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家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兵,田旭凤 著
图书标签:
  • 家风
  • 曾国藩
  • 修身
  • 齐家
  • 治国
  • 传统文化
  • 家庭教育
  • 励志
  • 历史人物
  • 清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471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420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字数:2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从各级官员到普通百姓都要读的治家宝典

适合团购

家是小国 国是千万家

正人先正己 治国先齐家


内容简介

家风是什么?即一个家庭或家族从古沿袭下来的道德风尚和家教传统。中华文化的复兴离不开家风的建设,因为中国人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其中齐家是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关键所在。在家风方面,晚清一名臣曾国藩十分重视。他有着大量与家风有关的论述和观点,对现代的我们有着深远的启发,无论是经营一个家庭,还是在工作生活中做人做事都是金玉良言和行为准则。

作者简介

张兵,畅销书作家、资深策划创意人、知名心理学家,致力于心灵修养、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的研究。著有畅销书《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我就是教你混社会》《我不是教你玩阴的——鬼谷子的心理学诡计》《王阳明心学课:修炼强大的自己》等,畅销全国各大书城,其图书版权输出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录

第一章 宗旨篇——家道长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 / 1
一个国家要长盛不衰,必须有“国法”;一个家庭要累世兴旺,必须要有“家规”。凡是家道可以长久的,不依仗一时的官爵,而依靠长远的家规;不依仗一两个人的骤然发迹,而依靠子孙后辈的代代维持。
家道长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 / 2
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 5
八字诀的次序——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 9
家训四条:早起、务农、疏医、远巫 / 11
家规的训示——必须牢记“三不信” / 14
家业长久计——以“耕读”为立家根本 / 17
任凭富贵,不忘根本 / 19
遵守八字诀、三不信和八本,可永葆上等人家 / 21
第二章 习性篇——“勤、俭、谦”三字是家风核心 / 27
曾国藩终其一生把“勤、俭、谦”作为自己家风的核心,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家风,主要是考虑到自己门第显赫,唯恐家中人沾染奢侈、懒惰及骄纵的恶习。这是在洞悉人性的基础上做出的理性选择。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的家庭确立一个家风主心骨。
遵勤敬,远骄佚 / 28
傲是凶德,惰是衰气 / 30
别让奢、佚、骄害了子孙后代 / 32
不轻易非议讥笑别人——戒骄第一要义 / 3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子孙必须要知道的道理 / 37
保全家庭平安无事的办法——谦、勤 / 39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不失掉寒士的家风 / 41
以“勤、俭、谦”三个字为家风主心骨 / 43
洗净浮华习气 / 45
第三章 正心篇——充满正能量的醇正家风 / 49
所谓“万法唯心造”,能做自己心的主人的人,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将正心修心作为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毕竟一个人所有的言行都是从心出发,有怎样一颗心就会成为怎样一个人。
息息心火,忍耐忍耐 / 50
将万事看空,毋恼毋怒 / 52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 54
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 56
让烦恼飞——逆来顺受的悔字诀、硬字诀 / 58
不要牢骚,心平气和 / 61
治心以“广大”,治身以“不药” / 63
福泽长久的秘诀——反躬自责,勤俭忠厚 / 65
每日自省,洗刷自己 / 68
第四章 自立篇——自强自立又谦虚,家业昌盛葆长青 / 71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如果自己能自立自强,想成为圣贤豪杰都可以做到!如果自己不自强,那么虽说天天与尧、舜、禹、汤同住,也是他是他我是我,又能有什么用呢?所以,无论家境如何,每个家庭都应该重视自立自强这样一种家风的建设。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 72
有才华的人为何潦倒一生 / 74
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 76
凶德致败的根源——长傲、多言、奸诈、好讼、执拗 / 78
不要让名望超过实际——不先拜一个人,不自吹一句话 / 80
担当大事,“明强”二字 / 82
担忧大小看格局 / 83
成功要素:大局和细节 / 85
第五章 修身篇——修好自己身,家风自然兴 / 89
《周易·乾》中写道:“君子进德修业。”所谓进德、修业,一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二是成就一番事业。曾国藩同样认为,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德进一尺,便是我自己的一尺;德进一寸,便是我自己的一寸。今天进一分德,便可算是积了一升谷;明天修一分业,又算剩一分钱。德和业都增进,那么家业一天天兴起。
志大才疏大过失 / 90
格物致知的修为之道 / 91
集中心志,凝成智慧 / 93
排除杂念,从事“克己复礼”的学问 / 96
用功如挖井,与其挖几井不见水,不如老挖一口井 / 98
精神越用越好用,智慧越苦越闪光 / 100
进德、修业 / 102
“读书人”与“读书的人” / 104
恒心修炼术:日课册 / 107
第六章 齐家篇——家运昌盛的秘诀 / 111
曾国藩认为,家和则福自生。和气蒸蒸而家道不兴旺的从来没有见过,家庭不和睦而家业却不败的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曾国藩认为家庭的本质是人,只有人的修养得到提升,做到“温良恭俭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家庭的和睦和家运的昌盛。
家和万事兴 / 112
扫除力——不洁净是败家气象 / 113
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 116
种菜、养鱼、饲猪、植竹——家业兴旺或衰败的晴雨表 / 118
家运昌盛靠什么——祸福由天,善恶由人 / 120
起屋建祠,最好在丰裕和俭朴之间 / 123
家庭兴旺之道:勤、敬、和 / 125
风水不能富贵 / 127
丧葬之事,一切从俭 / 129
治家的方法 / 131
第七章 孝悌篇——孝敬父母与和睦兄弟姐妹的学问 / 133
曾国藩视“孝悌”为立家之本,强调“身可在外,孝思常存”。反观现在很多在外打拼事业的年轻人,在重视事业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父母尽孝道,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看望父母,甚至连一个问候电话都没有,真的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孝悌学问,比功名更要紧 / 134
孝心的实行比记诵词章强万倍 / 136
这也是不孝——使自己得好名声,而使其他兄弟得坏名声 / 139
即使是至亲,有时也要委婉行事 / 142
关心父母身体——失眠吃什么 / 144
爱敬都做到,可预期家道兴旺 / 146
家中无恶言 / 148
尽孝的另一种形式 / 150
第八章 做人篇——人做对,家就成 / 153
一个家庭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是家风的体现。如果每个家庭成员在做人方面都成功了,那意味着整个家庭必将获得成功。如果能将良好的做人风格传承下去,则可以永葆家族长盛不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做对了,家就成了。
矜名不若逃名趣 / 154
劳谦君子 / 155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易受人钱财 / 157
自修求强可以,与人争斗求强不可以 / 159
人最忌标榜,不必为虚名而耿耿于怀 / 160
感恩成就更好的自己 / 162
如何做一个鬼服神钦的人 / 163
第九章 处世篇——每个家庭都要懂的处世法则 / 167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家庭是活在真空中的,每个家庭都需要与周围的人处好关系。家庭的处世法则怎么样,决定了家庭的社会关系如何。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家庭能否在困境中有人帮助,就看平时如何处世,做得好则家业昌盛发达,做得不好则沦为孤家寡人,家业凋零败落。
得罪人的事尽量不做 / 168
内方外圆的处世之道 / 169
刚柔互用的处世妙法 / 171
为人办事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 / 173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175
如何惩治敌人及如何待敌人的家人 / 177
平和是处世良药 / 178
第十章 人性篇——每个家庭不可不知的人性弱点 / 181
俗话说:“上山知山性,下海懂水性。”一个家族要想在人世间长存不败,就必须要深谙人性。一个深谙人性的家族是睿智的,一方面家族成员能够克服弱点完善自身,另一方面精通人情世故,在世俗生活中活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看破“羡慕嫉妒恨”的人性弱点 / 182
守护家庭,不要胡乱猜疑 / 184
仗势必失势——学会放下对外物的依仗 / 187
名望来得快去得也快,坚持不懈才是正道 / 189
家风传承,做人的标准和底线 / 191
第十一章 亲族篇——自如应对家族里的复杂关系 / 193
对一个家庭来说,如何处理亲戚族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是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亲戚族人就像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有助于披荆斩棘、开拓发展,处理得不好则会带来无尽的烦恼。正所谓“皇帝也有几门穷亲戚”,不管富贵贫贱,每一个家庭都要直面这个问题。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持亲戚族人情谊?如果亲戚族人投奔,你怎么办?如果亲戚族人遇到困难是否要伸出援手?……关于这些问题,让我们且看曾国藩是怎样做的。
亲友之间多走动 / 194
亲戚族人投奔如何办 / 195
家族里的“散财童子” / 197
无论有隙无隙,一概爱之敬之 / 200
族人有难,八方支援,何愁家族不旺? / 203
第十二章 保家篇——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 207
一个家庭一定要牢记这句话: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这是曾国藩熟读历史总结出的经验之谈。一个家庭只有在“盛”的时候保持“衰”的忧患意识,考虑问题更加长远一些,才能够永葆家业长盛不衰。
如何对待名声和地位 / 208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 210
求阙斋——吉凶转化眨眼间 / 212
人要有让自己怡然自乐的东西 / 215
节劳、节欲、节饮食 / 217
健身的千金妙方 / 219
养身五法 / 221
第十三章 交际篇——教你如何做家庭中的“外联部长” / 225
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一个家庭不能没有交际圈。那么,一个家庭应该融入什么样的圈子,又应该将什么样的人纳入圈子?我们在与人交际时应该注意什么?如果与朋友交往时有所误会,应该怎么消除?……从某种意义上讲,交友之道关乎着家风的传承,更关乎着子孙后代能否走上正途。翻开本章,让我们一起学习曾国藩传授的朋友相处之道。
交友是把“双刃剑” / 226
良师益友胜过黄金万两 / 228
远离损友 / 231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 / 23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235
朋友相交,不可相负 / 237
第十四章 用人篇——从大将到家中看门人,我们应该如何驾驭 / 239
每个家庭都绕不开驾驭人才的问题,不管是家族创业开公司,还是做个小买卖,或者请保姆、保洁、装修人员等为家庭提供服务,都需要我们要懂得识人用人技巧。曾国藩作为晚清最强牛人,从管理手下大将到管理看门人,他揣摩总结出了大量的实战经验。现在,让我们翻开本章,学习一二。
相人口诀 / 240
凡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绝不敢轻视 / 242
访求人才为当务之急,不留庸碌多余之人 / 244
从《周易·旅卦》看如何对待下人 / 245
第十五章 婚学篇——书香门第的家风是这样炼成的 / 249
曾国藩的理想很简单,就是渴望子孙后代能够传承“书香门第”的家风,最不喜欢的就是官宦子弟的骄纵之气。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曾国藩不仅向子女传授读书之道,而且在婚姻大事上明确提出自己的原则。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如何向曾国藩学习打造书香门第的家风呢?
读书三宝——志气、见识、恒心 / 250
读书如煮饭,要用大柴大火 / 252
从“读书不求强记”谈读书之道 / 254
选媳妇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 255
女孩找对象,耕读人家胜过富家名门 / 257
女性对家风的传承 / 259

精彩书摘

  《曾国藩家风》:
  家道长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我若有福,罢官回家,当与弟竭力维持。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与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一个家族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不能依仗一时的官位权势,而是依靠长远家规的熏陶。不能依仗一两个人的突然发达崛起,而是依靠大家共同的维持。我如果幸运的话,等我辞官回到老家,一定与各位弟弟们竭力维持家族的兴盛。对老亲戚眷属以及许多在贫穷中挣扎的宗亲族人,我们千万不能有任何的怠慢,无论对方是贫穷还是富有,对待他们都应该一样。在家业繁荣兴盛时,我们要想到衰败的时候怎么办,这样一来,家业的长盛不衰就自然有了深厚牢固的根基了。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曾国藩看来,无论是之于一国还是一家,规矩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国家要长盛不衰,必须有“国法”;一个家庭要累世兴旺,必须要有“家规”。从某种意义上说,曾国藩这个家族能够名留青史,做到“代有人才出”,就是直接获益于曾国藩留下的家规。要知道,曾氏家规不是挂在墙上的空洞条例,而是借着曾国藩的一封封家书,传递到了每一位家人的手中,内化到了每一位家人的心中,最终融入到了每一位家人的行动中。
  毫无疑问,曾氏这样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家规是真正有意义的家规。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现代很多家庭中,这样的家规是少之又少了。
  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中,家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在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家规都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而且,从先秦到明清,流传下来的经典家规也并不在少数。古代家庭之所以很重视家规,大抵与我国的传统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很大关系,强调一个人只有先治理好一个家庭,才能进一步成就大事业。
  多说无益,还是让我们从真实的家族故事中去体会家规的魅力和威力吧。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郑义门”,就是以家规严格治家,并因此兴盛900年的大家族。从南宋至明代中叶,郑氏家族十五世同届同食,人口最多的时候,3000多人同食一锅,屡次受到朝廷的旌表,还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钦赐的“江南第一家”之称。
  关于郑氏家规,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年间,一个叫郑淮的青年从安徽辗转来到浙江省浦江县东部的玄鹿山下,见到这里不仅景色宜人,而且水草肥美,于是就落下脚来,在这里生活。公元1193年,郑淮已经75岁高龄,自感将不久于人世,把所有的子孙召到郑家的祠堂,刺破手指,将血滴入酒杯,让子孙共饮,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至此,郑氏已经在此繁衍了三代。
  在时光的流转里,郑氏子孙创造了一个奇迹,而这,或许正是彼时的郑淮滴血立家规时的心中昕愿。只是他可能并未料到,他的子孙们可以做这么好,可以创造一个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

前言/序言

前言

家风是什么?家风到底有什么用?

对以上问题,我相信这是每位翻开本书读者心中的疑问。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大家:在现代社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赚钱,对不对?对于这一观点,相信不少人都会表示赞同。正如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有钱才能衣食无忧,有钱才能应对未来生活中的种种变故。总之,有钱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赚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一件事情比赚钱更重要。这是什么?就是家风的建设。

在我国历史上,素来就有重视家风建设的传统。那么,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在较长的时间内所形成的、能够影响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传统风尚,既包括有明文规定的家训、家规,也包括对家庭成员带来无形约束的文化影响。从先秦到明清,我国流传下来不少经典的家规、家训,比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朱子家训》等,当然也包括《曾国藩家书》。

在《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这里的“八字”和“八本”实际就是曾氏家风的缩影。在曾国藩数千封家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家庭在家风建设上面临的种种困惑和困境,我们策划了这本《曾国藩家风》。

虽然曾国藩所处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是,曾氏后人在各个领域中人才辈出,足以证明了曾氏家书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在现代社会,家庭在子女教育、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很多困境,比如在教育孩子上,很多家庭陷入唯“分数论”和唯“成功论”的片面教育误区。很多成年人在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也面临很多困惑,客观地说,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急需一本经典“教材”,在各个方面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匡正,帮助现代亿万家庭走上家风和谐、幸福美满的道路。

鉴于《曾国藩家书》涉及面过于广泛,很多句子比较重复琐碎,所以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精读细究,力求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现代家庭提供最好的家风建设文本。如果这本《曾国藩家风》能够得到您的喜爱,并且能够在您建设家风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启发,我们将备感欣慰。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环境决定人的一生。家庭是人成长道路上的第一环境,实际上也是第一课堂,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足以说明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曾国藩在家风建设中最注重“以身作则”,但凡是他要求家人做到的,必定自己先做到,所以,当您阅读这本《曾国藩家风》之后,也可以从自身做起,以一个“表率”的身份带动和鼓励家人跟自己一起为建设良好家风而努力。

最后,要重点申明的是:虽然我们在这本书的策划和撰写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力求出经典、出精品,但“百密”之中难免就有“一疏”。所以,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段落语句上,如果有欠妥和错误之处,请您多多包涵,非常欢迎您来信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不胜感激,以便在再版中做到更好。



《明代文官群体研究:以嘉靖、万历时期为中心》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明代中后期,即嘉靖与万历年间,文官群体的内部结构、权力运作、思想变迁及其社会影响。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官僚体系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也是士大夫阶层在内忧外患中自我调适与冲突加剧的时代。本书将超越传统上对个别名臣的叙事,聚焦于这一庞大群体的整体性特征、运行逻辑及其对国家治理的深层影响。 第一部分:嘉靖中后期文官群体的权力重塑与派系形成 第一章:嘉靖朝政的权力格局与士大夫的“失语” 本章将探讨嘉靖皇帝长期“幕后”的统治策略对文官体系的冲击。皇帝的隐遁并未导致官僚体系的真空,而是催生了以严嵩、徐阶为代表的权臣集团。我们将详细分析权臣集团如何通过对科道言官和内阁大学士的把控,重塑权力制衡的格局。文官集团内部,原有的清流传统受到压制,士大夫不得不学习在威权下寻求生存之道,表现出明显的“依附性”和“实用主义”倾向。 1.1 皇帝的中枢缺席与权力的代理人机制: 分析严嵩专权时期,官僚选拔和决策权的转移路径,探讨“门生故吏”网络如何成为事实上的晋升标准。 1.2 科道言官的异化: 研究御史、谏官等监察体系在权臣操纵下,如何从“纠察不法”转变为维护特定政治集团利益的工具,并分析其对朝堂风气的腐蚀作用。 1.3 阁臣的困境: 剖析徐阶等人在内阁中的角色定位,他们既是皇帝的辅佐者,又是面对权臣和清流派系夹击的缓冲器,其权力基础的脆弱性。 第二章:清议与朋党的再起与激化 随着嘉靖末年严嵩倒台,文官体系迎来短暂的“清议”复苏。然而,这种复苏很快演变为更加激烈的派系斗争。 2.1 “清流”的意识形态基础: 考察以高拱、张居正为代表的政治精英对儒家“义理”的重新阐释,以及他们如何利用道德批判作为攻击政敌的武器。 2.2 东林党前身的雏形: 详细梳理嘉靖末年及隆庆初年,不同地域、师承背景的士大夫开始形成松散的政治联盟,预示着万历朝后期东林党的出现。重点分析地域观念(如“湖广帮”、“江右派”)在权力博弈中的作用。 2.3 派系斗争的组织形式: 通过分析奏折、诗文集中的相互攻击,探讨这些早期党派在朝堂上的动员能力和信息传播机制。 第二部分:万历中期的张居正改革与文官体系的适应性 第三章:改革的“吏治国家”构建与士大夫的专业化 张居正的首辅任期是明代文官系统效率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中央集权对地方和基层文官控制力最强的阶段。 3.1 “考成法”对官员行为的重塑: 深入分析考成法这一行政工具如何量化、考核文官的政绩,将其从道德楷模拉回至绩效导向的管理者。探讨其对官员“怠政”现象的抑制效果及其副作用(如弄虚作假)。 3.2 税制改革与地方文官的压力: 考察一条鞭法推行过程中,地方财政官员(如赋役黄册的修订者)所承受的来自中央的压力和来自地方士绅的阻力,揭示文官在执行中央政策时的“两面性”。 3.3 阁臣权力的高度集中与“宰相影子”的消失: 分析张居正权力之大,使得内阁权力在事实上超越了传统的六部,文官体系的权力结构向高度集中的“首辅制”倾斜。 第四章:张居正身后的“后清算”与文官的集体记忆 张居正死后的政治清算,是理解万历中后期文官心态的关键。 4.1 “遗德”与“罪名”的攻讦: 剖析万历皇帝与复起的清流派文官如何联手,对张居正进行彻底的道德审判,这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批判,更是对过度集权政治的一种集体性心理回溯。 4.2 官僚集团的“去风险化”倾向: 考察清算后,文官在处理重大改革问题时表现出的谨慎和保守,他们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冒被后世清算的风险,加速了改革成果的停滞。 第三部分:万历晚期:派系政治的全面爆发与国家治理的失灵 第五章:东林党的崛起与“党争”的意识形态化 万历朝后期,东林党的形成及其与非东林党势力的对抗,构成了理解晚明政治的核心矛盾。 5.1 东林书院的社会基础与政治转向: 研究东林书院如何从一个学术讲习所,转变为一个具有强大政治动员力的集团,其成员的地域分布、经济基础和知识结构。 5.2 齐楚浙党等反东林势力的联盟: 考察与东林党对抗的非主流派系,如齐党(以沈德符为代表)、楚党,他们与宦官集团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对东林党“独尊义理”的反制。 5.3 政治辩论的“虚化”: 分析党争如何从实际的吏治或财政问题,逐渐演变为纯粹的道德和名分之争,使得朝堂讨论效率急剧下降。 第六章:文官与宦官的权力博弈及其对国家资源的耗散 本书将不再简单地将宦官视为“蠹虫”,而是分析晚明时期,文官集团为了对抗宦官势力,有时不得不采取的策略性结盟或妥协。 6.1 魏忠贤时代的权力循环: 考察万历朝后期及天启年间,文官体系在面对宦官专权时,采取了“坚守阵地”与“退守书院”两种不同的策略。 6.2 经济利益的缠绕: 通过对内库、矿税、盐课等财政权力点的争夺,揭示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在争夺国家经济资源的具体表现,这种争夺如何分散了国家应对外部威胁(如后金)的精力。 第七章:文官群体的心理投射:从入世经世到出世避世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探讨文官的内在精神状态变化。 7.1 晚明士人的“双重生活”: 考察面对衰败的政治环境,大量文官如何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个人学问(如考据学)、艺术(如晚明小说、园林艺术)以及地方乡绅事业中,作为对中央政治失望后的精神补偿。 7.2 对“天下”责任感的稀释: 分析在持续的党争和吏治低效下,文官群体中“只扫自家门前雪”的心态如何蔓延,以及这种心态如何削弱了王朝末期的抵抗意志。 结论: 嘉靖至万历时期的文官群体,是一个在专制皇权和内在理想之间不断挣扎的群体。他们的集体行为塑造了明朝中后期的政治面貌,从严嵩时期的依附性政治,到张居正时期的行政集权,再到晚明的意识形态化党争,最终导致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僵化和反应迟钝。本书试图描绘一幅复杂的社会图景,揭示权力结构、意识形态冲突与官员个体生存策略相互作用下的历史必然。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曾国藩家风》这本厚重的书,我怀着一种探索古人智慧的心情翻阅。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并未将曾国藩简单描绘成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而是呈现了他作为一个人,在治家方面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深刻思考。我发现,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在强调“规矩”的重要性。曾国藩在给儿孙的书信中,反复提及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一点让我颇为触动。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依赖于外在的刺激和即时的满足,反而忽略了内在的自律和长期积累的价值。这本书恰恰提醒我,真正的强大,往往源于内心的坚定和长期的自我约束。《曾国藩家风》中的“勤”与“俭”,更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作者通过大量史实和曾国藩本人的言行,生动地诠释了这两个字的力量。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节约,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一种对生活负责的态度。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人生指导手册”,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其核心的价值理念,对于现代人而言,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每次读完一章,我都会感觉自己被一种踏实、沉静的力量所包裹,仿佛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

翻开《曾国藩家风》,我首先被书中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极富“人情味”。作者没有将曾国藩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道德楷模,而是通过许多生活化的细节,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教育子女、处理家庭关系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孝悌”的论述,曾国藩对父母的孝顺,对兄弟姐妹的情谊,以及他对儿孙的教导,都流露出一股真挚的情感。他常常告诫儿孙,要懂得感恩,要珍惜亲情,这与如今社会上一些家庭关系中存在的冷漠和隔阂形成了鲜明对比。书中还提到了曾国藩对于“独立”的强调,他鼓励儿孙要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不要过度依赖他人。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也反思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独立空间和自主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句句珠玑,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述家风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如何培养健全人格的智慧之书。

评分

《曾国藩家风》这本书,我拿到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些。老实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一种沉静、古朴的韵味扑面而来,让我立刻对书中的内容产生了好奇。翻开第一页,便被一种温文尔雅的叙述风格所吸引,仿佛一位智者坐在你面前,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曾国藩如何教育儿孙的部分,那些细致入微的教诲,诸如“读书须有恒,写字须用功”、“家之治,在于内”、“勤俭为治家之本”等等,都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实践智慧。读到这些篇章时,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品味,思考这些古训在当今社会是否依然适用,以及我们该如何去践行。作者在阐述这些家风理念时,并没有一味地照搬照抄,而是结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让我觉得非常贴切,也更容易接受。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曾国藩的轶事,这些小故事让严肃的家风探讨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加立体地展现了曾国藩这位历史人物的个人魅力。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宁静的力量,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并从中获得不少启发。

评分

《曾国藩家风》这本书,在我阅读的过程中,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一种“踏实感”。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过分渲染曾国藩的政治功绩,而是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他对于家风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上。我发现,书中的许多章节都在强调“修身”的重要性,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治家的根本。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后代树立了榜样,要求他们不仅要勤奋读书,更要注重道德的培养,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种“言行一致”的品质,在如今这个信息真假难辨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书中还提到了曾国藩对于“慎独”的强调,他认为,即使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保持警惕,坚守道德底线。这一点让我深思,我们是否在无人知晓的时候,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本书的文字,给我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书,而是能够在你内心深处留下印记,让你反复回味,并从中找到行动的方向。《曾国藩家风》就像一位智者,在向你传授如何安身立命、如何经营家庭的真谛,这种传承的力量,是跨越时空的,也是永恒的。

评分

《曾国藩家风》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像一本单纯的传记,也不像一本空洞的说教读物。作者在字里行间,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处理能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敬”这个字的解读。曾国藩强调“敬”不仅是对人,也是对事,是对学问,甚至是对自己。这种“敬”的态度,体现在他对待父母的孝道,对待国家的忠诚,对待学业的严谨,以及对待生活本身的审慎。这种“敬”的品质,在现代社会似乎越来越少被提及,但它却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一个有尊严人生的基石。书中引用了大量曾国藩不同时期写给家人的书信,这些书信真实而温暖,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一个兄长、一个丈夫的担当和柔情。他不仅关注儿孙的前途,更关心他们的品德修养,这种对后代“立德”的重视,远胜于对“立功”的追求,这是一种何等深沉的爱和智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家风的传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去浸润和感化。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曾国藩,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经营一个更温馨、更有力量的家。

评分

特价买的,实惠。。。。。。。。。。。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不错,多读书

评分

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選擇,性價比較好的

评分

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選擇,性價比較好的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多快好省,选京东自营确实不错。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