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參考資料緊跟學術前沿,更具科學性。本書藉鑒瞭國內外多種關於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優秀教材的理論體係,緊跟國內外*新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整閤提升,教材內容更具有*性和科學性。
(2) 關注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的邏輯聯係,更具係統性。現有的著作及教材,均將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割裂開來研究,實際上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是緊密聯係的,創新思維關注個人層麵上的創新能力提升,[2][4]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4][3][1]前言創新管理在於創造創新環境,促進創新思維發展。
(3) 案例穿插靈活閤理,更具實用性。已有的大部分教材將案例作為獨立的闆塊進行分析,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充分采用這種編寫體係的優點,同時進一步將一些創新小故事穿插在理論知識部分,幫助讀者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提高讀者理論與實際相結閤的能力。
(4) 創新思維訓練遊戲,更具可讀性。針對讀者的挑戰心理,編者選取瞭一些經典的、極具思維開發性的創新思維訓練小遊戲編入本書中,以培養讀者的創新思維,並增強教材的趣味性。
本書適閤管理類專業學生及MBA學生使用。讀者可以通過對本書的學習,瞭解如何開發和培養個人的創新思維,如何對企業進行創新管理以及創新思維在創新管理中的運用。本書是編者依據已有研究進行編寫的,若有不足之處,衷心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齣。
第一章創新1
第一節創新的含義與特徵1
第二節創新的類型4
第三節創新的模式11
參考文獻16
第二章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17
第一節創新思維17
第二節創新管理20
第三節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的比較25
參考文獻30
第三章打破常規思維32
第一節思維定勢與偏見32
第二節破除思維定勢與偏見38
第三節創新思維的主要方式43
參考文獻58[2][4]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4][3][1]目錄第四章創新思維開發工具60
第一節頭腦風暴法60
第二節思維導圖法63
第三節六頂思考帽法67
第四節世界咖啡法72
參考文獻78
第五章製定創新戰略80
第一節創新戰略的選擇80
第二節影響創新戰略選擇的因素85
第三節創新戰略與風險管理90
參考文獻100
第六章創新型組織102
第一節什麼是創新型組織102
第二節創新型組織的構建105
第三節建立創新管理部門113
參考文獻123
第七章有效溝通126
第一節有效溝通的內涵126
第二節有效溝通的方式132
第三節化解組織溝通的障礙143
參考文獻148
第八章創新激勵機製149
第一節創新激勵機製的理論基礎149
第二節創新激勵機製的實施156
參考文獻166
第九章創新績效的評估168
第一節創新績效評估的定義、原則與作用168
第二節創新績效評估的指標體係174
第三節創新績效評估的方法181
參考文獻191
第十章創新管理新趨勢194
第一節創新管理理念的未來發展194
第二節創新管理的未來趨勢197
參考文獻204第一篇個體創業案例1
個體創業案例簡介3
案例1.1萍鄉花蝴蝶飛天成長案例5
案例1.2揭陽市忠香茶業創業成長之路9
案例1.3廣州齊天下創業案例14
案例1.4貌似空間: 第一個“吃螃蟹”18
案例1.5廣州品聖貿易公司的成長22
案例1.6埃沃: 以創新帶動發展26
案例1.7許記批發部成長曆程32
案例1.8港美紙品包裝的興起與失敗35
第二篇組織創業案例39
組織創業案例簡介41
案例2.1TCL的並購式內部創業成長42
案例2.2雷軍的再創業神話: 小米手機52
案例2.3騰訊公司微信業務的內部創業案例61
第三篇集群創業案例71
集群創業案例簡介73
案例3.1陽江刀剪産業集群75
案例3.2廣州長腰嶺裘皮産業集群85
案例3.3廣州中大紡織商圈市場集群96
案例3.4南海區西樵紡織産業集群101
案例3.5佛山南海“日用五金之都”104
案例3.6銀鷹公司的認知閤法性建設108
案例3.7集群中的轉型升級——漠海工貿112
案例3.8陽江佰倫: 打造“文化旗艦”116
案例3.9力王實業: 自力更生,王者不敗118[2][4]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4][3][1]目錄案例3.10永光的自我超越123
案例3.11長腰嶺冠通服裝的升級之路128
案例3.12恢弘皮草在創業初期的戰鬥史132
案例3.13聚晟布行的成功之路135
案例3.14雅簡花邊藉集聚之力成長138
案例3.15花邊城汕頭小哥的追夢之路141
案例3.16藉德國品牌,打造中國賽米控144
案例3.17隆潤紡織廠發展之路148
案例3.18南海沃源五金的十年徵程151
案例3.19華興紡織的創業案例154
案例3.20金沙嘉軒五金拉閘的成長路158
案例3.21南海的客人: 天隆紡織公司161
第一章創新第一章學習目標:掌握創新的含義與特徵;瞭解根據不同標準對創新類型的劃分;瞭解自主創新模式、模仿創新模式與閤作創新模式。
第一節創新的含義與特徵
縱觀人類發展曆史,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傢、一個民族嚮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嚮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要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一、創新的含義
1912年,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傢熊彼特(J.A.Schumpeter)在其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提齣“創新”的概念。他認為,所謂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生産函數”,即“生産要素的重新組閤”,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於生産要素和生産條件的“新組閤”引進生産體係中,以實現對生産要素或生産條件的“新組閤”。這種新組閤包括:①引進新産品;②采用新技術;③開闢新的市場;④控製原材料新的供應來源;⑤實現工業的新組織。熊彼特的創新概念包含的範圍很廣,不僅涉及技術性變化的創新,還包括非技術性變化的組織創新,在創新領域上具有開拓性,在整個西方經濟學說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當時,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似乎被同期的“凱恩斯革命”理論所淹沒,並未得到廣泛的重視。直到20世紀5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技術變革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産生瞭極大的影響,人們纔開始重新認識創新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並開始研究創新的規律。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傢華爾特·羅斯托(W.W.Rostow)提齣瞭“起飛”六階段理論和“技術創新”的概念,並把“技術創新”提高到“創新”的主導地位。隨後,人們對技術創新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大體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在新技術革命浪潮推動下,技術創新研究迅速復興,逐步突破新古典經濟學的局限與束縛,開始興起對技術的變革和技術創新的研究,邁爾斯(S.Myers)和馬奎斯(D.G.Marquis)是主要的倡議者及參與者。在其1969年的研究報告《成功的工業創新》中將創新定義為技術變革的集閤,認為技術創新是一個復雜的活動過程,從新思想、新概念開始,通過不斷地解決各種問題,最終使一個有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新項目得到實際的成功應用。到70年代下半期,技術創新的界定進一步拓寬,在NSF報告《1976年:科學指示器》中,認為技術創新不僅包括將新的或改進的産品、過程或服務引入市場,並將模仿和不需要引入新技術知識的改進這兩類創新劃入技術創新的定義範圍中。在這一階段,創新尚處於新研究領域的開發階段,研究比較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框架,研究方法以案例分析總結為主。
[2][4]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4][3][1]第一章創新第二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有關技術創新的研究持續升溫。在這一階段,技術創新研究從管理科學和經濟發展周期研究範疇中相對獨立齣來,初步形成瞭技術創新研究的理論體係。其中,厄特巴剋(J.M.UMerback)的創新研究獨樹一幟。他在1974年發錶的《産業創新與技術擴散》中提齣,與發明或技術樣品相區彆,創新就是技術的實際采用或首次應用。繆爾塞(R.Mueser)則在80年代中期對技術創新概念做瞭係統的整理分析,他認為技術創新是以其構思新穎性和成功實現為特徵的有意義的非連續性事件。英國著名學者弗裏曼(C.Freeman)從經濟學角度對技術創新進行瞭思考。他認為技術創新在經濟學上的意義隻是包括新産品、新過程、新係統和新裝備等形式在內的技術嚮商業化實現的首次轉化。在這一階段,研究的具體對象開始逐步分解,齣現瞭對創新不同側麵和不同層次內容的比較全麵的探討,包括對技術創新的定義、分類、起源、特徵、過程機製與決策、經濟與組織效應等,並逐步將組織管理行為理論、決策理論等多種理論和方法應用到技術創新研究中。
第三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這一階段,技術創新的研究呈現齣研究綜閤化、重點專題深入研究、注重研究內容和成果對社會經濟技術活動的指導作用三個特徵。諸如技術創新的預測和創新活動的測度評價、創新組織建立的策略和規範、政府創新推動政策的跟蹤分析、對某一行業的技術創新或某一項技術創新發生與發展的全過程的分析等實用性強的研究課題,受到普遍關注,並注重技術創新研究成果的轉化。
可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常常將技術創新當作創新的所有內容。但是,技術創新不能代錶所有的創新,技術創新隻是創新的一種錶現形式,是眾多創新中的一種。我們認為,創新是指以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於各種方法、元素、路徑、環境等),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而不僅僅包括工藝方法等技術創新。簡單來說,創新有三層含義:一是更新;二是創造新的東西;三是改變現狀,就是對原有的東西進行改造、改革和發展。創新的本質是突破,即突破舊的思維定勢、舊的常規戒律。創新活動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産品的結構、性能和外部特徵的變革,或者是造型設計、內容的錶現形式和手段的創造,或者是內容的豐富和完善。
二、創新的特徵
創新是突破性的實踐活動,它不是一般的重復勞動,更不是對原有內容的簡單修補,它具有目的性、變革性、新穎性、超前性、價值性五個特徵。
(1)目的性。任何創新活動都有一定的目的,這個特性貫穿於創新過程的始終。創新特彆強調效益的産生,它不僅僅要知道“是什麼”“為什麼”,還要知道“有什麼用”“怎樣纔能産生效益”。所以,創新是一個創造財富、産生效益的過程。
(2)變革性。創新是對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種深刻的變革。創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而且變化得越來越快。因此,任何創新都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而隻有不斷地變革和創新,纔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3)新穎性。創新是對現有的不閤理事物的揚棄,革除過時的內容,確立新事物。創新不是模仿、再造,因此,新穎性是創新的首要特徵。具體來說,新穎性又包括三個層次:一是世界新穎性或絕對新穎性;二是局部新穎性;三是主觀新穎性,即隻是對創造者個人來說是前所未有的。
(4)超前性。創新以求新為靈魂,具有超前性。這種超前是從實際齣發、實事求是的超前。因此創新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這種不確定性就導緻瞭創新的風險。因此,在創新過程中,隻準成功、不許失敗的要求,實際上是不切實際的。隻能通過科學的設計與嚴格的實施,來盡量降低創新的風險。
(5)價值性。創新有明顯、具體的價值,對經濟社會具有一定的效益。創新可以重新組閤生産要素,從而改變資源産齣,提高組織價值。而對於企業來說,創新利潤是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也隻有創新利潤纔能夠反映齣企業的個性。
第二節創新的類型
基於不同的視角,可以把創新分為不同的類型。
一、根據創新的錶現形式分類
創新雖有大小、層次之分,但無領域、範圍之限。雖然創新的種類是無窮盡的,但是若按大的屬性劃分,我們可以根據創新的錶現形式將它分為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方法創新四大類。
1.知識創新
知識是人們在探索、利用或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知識創新是指通過科學研究,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獲得新的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知識的過程。知識創新的目的是追求新發現、探索新規律、創立新學說、創造新方法、積纍新知識。知識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基礎,是新技術和新發明的源泉,是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革命性力量,它可以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論和新方法,為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知識創新具有以下特徵:
(1)獨創性。知識創新是新觀念、新設想、新方案及新工藝等的采用,它甚至會破壞原有的秩序。知識創新實踐常常錶現為勇於探索、打破常規,知識創新活動是各種相關因素相互整閤的結果。
(2)係統性。知識創新可以說是一個復雜的“知識創新係統”,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創新在企業價值鏈中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發生。
(3)風險性。知識創新是一種高收益與高風險並存的活動,它沒有現成的方法、程序可以套用,投入和收獲未必成正比,風險不可避免。
(4)科學性。知識創新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嚮的實踐活動。
(5)前瞻性。有些企業,隻重視能夠為當前帶來經濟利益的創新,而不注重能夠為將來帶來利益的創新,而知識創新則更注重未來的利益。
對企業而言,知識創新一般有兩種形式:纍積式知識創新和激進式知識創新。纍積式知識創新是企業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結閤外部資源進行持續創新,這種創新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創新。創新的纍積性還意味著學習過程必須是連續的,學習過程依賴的主體是企業,其組織不能隨時間的流逝而解體。激進式知識創新是指企業突破慣性思維,發現現有知識中沒有的全新知識,這一創新的來源既有科技創新給企業帶來的根本性變革,也有企業效仿競爭對手引進的新知識、新技術與新理念。無論是纍積式知識創新,還是激進式知識創新,企業都需要具備包容新知識的素質和纔能。
2.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指生産技術的創新,包括開發新技術,或者對已有的技術進行應用創新。科學是技術之源,技術是産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發展的基礎之上。技術創新是一個從産生新産品或新工藝的設想到市場應用的完整過程,它包括新設想的産生、研究、開發、商業化生産到擴散等一係列的活動,本質上是一個科技、經濟一體化的過程,是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共同作用催生的産物,它包括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兩大環節。
技術創新既可以由企業單獨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協同完成。但是,技術創新過程的完成,是以産品的市場成功為全部標誌。因此,技術創新的過程,無論如何都是少不瞭企業參與的。具體到某個企業,企業選擇何種方式進行技術創新,要視技術創新的外部環境、企業自身的實力等有關因素而定。從大企業來看,技術創新的要求具體錶現為:企業要建立自己的技術開發中心,提高技術開發的能力和層次,營造技術開發成果有效利用的機製。從中小企業來看,主要是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建立承接技術開發成果並有效利用的機製。對政府而言,就是要努力營造技術開發成果有效轉移和企業充分運用的社會氛圍,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地位。至於提供技術開發成果的科研院所和高校,需要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意識,加大技術開發成果麵嚮市場的力度,使企業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有用的技術開發成果。
3.管理創新
管理創新是指企業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組閤引入企業管理係統以更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管理創新是不同於一般的“創新”,其特點來自創新和管理兩個方麵。管理創新具有創造性、長期性、風險性、效益性和艱巨性。
創造性錶現在以原有的管理思想、方法和理論為基礎,充分結閤實際工作環境與特點,積極地吸取外界的各種思想、知識和觀念,在汲取閤理內涵的同時,創造齣新的管理思想、方法和理論。其重點在於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和框架,創造具有新屬性的、增值的東西。
長期性錶明管理創新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動態的工作。風險是無形的,對管理進行創新具有挑戰性。管理創新並不總能獲得成功。創新作為一種具有創造性的過程,包含著許多可變因素、不可知因素和不可控因素,這種不確定性使得創新必然存在許多風險。這也就是創新的代價所在。但是存在風險並不意味著要一味地冒險,去做無謂的犧牲,要理性地看待風險,要充分認識不確定因素,盡可能地規避風險,使成本付齣最小化,成功概率最大化。
創新並不是為瞭創新而創新,而是為瞭更好地實現組織的目標,要取得效益和效率,因此管理創新具有效益性。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産品技術含量,使其具有技術競爭優勢,獲取更高利潤。通過管理創新,建立新的管理製度,形成新的組織模式,實現新的資源整閤,從而建立起企業效益增長的長效機製。
管理創新因其綜閤性、前瞻性和深層性而頗為艱巨,錶現齣它的艱巨性。人們的觀念、知識、經驗等方麵以及組織目標、組織結構、組織製度,關係到人的意識、權力、地位、管理方式和資源的重新配置,這必然會牽涉各個層麵的利益,使得管理創新在設計與實施中遇到諸多“麻煩”。
……
創新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內生變量,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創新作為企業軟實力之一,在當今的競爭模式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對於企業而言,創新的關鍵在於創新管理,這就要求企業成員具有創新思維,企業管理者需要用創新性的思維去管理企業的創新活動,將創新轉化為經濟效益,實現創新價值。
盡管大部分人都知曉創新的重要性,但是對企業創新的關鍵所在存在較大的認知差異,部分企業管理者認為創新隻是開發新的技術,企業的創新管理就是開發齣足夠多的新技術並將其整閤在一起。為瞭糾正人們對於創新的一些誤解,編者充分藉鑒國內外關於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優秀教材的編寫體係,結閤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理順瞭創新思維和創新管理的內涵及兩者之間的聯係,從整體上闡述瞭創新思維和創新管理的核心內容,相比於已有教材,本書的亮點在於:
(1)參考資料緊跟學術前沿,更具科學性。本書藉鑒瞭國內外多種關於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優秀教材的理論體係,緊跟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整閤提升,教材內容更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
(2)關注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的邏輯聯係,更具係統性。現有的著作及教材,均將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割裂開來研究,實際上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是緊密聯係的,創新思維關注個人層麵上的創新能力提升,[2][4]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4][3][1]前言創新管理在於創造創新環境,促進創新思維發展。
(3)案例穿插靈活閤理,更具實用性。已有的大部分教材將案例作為獨立的闆塊進行分析,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充分采用這種編寫體係的優點,同時進一步將一些創新小故事穿插在理論知識部分,幫助讀者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提高讀者理論與實際相結閤的能力。
(4)創新思維訓練遊戲,更具可讀性。針對讀者的挑戰心理,編者選取瞭一些經典的、極具思維開發性的創新思維訓練小遊戲編入本書中,以培養讀者的創新思維,並增強教材的趣味性。
本書依照“總—分”的編寫思路,詳細介紹瞭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的相關概念以及兩者之間的邏輯關係,並就個人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和企業管理者的創新管理進行瞭詳細的闡述。全書共十章。在第一章中,詳細介紹瞭創新的含義與特徵、創新的不同類型以及創新的模式等,重點對創新的基本概念進行闡述。第二章重點介紹瞭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分彆闡述瞭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的定義,並區分瞭創新管理和管理創新兩個概念的區彆與聯係,緊接著對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兩者之間的內在聯係進行瞭剖析,引齣創新管理的主要內容,即培養組織的創新思維、製定組織創新戰略、建設創新型組織、溝通與激勵、創新績效的評估。本書的剩餘部分即依照此脈絡進行組織。第三章詳細剖析瞭阻礙創新思維培養的因素,並提齣破除相應障礙的方法等。第四章中深入探討瞭幾種創新思維的開發方式,通過閱讀這一章,讀者可以瞭解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第三、四章旨在重點介紹如何培養組織的創新思維。第五章著重介紹瞭如何製定製勝的創新戰略,通過閱讀這一章,讀者能夠瞭解創新戰略的基本內容、創新戰略製定的內外部因素以及創新戰略中的風險管理與風險態度。第六章將創新管理從管事過渡到管人,介紹瞭建立創新型組織的方法,通過閱讀這一章,讀者可以瞭解如何建立創新型組織以及創新型組織的目標,並介紹瞭進行創新管理的專門部門。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彆介紹瞭如何促進團隊更好地溝通以及如何激勵員工進行創新,通過閱讀這兩章的內容,讀者可以瞭解到促進團隊溝通的方式及技巧,推動員工進行創新的激勵機製。第九章是創新績效的評估,這是創新管理的最後一步,對創新績效進行評估,這一章全麵闡述瞭進行績效評估的重要性以及創新績效評估的指標體係與評估方法。第十章主要探討瞭創新管理的未來趨勢,根據現實狀況展望創新管理的發展,讓讀者瞭解創新管理的發展方嚮。
本書適閤管理類專業學生及MBA學生使用。讀者可以通過對本書的學習,瞭解如何開發和培養個人的創新思維,如何對企業進行創新管理以及創新思維在創新管理中的運用。本書是編者依據已有研究進行編寫的,若有不足之處,衷心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齣。
編者
2017年3月20日
我一直覺得,所謂的“創新”並非僅僅是那些驚天動地的發明,更多時候,它體現在日常工作中的微小改進和效率提升上。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創新思維”這個詞,讓我看到瞭它將重點放在瞭培養內在的創新能力上。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我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以更開放、更發散的視角去觀察和分析問題。比如,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激發創造力的練習,或者如何通過觀察和學習來培養敏銳的洞察力?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設計思維”或者“用戶中心設計”等方法的介紹,因為我認為這些方法是連接創新思維與實際産品或服務的重要橋梁。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示如何將抽象的創新理念轉化為具體可執行的解決方案,那將對我非常有啓發。同時,作為一本經濟管理類的教材,我也希望它能強調創新在商業戰略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將創新融入企業的發展規劃之中。我渴望通過閱讀這本書,不僅能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更能掌握將創新思維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技巧。
評分一本好的教材,不應該隻是理論的堆砌,更應該具有指導實踐的意義。這本書的“創新創業教育係列”定位,讓我相信它能在這方麵做得很好。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創新團隊建設與管理”的內容。我知道,許多偉大的創新都是源於富有激情和創造力的團隊,但如何組建一個高效的創新團隊,如何激勵團隊成員,如何處理團隊內部的衝突,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問題。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團隊動力學、領導力在創新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營造開放、包容的團隊文化。此外,對於“知識産權保護與商業化”這一塊,我也覺得非常重要。創新成果的保護和有效的商業化,是創新能否真正産生價值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對這些方麵進行詳細的闡述,提供一些法律和商業上的指導。總的來說,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讓我理解“創新”是什麼,更能讓我學會“如何創新”,以及如何將創新轉化為成功的創業項目或企業發展的新引擎。
評分當我看到“21世紀經濟管理精品教材”這個標簽時,我立刻聯想到這本書的權威性和實用性。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被冠以“精品教材”的稱號,足以說明其內容的嚴謹和價值。我一直認為,創新管理並非一蹴而就,它是一個係統性的工程,需要長期的積纍和持續的實踐。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幫助我理解創新管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從最初的創意産生,到後期的落地實施和持續優化。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創新績效評估”的章節。很多時候,我們隻注重創新的過程,而忽略瞭對創新成果的有效衡量。如何設定閤理的創新目標,如何衡量創新的投入産齣比,如何評估創新對企業整體績效的影響,這些都是我非常想瞭解的內容。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量化的評估工具和方法,那將極大地提升我對創新管理的理解深度。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係統學習創新管理、提升個人和企業創新能力的希望。
評分在翻閱這本書的目錄時,我被其中涉及的廣泛話題所吸引。從最基礎的創新思維的定義、類型,到更深層次的創新驅動因素、創新策略的製定,再到如何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效益,這本書似乎涵蓋瞭創新管理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創新生態係統”的論述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當今高度互聯的商業環境中,單打獨鬥式的創新已經越來越難以取得成功,理解並構建一個健康的創新生態係統,與閤作夥伴、供應商、客戶甚至競爭對手協同創新,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希望書中能深入探討如何識彆和培育這種生態係統,以及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此外,對於“創新風險管理”這一章節,我也有著極大的期待。創新往往伴隨著不確定性和風險,如何有效地評估、規避和應對這些風險,是確保創新項目成功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成熟的風險管理工具和方法,幫助讀者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也能保持審慎的態度。總而言之,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邏輯清晰,內容豐富,預示著它將是一本能夠幫助我係統性理解並掌握創新管理核心知識的寶貴資源。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吸引人,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簡潔有力的字體,讓人一眼就感受到其專業性和前瞻性。“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這個書名直擊瞭當下社會最迫切的需求,尤其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21世紀,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離不開創新。我一直對創新管理這個領域很感興趣,但又覺得理論性的書籍讀起來有些枯燥,所以一直在尋找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教材。這本書的副標題“21世紀經濟管理精品教材·創新創業教育係列”進一步強化瞭它的價值,意味著它不僅是學術上的精品,更能為創新創業的實踐提供指導。我個人在工作中也時常遇到瓶頸,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全新的視角和實用的方法,幫助我打破思維定勢,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包含一些真實的案例分析,通過學習成功和失敗的創新故事,來更直觀地理解創新思維是如何在實踐中運作的,以及創新管理的關鍵要素有哪些。同時,作為一本麵嚮創新創業教育的教材,我期望它能清晰地闡述創新過程中的關鍵步驟,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有利於創新的組織文化。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開啓瞭探索創新奧秘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汲取知識的養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