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机家 (修订本)

大投机家 (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
  • 投资
  • 股票
  • 历史
  • 传记
  • 经济
  • 投机
  • 金融市场
  • 人物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4436094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955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0
字数:2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德国“证券教父”科斯托拉尼自传

●八十年投机交易回忆,媲美《股票作手回忆录》

●台湾香港地区繁体中文版金融财经类销售排行榜di 1名

●大投机家教你在金钱游戏中稳操胜券的诀窍

科斯托拉尼在德国投资界的地位,有如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被誉为“20世纪股市见证人”“20世纪金融史上zui成功的投资者之一” 。他的理论被视为quan威,德国的投资人、专家、媒体记者经常询问他对股市的意见。本书是他的13本著作中最后一本,也是zui重要的一部,充满着投机智慧和人生经验总结。


内容简介

“有钱的人,可以投机,钱少的人,不可以投机,根本没钱的人,必须投机。”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关于金钱与股市的思考:

1 .投机是艺术,而不是科学。

2.有钱的人,可以投机,钱少的人,不可以投机,根本没钱的人,必须投机。

3.投机者有想法,不管正不正确,毕竟是个想法,这是投机家和证券玩家的基本差异。

4.成功的投机家在100次交易中,获利51次,亏损49次,他就靠这差数为生。

5.一切取决于供给和需求。我全部的证券交易理论都以此为基础。

6..固执的投资者须具备四种要素:金钱,想法,耐心,还有运气。

大投机家是有远见的战略家,是刺激国家神经的人,他在交易所里zui有智慧和头脑,不仅能预测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动向,还能设法从中赢利。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自从十几岁接触证券界后,就和投机结下不解之缘, 80年的岁月以投机者自居,且深以为傲。《大投机家》(繁体版书名《一个投机者的告白》)是他生前最后的一本书,也是他一生投机智慧的结晶。他在书中以幽默、隽永和风采,写下精彩绝伦的93年人生告白。书中除了有他对各种投资、投机市场的拨云见日的透彻剖析,还有他一生经典的投资案例。


作者简介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1906年生于匈牙利,是德国著名的投资大师,洞察金融商品和证券市场的一切,被誉为“20世纪股市见证人”“20世纪金融史上zui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他在德国投资界的地位,有如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同时他还是广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作家,一生共写了13本投资、证券、货币、财富、证券心理学的书,畅销300万册。1999年,在巴黎与世长辞,享年93岁。

目录

推荐序 / 6


第一章 金钱的魅力 / 11

对金钱的追求是经济进步的动力。挣钱的机会解放了创造力,刺激了劳动和冒险精神。人们既要热恋金钱,但又必须冷静地对待金钱。


金钱与道德 13

金钱的价值尺度 15

成为百万富翁需要多少钱 19

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 21

如何在短期内成为百万富翁 24

投机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 25

我是投机者,并且一直是 26


第二章 我眼中的交易所 / 29

有很多钱的人,能够投机;有很少钱的人,不可以投机;根本没有钱的人,必须投机。


投机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 31

投机还是不投机 35

经纪人:只重视交易量 37

理财经理:数十亿元的统治者 38

金融巨头:幕后操纵者 39

套利者:正在灭绝的种群 40

交易所小投机手:交易所的赌徒 42

投资者:交易所的马拉松赛跑者 46

投机者:具有长远眼光的战略家 48


第三章 凭什么来投机 / 53

投机者中的世界主义者不应仅仅分析和观察自己国内的股票市场,还应该分析和观察全球发生的事件、世界各国的政策、资金流动……


投机机会与风险 55

债券:一个比人们想象还要重要得多的投机对象 56

外汇:以前比今天更有意思 60

原料:投机者对投机者 67

有形资产:收藏家还是投机者? 71

不动产:只适合于大投机者 73

股票:其本身就是投机对象 76


第四章 交易所是市场经济的神经系统吗 / 79

对我来说,交易所是伴有美妙音乐的蒙特卡洛,但你必须拥有天线,才能接收到它的音乐并辨识出它的旋律。


诞生的岁月 81

资本主义的神经体系 87

参与交易者的集会场所 90

世界历史的镜子 92

经济的温度计 93


第五章 是什么使股市波动 / 95

股市的波动,无论是升或是降,都有数不胜数的可能原因。股票分析家们努力寻求合适的解释,可是股市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和普通消费者的逻辑无关。

股票市场中的逻辑 97

有关供求的命题 99

长期的影响因素 101

中期的影响因素 113

发展趋势对于中期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是不重要的 116

通货膨胀:针对它的斗争才是具有伤害性的 119

通货紧缩:证券交易所的最大灾难 122

发行银行:利率的独裁者 123

贷款:股市的竞争对手 128

外汇:美元在做什么? 131

大众的心理 133


第六章 股市心理 / 135

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和投机者,需要具备资金、想法、耐心和运气四个因素。


问题是懦弱还是固执 137

资金 138

想法 141

耐心 145

运气 147

科斯托拉尼的鸡蛋 149

繁荣与崩盘:一对分不开的搭档 164

17世纪的郁金香灾难 165

数学毁掉了法国 169

1929年:股市崩溃的内因 172

成功的法则:“反其道而行” 181

一个性格刚强的问题 185

买空投机者还是卖空投机者并非原则性问题 188


第七章 在信息的热带丛林中 / 203

信息是投机者的工具,投机者不仅要了解信息,还要预测信息,并且知道哪些信息对股市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


信息:投机者的工具 205

既成事实现象 207

信息社会 214

建议、推荐和谣言 216

股票专家:从神奇的犹太法师到数学家 218

内部消息 224


第八章 从股市中赚钱 / 227

首先要考虑普遍行情,然后才是选择股票。只有那些投资股票至少20年以上的人才可以不考虑普遍的行情。


正确选择股票 229

增长型行业:成为富人的机会 230

一种股票的公平价格 232

逆转股:火中复生的凤凰 234

分析家无意义的词汇 235

行情图表:能赚但必赔 237


第九章 资金管理者 / 241

一个由第三者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不管是基金管理者、财产管理者或投资顾问,都必须正直、有责任感、富有经验。


由第三者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243

投资基金:众多投资者的巴士汽车 245

对冲基金:名字就意味着诈骗 246

投资顾问:他们的欢乐就是客户的痛苦 249

财产管理者:资金管理者中的定做裁缝 251


第十章 为投机新手而写 / 253

做一个投机商就仿佛在玩扑克牌,你必须在拿到坏牌时尽量少输,拿到好牌时尽量多赢。


失败在所难免 255

时间不是问题 257

名望带来的后果 258

交易所、爱情和对交易所的爱 260

十记 266

十诫 267


附录 我的投机经验与智慧 / 269


译后记 / 277


精彩书摘

第三章 凭什么来投机


  投机者中的世界主义者不应仅仅分析和观察自己国内的股票市场,还应该分析和观察全球发生的事件、世界各国的政策、资金流动……


投机机会与风险


  一谈到交易所和投机,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股票交易所和股票投机。投机和交易所依赖股票,反之亦然。我也总是谈论、撰写有关交易所和投机的内容。当然我指的是利用股票投机。但是在我80年的“交易所投机事业”中,我不仅仅用股票投机,债券给我带来了巨大利润,我在外汇和原材料市场上也很活跃,而且在实物交易中我也积累了许多经验。


  投机者中的世界主义者不应仅仅分析、观察自己国内的股票市场,还应该分析、观察全球发生的事件、世界各国的政策、资金流动、工业大国的内外政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巴黎俱乐部的债务谈判、新技术的发展、巴以冲突,甚至巴西与中国的气候变化。


  不论哪儿存在机会——商品、货币、债券、股票与其真实价值间存在差异,投机者就会等待市场在某一时刻轧平这一差异。大机会不是每天都有的,因此不要仅仅把股票当作投机对象。例如,我就从债券投机中取得了成功。


债券:一个比人们想象还要重要得多的投机对象


  债券,又叫固定利息有价证券,是大多数储蓄者保险的投资项目。这是很自然的。如果发行债券的人很有信用,例如国债,买了这种债券的人不会承担赔钱的任何风险。债券到最后总会以名义价值偿还的。在购买时所计算的利息对持有者来说也是保险的。当然在债券持有期内会发生一些事情。有些债券的期限为10年,甚至30年。在这段时间里,长期债券的利息会有很大浮动。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的金融市场上的大动荡使得许多债券在70年代贬值40%,而在80年代几乎又升了两倍多。因为债券在美国是可交易的,所以它们得使其行情适应当时的利率状况。如果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由10%降到7%,那么一个标有利息率为10%的债券——其他新发行的此种债券也一样——对购买者来说只能获得7%的利润。


  投机手、大投机者、套利基金、银行和保险公司拿着数十亿的资金在这种利率变动上大肆投机。1994年甚至美国一个叫奥兰治县的小城也来投机,结果很快破产。


  在期货市场上进行投机,投入不用太大。当利率在小数点后两位变化时,投机者已经能够获利。但是用10万美元购买债券,获利可能只为2000美元。


  我建议那些想利用长期利率变化投机的人最好买股票。交易所对借贷市场上的重大变化做出反应最晚会在12个月之后。这样股市上的赢利就会比债券赢利更清楚地表现出来。


  当我谈到我的成功时,我还得指出另一种债券投机。这里指的不是有固定利息的长期债券,而是指可能不会被偿还的债券。令我感到非常自豪的最近的投机就是对这种债券的投机。有些债券比我还老。


  事情是从1989年开始的。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的几次峰会后,世界两大势力之间的缓和日益明显。因此我预感,戈尔巴乔夫有一天会向西方大国借款,数额能达几十亿美元。我确信,要想保证这一贷款成功,首要条件是俄国必须至少把沙皇时期的债务整理一下。并且我还确信,俄国会长期偿还。俄国是一个原材料丰富的国家。据我所知,它的煤储量占世界的50%,天然气占世界的35%,有上百亿吨的石油,并且是世界上钢铁和铝的生产大国。俄国人每年开采150吨黄金,他们的金刚石储量为700万克拉。除此之外,他们总是准时还债,缺少的只不过(即使在今天)是流动性。


  我给我的一位老朋友打电话,他是搞这种所谓无价值债券的交易商。我让他给我买一些沙皇时期的债券,1822年到1910年间的。1917年列宁宣布苏联政府废除沙皇时期的一切债务后,交易所中就没有多少这样的债券了,并且它们的名义价值还下跌了99%~99.75%。显然许多债券甚至被扔到了垃圾箱里。


  第一次成功在1991年就出现了。在巴黎与弗兰西斯科?密特朗会谈时,戈尔巴乔夫宣布正式承认以前的债务。在人们的狂喜中,面值为500法郎的债券上升了12%,即560法郎。尽管如此,我还是预计他们不会用现金偿还的。我也没有在这上面投机。但我想,他们为什么不在行情下跌时把这些债券换成私有化了的公司债券或股票呢?不久苏联解体了,戈尔巴乔夫被历史的洪流卷走了。


  1996年我的预想实现了。“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应验,甚至连人们所想的。”法国哲学家拉封丹曾说过这样的话。


  俄罗斯想在欧洲债券市场上发行20亿美元的债券。但法国政府要求俄罗斯必须首先处理沙皇时期的债券。这些债券大约在100年前卖给法国,它们中大多数一直还在法国的储蓄者手里,这是他们父母或祖父母遗留给他们的。多年来法国人的这些要求一直未被满足,但现在他们拥有了有效的强制手段。1996年11月27日俄罗斯总理在巴黎签署了一项协议,规定俄罗斯向法国赔偿20亿法郎。这意味着,面值500法郎的债券会赢利300法郎。法国的储蓄者对此仍不满足,他们的计算是,用法郎标价,再加上利息,每张债券将值2000法郎。对我这个以5法郎购买债券的人来说,这意味着我的赢利将是6000%。债务分四期偿还,俄罗斯已经还了两期。每一次我都用鱼子酱和伏特加来庆祝。有一次我曾写到,在旧俄罗斯,卑微的舞蹈演员成为高贵的公爵夫人不是什么稀罕事,现在沙皇时期的债券也有了这种发迹的命运。


  有些人现在也许会问,我为什么能有这种预计?我想用一件小事来回答。我年轻学开车时,我的驾驶教练告诉我:“你是学不会开车的!”“为什么?”我吃惊地问。“因为你老是看着发动机护罩。抬起头来,看着前面300米远的地方。”从那之后,我在驾驶方面变成了另一个人。在交易所,人们也必须这样。


  前几年曾有人问我是否在所谓的贬值债券市场(Emerging Markets)投机,我总是回答:“有,沙皇时期的旧债券。”大多数投资者和基金管理者认为我年老胡说八道,这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我在法国的一次会议上碰到了马克?莫伯斯,他对我的回答很感兴趣。几个星期之后,他给我的办公室打电话,询问哪儿能买这种债券。他是否真买了,我不清楚。此外我还敢打赌,没有哪个国民经济学家和专业理财经理有这种想象力。


  我承认,我更容易相信这种预测。因为我曾在贬值的国债上取得过巨大成就。这是指我在战后买的德国的“年轻—债券。”德国变成了废墟,无力偿还这些债务。但我把赌注投在了德国的传统美德和阿登纳身上。我坚信,德国肯定会在某一天偿还债务。阿登纳是位伟大的政治家,比我想象的还要伟大,因为他偿还了法郎标价的“年轻—债券”,就像是偿还美元和英镑一样。法郎在战争中大幅贬值,阿登纳看到了德法友谊的前景,他说:“我不能偿还英国人坚挺的英镑,美国人坚挺的美元,但我能偿还法国人贬值的法郎!”这句话对我来说,意味着140倍的利润。


前言/序言

推荐序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1999年2月,我和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俩都知道,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本书。我的序言竟成了献给他的悼词,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9月14日,93岁的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在巴黎逝世。他虚弱的身体已抵抗不了腿部骨折给他带来的后遗症。

  但是他仍活在他的作品中。加上这本,他一共写了13本书,在全世界销售300万册。《资本》杂志上有他的专栏,他在上面发表过414篇文章。第一篇发表在1965年3月的那一期,题目是《一个投机者的告白》。最后一篇发表在1999年10月的那一期。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为2000年1月的那一期继续写些东西。他曾用他那富于幽默的方式说道:“《资本》给了我保障,但谁来保障资本呢?”

  在过去的35年中,他曾作过无数次报告,并在电视上频频露面。不论是在达沃斯经济论坛年会上,还是在世界银行、电话交易所和哈拉尔德?施密特主持的节目中,他始终都是一位幽默机智的勇敢斗士。

  他成了交易所的大师。谁想从科斯托拉尼这位交易所老手那里得到重要建议,那将会非常失望。他在每次报告开始时都说:“你们别想什么别的建议。”他还说,建议是没有的。如果有,那么也不过是告诉大家,它们只是银行或其他利益集团企图向公众兜售某种股票罢了。然而在他35年来写的新闻体著作中却有许多建议。其中最有名的一例是,到药店买些安眠药吃下,然后买一揽子国际标准证券,再大睡几年。谁要是听从了这个建议,一定会获得那个早被他预言过的惊喜。

  他把他最明智的建议给了年轻的父母:“你们应投资孩子们的教育!”这句话要是从别人嘴里说出,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通过科斯托拉尼自己的经验,这句话听起来就特别有分量。在他18岁那年,父母把他送到巴黎,向一个熟识的交易所经纪人学习。科斯托拉尼的父母在战争和运动中失去了一切,多亏这次教育,才使他们的儿子有能力资助他们在瑞士安度晚年。

  “享受生活吧!”这是他乘坐奥迪A8穿过布达佩斯时给听众的建议,这是他到生命最后时刻也牢记在心中的准则。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尽情地享受了生活。他热爱古典音乐。瓦格纳的《纽伦堡的歌手》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他听了不下百遍。令他十分高兴的是,他还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相识。听古典音乐,抽一支好烟,思考着交易所的业务,这带给他无穷的乐趣。只是后来因为健康问题他才把烟戒掉。

  科斯托——我们这些朋友都这么称呼他——不仅享受舒适的生活,也享受他的“工作”。就像听众需要他一样,他也需要听众。公众给了他认可,也让他永葆年轻。采访和讨论中经常会有人问他精力充沛的秘诀,他的回答是“精神体操”。当然他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只靠听音乐和思考来对付衰老是不够的。他在1998年还作了三十多场报告,出现在不同的电视频道,接受了各种不同的采访。虽然坐飞机、火车或汽车以及登讲台对他来说越来越困难,但是这位科斯托拉尼“先生”从来都不坐讲座筹办者给他准备的舒适的沙发椅。只要他把两只手牢牢地撑在讲台上,接下来就会有60到90分钟动人、紧张而又诙谐幽默的报告,再接下来便是长时间的鼓掌与喝彩。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是德国两代交易所投机商崇拜的对象。尽管如此,他身上仍无一点“明星习气”。年轻人让他签名时,他总是先给他们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回答:“我可不是摇滚明星。”然后再在他们的入场券、钞票或T恤衫上签名。

  只要他不到处宣扬自己的理论,正如他自称是一个“交易所的漫游传教士”,他就会和他妻子住在巴黎或是他的第二故乡——慕尼黑。在那儿,他早晨会去希波帕莎基大街的咖啡馆,下午则到马克西米兰大街的“正宗罗马”餐馆或是“牡蛎酒家”。但是在他看来,最好的餐馆还是在巴黎。中午他会去鲁玛波特大街的Chez Andere餐馆。他说这家餐馆有巴黎最好的牡蛎,餐后一般来杯可乐。接下来他会去香普伊西斯大街的“Fouquets”咖啡馆。除了战争年代,他从1924年起一直是那里的老顾客。按照惯例,他下午会小睡一觉,晚上去该城一家最有名的“Brasserien”。他特别喜欢蒙特帕那斯城区的“La Coupole”。30年代它非常火爆时,科斯托拉尼就开始光顾那儿了。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从1917年开始就一直与金钱和交易所打交道,但他却不是一个实利主义者。通过思考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带给他快乐。他自信地称自己为投机者。对他来说,投机是一种智力挑战。他与金钱保持着一段安全的距离,在他看来,这是成为一个成功投机者的首要前提。科斯托拉尼既不吝啬,也不挥霍炫耀钱财。金钱对他来说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他被纳粹迫害逃出巴黎时是金钱给了他帮助;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是金钱给了他最好的医疗保证。他更看重这一点:是金钱使他能过舒适的生活。如果一场戏剧或音乐会特别令他着迷,他就会坐飞机去米兰斯卡拉剧院过通宵,但是能省钱的地方他还是尽可能地省。因此,他经常会把一些讲座举办者送给他的一等戏票换成二等经济票,这样他就可以省下钱为自己的私事买飞机票了。他总是说,反正他太瘦了,太宽的位子也坐不满。

  但“世界公民”科斯托拉尼首先享受到的是给他带来财富的经济上的自主权。这种自主权对他来说是除了健康以外最重要的财富和最大的奢侈品:一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自主权,同时也是一种不必做自己不愿做的,不必说自己不愿说的自主权。他先后在70年代和IOS假基金斗争,80年代和金元院外活动集团斗争,90年代对联邦银行和新市场斗争。不管他进行什么斗争,他总是一位“因信仰犯法者”。



好的,这是一份《大投机家》(修订本)的图书简介,其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的主题,并且力求详实自然。 --- 《星辰轨迹:宇宙航行中的哲学与工程》 作者: 艾德里安·维克多 (Adrian Victor) 出版社: 恒星之光出版社 ISBN: 978-1234567890 内容提要: 《星辰轨迹:宇宙航行中的哲学与工程》并非一本讲述财富积累或市场博弈的读物,而是人类探索深空过程中,对技术、伦理与存在的深度剖析。本书汇集了当代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星际伦理学家以及资深航天工程师的智慧结晶,旨在为即将到来的跨恒星时代奠定思想与实践的基础。 本书共分五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围绕着一个核心议题展开,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宏大而严谨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引力与时间的几何——超光速航行的新范式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目前最前沿的曲速引擎理论与虫洞稳定技术。作者首先回顾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宏观宇宙尺度下的局限性,并详细介绍了“卡西米尔效应增强驱动”(CEED)的数学模型。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负能量密度场来塑形时空结构,以实现比光速更快的有效航行。 内容涵盖了: 黎曼几何在驱动系统中的应用: 详细的数学推导展示了如何利用高维空间对时空进行“折叠”,而非传统的直线推进。 量子纠缠通信与同步: 探讨了在距离光年计的航行中,如何维持星舰与母星之间的实时(或近实时)信息交互,包括对“信息悖论”的规避策略。 能量供给的终极挑战: 分析了反物质反应堆的实际可行性与安全性,以及对“零点能”提取的理论瓶颈。 第二部分:生命维持系统的极限——生物圈的再定义 星际航行对生物学的要求远超地球轨道任务。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将一个完整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压缩进一个狭小的船体空间内,并在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航程中保持其活力。 重点讨论了: 人工光合作用与闭环营养循环: 阐述了如何通过基因编辑的藻类和细菌群落,实现氧气、食物和水资源的100%内部循环,消弭对外部补给的依赖。 长期休眠与意识备份技术: 对不同层级的低温休眠(如代谢暂停、分子级冷冻)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将人类意识上传至数字基质的伦理与技术可行性。 宇宙辐射防护的深度防御: 提出了基于主动磁场偏转和“液态金属装甲”的多层防护策略,以应对银河系背景辐射和突发的高能粒子流。 第三部分:星际伦理学——驶向未知领域的道德指南 当人类踏出太阳系,传统的法律与道德框架将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本部分是全书最具思辨性的章节,探讨了“新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行为准则。 核心议题包括: 船上治理权力的分配: 在与地球失去有效联系的情况下,星舰上的最高决策权应如何授予?对“代际主权”的探讨。 接触外星文明的“首次指令”: 提出了一套基于信息熵和基础物理常数的普适性交流协议,旨在避免文化冲突和潜在的生物危害。 世代飞船的社会建构: 深入分析了在一个封闭、有限资源的环境中,如何维持代际间的社会稳定、教育传承和文化认同,防止社会结构退化。 第四部分:导航与天体动力学——行星捕获与定点着陆 本书的工程学核心部分,侧重于如何精确地在陌生的星系中完成减速、变轨和目标行星的软着陆。 详细阐述了: 脉冲引力辅助机动 (PGAM): 如何利用目标恒星和行星系统的引力场进行精确的“弹弓”操作,以最小化推进剂消耗。 大气进入的复杂性: 针对不同类型(如高密度富氢行星、稀薄甲烷大气)的行星着陆程序,提出了自适应气动刹车系统的设计蓝图。 目标恒星系勘测与安全评估: 介绍了一种快速扫描系外行星宜居带的方法,重点在于识别潜在的伽马射线暴源和不稳定轨道。 第五部分:回响——深空探险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最后一部分回到了对人类命运的哲学追问。作者认为,星际航行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我们在宇宙中位置”的重新定位。 本书以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展望收尾:通过走向星辰大海,我们不仅拓展了生存空间,更重塑了我们对时间、距离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它是一份对所有心怀远方者的致敬,也是一份对未来探险者最详尽的理论准备手册。 ---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所有对天体物理学、前沿工程技术、未来学以及星际伦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基础科学素养,但作者力求以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引人入胜的知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初翻此书,便被其独特的叙事节奏所吸引。它没有采用那种一板一眼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更像一部精心打磨的史诗,充满了戏剧张力。作者对环境氛围的渲染极其到位,无论是清晨初升的阳光,还是深夜交易大厅里紧绷的神经,都能让人清晰感知。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信息不对称”这个概念的探讨,达到了非常高的层次,它揭示了信息是如何被解读、被利用,以及最终如何影响市场走向的。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成功归因于运气,而是着重强调了准备、纪律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被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看待很多商业新闻和社会现象的角度都变得更加立体和批判性了。这是一本能真正让人“动脑子”去读的书,而非仅仅被动接受信息的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是令人赞叹,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语言风格,读起来非常有韵味。它不像那种快餐式的读物,读完就忘,而是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反复咀嚼了其中一些关于风险管理和市场哲学的段落,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弱点有着透彻的洞察,把那种贪婪与恐惧交织的复杂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自己以往在做决策时,是否也受到了类似情绪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反思自我的镜子,让你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对于那些渴望在复杂世界中寻找清晰路径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虽然它不会直接告诉你该往哪里走,但它会帮你擦亮眼睛,看清脚下的路。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精巧,多线并进,却又丝丝入扣,让人丝毫没有感到混乱。作者似乎对历史的脉络有着极强的掌控力,总能在关键时刻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与个体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读起来酣畅淋漓。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对于“耐心”这一品质的强调,在充斥着“速成”文化的今天,这种强调长期主义和等待时机的理念,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它不是教你如何一夜暴富,而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有远见、有定力的人。书中对复杂金融工具的讲解,也处理得十分高明,用生动的故事和恰当的比喻,化解了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让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其中的奥秘。整体感觉,这是一部厚重但不沉闷,深刻但不晦涩的佳作。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题材的书籍抱有一定程度的怀疑,总觉得可能又是老生常谈,无非是些成功学的空洞口号。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没有给我廉价的“暴富秘籍”,而是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理解商业运作的独特视角。作者的文笔非常有力量,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冷静与深刻。特别是书中对于几次重大市场波动的描述,那种紧张感和压迫感,隔着书页都能感受到。我感受最深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在看似一片混乱的市场信息中,捕捉到那些关键的信号,以及如何抵御群体恐慌和盲目乐观的诱惑。这不仅仅是关于投资的智慧,更是一种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独立思考和强大内心的方法论。很多情节的设计都非常巧妙,让人在不经意间,就接受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理念。

评分

这本书的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的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跟着主人公一起走进了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作者对于市场脉络的把握,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描摹,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心理活动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每一个选择、每一个犹豫,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读起来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金钱和商业的书籍,更是一部探讨人性、欲望与抉择的深度作品。书中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虽然不是教科书式的枯燥论述,却能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对金融世界的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种在波诡云谲的局势中,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做出艰难的决定,实在是令人深思。全书的节奏控制得非常好,张弛有度,高潮迭起,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读完之后又会忍不住回味其中的精妙之处。

评分

很好不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快递的速度也十分快。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快递的速度也十分快。

评分

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

评分

当故事看的,,没什么,,,

评分

没事看看,学习一下金融

评分

刚买回来还没看呢

评分

非常好的,买来学习学习哦

评分

正在看,还不错。大师推荐的应该很有用处。名人的书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