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鉴藏全书(古玩鉴藏全书)

沉香鉴藏全书(古玩鉴藏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乃明 著
图书标签:
  • 沉香
  • 鉴藏
  • 古玩
  • 文玩
  • 收藏
  • 香道
  • 沉香木
  • 鉴定
  • 工艺品
  • 古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123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7253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著名沉香鉴赏和收藏家陈乃明的《沉香鉴藏全书》,是一本全面介绍沉香的辨伪、收藏、投资、鉴赏等方面内容的图书。书中详细介绍了沉香的各种基础知识,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沉香;同时,书中作者对沉香的市场价值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将一些鉴别沉香优劣真假的技巧深入浅出的讲解给读者;随后,书中专门阐述了一些如何进场买货的实战知识;最后,作者为读者展示了一些香道、品香的专业知识和精美图片。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有关沉香的百科全书式图书。

内容简介

全面介绍了沉香的种类、鉴赏、辨伪、收藏、投资、保养等方面的内容。详细介绍了沉香的各种基础知识,包括沉香的历史、不同产地沉香的特点、沉香与沉香木的差别等,让读者能够快速地了解沉香;深入浅出的讲解了鉴别沉香优劣真假的要领,并专门阐述了一些进场买沉香的实战知识,教读者如何买到真沉香;同时,书中对沉香的市场价值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附有不同品质、不同产地沉香的市场价格及近年沉香的拍卖详情,并介绍了适合投资的沉香品种,让读者准确把握沉香市场行情,投资沉香稳赚不赔。《沉香鉴藏全书》还为读者展了一些品香的专业知识和精美图片,让大家欣赏沉香之美,领略沉香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陈乃明1973年11月生人,著名沉香鉴赏和收藏家。现任上海华艺堂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古玩商会中国沉香研究会会长。

陈乃明先生1994年毕业于福建省漳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美术专业,自幼年梦想成为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他对雕刻艺术理解透彻,加上性格中的一股韧劲,肯花大量的时间钻研。十多年来对紫檀、黄花梨及沉香的投资收藏独具慧眼。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把爱好变成自己的事业。他与沉香结缘并从中获得收益,是老天的恩赐,也是做人的福报。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走近沉香

一、什么是沉香/002

1.什么是沉香醇/004

2.中国的白木沉香/005

3.莞香/009

二、沉香的形成/010

1.沉香结香的前提—

生长良好的沉香树/010

2.可遇而不可求的

结香条件/011

3.沉香香体的变化/012

三、沉香的产地/013

1.惠安沉香/013

2.星洲沉香/016

四、沉香的名称/017

1.进口沉香/017

2.国产沉香/020

3.伽南香/020

4.绿油伽南香/022

5.紫油伽南香/023

五、沉香的分级/024

1.依产地的分级/024

2.依比重的分级/026

3.依色泽的分级/028

4.依特殊品质的分级/030

六、沉香的作用/037

1.制成香品/037

2.入药/040

3.泡茶/040

4.提炼精油/041

5.制成手串或雕塑/041

6.供养与镇宅/046

7.收藏/046

8.美容/051

9.环保/051

10.其他用途/051

第二章

沉香的种类

一、按结香状态分类/054

1.生结沉香/054

2.土沉香/056

3.熟结沉香/057

4.奇楠香/057

5.水沉香/063

二、按结香油脂好坏分类/068

1.树心油沉香/070

2.边皮油沉香/071

三、按结香外形特质分类/072

1.板头沉香/072

2.壳子香/074

3.虫漏/075

四、市场上的沉香分类/076

1.倒架沉香/076

2.蚁沉香/076

五、沉香的产地/077

1.国内沉香/077

2.惠安系沉香/079

3.柬埔寨与老挝沉香/088

4.星洲系沉香/090

六、沉香制品/109

1.线香/109

2.盘香/109

3.香粉/110

4.佛珠/110

5.吊坠/112

6.摆件/112

第三章

沉香的鉴别

一、沉香其实并非木材/118

二、生香与熟香的鉴别/120

三、沉香与沉香木/129

四、沉香的作伪/132

1.高压锅蒸煮法/132

2.人工培植代替天然/133

3.伪品沉香/135

五、真假沉香鉴别/136

第四章

沉香的市场行情

1.好的沉香是价值很高的

收藏品/142

2.沉香的商业价值/150

3.沉香的价格年均涨幅30%/151

第五章

沉香的收藏与投资

一、沉香投资热/154

1.海南沉香成收藏投资新热点/154

2.20万人携百亿资金涌入

沉香收藏投资市场/158

二、沉香的市场现状/163

三、沉香的收藏前景/173

四、沉香的选购/184

1.闻香味浓醇/187

2.看质地好坏/187

3.识产地质量差异/189

4.看沉香形态/189

五、沉香手串选购/193

1.嗅味道/196

2.试重量/196

3.辨真假/199

第六章

沉香的保养

一、长期佩戴/202

二、保持相对湿度/203

三、不宜多浸水/203

四、不要摔打/204

五、不要用尖锐物品划刻/204

六、不要接触香水等香品/208

七、避免暴晒/208

八、远离火源/208

九、远离高温环境/209

十、其他保养方法/209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玉器鉴赏与收藏指南》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涉及《沉香鉴藏全书(古玩鉴赏全书)》的相关信息。 --- 《玉器鉴赏与收藏指南》图书简介 一部系统、深入的中华玉文化与收藏实战宝典 中华文明五千年,玉器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哲学与精神内涵的文化瑰宝。从新石器时代的礼器到清代的陈设雅玩,玉器以其温润的光泽、坚韧的质地和丰富的文化意涵,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面对浩瀚的玉器发展史与市场上真假难辨的藏品,许多爱好者望而却步。 《玉器鉴赏与收藏指南》正是为渴望系统掌握玉器鉴赏知识、规避收藏风险的同好者精心撰写。本书摒弃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以清晰的脉络和丰富的图例,构建了一套全面且实用的玉器鉴赏与实践体系,旨在帮助读者真正理解玉的“色、质、工、皮、形”,最终实现精准的收藏与投资。 全书结构与核心内容: 本书共分为七大核心篇章,层层递进,覆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战鉴定的全过程。 第一篇:玉石基础学——认识你手中的“石头” 本篇是理解玉器收藏的基石。我们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中国传统玉石的分类体系,重点阐述了“硬玉”(如翡翠)与“软玉”(如和田玉)在矿物学、物理性质和市场价值上的根本区别。 矿物学入门: 详细对比了透石(软玉)和硬玉(翡翠)的晶体结构、密度与折射率,帮助读者掌握辨识真伪的基础数据。 玉石的“五德”: 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玉的“仁、义、智、勇、洁”等精神寓意的解读,理解为何古人尊玉崇玉。 玉料的产地与特征: 重点剖析了和田玉的四大名产地(如且末、若羌、青海等)的皮色、绺裂和结构差异,以及缅甸翡翠的主要矿区特点,这是判断玉料来源与价值的关键。 第二篇:历史沿革——玉器的时代印记 玉器的风格与工艺是时代背景的直接反映。本篇按时间序列,梳理了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使读者能够“以史鉴器”。 史前与二里头文化: 探讨了玉琮、玉璧等礼器的起源与早期神秘的象征意义。 商周青铜文明下的玉器: 重点分析了兽面纹、饕餮纹的演变,以及礼器制度对玉器造型的深刻影响。 秦汉的恢弘与写实: 介绍玉璧、玉璜的制作工艺的成熟,以及玉衣、玉枕等丧葬用玉的特征。 宋元时期的“文玩化”倾向: 分析了玉器从纯粹的礼器向审美玩赏器转变的过程,以及玉带钩、玉簪等小型器的流行。 明清的巅峰工艺: 集中展示了仿古器、仿生器的巧夺天工,特别是清代“巧色玉”和“仿制古玉”的鉴别要点。 第三篇:工艺与雕刻——判别匠心与粗制滥造 工艺水平是决定玉器价值的核心要素之一。本篇着重解析了玉器制作的“三工”——解料、打洼与抛光。 解料与砣工: 详细图解了不同历史时期使用的砣具差异(如直通砣、圆砣、管钻),并教授如何通过观察玉器上的“砣痕”来判断时代。例如,区分明代双线砣与清代管钻的痕迹。 抛光技术对比: 对比了传统手工打磨(如以皮革、石英砂或动物皮摩擦)所形成的自然包浆与现代机械抛光的“贼光”,这是鉴别新仿老玉的关键。 纹饰解析: 深入讲解了龙纹、凤纹、螭纹、谷纹等常见纹饰的演变逻辑,并辨析了纹饰中“神韵”的体现,区分雕刻者的功力。 第四篇:翡翠鉴别实战——色彩、水头与翠性 翡翠鉴赏是现代玉石收藏的热点,也充斥着高科技的优化手段。本篇专注于翡翠的“一水二色三翠性”。 “翠性”的识别: 教授如何在强光下观察翡翠的“苍蝇翅”结构(翠性),以及不同种水下的光泽差异。 优化处理的科学检测: 详解了A货、B货、C货及B+C货的鉴定方法,特别是酸蚀网纹的识别,并介绍了常见的填充物。 色彩的价值评估: 评估了“帝王绿”、“阳绿色”、“瓜皮绿”等顶级色调的价值标准,并探讨了“色根”在判断天然性中的作用。 第五篇:和田玉的收藏要点——从“白玉”到“青玉” 和田玉收藏重在“质感”与“温润度”。本篇提供了一套针对软玉的全面评估体系。 结构与细腻度: 讲解了如何通过触感和目视区分和田玉的纤维交织结构(如毡状、云絮状),以及这种结构对玉石温润感的影响。 皮色与沁色的辨析: 深入剖析了和田玉皮色的形成(如枣皮红、秋梨黄),以及如何区分自然沁色和人工染色(如“做皮”、“炝色”)。 “糖白”、“石性”与“僵”的处理: 针对影响和田玉价值的缺陷,提供相应的处理技巧与市场应对策略。 第六篇:仿品与陷阱——保护你的投资 收藏路上,仿品层出不穷。本篇是风险规避的重点章节,旨在武装收藏者的“火眼金睛”。 高仿古玉的破绽: 揭示了现代仿古玉在包浆厚度、受沁的均匀性以及线条硬度上的常见破绽。 B货翡翠的“陷阱”: 重点讲解了新式抛光技术和树脂填充对鉴定的干扰,强调了光谱和密度测试的辅助作用。 新料入老的技巧: 分析了现代优化手段如何将新料制作成具有年代感的物件,如“火烧”、“酸咬”等技法的痕迹识别。 第七篇:收藏与传承——构建你的玉器知识体系 本篇将理论付诸实践,指导读者如何系统地建立个人收藏体系。 市场行情分析: 探讨了当前玉器收藏市场的热点板块与趋势预测,帮助读者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科学的储存与养护: 提供了针对不同玉石材质的温湿度控制、清洁维护的专业建议,确保藏品的长久完好。 建立个人鉴赏标准: 引导读者走出依赖证书的误区,学会“上手感”、“看神韵”,最终形成一套符合个人审美的收藏哲学。 结语: 《玉器鉴赏与收藏指南》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位资深藏家多年经验的倾囊相授。它将陪伴您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成长为一位眼光独到、知识体系完善的玉器鉴赏家。拥有此书,便如同请教了一位时刻伴随左右的玉学导师。 目标读者: 玉石爱好者、古玩收藏新手、珠宝设计专业人士、文博研究人员以及所有对中华玉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工艺和材料科学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专业性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鉴赏层面,更是深入探讨了沉香的生物学特性和化学成分与香味之间的内在联系。书中对沉香油的提取方式、不同沉香树种(如鹰木、马来沉)的基因差异如何影响最终成品的香韵,都有涉及。这种跨学科的论述角度,使得整本书的理论深度非常可观,绝非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速成手册”可比。我特别佩服作者在描述复杂科学概念时,能够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法自然”思想,让冰冷的科学知识瞬间有了温度和人文关怀。对于那些希望从材料科学角度深入研究沉香的朋友,这本书提供的理论基础绝对是扎实可靠的。它将沉香从一个单纯的“古玩”提升到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自然科学现象的高度。

评分

作为一名略有经验的古玩爱好者,我一直想系统地了解沉香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其鉴藏要点,而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它并非停留在表面的辨识技巧,而是深入挖掘了沉香在古代文人雅集、宗教仪式中的角色。书中引用的史料和典籍考据非常扎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学识深度。尤其是关于“以形辨香”和“以色论价”的章节,作者挑战了一些传统的刻板印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对于我们这些自诩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启发。我尤其欣赏它对“假沉香”的揭露,那些用人工处理或化学浸泡的手段,书中描述得非常详尽,配图也清晰锐利,直接提升了读者的“免疫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对照着书中的图例,反复比对,感觉自己的鉴赏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螺旋式上升。这本书无疑是收藏界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更审慎、更具历史眼光的角度去看待每一块沉香。

评分

这本《沉香鉴藏全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沉香一窍不通的“小白”量身定制的入门指南!我原本对沉香的认识仅限于“很贵”和“闻起来香”,买了这本书后,才发现里面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细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书中对沉香的起源、形成过程,甚至不同产区(比如星洲系、惠安系)的细微差别都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香材的“气味图谱”的描绘,那种文字的意境,仿佛真能透过书页闻到那袅袅的幽香。比如,书中描述某一种沉香的层次感,从前调的果香到中调的奶韵,再到尾调的醇厚,描述得极其生动。读完后,我出门去香铺时,那些以往听起来模糊不清的术语,比如“虫瘿”、“水沉”、“生结”等,现在都能信手拈来,至少不会轻易被商家忽悠了。它不仅仅是一本鉴赏的书,更像是一本沉香文化的普及读本,让我对这个神秘而古老的物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敬畏之心。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愉悦和沉浸的。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叙事性和画面感。作者的文字功力极佳,尤其是在描述那些罕见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沉香时,简直像在讲武侠小说里的奇遇记。比如,书中记载的几段关于“一炷香点燃千年”的历史公案,被作者梳理得条理清晰,引人入胜。此外,我非常喜欢它在每一章节末尾设置的“收藏家故事”小栏目,那些老一辈藏家几十年寻香问道的经历,读来让人感慨万千,充满了对老物件和传统精神的尊重。这些故事不仅为枯燥的鉴别知识增添了人情味,更重要的是,它们潜移默化地教会了读者,真正的鉴藏需要的是耐心、机缘和一颗谦卑的心。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学会了鉴赏沉香的技巧,更像是进行了一场精神上的“寻香之旅”。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好奇,因为身边总有人谈论沉香的价值动辄百万千万,想知道这东西到底玄妙在哪里。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感非常出色,大量高清的实物照片,清晰地展示了沉香的纹理、色泽和油脂分布,这点对于线上学习来说太重要了。我个人对书中的“品鉴流程”部分印象最为深刻。作者将复杂的鉴藏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从观察外形、触摸手感、闻嗅气味,到最后的入火试香,每一步骤都有详细的操作指导和注意事项。这些细节非常实用,让原本高不可攀的鉴赏过程变得可以操作化、标准化。我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去闻家里的几块老料,突然间,那些原本混杂的味道似乎被梳理出了脉络,能分辨出哪块的层次更丰富,哪块的药性更重。这套系统的方法论,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它提供了一套可以遵循的、科学的鉴别框架,而非仅仅是零散的经验之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