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谢稚柳先生是当代著名书画家、古代书画鉴定家、诗人和敦煌学专家,在他八十八岁的人生中,既丰富多彩而又充满了坎坷曲折。本书作者郑重先生与传主有着数十年的深厚交往,亦师亦友,可谓撰写传记的不二人选。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画家·理论家谢稚柳》开始,到此次新版的《江南画派第1人:谢稚柳传》,先后历经了近四十年时间。在此之前,作者所写的《谢稚柳系年录》《谢稚柳传》等书,多属于是“进行式”的,即发现新的资料就不断予以补充、修订、再版。谢先生生前也曾笑着对作者说过:“你这是自讨苦吃。”
本次新版的《谢稚柳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多的补充和修订。在作者所著的多部上海名画家传记中,它无疑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本传记将传主坎坷曲折的一生,与时代风云和社会变迁等紧密相连。书中许多的独到见解,皆有新意,令人获益匪浅。
郑重,1961年复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文汇报》任记者,从事新闻及报告文学写作。已出版有《时代风云录》《飞向太空》《寻找人类失落的文明》《原子能在内耗》等报告文学集,探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寻找中国金字塔》,反映近代收藏的《海上收藏世家》《收藏大家》及画家传记数种。
于君缣素开新调,重见江南落墨花。
更向郭熙追妙笔,须知谢眺是名家。
——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
过去的《谢稚柳传》都是所谓“进行式”的,不断发现资料,就断予以修订补充,乃至几经再版,也给我带来了诸多快乐的回忆。如今,我已须发日皤,且及眉间。现在如愿完成了这本《谢稚柳传》,也应该可以在百里溪畔,歇脚为安了。
——本书作者郑重
第一章谢家双玉树/001
谢氏家族/003
文化传承/006
谢玉岑—谢家玉树第一枝/007
“我是从寄园走出来的”/012
第二章石头城上月如钩/021
从花鸟向山水的转变/023
乌衣巷的斜阳/028
谢张之交/032
玉树第一枝的早折/038
谢月眉—江南花鸟一枝笔/042
黄山归来不看岳/045
东西南北之人/048
第三章嘉陵江上客/053
烟水云山共风流:二谢结婚/055
在老年人的圈子里/059
为张大千代赋题画诗/066
书画红娘/071
《玉岑遗稿》出版/075
第四章戈壁滩上看壁画/077
张大千沙海来鸿/079
去敦煌的路上/081
“我看到了什么?”/083
走自己的路/085
为张大千辩诬/089
历史带来的忧郁/093
艺术链条上少了一环/096
再见了,莫高窟/099
第五章几时重见蜀山青/105
画风丕变/107
巴山蜀水再攀留/111
结伴还乡/117
海上重逢张大千/118
诗家小谢画尤勤/122
张谢之别终无相见日/125
女儿们的回忆/128
第六章三月江南景不孤/133
高山仰止徐森老/135
收购唐画孙位《高逸图》/141
字字千金《鸦头丸》/144
古思今情在一纸—《四美图》/149
艺术花开,并蒂双美/152
蒙冤受诬:“字画老虎”/155
江南无敌《十幅图》/159
敦煌艺术学的奠基:《敦煌艺术叙录》出版/161
补上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缺环/167
第七章一个鉴定流派的形成/171
没有进上海中国画院/173
“著色竹”进人民大会堂/176
北行鉴定书画/179
《烟江叠嶂图》起风波/183
对《簪花仕女图》的证辨/191
看《茂林远岫图》识燕文贵/194
科学鉴定的总结:《论书画鉴别》/197
第八章“十年浩劫”中为古人招魂/207
牛棚诗话/209
霜丝满头学张旭/213
江南又见落墨花/218
有关“落墨”的学术抬杠/222
草原即景:《塞上马群》/224
鉴定唐摹本王羲之《上虞帖》/227
《鱼饮诗稿》与《甲丁诗词》/231
蒋碧薇回忆录中的一段插曲/239
师生问答之乐/243
第九章一片冰心照画图/249
俏粉娇红百态新:双人画展/251
《王文公文集》和《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的回归/265
友谊共白头:续写张谢之交/269
为古代书画立户口:八年鉴定/276
访美书画见闻/291
为古代画家编全集/301
台湾之行:对董源绘画的再思考/304
实现夙愿:丝路之行看壁画/313
第十章人生何似百篇诗/325
行万里路:画风嬗变之路/327
突破成规的《西湖小景》/336
相得益彰各显风流/339
小园蕉竹自生凉/344
绚烂后的平淡/347
后记/356
拿到《江南画派第一人——谢稚柳传》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那份沉甸甸的厚重感。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仿佛凝聚了无数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以及一位艺术家穷尽一生追求艺术真谛的执着。谢稚柳,他的名字在中国画坛上,如同璀璨的星辰,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一直对传统山水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捕捉到江南水乡那种特有的灵秀与温婉的画作。谢稚柳的画,正是这样一种能够触动人内心深处柔软之处的存在。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的表达。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这位艺术大家的人生轨迹,他的艺术理念,以及他为中国画坛留下的宝贵财富。我期待着,在书中能够看到他如何将传统技法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如何创新与守正并存,最终开辟出属于他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便带着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仿佛穿越了时光的尘埃,直接将我拉回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谢稚柳,这个名字仿佛自带一种温润的光泽,让人联想到水墨淋漓的江南烟雨,又带着些许北派山水的苍劲。他不仅在绘画上有着卓绝的成就,在鉴定和研究领域也颇有建树,这使得他的艺术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也充满了传奇色彩。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艺术家,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引领者。谢稚柳,他身上所承载的,定然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是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历代文人心灵深处的共鸣。这本书的标题“江南画派第一人”,何其响亮,又何其沉重,它暗示着在这位艺术家背后,有着一段波澜壮阔的艺术探索历程,有着无数次的思考与实践,有着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对创新的不懈追求。我迫切地想要翻开书页,去探寻他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他的艺术哲学是什么,他的创作灵感又来自何处?这本书,无疑是通往理解这位艺术大师内心世界的最佳钥匙。
评分初读《江南画派第一人——谢稚柳传》的书名,便被深深吸引。谢稚柳,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早已是传统中国画的代名词,特别是那份独属于江南的温婉与灵动,在他的笔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艺术家的生平记述,更是一次深入探索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的旅程。我一直对那种能够将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的画风情有独钟,而谢稚柳的作品,恰恰就是这种典范。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跟随他的足迹,去领略他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中,依然坚守着艺术的初心,如何将传统技法融会贯通,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位伟大艺术家内心深处的世界,去理解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去感受他艺术道路上的艰辛与辉煌,去体会他对于中国绘画传承与发展的深远影响。
评分《江南画派第一人——谢稚柳传》这个书名,带着一种王者之气,又弥漫着江南水乡的温柔气息,这种奇特的结合,本身就极具吸引力。谢稚柳,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位充满神秘感的艺术巨匠。他的画作,总能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烟雨朦胧的江南,又仿佛能听到古人抚琴品茗的悠然之声。我一直认为,能够将山水画提升到如此境界的艺术家,其背后一定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阅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了解这位大师的契机。我好奇,他究竟是怎样在一个时代变迁的洪流中,依旧能够坚守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他的艺术道路上,是否也曾遇到过困惑和挑战?又是如何凭借着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出璀璨艺术之花的教科书,我迫切地想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分初见《江南画派第一人——谢稚柳传》,便被这沉甸甸的书名所吸引。谢稚柳,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我一直对江南温婉秀丽的山水画风情有独钟,而谢稚柳,无疑是这派别中的集大成者,更是领军人物。他的笔墨间流淌着江南的烟雨,他的色彩里浸润着吴侬软语,他的构图里藏着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仅仅是想象他如何在宣纸上挥洒自如,如何将自然的神韵与人文的意境融为一体,便足以让我心生向往。这本书的出现,恰如其分地满足了我对这位艺术巨匠的求知欲,也为我深入理解江南画派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我迫切地想知道,他是如何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宗师的?他的艺术生涯中,又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才最终成就了“江南画派第一人”的美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家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时代、关于传承、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史诗。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跟随谢稚柳的足迹,一同品味那份独特的江南韵味,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