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衍生品与对冲(第2版)

期权:衍生品与对冲(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正平 著
图书标签:
  • 期权
  • 金融衍生品
  • 对冲策略
  • 投资
  • 金融工程
  • 风险管理
  • 期权定价
  • 金融市场
  • 投资组合
  • 金融工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14971
版次:2
商品编码:1208785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数据金融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6
字数:6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第1章介绍期权基本概念,特别是期现结构。第2、3章介绍期权的基本策略,这是普通投资者使用*多的策略。期权策略看似很多,但对每类投资者来说,实际适用的或者说常用的也就那么几个。第4章介绍BSM公式和动态对冲,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并不需要了解这些内容,但对做Gamma策略和期权做市人员来说,这又是基础。第5章介绍期权做市,对于ETF期权和期货期权来说,做市参数会有些差别。第6章介绍自动化与高频交易,点明高频交易和期权做市的区别,读者可以直接跳过。第7章介绍场外期权,对曾经东方航空的案例进行了介绍,也介绍了巴菲特曾经参与的场外期权交易合约内容。第8章介绍期权的波动率与交易理念,以及给我们本身带来的交易理念的思考。第9章是商品期权的简介。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看相关章节进行选择性阅读,并不需要一章一章地去阅读。比如初次阅读,可以直接阅读第1章、第2章和第9章。

作者简介

徐正平,曾先后担任过期货公司研究员、期货公司研究所负责人,并曾借调期货交易所做场外衍生品方面工作。现负责某现货企业的期现交易业务,同时兼中国量化投资学会期权分会副会长。期权著作获得中金所投资者教育银奖,并得到很多行业内人士的极高评价。

目录

第1章 期权市场基础 1
1.1 衍生品的作用及发展 3
1.2 期权基本知识 6
1.2.1 期权术语 7
1.2.2 期权价格的影响因素 14
1.2.3 卖出期权(义务仓)保证金制度 17
1.2.4 期权时间价值收敛为0的过程 20
1.3 期权平价关系 23
1.4 参考知识:期现结构介绍 28
1.4.1 期现结构升贴水的形成原因 31
1.4.2 期现价格收敛过程 36
1.4.3 期权与期现结构相关的一些概念 38
第2章 期权基本策略(上) 42
2.1 买入单个期权(权利仓) 45
2.1.1 期权的时间特征和杠杆特征 45
2.1.2 中长周期趋势交易者 56
2.1.3 短中周期交易者 75
2.1.4 期权价格的中途波动――期权短期套保的缺点 89
2.1.5 投资者案例:为了忘却的纪念,买特斯拉期权的悲惨经历 92
2.1.6 索罗斯基金的期权头寸 96
2.1.7 康宝莱大战 99
2.2 卖出单个期权(义务仓) 104
2.2.1 卖出看涨期权 104
2.2.2 备兑卖出 113
2.2.3 卖出认沽期权――接货策略 117
2.2.4 巴菲特与史玉柱卖出看跌期权 120
2.3 跨式组合和宽跨式组合 124
2.4 认购期权垂直价差组合 131
2.5 认沽期权垂直价差组合 139
2.6 概率与交易 143
2.6.1 衍生品交易的两个预期 143
2.6.2 期权交易的概率问题 145
2.6.3 初入50ETF期权市场的一个投资者的交易案例 151
第3章 期权基本策略(下) 157
3.1 期权两大无风险套利关系 157
3.2 蝶式组合和鹰式组合 160
3.2.1 盈亏平衡图分析 161
3.2.2 行权价间隔扩大比较 163
3.2.3 蝶式组合与垂直价差组合比较 164
3.2.4 鹰式组合 166
3.2.5 蝶式组合和鹰式组合的比较 167
3.2.6 小结 169
3.3 时间价差组合 171
3.4 区间组合和领子组合 174
3.5 头寸调整 180
第4章 BSM公式和动态对冲 183
4.1 动态对冲与静态对冲 186
4.2 期权价格影响因素的量化――BSM公式 189
4.3 波动率 190
4.4 期权价格分解 196
4.5 希腊参数 203
4.5.1 Delta 204
4.5.2 Gamma 209
4.5.3 Theta 211
4.5.4 Vega 214
4.5.5 其他参数 217
4.6 希腊参数应用注意点 218
4.7 股票期权定价模型参数 220
4.8 附录故事:利用动态对冲获利的前辈们 226
第5章 期权做市 232
5.1 做市商制度基础知识 234
5.1.1 做市商制度的发展 234
5.1.2 做市商的盈利模式 236
5.1.3 做市商报价模式 240
5.1.4 感受供需 247
5.2 期权做市步骤 248
5.2.1 期权做市:隐含波动率报价 248
5.2.2 期权做市:Delta动态对冲 257
5.2.3 期权做市:Delta对冲后Gamma-Theta权衡及Vega权衡 260
5.2.4 期权做市:其他(如到期日)情况 264
5.3 附录:美国最大做市商KCG公司折戟 266
第6章 自动化与高频交易 272
6.1 高频交易介绍 273
6.2 套利及美国NMS制度 277
6.2.1 套利 277
6.2.2 美股NMS制度:分割的市场 279
6.3 具体做市时订单排队优先权 283
6.3.1 排队优先权――订单类型 283
6.3.2 排队优先权――最小变动价位美分以下报价(Sub-Penny) 286
6.3.3 排队优先权――速度 289
6.3.4 黑池 291
6.3.5 订单操纵(虚假订单) 294
6.4 高频交易在外汇债券领域的应用和探讨 295
第7章 场外期权 298
7.1 常见产品:障碍期权、二元期权、一揽子期权 300
7.1.1 美式障碍期权 300
7.1.2 安倍经济学与“索罗斯”们的障碍期权 304
7.1.3 二元期权 306
7.1.4 一揽子期权与巴菲特 309
7.1.5 国内银行理财产品 314
7.2 场外期权与做市商业务 316
7.2.1 场外期权介绍 316
7.2.2 场外市场做市商业务 318
7.3 东方航空场外衍生品案例剖析 322
7.4 套保争论及企业套保实践常见误区 332
7.5 Accumulator 338
7.6 TARN 343
第8章 波动率与交易理念 347
8.1 波动率与交易周期及时代(交易周期,节奏,时代) 348
8.2 交易策略与框架 352
8.3 杠杆与风险,集中与分散 355
8.4 基本面与技术分析(是对象还是逻辑,是现实还是预期) 357
8.5 知与行,交易心理,系统缺陷 361
8.6 人,量化,自动化 365
8.7 附录案例:大奖章成长记――西蒙斯:数学,常识,运气 368
第9章 商品期权 374
9.1 白糖和豆粕期权合约内容介绍 374
9.2 商品期权交易简单介绍 377

精彩书摘

  《期权:衍生品与对冲(第2版)》:
  目前国内场外期权业务也在开展,个股场外期权和指数场外期权主要是券商在做,针对商品场外期权,不仅有期货公司参与进来,类似现货商远大和私募基金凯丰也参与进来。场外市场一般由两层市场构成。层是做市商之间的市场,可以相互转化对冲,虽说证监会为此特别成立了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但是国内做市商之间的市场即机构间相互对冲一时难以活跃起来。另一层是针对客户的,即做市商与客户之间的市场,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财产品;另一种是满足企业或者资产管理行业类的公司特定需求。
  国内目前针对理财户的券商柜台产品及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更大,很多是挂钩沪深300指数的场外期权理财产品,也有些挂钩外汇和黄金,挂钩商品的比较少。随着利率的下滑,挂钩产品才会受到市场欢迎。
  针对企业,在产品方面,规模最大的就是互换和期权,其次是常见的障碍期权和二元期权,以及这些基础产品的各种组合。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前,有很多很复杂的产品,但现在很少见,只有极少数的银行主做很复杂的产品,但前提是有客户愿意做。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由于企业缺乏对产品的认知,以及国外投资银行缺乏相关监管约束,投行只顾自己的利润而将产品卖给不适合的客户,客户想做风险管理,但签订的场外合同不具备风险管理功能,从而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面临极大的风险。场外期权业务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人用、用于什么目的,以及产品具体的设计结构和风险所在。
  ……

前言/序言

  50ETF期权上市两年多了,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成交量也还可以,截至2017年2月底,投资者账户总数为208844户(经纪业务客户账户总数为208685户)。现在连豆粕期货期权及白糖期货期权都上市了,也会引起更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对于期权工具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市面上的期权书籍很多,本书写作风格可能与其他书籍有较大差异。本书包含期权基础知识及期权做市等内容。期权场内自动化做市及场外期权做市也是从业者迫切想了解的知识,针对这一点,做市交易也是本书的一个重点。

  本书案例大部分以50ETF期权为主,商品期权的案例还比较缺乏,待国内商品期货期权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行添加和修改。对期货不熟悉的读者,可能阅读有关章节会觉得难懂,主要是因为对期现结构不熟悉,以及股票交易者平常接触不到这些概念,不过2015年下半年股指期货的大幅贴水使得部分投资者对基差和升贴水这一概念有所了解。对于期权特别是商品期货期权来说,这一概念极其重要,建议读者对第1章的期现结构知识多给予关注,然后再去了解期权。

  目前券商和期货公司都已经开展了场外期权业务,在这之前,比如东方航空的案例,给一些人的印象是场外期权就是对赌。不过金融危机后,复杂期权业务也逐渐不受客户欢迎。其实简单的场外期权并不是对赌,期权也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选择。产业链的公司盈利并不意味着场外做市商就会亏损,做市商可以通过对冲转移自己的风险,从而为产业链的需求提供服务。不过目前券商和期货公司的这些业务也比较简单,由于缺乏场内期权对冲,单纯用Delta对冲实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Delta到底用多少,更多是一种主观判断。这和国外的做市对冲还是很有差别的。不过有总比没有好,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市场是需要逐步完善的。

  为了顾及书中内容的全面性,我们对基础知识仍然做了介绍。但我们对希腊参数Delta、Gamma、Vega等从新的视角即“预期分解”的角度去解释,更切合一线的交易人员去理解期权的希腊参数。本书涉及各类投资者在期权交易上会采取的策略,了解市场上各类玩家的交易逻辑,比如对期权做市商逻辑的理解,有助于各类投资者更好地认知市场从而优化交易策略。

  投资者没有必要按顺序阅读本书,直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看相关章节选择性阅读即可。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可能只需要读前两章及商品期权部分,其他章节供查阅。

  本书第1版原是参加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期权投资者教育产品大赛的书籍,并且获得了交易所奖项,在此向中金所表示感谢。本书第1版也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但由于发行数量较少,绝大部分读者可能都没有阅读过这本书。经修订后,本书第2版迟至今日才交给出版社,在此也对编辑表示歉意。书中可能有不少遗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将反馈内容发送到邮箱13661331131@qq.com,在此表示感谢。


  徐正平

  2017.3.24



探寻人类心灵深处的奥秘: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与人类行为的深度剖析 书名:心智的迷宫:认知、决策与人类行为的底层逻辑 作者:[虚构作者名,例如:亚历山大·科尔文]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例如:思辨之径出版] 出版年份:[虚构年份,例如:2024年] --- 内容简介 《心智的迷宫:认知、决策与人类行为的底层逻辑》并非一本着眼于金融工具或市场波动的专业论著,而是一部深入探究人类心智运作机制的恢弘之作。本书旨在剥离我们日常经验的表层,直抵驱动我们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的那些复杂且往往非理性的底层机制。它将带领读者穿梭于感知、记忆、语言、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的迷宫之中,揭示我们如何构建对世界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又是如何塑造了我们所有的行为模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心智的快速处理能力。然而,这种效率往往伴随着系统性的偏差和认知捷径(Heuristics)。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人类的心智是一个精妙的适应性系统,它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必然会产生可预测的认知盲点。理解这些盲点,是通往更清晰思考和更优决策的必经之路。 第一部分:心智的架构与基石——感知、注意力的陷阱 本书的开篇将聚焦于人类信息输入的基础层面:感知与注意。我们并非被动地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而是主动地筛选和建构现实。 第一章:过滤的现实:感官阈限与选择性知觉 本章详细阐述了感官如何设定了我们接收信息的物理边界。然而,比物理阈限更具约束力的是心理过滤器。我们将探讨“隧道视野”效应,即当我们的注意力被特定目标或情感状态占据时,即便重要的信息就在眼前,我们也会视而不见。通过分析著名的“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的变体,作者揭示了注意力稀缺性在日常情境中如何导致我们错失关键的外部信号。这不仅仅是专注力不足的问题,而是心智资源分配的固有倾向。 第二章:心流与分心:注意力的经济学 现代生活充斥着持续的干扰。本章深入探讨了“分心”对认知负荷的影响。我们不仅研究了外部干扰,更着重分析了内部干扰——那些挥之不去的忧虑、计划或未完成的任务(蔡加尼克效应的延伸影响)。作者引入了“认知带宽”的概念,论证了分心如何耗尽有限的心智资源,从而降低我们在高风险决策中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我们还将考察“心流”状态的神经基础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强调了环境设计在优化注意力分配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记忆的不可靠性与知识的构建 记忆并非录像机,而是一个不断被重写的故事。本书的第二部分将挑战我们对自身记忆可靠性的固有信任。 第三章:重构的过去:记忆的易逝性与错误再现 本章剖析了记忆的三个阶段:编码、储存和提取。重点在于提取过程中的“重建性偏差”。研究表明,回忆事件时,我们倾向于根据当前的情境、信念或期望来修补记忆的空白,导致“虚假记忆”的产生。我们将审视目击证词的局限性,并将其延伸至我们对自身历史的叙事构建——我们如何为了维持一致的自我形象而“优化”过去的经历。 第四章:图式与脚本:知识的自动化框架 人类依赖于“图式”(Schema)和“脚本”来高效地处理重复出现的情境。本章探讨了这些自动化的认知框架的益处(速度和一致性)与弊端(僵化和对新信息的抵触)。作者分析了当外部世界发展变化而内部图式未能及时更新时,可能导致的认知失调和应对策略的失败。理解图式如何影响我们对新数据的解读,是打破思维定势的第一步。 第三部分:决策的非理性引擎——启发法与系统偏差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它将集中探讨人类在不确定性下如何做出判断和选择,揭示“直觉”背后的系统性误差。 第五章:快速而错误的判断:启发法的双刃剑 我们的大脑倾向于使用认知捷径(启发法)来应对复杂的决策任务。本章详细梳理了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以及锚定效应。作者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展示了这些捷径如何在日常购物、人际交往乃至专业判断中,将我们引向次优解。例如,对可轻易回忆起来的事件赋予过高的概率(可得性偏差)如何扭曲了风险评估。 第六章:损失厌恶与前景理论的深度解析 基于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奠基性工作,本章对前景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我们不仅关注“损失厌恶”——损失带来的痛苦大于等量收益带来的快乐——更探讨了它如何影响人们在风险面前的态度。在得与失的参照点面前,人们的行为模式会发生戏剧性的转变。本章特别关注了“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在资产评估中的体现,以及它如何阻碍了必要的交换和调整。 第七章:确认的渴望:动机性推理与自我保护机制 人类的思考往往不是为了寻找真相,而是为了证明自己已经相信的东西是正确的。本章深入探讨了“确认偏误”的心理根源——它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旨在维护认知一致性和自尊心。我们将分析“动机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如何在政治观点、个人信仰乃至专业领域中运作,导致人们对支持自己立场的证据过度评估,而对反驳证据视而不见。 第四部分:语言、心智构建与社会互动 最后一部分,本书将视角投向了语言作为塑造思维的强大工具,以及这些认知过程如何在社会互动中被放大和固化。 第八章:词汇的塑造力: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现代诠释 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媒介,它也是组织思想的框架。本章考察了不同语言结构如何微妙地影响使用者对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理解。我们探讨了描述性语言如何影响他人的判断(例如“框架效应”在公共政策传播中的应用),以及特定标签和隐喻的选用如何预先设定了听众的认知轨迹。 第九章:心智的投射:心智理论与归因错误 理解他人的意图(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是社会生存的关键,但这个过程充满偏差。本章分析了“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我们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特质,而忽略了情境因素。这种归因偏差如何在团队冲突和跨文化交流中引发误解,构成了社会认知的基础挑战。 结语:走出迷宫——迈向元认知 本书的结尾并非提供一套简单的“修复清单”,因为心智的运作具有深刻的生物学和社会适应性基础,不可能被完全“重置”。相反,作者倡导培养“元认知”——对我们自身思考过程的思考。只有清晰地认识到心智运作的内在机制、它的偏见来源以及它所依赖的效率捷径,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刻暂停自动反应,有意识地调用更慢、更耗能但更准确的分析系统。 《心智的迷宫》是一次对人类最复杂器官的诚实探索,它要求读者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它将为所有对人类行为、心理学、批判性思维以及如何做出更明智选择的个体,提供一个深刻而发人深省的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战操作性远超我的预期。很多金融教材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读完后感觉掌握了一堆“空中楼阁”般的知识,真正遇到市场波动时却无从下手。然而,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紧密结合了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模拟场景。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波动率和希腊字母(Delta, Gamma, Theta, Vega)的部分。作者没有仅仅罗列公式,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参数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敏感性和作用,这对于构建稳健的对冲策略至关重要。比如,书中对如何利用期权来管理股票组合的下行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不仅给出了具体的买卖点和组合建议,还解释了为什么在特定市场预期下,某种策略会比另一种更具优势。对于我这样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内容是极其宝贵的。书中的每一个策略推演都附带着清晰的逻辑链条,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训练自己的决策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这就像是拿到了一份高手实盘操作的笔记,而不是一份冰冷的教科书。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越来越体会到这本书对于“风险管理”这一核心理念的强调。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赚钱”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保住胜利果实”的指南。作者在书中多次提醒读者,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其杠杆特性意味着潜在收益的放大,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的剧增。书中对于极端风险情景(Tail Risk)的讨论尤其深刻,它引导读者思考“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用期权工具构建防御性的投资组合。特别是针对美式期权和奇异期权(Exotic Options)的章节,作者不仅介绍了它们的定价方法,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在流动性枯竭时,这些复杂合约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和履约风险。这种居安思危的视角,对于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投资决策,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促使我从一个单纯追求回报的角度,转向一个更全面的、注重风险调整后收益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的投资策略。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塑造了这样一种审慎的、具有前瞻性的风险意识。

评分

从内容更新的角度来看,这第二版确实体现了时代的进步。金融市场技术迭代速度极快,旧有的模型和策略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吸收甚至失效。这本书在保持经典理论框架稳定的同时,融入了许多近些年来的市场热点和技术发展。我注意到它对基于波动率的交易策略(Volatility Trading)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这反映了当前市场对波动率本身进行交易的兴趣日益浓厚。此外,书中关于监管环境变化对期权市场合规性影响的讨论也显得非常及时和到位,这在许多老版本的金融书籍中是找不到的。它没有沉溺于过时的案例,而是力图捕捉当前市场结构和参与者行为的最新趋势。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新”体现在它能够将坚实的百年金融理论与当下瞬息万变的交易实践有效地连接起来,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时代前沿性的学习平台。这使得我对这本书的长期参考价值非常有信心。

评分

语言风格上,这本书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平衡感: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对话般的亲切感。作者的笔触非常流畅,即便是处理一些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理解的微积分基础或随机过程的应用时,也能保持阅读的趣味性。我发现,很多金融书籍在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复杂概念时,往往会牺牲准确性,或者反之,为了追求绝对的精确而变得晦涩难懂。这本书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比如,在解释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Black-Scholes Model)的推导时,作者没有完全省略推导过程,但用非常清晰的脚注和附录,将复杂的数学推导与核心的金融直觉分离开来,允许读者根据自己的背景选择性地深入。对于非数学背景的读者,可以先抓住核心的金融含义;而对于有数学基础的读者,则能追溯到理论的源头,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种“双轨制”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拓宽了这本书的适用人群,使得它能够服务于从初级交易员到高级量化分析师的各个层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简约而不失专业感,深蓝色的底色配上白色的醒目字体,立刻给人一种严谨、可靠的印象。我是在寻找一本既能深入讲解金融衍生品基础知识,又能兼顾实际应用案例的书籍时偶然发现它的。初翻阅时,我被作者清晰的逻辑和翔实的讲解所吸引。它并没有直接跳入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数学模型,而是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搭建起整个金融衍生品的知识体系。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由浅入深的编排方式简直是福音,它让你在理解概念的同时,也能对整个市场的运作机制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尤其是对于期权这个工具,书里对“看涨”、“看跌”以及各种组合策略的解释,配上生动的图表,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理论时所采用的类比,这些类比非常贴合实际生活,有助于快速建立直观理解。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金融衍生品世界的地图已经有了清晰的轮廓,不再是迷失在术语和公式中的新手了。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

正版图书 不错 厚实 正版图书 不错 厚实

评分

新手上路必备,书质量不错。。

评分

很详细的讲解,配的图也很好理解,就是价格稍微高一点点,哈哈

评分

正版图书 不错 厚实 正版图书 不错 厚实

评分

还没看,买来学习的,应该还可以。

评分

内容不错通俗易懂值得推荐收获多快递给力

评分

投资类的书籍,大家懂的,还是当编程的书看吧。

评分

听说不错...

评分

本书不仅对程序化交易初学者来说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程序化交易实践人员、程序化交易平台研发人员也是一本内容全面的指导手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