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批评史》是世界著名艺术世家文杜里二十年心血之作,是经典中的经典,名著中的名著。本书视野宏大,无论是希腊罗马的先驱,还是文艺复兴的巨匠,又或是现代艺术的先锋,作者都以简洁的笔触娓娓道来。阅读本书,不仅是一种历史的体验,更是一种审美的享受。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通过对艺术批评的历史体验而理解艺术的坚实基础。全书共十四章;分别讲述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批评、中世纪的艺术批评、尤其是中世纪末意大利的艺术批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批评;以及意大利和法国占主导的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批评。并讨论新古典主义艺术批评和浪漫主义艺术批评的起源。考察十九世纪初德国理想主义哲学如何试图创造一种综合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详述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德国和意大利的文献学家、考古学家和鉴赏家如何影响艺术批评;和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兴起的关于现代绘画的卓越批评。还探讨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几位德国批评家如何试图在理想主义或实证主义美学之外给自己提供一个判断准则,以创造有关纯粹可视性的理论。最后讨论了现代艺术的起源及其后续影响。书后附有参考书目和索引。
廖内洛?文杜里[Lionello Venturi] (1885-1961),1919年任都灵大学的艺术史教授,1931年移居巴黎,1940年移居纽约并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访问教授,其间在墨西哥大学任教一年(1942),1945年回意大利并任罗马大学艺术史系主任。作为国际性学者其先后用意大利文和英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早期艺术家的趣味》(1926)、《艺术批评史》(1936)、《当代艺术批评》(1941)、三卷本的《意大利绘画》(1950-1952)以及《朝向现代艺术的四个阶段》(1956)。
译者简介:邵宏(1958年生),江苏南京人。文艺美学博士(暨南大学)、艺术史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主要译著有拉尔夫?迈耶《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合译,2005)、克里斯特勒《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艺术》(2008)、弗里德伦德尔《论艺术与鉴赏》(2015)、阿洛伊斯?李格尔《风格问题:装饰历史的基础》(2016)。此外,邵宏也是我馆出版的“艺术史名著译丛”的副主编和多本译作的译者。
这本书的译者团队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的译文质量高得惊人,完全摆脱了“翻译腔”的窠臼。阅读过程中,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正在读的是译作。那些原著中蕴含的微妙的语气、微妙的讥讽,甚至是那些带有特定时代烙印的学术表达,都被精准地捕捉并转化为流畅、地道的中文。例如,在处理一些涉及本体论或现象学的术语时,译者并没有采取一成不变的僵硬对应,而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灵活地选择了最能传达原意的表达方式,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维护了阅读的愉悦感。我尤其欣赏他们对人名和著作引用的注释处理,清晰明了,为想要进一步深究的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对“信、达、雅”的完美平衡,是衡量一部优秀译著的关键,而这套书无疑做到了极致。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让人惊喜了!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字体,散发着一股老派的、值得信赖的学术气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纸张的厚度和质感,那种微微带点粗粝感的触感,简直是阅读体验的加分项。我特别喜欢他们对章节标题的处理,字体选择非常考究,既保留了古典的庄重感,又不失现代排版的清晰度。而且,书脊的设计也花了不少心思,即便是与其他艺术史著作并排放置,也能一眼被它的独特气质所吸引。翻开内页,你会发现字里行间排版得疏密得当,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对于我们这些长期与纸质书打交道的“老读者”来说,能遇到一套如此用心的出版物,简直是莫大的享受。这种对外在形式的极致追求,也从侧面反映了出版方对内容本身应有的敬意与重视,让人在捧读之前,就已经对即将展开的知识旅程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被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当代艺术生态的观察者,我发现理解过去的批评范式,对于审视今天的艺术现象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领悟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批判性思维”,其实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无数次论战才逐渐形成的。书中对于 XX 世纪初那些激进艺术运动时期,批评家们是如何应对“艺术与生活界限模糊化”这一核心挑战的论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他们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所展现出的理论构建能力和危机应对智慧,是今天我们在面对媒介爆炸和虚拟现实冲击时,依然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这本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回顾历史,更在于提供了一个理解和评判当下艺术实践的坚实理论框架,它让我的视角变得更加深远和富有批判性。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只关注西方主流艺术史的著作持保留态度,但令人欣慰的是,这本书的视野显然更加开阔。它并没有将艺术批评史的叙事仅仅局限在欧洲中心论的框架内,而是巧妙地引入了来自其他文化区域,特别是那些对西方现代性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声音。虽然篇幅上可能不像主体部分那样详尽,但这些补充性的论述,如同在严谨的学术殿堂中开辟了一扇透气的窗户,使得整个理论版图变得更加立体和完整。这体现了一种高度负责任的学术态度——承认知识生产的多源性,拒绝单一化解释的诱惑。对于希望建立一个更全面、更具包容性的艺术理解体系的读者来说,这种多元化的视角是极其宝贵的,它拓宽了我对“何为有效批评”的传统定义。
评分我一直对某个特定时期西方艺术思潮的演变脉络感到困惑,总觉得不同评论家之间的观点像是散落的珍珠,缺乏一个清晰的串联。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简直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向导,带着你穿梭于那些错综复杂的思想迷宫。它没有停留在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位批评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解释了他们的理论是如何对前人进行继承、反思与颠覆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早期晦涩难懂的哲学基础,作者用非常精炼且富于洞察力的语言进行了梳理和解读,使得原本高悬于象牙塔之上的理论,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理解。我清晰地看到了美学标准是如何从古典主义的严谨,一步步过渡到现代主义的激进反叛,再到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与多元。这种宏大叙事下的微观剖析,让我对艺术批评史不再感到是冰冷的历史陈述,而是一部充满张力的思想交锋史。
评分正版
评分好,nice
评分每一次的期待,都是为了遇见最美的你,于繁杂中追寻一片宁静,撑起你致远的天际。选好书,总有京东的身影,总有一本适合你,激起你阅读的兴趣,带你渐行渐远。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
评分正版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
评分正版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
评分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