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批評史》是世界著名藝術世傢文杜裏二十年心血之作,是經典中的經典,名著中的名著。本書視野宏大,無論是希臘羅馬的先驅,還是文藝復興的巨匠,又或是現代藝術的先鋒,作者都以簡潔的筆觸娓娓道來。閱讀本書,不僅是一種曆史的體驗,更是一種審美的享受。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通過對藝術批評的曆史體驗而理解藝術的堅實基礎。全書共十四章;分彆講述古希臘羅馬的藝術批評、中世紀的藝術批評、尤其是中世紀末意大利的藝術批評;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批評;以及意大利和法國占主導的巴洛剋時期的藝術批評。並討論新古典主義藝術批評和浪漫主義藝術批評的起源。考察十九世紀初德國理想主義哲學如何試圖創造一種綜閤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藝術批評。詳述整個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德國和意大利的文獻學傢、考古學傢和鑒賞傢如何影響藝術批評;和十九世紀中葉法國興起的關於現代繪畫的卓越批評。還探討瞭十九世紀下半葉幾位德國批評傢如何試圖在理想主義或實證主義美學之外給自己提供一個判斷準則,以創造有關純粹可視性的理論。最後討論瞭現代藝術的起源及其後續影響。書後附有參考書目和索引。
廖內洛?文杜裏[Lionello Venturi] (1885-1961),1919年任都靈大學的藝術史教授,1931年移居巴黎,1940年移居紐約並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訪問教授,其間在墨西哥大學任教一年(1942),1945年迴意大利並任羅馬大學藝術史係主任。作為國際性學者其先後用意大利文和英文齣版的主要著作有《早期藝術傢的趣味》(1926)、《藝術批評史》(1936)、《當代藝術批評》(1941)、三捲本的《意大利繪畫》(1950-1952)以及《朝嚮現代藝術的四個階段》(1956)。
譯者簡介:邵宏(1958年生),江蘇南京人。文藝美學博士(暨南大學)、藝術史博士(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主要譯著有拉爾夫?邁耶《美術術語與技法詞典》(閤譯,2005)、剋裏斯特勒《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與藝術》(2008)、弗裏德倫德爾《論藝術與鑒賞》(2015)、阿洛伊斯?李格爾《風格問題:裝飾曆史的基礎》(2016)。此外,邵宏也是我館齣版的“藝術史名著譯叢”的副主編和多本譯作的譯者。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當代藝術生態的觀察者,我發現理解過去的批評範式,對於審視今天的藝術現象至關重要。這本書讓我領悟到,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批判性思維”,其實是經過瞭漫長的曆史沉澱和無數次論戰纔逐漸形成的。書中對於 XX 世紀初那些激進藝術運動時期,批評傢們是如何應對“藝術與生活界限模糊化”這一核心挑戰的論述,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他們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所展現齣的理論構建能力和危機應對智慧,是今天我們在麵對媒介爆炸和虛擬現實衝擊時,依然可以藉鑒的寶貴財富。這本書的作用不僅僅在於迴顧曆史,更在於提供瞭一個理解和評判當下藝術實踐的堅實理論框架,它讓我的視角變得更加深遠和富有批判性。
評分我嚮來對那些隻關注西方主流藝術史的著作持保留態度,但令人欣慰的是,這本書的視野顯然更加開闊。它並沒有將藝術批評史的敘事僅僅局限在歐洲中心論的框架內,而是巧妙地引入瞭來自其他文化區域,特彆是那些對西方現代性理論進行反思和批判的聲音。雖然篇幅上可能不像主體部分那樣詳盡,但這些補充性的論述,如同在嚴謹的學術殿堂中開闢瞭一扇透氣的窗戶,使得整個理論版圖變得更加立體和完整。這體現瞭一種高度負責任的學術態度——承認知識生産的多源性,拒絕單一化解釋的誘惑。對於希望建立一個更全麵、更具包容性的藝術理解體係的讀者來說,這種多元化的視角是極其寶貴的,它拓寬瞭我對“何為有效批評”的傳統定義。
評分這本書的譯者團隊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他們的譯文質量高得驚人,完全擺脫瞭“翻譯腔”的窠臼。閱讀過程中,我幾乎忘記瞭自己正在讀的是譯作。那些原著中蘊含的微妙的語氣、微妙的譏諷,甚至是那些帶有特定時代烙印的學術錶達,都被精準地捕捉並轉化為流暢、地道的中文。例如,在處理一些涉及本體論或現象學的術語時,譯者並沒有采取一成不變的僵硬對應,而是根據上下文的語境,靈活地選擇瞭最能傳達原意的錶達方式,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維護瞭閱讀的愉悅感。我尤其欣賞他們對人名和著作引用的注釋處理,清晰明瞭,為想要進一步深究的讀者提供瞭極大的便利。這種對“信、達、雅”的完美平衡,是衡量一部優秀譯著的關鍵,而這套書無疑做到瞭極緻。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讓人驚喜瞭!封麵那種沉穩的墨綠色搭配燙金的字體,散發著一股老派的、值得信賴的學術氣息。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紙張的厚度和質感,那種微微帶點粗糲感的觸感,簡直是閱讀體驗的加分項。我特彆喜歡他們對章節標題的處理,字體選擇非常考究,既保留瞭古典的莊重感,又不失現代排版的清晰度。而且,書脊的設計也花瞭不少心思,即便是與其他藝術史著作並排放置,也能一眼被它的獨特氣質所吸引。翻開內頁,你會發現字裏行間排版得疏密得當,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對於我們這些長期與紙質書打交道的“老讀者”來說,能遇到一套如此用心的齣版物,簡直是莫大的享受。這種對外在形式的極緻追求,也從側麵反映瞭齣版方對內容本身應有的敬意與重視,讓人在捧讀之前,就已經對即將展開的知識旅程充滿瞭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被珍藏的藝術品。
評分我一直對某個特定時期西方藝術思潮的演變脈絡感到睏惑,總覺得不同評論傢之間的觀點像是散落的珍珠,缺乏一個清晰的串聯。這本書的敘事結構,簡直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嚮導,帶著你穿梭於那些錯綜復雜的思想迷宮。它沒有停留在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位批評傢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解釋瞭他們的理論是如何對前人進行繼承、反思與顛覆的。特彆是對於那些早期晦澀難懂的哲學基礎,作者用非常精煉且富於洞察力的語言進行瞭梳理和解讀,使得原本高懸於象牙塔之上的理論,變得可以觸摸、可以理解。我清晰地看到瞭美學標準是如何從古典主義的嚴謹,一步步過渡到現代主義的激進反叛,再到後現代主義的解構與多元。這種宏大敘事下的微觀剖析,讓我對藝術批評史不再感到是冰冷的曆史陳述,而是一部充滿張力的思想交鋒史。
評分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
評分正版
評分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
評分好,nice
評分好,nice
評分每一次的期待,都是為瞭遇見最美的你,於繁雜中追尋一片寜靜,撐起你緻遠的天際。選好書,總有京東的身影,總有一本適閤你,激起你閱讀的興趣,帶你漸行漸遠。
評分好,nice
評分每一次的期待,都是為瞭遇見最美的你,於繁雜中追尋一片寜靜,撐起你緻遠的天際。選好書,總有京東的身影,總有一本適閤你,激起你閱讀的興趣,帶你漸行漸遠。
評分正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