情感世界。 五、 跨越時空的啓示與迴響:給當下的深刻思考 閱讀《梁啓超傢書:1898-1928》,我們不僅僅是在迴顧曆史,更是在與一位偉大的靈魂對話,汲取跨越時空的智慧與啓示。 梁啓超身上那種強烈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在當下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爆炸、價值多元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思考,如何將個人價值與國傢發展相結閤,如何做一個有擔當、有情懷的中國人。 他對子女教育的理念,尤其是在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獨立人格和健全品格方麵,對於當代的父母和教育者來說,提供瞭寶貴的藉鑒。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如何培養齣適應未來、有創新精神和人文情懷的孩子,是每一個傢庭都麵臨的課題。 梁啓超對知識的渴求和終身學習的態度,也提醒我們在信息時代,如何保持學習的熱情,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我。他對人生抱持的積極樂觀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更是激勵我們在麵對睏難和挑戰時,保持積極的心態,勇往直前。 《梁啓超傢書:1898-1928》是一部承載著厚重曆史、深沉情感和智慧光芒的著作。它讓我們得以窺見一位偉人的內心世界,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更重要的是,它給予我們反思當下、啓迪未來的寶貴契機。這本傢書,不應僅僅被束之高閣,更應該被反復閱讀,讓梁啓超先生的精神,在代代相傳中,煥發齣永恒的光彩。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讀的書,急躁不得。梁啓超先生的文字結構,常常是層層遞進,先敘傢常,再轉論理,最後落腳於對未來的期許,這種行文的節奏感把握得極佳,讀起來有一種行雲流水般的流暢感,即便涉及深奧的學術見解,也能被他化解得通俗易懂。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他對於“時間”和“持續性”的理解。在那個信息傳播緩慢的年代,他依然保持著對世界前沿思想的追蹤,並將這些新知有效地融入到對子女的教育規劃中,這種前瞻性令人嘆服。他並沒有要求子女完全復製他的道路,而是提供瞭一個廣闊的知識框架,鼓勵他們各自去開創新的天地。這種“賦能式”的教育理念,體現瞭一個真正開明智者的胸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隻記錄瞭一個傢庭的變遷,更是濃縮瞭近半個世紀中國精英階層在麵對現代化浪潮時的集體心路曆程,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曆史的重量和人性的溫度。

評分

這本書的文風實在是太迷人瞭,那種飽經風霜卻又始終保持著對知識和傢國的赤子之心,讀起來讓人忍不住一次次停下來,細細咀嚼每一個字。梁啓超先生的文字,即便在談論最瑣碎的傢常,也流淌著一種深沉的曆史感和對未來的憂思。我特彆欣賞他那種坦誠,毫不掩飾自己的睏惑和掙紮,尤其是在時代劇變之中,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重負,被他描摹得淋灕盡緻。那種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之間徘徊拉扯的復雜心緒,如同清晰的影像躍然紙上。每讀到一封信,都仿佛能感受到那個特定年代的空氣,那種風雨欲來的緊張感,以及知識分子在夾縫中求生存、圖變革的艱辛。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飽滿的,它不僅僅是閱讀信件,更像是一場與一位偉大心靈跨越時空的對話,能讓人對“擔當”二字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他處理傢庭事務的方式,也透露齣那個時代精英階層特有的教養和對後輩成纔的殷切期望,那種對子女品格、學識的細緻要求,即便在今天看來,依然有著極強的指導意義,讓人對那個時代的教育理念肅然起敬。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處理得非常雅緻,讓人愛不釋手,但真正讓我沉迷的是其中流淌齣的那種真摯情感。梁啓超先生的傢書,與其說是正式的信件往來,不如說是父親對自己遠在他鄉的兒女進行的一場持續數十年的“精神培育工程”。他從不以權威自居,而是以朋友、導師的身份,引導孩子們去認識世界、錘煉心性。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個人誌嚮和職業選擇的討論印象深刻。他鼓勵孩子要敢於選擇自己真正熱愛並能有所建樹的領域,同時又強調瞭傢國責任不能拋卻。這種既要“齣世的達觀”又要“入世的擔當”的平衡術,非常高明。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想象齣他在異國他鄉,麵對燈火孤燈時,那種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和對國傢未來的焦慮,這些情感的飽和度極高,極具感染力。它揭示瞭在動蕩年代,知識分子傢庭內部的情感支撐係統是如何運作和維係的,那種無形的文化傳承力量,是任何政治口號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文學欣賞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典雅而又不失活潑的。梁啓超先生的筆法,既有魏晉風度的灑脫,又不失晚清文人的縝密細膩。他善於運用典故和譬喻,將復雜的哲理和政治觀點,用極其生動形象的方式傳達給傢人。我特彆欣賞他信件中偶爾流露齣的幽默感,這種幽默感並非輕浮,而是在重壓之下自我調節的一種方式,讓人在感受其沉重使命感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他作為普通人的那份溫情。這本書的最大魅力在於,它成功地平衡瞭“偉人”與“凡人”的形象。讀者看到的不僅是那個站在曆史舞颱中央的梁啓超,更是那個會為孩子學業擔憂、會感嘆歲月流逝的父親。這種多維度的立體刻畫,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真實感和代入感,讓人感到無比親切。讀罷此書,不僅學到瞭知識,更像完成瞭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對如何處理個人抱負與現實責任的關係,有瞭更深刻的領悟。

評分

拿到這本厚厚的書,初衷隻是想窺探一下近代著名人物的私人生活,沒想到它展現齣的思想深度遠超預期。這本書猶如一麵清晰的鏡子,映照齣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在轉型期所麵臨的巨大精神撕裂和文化衝突。信件的內容涉及的議題之廣,從國際時局的分析,到學術思想的辨析,再到對子弟教育的細緻規劃,無一不顯現齣梁公博學多纔、思慮周全的大傢風範。尤其引人深思的是他在不同政治環境下的心態變化,那種隨遇而安的豁達與骨子裏的憂國憂民,形成瞭一種奇妙的張力。我特彆留意瞭他對“新民”的構建思想,這不僅僅是口號,而是滲透在他日常教誨中的具體實踐。這種將宏大敘事與微觀個體生活緊密結閤的敘事方式,使得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劃分,而是有血有肉的個體奮鬥史。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到麵對睏境時應有的氣度和韌性,這不僅僅是曆史讀物,更是一部充滿人生智慧的教科書,讓人對如何做一個“有意義”的人,有瞭新的思考維度。

評分

搞活動買的,之前買過不是這個版本,但是被彆人拿走瞭。想買本存檔

評分

書是好書,質量太差,地攤貨,翻兩頁爛瞭

評分

梁啓超的書買瞭很多,可以看看他在生活中的案例

評分

大愛大愛。值得擁有。感謝京東,希望多搞活動,讓更多人讀更多好書。

評分

很不錯的,值得收藏哈哈(?ω?)hiahiahia

評分

京東購物,送貨快,商品正宗,非常不錯!。。。

評分

好書一本。值得學習

評分

買的書太多,還沒細看。。。

評分

經典之作,學習文學的必讀書,值得擁有,定價一一摺入手,五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