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蘇警官反電信網絡詐騙教戰手記(圖文版)》是一部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的實用圖書。作者蘇興博警官是我國公安係統反電信詐騙方麵的青年專傢,他結閤自己刑事偵查學專業齣身的特長與計算機專業方麵的天賦,將自己作為刑事警察和反電信網絡專傢的專業身份予以結閤,在反電詐領域取得瞭齣色的實戰成績,主導偵破瞭很多大案。他在總結實戰經驗的同時,又係統研究瞭其他國傢多發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從而確立起瞭有效的防範理念與方法。足以提高人們對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的認識,並提高防範能力。
作者簡介
蘇興博,畢業於中國刑警學院刑事技術係痕跡檢驗專業。全國公安文聯會員。
刑警齣身,參與破獲大興滅門案、山寨ATM機詐騙案等影響較大的刑事案件。後從事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多次赴廣東、廣西、海南、河南、颱。灣等電信網絡詐騙高危地區開展工作,參與破獲係列電信網絡詐騙案。2016年12月支援拉薩市反詐中心建設。經常受邀為電視颱、廣播電颱、平麵媒體、網絡媒體、社區、高校、大型企業開展電信網絡詐騙的防範宣傳工作。
從警以來獲三等功一次、嘉奬四次,獲評優秀公務員四次,論文曾獲公安部屬院校科技創新三等奬,創新成果多次獲北京青年民警科技創新三等奬和優秀奬。反電信詐騙科技成果被評為2015年北京市局科技創新十大金點子、公安改革創新大賽三等奬。
目錄
第一章 電信網絡詐騙那些事
第一節 電信網絡詐騙概述
第二節 電信網絡詐騙的誤區
第三節 電信網絡詐騙的前世今生
第四節 上當受騙的5+1心態
第五節 反電信詐騙原則
第六節 專用手機號碼詐騙
第七節 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時
第八節 對ATM機的誤解
第二章 電信網絡騙術揭秘之電信篇
第一節 領導來電和“猜猜我是誰”詐騙
第二節 僞基站詐騙
第三節 “房東”詐騙
第四節 “公檢法”機關來電
第五節 假綁架和“傢人”齣事詐騙
第六節 “黑社會”詐騙
第七節 航班取消詐騙
第八節 冒充客服詐騙
第九節 交易異常類詐騙
第十節 退稅、補貼類詐騙
第十一節 中奬類詐騙
第十二節 冒充部隊采購詐騙
第十三節 電話推銷及投資詐騙
第十四節 補辦手機卡詐騙
第三章 電信網絡騙術揭秘之網絡篇
第一節 微信、QQ好友轉賬詐騙
第二節 網絡購物詐騙
第三節 網絡交易詐騙
第四節 網絡兼職詐騙
第五節 網絡交友、徵婚詐騙
第六節 考試作弊詐騙
第七節 郵箱詐騙
第八節 會員詐騙
第九節 貴重金屬投資詐騙
第十節 二維碼詐騙
第四章 騙術揭秘番外篇:那些年,那些騙
第一節 淫穢照片勒索
第二節 重金求子詐騙
第三節 中奬詐騙
第四節 山寨銀行和ATM機詐騙
第五章 常見電信網絡類詐騙問題解答
精彩書摘
《蘇警官反電信網絡詐騙教戰手記(圖文版)》:
詐騙這種犯罪手段曆史悠久,人類早期社會就有這種犯罪活動發生。電信網絡詐騙,算起來也隻是常規詐騙的升級。遠程資金轉賬交易和遠程通訊溝通的科技齣現之後,電信網絡詐騙自然而然就會齣現。現在提起電信網絡詐騙,很多人都認為這類犯罪起源於颱灣地區。其實,這一說法並不準確。雖然當今很多針對我國大陸地區實施詐騙的犯罪嫌疑人的確來自我國颱灣地區,並且大陸地區流行的一些電信網絡詐騙手法的確也是由颱灣地區傳過來的,但因此就說颱灣地區是電信網絡詐騙的起源地,實在是太高估它的創新能力瞭。
一、最早齣現的“尼日利亞王子”騙局
如果對電信網絡詐騙的起源進行追溯,最早的電信網絡詐騙應該齣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歐美地區。而實施詐騙的嫌疑人主要是身在非洲尼日利亞的尼日利亞人。這種騙術,最先以郵寄普通信件的形式實施,之後演變成以發送傳真為主要手段,後期演變成以發送電子郵件為主要模式。
在信件中,騙子會自稱是來自尼目利亞的王子或者高官,由於國內動蕩,他需要把在尼日利亞境內的巨額資金秘密轉移到國外,因此必須藉用他人的名義和銀行賬戶,懇請收件人幫忙接收。與此同時,他會承諾收件人,一旦資金轉移成功,就會將一定比例的轉移資金,一般是百分之十,作為報酬送給收件人。如果收件人答應配閤這些所謂的王子(高官)進行閤作,過一段時間後騙子就會以事情進展不順利為由,讓收件人先墊付一些手續費和打點官員的費用。當收件人按其要求付款幾次之後,騙子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瞭。
這種騙術在當時極具影響力,尼日利亞國內政府甚至在1991年被迫發錶公開聲明來闢謠,告知民眾這僅僅是一種騙術,尼日利亞根本就沒有這迴事。
雖然有官方的闢謠,但是這種“尼日利亞王子”的騙局直到前些年,依舊非常流行。並且,它周邊的幾個非洲國傢也在紛紛仿效,還齣現瞭多個其他國傢的“王子”騙局。
隨著這種騙術被公眾知曉,“尼日利亞王子”在美國已經成為騙子的代名詞,後期被“王子”詐騙的人也越來越少。而騙子為瞭生存,也在不斷更新騙術,不斷翻新,變換齣多種詐騙手段。而這些衍生及變換齣來的新的詐騙,也統一被叫作“尼目利亞騙局”或者“419詐騙”。
所謂“419詐騙”,源於尼日利亞一款419號法律條文。這項法律把此類詐騙錢財的行為認定為犯罪行為,所以,“419詐騙”也逐漸成為此類詐騙的代名詞。在尼曰利亞當地,隨處可見關於防範和提示“419詐騙”的標語。
“尼日利亞王子”騙局齣現早,且流傳甚廣,長盛不衰。我國大陸民眾不瞭解這種騙局,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語言不通。但在英語國傢,這類詐騙依舊屢見不鮮,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中國大陸和颱灣地區,“尼日利亞王子”騙局也時有發生。常見的騙局是盜竊郵箱詐騙。具體而言,犯罪分子先通過黑客技術破解貿易公司在洽談業務使用的企業郵箱,獲取交易信息。然後,他會去注冊一個與公司郵箱名稱非常類似的郵箱並冒充交易方進行聯係,從而更改交易時的收款賬戶以騙取資金。另外,還有冒充富豪交友進行詐騙的。通常的路徑是,冒充富豪與事主進行聯係,之後以投資、理財、資金周轉等名義要求事主轉賬、匯款。值得注意的是,“尼日利亞王子”詐騙仍然時有發生。
……
《深潛:數字時代的個人信息安全與反欺詐實戰指南》 引言:信息洪流中的隱秘礁石 在當今這個萬物互聯的數字時代,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瞭極大的便利。然而,硬幣的另一麵是,我們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暴露與潛在風險並存的環境中。個人數據如同新時代的石油,吸引著無數不法分子窺伺。從精心設計的釣魚郵件到層齣不窮的社交工程陷阱,再到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畫像的詐騙模式,欺詐手段日益隱蔽、復雜且專業化。僅僅依靠直覺和經驗已不足以應對這些新型威脅。 本書《深潛:數字時代的個人信息安全與反欺詐實戰指南》,旨在為所有關心自身信息安全、希望構建堅固數字防綫的普通民眾、企業員工以及技術愛好者,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極具操作性的防禦與應對策略。我們不提供快速緻富的秘籍,不糾纏於具體的刑事案件偵破細節,而是專注於構建“主動防禦體係”,幫助讀者識彆並有效規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類數字風險和欺詐行為。 第一篇:認知基石——重塑你的數字安全觀 本篇將從宏觀角度齣發,為讀者打下堅實的安全認知基礎。我們首先要明確,信息安全並非技術人員的專屬領域,而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 第一章:數字足跡與身份的脆弱性 你的數字畫像是如何被構建的: 詳細解析我們日常行為(搜索記錄、社交互動、地理位置信息)是如何被收集、關聯和構建成一個詳細的數字“你”的。探討數據掮客(Data Brokers)的角色與運作模式。 隱私的邊界正在模糊: 區分“公開信息”、“可獲取信息”與“敏感信息”的界限。深入剖析智能設備(IoT)在數據收集中的隱性角色。 風險敞口評估: 教讀者如何像“黑客”一樣審視自己的網絡行為,找齣信息泄露的常見“阿喀琉斯之踵”。 第二章:欺詐心理學與社會工程學入門 欺詐成功的核心往往不在於技術漏洞,而在於對人性的精準操控。 人類的認知偏差: 探討從眾心理、權威效應、損失厭惡等在欺詐設計中的應用。例如,為何“緊急”和“高收益”的誘惑總是有效。 常見的社會工程學技術剖析: 詳細拆解“僞裝身份”、“情感勒索”、“信息誘導”等技術手法,幫助讀者識彆這些非技術的入侵嘗試。 “信任陷阱”的構建邏輯: 分析犯罪分子如何利用熟人網絡、專業術語或僞造的權威平颱來快速建立信任。 第二篇:實戰防禦——構建多層次的技術壁壘 本篇轉嚮具體的、可操作的技術性防禦措施,重點在於預防而非事後補救。 第三章:賬戶安全與身份驗證的升級 密碼管理不再是簡單的“復雜性”問題,而是係統化管理的挑戰。 現代密碼管理係統: 推薦並指導使用專業的密碼管理器,確保每項服務都有唯一且強度極高的密鑰。 多因素認證(MFA)的精細化應用: 不僅是啓用,更要區分不同MFA方法的安全性差異(如短信驗證碼的風險,推薦使用基於App的驗證器或硬件密鑰)。 身份盜用的早期預警機製: 如何設置並有效利用信用監測服務或暗網泄露監控工具,以便在個人信息被泄露時能第一時間獲知。 第四章:網絡瀏覽與通訊的“隱身衣” 日常上網活動中,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被追蹤和監控的風險。 瀏覽器指紋與反追蹤技術: 介紹瀏覽器指紋識彆的原理,以及使用注重隱私的瀏覽器配置、插件和工具(如Tor、VPN)來增加匿名性。 安全郵件與即時通訊的最佳實踐: 推薦端到端加密通訊工具的使用規範,識彆僞造發件人地址(Spoofing)和釣魚郵件的關鍵特徵(郵件頭分析入門)。 Wi-Fi環境的安全策略: 區分公共、傢庭和企業Wi-Fi的風險等級,指導用戶正確配置傢庭路由器安全設置。 第五章:移動設備的堡壘化 智能手機已成為我們最核心的數字入口,其安全防護至關重要。 App權限的“最小授權”原則: 如何精細管理App對相機、麥剋風、聯係人、通知的訪問權限,並定期審計。 操作係統與軟件的及時更新: 解釋為什麼“更新”往往是修復關鍵安全漏洞的最快途徑,以及如何設置自動更新策略。 移動支付與生物識彆的風險控製: 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如何保護指紋、麵部識彆等生物特徵數據不被濫用或剋隆。 第三篇:應對與恢復——當風險來臨時 即便防禦嚴密,我們也需要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本篇聚焦於風險發生後的快速反應和有效止損。 第六章:識彆與應對“數字誘餌” 本章專注於識彆那些模仿閤法場景的欺詐手段。 釣魚的進階形態: 深入剖析“魚叉式釣魚”(Spear Phishing,針對特定個人的精準攻擊)和“鯨釣”(Whaling,針對高管的攻擊)。 投資與理財騙局的解析: 揭示龐氏騙局、外匯高頻交易陷阱、加密貨幣“空氣項目”的共同邏輯與警示信號。 身份被冒用的處理流程: 如果發現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用於開戶、貸款或其他非法活動,應立即采取哪些法律和技術步驟進行止損和澄清。 第七章:數據泄露後的應急響應 當確認個人數據已泄露後,需要一套清晰的恢復流程。 “數字斷捨離”: 快速關閉或重置所有可能受到影響的服務密碼,並啓動緊急安全檢查。 金融賬戶的保護與申訴: 如何聯係銀行和支付平颱凍結可疑交易,以及留存證據的要點。 恢復個人信譽: 瞭解如何聯係信用機構,標記異常活動,防止二次傷害。 結語:持續的安全進化 數字世界永無寜靜,威脅總在進化。《深潛》提供的是一套動態的、需要持續迭代的安全思維框架。信息安全是一場馬拉鬆,而非短跑衝刺。理解風險的本質,培養警惕的習慣,並掌握現代化的防禦工具,纔能讓我們在享受數字文明便利的同時,真正做到心中有數,行動有方。本書希望成為讀者在數字浪潮中,自我守護的堅實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