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理和(ErikZürcher,1928—2008),荷蘭萊頓(Layden)大學教授,1969年創設萊頓大學漢學院現代中國資料中心,1974—1990年任該校漢學院院長,期間還兼任該校中文係主任。其zui大的興趣是“當東方遇到西方”,既研究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適應,也探討明末清初耶穌會來華史,設法瞭解中國在接受外來影響時的反應與適應過程。1959年他以《佛教徵服中國》獲得博士學位,該書於當年齣版後久享盛譽。此外他還著有《中國耶穌會士傳記,約1580—1680》、《佛教、基督教與中國社會》、《佛教:在詞語、地圖與圖片裏的起源與傳播》。
李四龍,北京大學哲學係(宗教學係)教授,1993—199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係中國哲學專業,以“智顗思想與宗教派佛教的興起”獲博士學位,2001—2002年為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在哈佛燕京學社、哈佛大學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訪問學習。其研究重點為中國佛教史、佛教哲學與比較宗教學,是國內較為知名的宗教學專傢。
信奉佛教的中國人成為瞭佛教中國化的積極推動者,他們希望通過中國化,特彆是與儒教融閤,以減少社會和政權對佛教的抵觸。荷蘭漢學傢許理和的著作《佛教徵服中國》,不僅研究瞭佛教對中國的改變,更指齣瞭中國傳統文化對佛教的影響。所以,二者的關係是雙嚮的,我們也可以說是中國“徵服”瞭佛教。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王皓月
本書極具價值。其主要貢獻在於對四至五世紀中國佛教發展史的描述。其*的興趣是“當東方遇到西方”時的反應,他既研究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適應,也探討明末清初耶穌會來華史,設法瞭解中國對外來影響的適應過程。另外,近年來神學研究者亦開始注意到許理和對天主教在中國傳播(又稱為「儒傢一神教」)的研究貢獻。
——史謙德(DavidStrand)
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緒論
一、“中國佛教”
二、“士大夫”和“士大夫佛教”
三、有教養的僧人
四、早期資料
史傳著作
早期護教及傳教文獻
第二章曆史概觀(公元14世紀初)
一、漢代佛教
二、三國時期
三、西晉
第三章建康及東南佛教
一、導論
二、第一階段
三、第二階段
四、最後階段:桓玄篡權與劉裕的崛起
五、結論
附錄一:公元340年論爭的有關文獻
附錄二:郗超《奉法要》
附錄三:支遁《釋迦文佛像贊並序》
第四章 襄陽、江陵和廬山的佛教中心及北方佛教的影響
襄國和鄴的佛教
格義
道安及其北方信眾
道安在襄陽的寺院生活及寺院組織
在襄陽與士大夫、王室的聯係
襄陽的宗教活動
淨土信仰
襄陽的學術活動
襄陽淪陷及分張徒眾
江陵的佛教中心
其他弟子
道安在長安(公元379385年)
與長安王室的聯係
譯經活動
釋慧遠(公元334417年)
慧遠在襄陽的青壯年時期(公元334378年)
法師與山林
慧遠的教團:同學、弟子和俗傢信眾
與王室、士大夫的聯係
廬山慧遠的俗傢信眾
“禪那”與阿彌陀佛信仰
“佛身”
其他宗教活動:毗奈耶和阿毗達磨
學術活動
公元402年僧伽地位的論爭
附錄:釋慧遠傳
第五章 “信仰的辯護”:公元4世紀及5世紀初的反對僧權和護持佛教
士大夫排斥佛教:反對僧權的種類
反對僧權:政治經濟的論點
反對僧權:功利主義的論點
反對僧權:文化優越感的論點
佛教的反駁
宗炳的說法
《山海經》
周莊王
昭王和穆王
孔子和西方聖人
燕昭王
阿育王捨利
反對僧權:道德的論點
附錄:《周書異記》和古本《竹書紀年》
第六章 “蠻族的皈依”:佛道衝突的早期曆史
道教
化鬍說
《化鬍經》
佛教的迴應
方便善巧
三聖東行說
伏羲和女媧的佛教詮釋
張道陵的佛教外衣
參考書目
漢語人名和術語索引
非漢語人名和術語索引
譯後記
我必須強調這本書的貢獻性,它提供的視角是相當獨特的。作者在構建曆史圖景時,並沒有采用那種二元對立的簡化模式,而是將各種力量的相互作用視為一個復雜的、多維度的生態係統。這種看待曆史的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使我對許多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曆史事件産生瞭新的認識。它挑戰瞭許多固有的、簡化瞭的曆史敘事,鼓勵讀者去思考“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僅僅接受“事情是這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更精妙的問題框架,讓人在讀完之後,仍然能持續地思考和探究下去,這種智力上的激發是無價的。
評分對於本書的深度挖掘,我感觸最深的是它對細節的執著。很多其他論述中會被一筆帶過的社會層麵或民間信仰的互動,在這裏卻被放大瞭,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考察。比如,作者對特定時期地方精英階層與宗教團體間微妙關係的處理,那份謹慎和洞察力,絕非泛泛之作可比。這種對“角落裏”曆史的關注,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讓人意識到曆史絕非僅僅是帝王將相的故事。這種對微觀世界的探索,使得宏觀的時代變遷有瞭堅實的、可觸摸的基石。它成功地將嚴肅的學術研究,轉化成瞭一幅幅生動的社會風俗畫捲,細節之處見真章。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古樸的色調和精妙的插圖,立刻就把人拉進瞭那個遙遠的時代。我拿到書的時候,首先被它的紙張質感吸引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製作非常用心。這本書的排版也做得很好,字裏行間留齣的空白恰到好處,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擁擠。尤其欣賞的是那些配圖,那些描繪古代寺廟和壁畫的細節圖,清晰度和藝術感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對於一個注重閱讀體驗的人來說,這本書的物理呈現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讓人在閱讀過程中能感受到一種對曆史和文化的敬意。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這不僅僅是隨便翻翻的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的多樣性著實令人稱道。有時候,作者會使用一種非常古典、典雅的措辭,仿佛從舊時文人筆下流淌而齣,顯得莊重而富有韻味。而到瞭分析某個社會現象或哲學思辨時,筆鋒一轉又變得極其犀利和現代,邏輯結構嚴謹得讓人不得不佩服。這種風格的切換,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體驗充滿瞭層次感和變化。它既有曆史學著作應有的嚴謹性,又巧妙地融入瞭文學的魅力。我尤其喜歡它在引用原始文獻時的那種剋製與精準,既保證瞭學術的純正,又沒有讓普通讀者感到被過多的生僻詞匯所阻礙。這種遊刃有餘的文字功底,是很多同類著作所欠缺的。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不像某些曆史著作那樣晦澀難懂,它有著一種娓娓道來的力量。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引導讀者的注意力,在宏大的曆史背景敘述和具體的人物故事之間遊走自如。我特彆喜歡那些對關鍵曆史節點的描繪,那種張力和轉摺處理得非常自然流暢,讓人忍不住想一口氣讀完。它不是那種枯燥的時間綫羅列,而是充滿瞭動態感,你能感受到曆史車輪滾滾嚮前的磅礴氣勢。即便是對於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不會感到迷失。這種敘事上的老練,讓原本可能沉悶的學術探討變得引人入勝,成功地將復雜的曆史脈絡梳理得清晰可見。
評分好書,內容和印刷都不錯。快遞也是給力。
評分好書,收藏瞭,有空慢慢來看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終於齣新版瞭,等瞭好久,其實我本來想齣版的,我也是個齣版人…哈哈
評分非常非常好
評分非常好 非常好
評分終於再版瞭!開心!和湯用彤先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對照著看!快遞給力!謝謝!
評分很經典的佛教史研究著作,一直期待重印,終於等到瞭
評分這是一個係列的書。也是朋友推薦的。學術的味道也是比較濃的。非常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