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ASC成員的工作經驗和訪談資料首度公開,其中多人數次斬獲奧斯卡奬項或提名 以電影製作流程為結構,闡明如何將美學概念轉化為可操作的技術手段,從而使導演腦海中的畫麵變成銀幕上的影像 收錄大量珍貴高清劇照、故事闆及繪畫和平麵攝影作品等視覺參考 中國影視攝影師協會會長、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主席作序推薦
我讀過很多有關電影攝影的書籍,而這本《導演的攝影課》是我感覺*真切、*務實、*熟悉的一本。 —— 穆德遠,中國影視攝影師協會會長 本書包含大量有用的信息和真是的經曆,任何一位渴望精心打磨自己的拍片技巧、成長為電影人的人——即使他們不是一個導演或攝影師——都能潛入這碗偉大而多樣的濃湯,吸收其中所有的營養。 —— 理查德·剋魯多,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主席
傑奎琳·弗洛斯特(Jacqueline B. Frost),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教授,主講電影攝影及前沿影視製作等課程,並為UCLA定期講授“導演的攝影課”,也繼續著自己的電影攝影師生涯。 鞏如梅,曾任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攝影藝術與技術係教授、係主任。編著有《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攝影捲》《鏡頭後麵的世界——中國電影攝影師研究》《製造的影像——與十五位電影人對話數字技術》。
推薦語
序一
序二
前言
鳴謝
第—章導演和攝影師:富有創造力的閤作夥伴
1.1導演
1.2電影攝影師
1.3選擇電影攝影師
1.4導演應該作什麼準備?
第二章電影攝影師和劇本
2.1視覺闡釋
2.2故事闆
2.3關於劇本,導演應該知道的事情
第三章光學鏡頭的美學
3.1鏡頭基礎
3.2鏡頭上的數字
3.3理解景深
3.4變形鏡頭
3.5景深的美學
3.6監視區和導演
3.7作為導演應該對鏡頭有哪些瞭解?
第四章視覺參考
4.1大師級攝影師
4.2繪畫大師
4.3其他影響電影的美術運動
4.4導演如何同攝影師交流?
4.5關於視覺參考導演所應該瞭解的
第五章影片的色調
5.1色溫
5.2瞭解電影膠片
5.3有關色調,導演應該知道的
第六章類型片的照明
6.1曆史迴顧
6.2類型電影
6.3類型與預算
6.4照明風格
6.5高調和低調照明
6.6類型片的案例研究
6.7導演需要懂得的幾點規則
第七章運動的工具與美學
7.1常見攝影運動
7.2運動的工具
7.2關於攝影機運動導演所應該瞭解的
第八章各種格式:“畫布”
8.1畫幅比
8.2膠片格式
8.3數字格式
8.4專業數字攝影機
8.5來自ASC電影攝影師對數字攝影機的思考
8.6導演應該知道的關於格式的事情
第九章洗印廠、DI和實現特定的視覺風貌
9.1洗印廠和膠轉磁
9.2迴放工作樣片
9.3傳統膠片後期
9.4以化學方法改變色彩基調的洗印工藝
9.5數字中間片
9.6後期修復
9.7適應變化
9.8給導演的九條忠告
第十章導演與攝影師創造性閤作的曆史
附錄一參考作品
附錄二受訪者名單
譯者說明
齣版後記
我讀過很多有關電影攝影的書籍,而這本《導演的攝影課》是我感覺*親切、*務實、*熟悉的一本。書中內容多取材自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成員的切身體會和工作經驗,而該協會主席理查德·剋魯多一行四人也應中國影視攝影師學會的邀請,於今年六月訪問瞭中國。我們就兩協會之間的閤作及專業問題作瞭深入的探討,並因此成為瞭朋友。 說到親切、務實、熟悉,不是因為我與本書的許多貢獻者是朋友,而是因為,作者弗洛斯特在書中所講述的種種問題為全世界的攝影師共同麵對。一部優秀的電影離不開全體創作人員的努力與溝通,而導演與攝影師的良好閤作是影片成功的關鍵。從攝影師的創作理念到光綫、色彩、運動、鏡頭及技術關鍵點,本書都用*通俗易懂的錶達方式詮釋瞭攝影師的創作精華。所以它代錶瞭攝影師的共同訴求,鞏如梅教授能將它譯成中文,真是獨具慧眼,而我深信本書必將對中國的導演、攝影師及全體電影從業人員都有所助益,將此書比作導演與攝影師溝通的橋梁是絕不為過的。 一個優秀的攝影師絕不僅僅創造美麗的畫麵,他必須將導演的創造意圖完美地展現在銀幕上,為此必須理解導演的想法,而一個優秀的導演當然也應瞭解閤作者的專業訴求。在與不同導演的閤作經曆中,我發現其中有很多對攝影的瞭解少得可憐,於是不得不先給他們上攝影課,且每每感到些許為難。當一口氣讀完這本書,我釋然瞭,電影攝影師以後可以對導演、對製片人、對閤作夥伴們講,“為瞭瞭解我,您可以先讀一下這本書。” 謝謝我的同仁弗洛斯特為電影攝影師與導演構建瞭溝通的橋梁!謝謝我的同事鞏如梅教授準確地翻譯瞭原著!希望我們在電影的創作中更加快樂! 穆德遠,中國影視攝影師學會會長 北京 2013年10月
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沉浸和連貫的。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知識點東一塊西一塊地堆砌,而是以一種非常流暢的、近乎電影濛太奇的手法來組織內容。作者的敘述邏輯非常清晰,從宏觀的視覺語言到微觀的景深處理,每一步的過渡都非常自然,完全沒有生硬的轉摺感。我尤其欣賞它對“留白”概念的詮釋,這在視覺藝術中常常被低估。它探討瞭如何運用未被照亮的部分來增強畫麵的錶現力,這是一種非常成熟且內斂的錶達方式。這種講解方式,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攝影的本質在於選擇和取捨。它教會瞭我如何剋製自己過度錶現的衝動,讓畫麵在恰到好處的光影中呼吸。這種對內在節奏感的把握,是任何技術參數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導演視角”的書籍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是不是又在故作高深,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偏見。它沒有糾結於那些晦澀的術語,反而聚焦於“意圖”——導演想要觀眾看到什麼,以及用什麼樣的方式讓他們“感覺”到。最讓我震撼的是其中關於“陰影的心理學”的探討。作者用瞭很多經典電影的例子,來解釋陰影是如何暗示潛意識、製造懸念的,這比任何技術教程都來得生動有力。我記得有一段寫到,光綫強弱的對比,其實就是情感張力的具象化,這讓我對那些大片中精心設計的明暗對比有瞭全新的理解。這本書更像是給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電影幕後世界的後窗,讓我開始用“導演的眼睛”去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它教會我的是一種觀察世界和錶達自我的全新視角,而不是簡單的操作指南。
評分我買瞭很多關於攝影的書,但很多都側重於器材的參數和後期處理的流程,看多瞭不免感到乏味。而這本則完全走瞭一條不同的路子。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坐在你身邊,用最樸實的語言,跟你聊聊“感覺”這件玄妙的事情。它沒有給我任何具體的“步驟A+步驟B=完美照片”的公式,而是強調瞭“語境”的重要性。如何讓光綫服務於故事的主題,如何通過鏡頭的運動來引導觀眾的視綫,這些宏觀的敘事層麵的思考,纔是真正區分“拍攝者”和“創作者”的關鍵。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光作為角色”的論述,它不再是單純的環境元素,而是擁有自己生命和動機的存在。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攝影的深度,永遠在於它能承載多少未言明的意念。讀完後,我更願意花時間去設計一個場景的氛圍,而不是去調整快門速度。
評分這本攝影書真是太對我的胃口瞭!我一直覺得,光影的魔力遠不止於記錄,它更是一種講述故事的語言。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教我如何操作復雜的設備,但它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導演在構思畫麵時,是如何思考“光”與“影”的關係。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激情,仿佛帶著你一起走進瞭電影的幕後,去感受那些微妙的光綫變化是如何烘托情緒、塑造人物性格的。特彆是對自然光在不同時間段的利用分析,簡直是醍醐灌頂。我以前總覺得光就是光,看完之後纔明白,一個角度的微小調整,就能讓原本平淡的場景瞬間擁有戲劇張力。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更像是一本充滿哲思的藝術隨筆,讓人在閱讀中不斷反思自己的視覺審美。讀完之後,我拿起相機對著窗外拍瞭一張,那種構圖和光影的意識,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瞭,充滿瞭敘事感。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原本期待的是一堆關於布光架設的乾貨,結果發現它走的是一條更偏嚮美學和哲學的路徑。內容中充滿瞭對“真實與虛構”之間光綫邊界的探討,比如在棚拍中如何模擬齣最富有人情味兒的自然光感。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帶著一種老派的浪漫主義色彩,大量引用瞭藝術史上的經典案例來佐證其觀點,這極大地拓展瞭我的知識邊界。它並沒有直接告訴我“用幾號燈”,而是告訴我“你應該追求什麼樣的光的情緒”。這種自上而下的指導,讓我學會瞭在麵對任何場景時,先在腦海中構建一個完整的“光的故事綫”。這本書更像是一次高階的思維訓練,它把攝影從一項純粹的技術活,提升到瞭對世界進行詩意解讀的高度。每次翻開,都有新的體悟,感覺每一次都能提煉齣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