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可供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近年,我国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对固废物进行了研究工作,甚至企业也积极介入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迅速增加。同时,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投资也逐年增加,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此外,国外大量企业和国内企业进行合作,在技术和管理水平上都有所提升。因此,全面总结和介绍固体废物预处理与分选技术,对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固体废物类型繁多而组成复杂,其形状、大小、结构,特别是性质均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为了使预处理的固体废物性质满足后续处理等工艺要求,提高固体废物再生利用的效率,需要在被处理或再生利用前对其进行预先处理。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对固体废物压实、破碎、筛分、分选、稳定化/固化以及调理和脱水等单元操作。
《固体废物预处理与分选技术》(第二版)编写的内容适用范围较广,适合从事固体废物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关管理人员等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不仅为固体废物预处理与分选技术提供基础理论,还可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因此,《固体废物预处理与分选技术》(第二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论述固体废物处理和分选的原理与技术,具体内容包括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与管理,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筛分、分选、固体废物的稳定化/固化及典型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等内容。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可供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边炳鑫,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自1983年以来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年7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主编《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预处理与分选技术》,主审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分离技术》,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重点教材《选矿学》,出版学术专著《粉煤灰分选与利用技术》、《矿物分离过程动力学》、《煤的炭化控制的理论及其在煤基活性炭制备中的应用》等。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有多篇被E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磁化处理对污泥胶体稳定性及其脱水性能的影响》、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矿化垃圾的综合利用技术》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十余项,参加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科研成果奖;实用新型专利四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定义和来源1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性1
二、固体废物的来源2
第二节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3
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途径3
二、固体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第三节固体废物预处理的作用5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与管理6
第一节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6
第二节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7
一、城市垃圾收运和处理概况7
二、城市垃圾清运处理系统10
三、城市垃圾收集设施系统11
第三节城市垃圾中转站的设立与运行23
一、城市垃圾转运的必要性23
二、垃圾中转站的类型24
三、垃圾转运站的设置要求26
四、垃圾中转站的选址27
第四节危险废物的收集与运输27
一、危险废物的盛装容器27
二、危险废物的收集与贮存28
三、危险废物的运输28
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压实30
第一节压实原理30
一、压实原理30
二、压实度的测定方法31
三、垃圾压实效果的影响因素31
第二节压实设备与流程34
一、压实设备34
二、压实的工程应用46
第三节压实机压实工艺试验47
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破碎51
第一节破碎原理51
一、概述51
二、破碎难易程度的衡量52
三、破碎比与破碎段52
四、破碎流程53
第二节破碎方法53
第三节破碎设备54
一、颚式破碎机54
二、冲击式破碎机56
三、剪切式破碎机62
四、辊式破碎机63
五、MMD型高效破碎机64
六、圆锥破碎机67
七、破碎分选机70
八、废钢破碎机72
九、粉磨机76
第四节破碎工艺系统77
一、废石的破碎77
二、低温破碎的应用78
三、城市垃圾半湿式选择性破碎分选79
四、废纸的湿式破碎80
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筛分82
第一节筛分的基本原理82
一、筛分过程的基本概念82
二、颗粒透筛原理83
三、筛分效率87
四、筛分分类89
第二节常用筛分设备89
一、常用筛分设备分类89
二、滚筒筛91
三、圆振动筛92
四、直线振动筛96
五、椭圆振动筛102
六、振动概率筛103
七、等厚筛106
八、概率等厚筛111
九、旋流筛112
十、无振动离心筛114
十一、高频振动筛115
十二、共振筛121
十三、双向运输筛分烘干机124
第六章固体废物的分选127
第一节重力分选128
一、跳汰分选128
二、重介质分选132
三、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分选143
四、风力分选144
五、斜槽分选机148
六、螺旋分选机148
七、摇床149
第二节磁力分选150
一、磁选原理150
二、常用磁选机151
第三节电力分选153
一、电选机的分类153
二、电选设备154
第四节浮选155
一、浮选的基本原理155
二、浮选药剂156
三、浮选设备157
四、浮选工艺过程159
第五节其他分选技术160
一、摩擦与弹跳分选160
二、光电分选161
三、涡电流分选162
第七章固体废物的稳定化/固化164
第一节概述164
一、稳定化/固化的定义164
二、稳定化/固化的目的164
三、稳定化/固化技术发展的历史165
四、稳定化/固化技术的现状166
五、稳定化/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167
六、药剂稳定化技术在未来重金属废物处理中的特殊应用168
七、稳定化/固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169
八、固化效果的评定指标169
第二节包胶固化170
一、水泥基固化170
二、石灰基固化176
三、热塑性材料固化177
四、热固性材料固化178
第三节自胶结固化179
一、自胶结固化原理179
二、自胶结固化优缺点180
三、自胶结固化的应用180
第四节玻璃固化180
一、玻璃固化原理180
二、玻璃固化方法181
三、玻璃固化的特点181
第五节水玻璃固化182
一、水玻璃固化的原理182
二、水玻璃固化剂对砂的处理182
第六节固体废物的稳定化184
一、中和184
二、沉淀184
三、氧化还原185
第七节稳定化/固化设备与工艺185
一、铬渣的稳定化/固化处理185
二、放射性废物的固化处理190
三、含重金属废物的固化处理194
四、氯碱工业污泥的化学处理200
第八节固体废物稳定化/固化的效果评价203
一、固化体表面的浸出率的测定204
二、日晒对固化体浸出毒性的影响204
三、振荡时间与浸出的关系204
四、颗粒直径对浸出结果的影响205
五、酸雨淋溶对固化体性能的影响205
六、固化体的其他参数及经济成本核算206
第八章典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209
第一节城市垃圾的分选回收209
一、国内垃圾分选处理系统209
二、国外垃圾分选处理系统212
第二节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分选回收214
一、粉煤灰资源化处理214
二、煤矸石资源化处理222
三、钢渣中有价成分的分选回收231
四、硫酸渣中有价金属的回收233
五、尾矿中有价金属的回收236
第三节电子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247
一、电子废弃物247
二、电子废弃物管理249
三、电子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技术251
第四节废纸张与橡胶再生利用技术258
一、废纸再生处理技术258
二、橡胶的回收处理方法263
第五节废电池的回收与综合利用267
一、废电池的危害267
二、废电池的管理268
三、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273
四、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282
第六节污泥的预处理286
一、污泥的种类和性质286
二、污泥的浓缩和干化处理288
三、污泥消化299
参考文献305
前言/序言
前言
固体废物是固态或半固态废弃物的总称,固体废物纷繁复杂,其形状、大小、结构与性质各异,为了使其转变为更适合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某一特定的处理处置方式的状态,往往需要预先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加工工序,即预处理。固体废物的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分选作业之前的预处理,主要包括筛分、分级、破碎和粉磨等,以使废物单体分离或分成适当的级别,更利于下一步工序的进行;二是运输前或最终处理前的预处理,主要包括破碎、压缩和各种固化方法等,其目的是使废物减容以利于运输、贮存、焚烧或填埋等。预处理主要包括对固体废物进行破碎、分选等单元操作技术,主要是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完成,常常涉及其中某些目标物质的分离与集中,同时往往又是从其中回收有用成分的过程。这对于许多考虑到资源化和再利用的先进有效的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生活垃圾分选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城市垃圾各种成分性质不一及其回收操作方法的多样性,故在垃圾的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方面,分选是重要的操作之一。分选的效果是资源化物质的价值和是否可以进入市场及其市场销路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生活垃圾资源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付诸实践。
近年来,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城市生活垃圾方面,人们更强调源头分类收集,同时在垃圾收集运输工具、固体废物预处理、填埋、焚烧、裂解、气化和综合利用等处理技术有着长足的进步。另外,垃圾分类收集技术与管理也进一步完善,并得到社会的共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掌握的本地资料论证和制订城市废物综合治理对策,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同时,根据城市环境卫生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制订废物收运处理计划,建立和改善城市废物收运系统、城市废物卫生收集、运输和处理等专用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也逐渐纳入正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固体废物预处理和分选技术的革新,本次修订正是基于此背景,重点修订了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与管理,典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相关篇幅。修订后本书全面完整地描述城市废物垃圾分类收集技术与管理,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分选,固体废物固化、稳定化原理与技术,系统介绍了典型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的最新技术,主要适合从事固体废物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关管理人员等阅读和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由边炳鑫、张鸿波(黑龙江科技大学)、赵由才(同济大学)主编,丁淑芳(黑龙江科技大学)、陈俊涛(河南理工大学)、胡秉双(鸡西亚泰选煤有限公司)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边炳鑫(第一章),金龙、赵由才(第二章),丁淑芳、边炳鑫(第三章),张鸿波、李悦(第四章),边炳鑫、陈俊涛(第五章),边炳鑫、胡秉双(第六章),丁淑芳、胡秉双(第七章),张鸿波、丁淑芳(第八章第一节至第四节),陈俊涛、李悦(第八章第五节至第六节)。全书最后由边炳鑫统稿。
本书所列出的所有机器设备和生产厂家,仅仅是出于全书的完整性和论述的需要,撰写人员和出版社不为这些机器设备和厂家提供任何保证和推荐,也不为任何由于使用这些机器设备所造成的损失和其他任何问题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10月
第一版前言
固体废物是固态或半固态废弃物的总称,它纷繁复杂,形状、大小、结构与性质各异,为了使其转变为更适合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某一特定的处理处置方式的状态,往往需要预先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加工工序,即预处理。固体废物的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分选作业之前的预处理,主要包括筛分、分级、破碎和粉磨等,以使废物单体分离或分成适当的级别,更利于下一步工序的进行;其二是运输前或最终处理前的预处理,主要包括破碎、压缩和各种固化方法等,其目的是使废物减容以利于运输、贮存、焚烧或填埋等。预处理主要包括对固体废物进行破碎、分选等单元操作技术,主要是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完成。常常涉及其中某些目标物质的分离与集中,同时,往往又是从其中回收有用成分的过程。这对于许多考虑到资源化和再利用的先进有效的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生活垃圾分选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城市垃圾各种成分性质不一及其回收操作方法的多样性,故在垃圾的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方面,分选是重要的操作之一。分选的效果是资源化物质的价值和是否可以进入市场及其市场销路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生活垃圾资源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付诸实践。
近年来,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城市生活垃圾方面,人们更强调源头分类收集,同时在垃圾收集运输工具、固体废物预处理、填埋、焚烧、裂解、气化和综合利用等处理技术有着长足的进步。另外,垃圾分类收集技术与管理也进一步完善,得到社会的共识,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掌握的本地资料论证和制定城市废物综合治理对策,选择适用处理工艺。同时,根据城市环境卫生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制定废物收运处理计划,建立和改善城市废物收运系统,城市废物卫生收集、运输和处理等专用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也逐渐纳入正轨。
本书全面完整地描述城市废物垃圾分类收集技术与管理,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分选原理与技术,主要适合于大、中专院校师生、从事固体废物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关管理人员等阅读和参考,也可以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本书由边炳鑫、张鸿波、赵由才主编,陈俊涛、肖建立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边炳鑫(第一章),金龙、赵由才(第二章),肖建立、边炳鑫(第三章),陈俊涛、张鸿波(第四章),边炳鑫、陈俊涛(第五章),边炳鑫、肖建立(第六章第一节至第五节),王利剑(第六章第六节),康华(第七章),边炳鑫、张鸿波(第八章)。全书由边炳鑫统稿。
本书所列出的所有机器设备和生产厂家,仅仅是出于全书的完整性和论述的需要,撰写人员和出版社不为这些机器设备和厂家提供任何保证和推荐,也不为任何由于使用这些机器设备所造成的损失和其他任何问题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本书的编写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77014)、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小城镇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2003BA808A17)、国家“863”计划(A类,No.2002AA64907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No.20020247020)、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垃圾衍生燃料(RDF)热解与气化的技术与工艺研究”(No.03-2-055)的部分资助。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04年6月
好的,这是为您撰写的一份关于《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丛书——固体废物预处理与分选技术(第二版)》的图书简介,重点突出该书的特色、深度和实用性,避免提及任何与该书具体内容直接相关的技术名称,以满足您的要求。 --- 丛书精粹:前沿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 —— 探索可持续资源管理新路径的权威指南 本丛书旨在构建一个系统、前瞻性的知识体系,聚焦于现代废物管理领域中最核心、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如何将废弃物从负担转化为宝贵的资源。我们深知,传统的末端治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与资源约束,唯有从源头和过程中实现精细化管理与高效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宏伟目标。 本卷作为丛书的基石性著作,着眼于整个废物资源化链条中最关键的第一步——优化处理流程的初始环节。它并非仅仅罗列现有的技术操作手册,而是致力于提供一套深刻理解废物物质构成、物理化学特性与工程化处理规律的理论框架。全书的视角超越了单一技术工具的介绍,聚焦于如何在复杂的、非均质的废物流动中,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可预测的处理策略。 构建系统的理论基石 本书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深厚的理论积淀与严谨的逻辑构建。我们深入探讨了物质分离的本质机理。在面对成分复杂、性质多变的废弃物时,理解其内部组分的物理、化学、热力学特性是设计高效分离系统的先决条件。因此,书中花费大量篇幅阐述了如何通过对废物体进行系统性的特征剖析,从而指导后续工艺的选择与优化。这要求读者不仅要掌握操作技能,更要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有效”背后的科学原理。 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不同的介质交互作用,实现对目标组分的有效分离与富集。这包括但不限于对流体动力学、界面现象、以及固体颗粒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的精细化建模与分析。这些基础理论的阐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工具箱,使其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套用既有方案。 流程设计的工程智慧 现代废物处理的挑战在于,任何单一技术都难以独立应对所有问题。因此,本卷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多技术耦合与集成化设计的艺术与科学。书中详细剖析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废物来源特性(例如,来源于城市、工业还是特定行业的废物流),构建出逻辑清晰、能效最优的集成化处理流程。 流程设计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基于系统平衡和优化目标而进行的精妙布局。我们强调了能耗-效能比的考量,即如何在保证高回收率和高纯度的同时,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书中提供了大量案例分析的思路,指导读者如何在新旧技术之间进行权衡,如何通过优化参数匹配,实现整个前端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一个高效的前端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适应性。废物组分的波动性是行业常态。本书深入剖析了如何设计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流程单元,确保系统在面对进料变化时,仍能稳定地输出符合下一阶段资源化工艺要求的中间产物。这部分内容对于保障后续高值化利用(如能源回收或高纯度材料提取)的成功至关重要。 面向未来的前瞻视角 资源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本书紧跟国际前沿动态,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着重强调了智能化与过程控制在优化分离效率中的作用。随着传感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对处理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的干预和调控已成为提升整体效率的关键。书中探讨了如何将先进的检测手段与流程控制逻辑相结合,以实现更精细化的物料分选。 此外,丛书还关注了环保标准日益提高背景下的二次污染控制问题。在进行物料分离和准备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管理产生的废气、废水和残渣,并将其影响降到最低,是衡量一个处理方案是否真正可持续的重要标准。本书在论述主体技术的同时,也嵌入了环境友好型设计的理念。 为谁而作? 本书面向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及资源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人员、高校师生,以及致力于提升废物预处理和分选效率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者。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参考书,更是一部引导读者建立起系统、深入的工程思维,以创新视角应对未来资源挑战的深度指南。通过研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从基础理论到复杂系统集成的全方位知识体系,为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