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瓦尔特·本雅明思想传记……(它)对本雅明的著作进行了充满原创性的探讨,并将本雅明所提出的那些在我们这个时代依旧非常敏感的问题径直摆到了读者面前。
——苏珊·巴克-默尔斯,《理论与社会》
这是一本出自专家之手的研究本雅明著作的新书。
——迈克·罗森,《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译者的话
序言
致谢
修订版导言
第一章 起源
童年和自传
青年运动
浪漫的反资本主义
第二章 通向《德国悲苦剧的起源》之路
经验、喀巴拉和语言
弥赛亚时间对历史时间
寓言
第三章 理念和认识论
反历史主义
作为艺术和哲学真理的中介的论说文
星丛、起源、单子
第四章 从弥赛亚主义到唯物主义
激进的共产主义
《单向街》和辩证意象
超现实主义
第五章 本雅明和布莱希特
“粗野的思考”
叙事剧
作为生产者的作者
第六章 阿多诺-本雅明争论
20世纪30年代早期:本雅明与阿多诺的哲学蜜月
拱廊街报告
艺术和机械复制
方法论唯美主义、魔法和实证主义
争论之外
第七章 本雅明的唯物主义经验理论
共同体的瓦解:小说对故事
波德莱尔、现代性和震惊经验
非感性的通感
第八章 结束语:远离潮流
与历史唯物主义
与法兰克福学派
远离潮流的人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就好像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某种承受情动的力量。如果你考察野兽,那斯宾诺莎就会极为有力地告诉我们,对于动物来说,重要的并非种与类;种与类都完全是模糊的概念,抽象的观念。重要的是:一个身体能做什么?他在这里提出了其整个哲学的最为根本的问题(在他之前已经有霍布斯和其他人)。他指出,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一个身体能做些什么。我们喋喋不休地谈论灵魂,谈论精神,但我们都不知道一个身体能做些什么。一个身体理应被界定为构成它的关系的集合,或(准确说来是一回事)它的承受情动的力量。只要你还不清楚一个身体的承受情动的力量是什么,只要你还是如此进行学习,身陷偶然际遇之中,你将不会享有明智的人生,也不会获得智慧。这完全不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而首先是一个物理的问题,即作为身体和灵魂的问题。一个身体有着某种隐藏的根本之物:我们可以谈论人种,人类,但这些都不会告诉我们什么能够施对我们的身体施加情动,而什么又能够毁灭它。唯一的问题,就是承受情动的力量。
如何区分一只青蛙和一只猴子?斯宾诺莎指出,这并非根据种属的特征,而是因为无法承受相同的情状。因此,对于每一个动物来说,都有必要对它所能承受的情动进行真正详尽的描绘。对于人类亦是如此:人所能承受的情动。这里我们会注意到,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之中,人所能承受的情动亦是不同的。众所周知,某些政府用以肃清南美印第安人的一种手段,就是在印第安人行经的道路上扔下从诊所拿来的流感病人的衣服,因为印第安人承受不了流感的情动。无需动用机关枪,这些印第安人就会如苍蝇一般纷纷倒地。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比如在森林的生存环境之中,我们就会面临减寿的危险。因此,斯宾诺莎会说,只要我们还尚未就每个人所能承受的情动列出一份清单——这里在最强意义上使用“能”这个词,即包括他/她所能承受的疾病——,那么人类的种属乃至种族问题就不具有重要性。显然,赛马和役马是同一个种中的两个不同品种,然而,它们的情动是迥异的,疾病是极为不同的,承受情动的能力也是完全有别的。由是观之,应该说役马要比赛马更为接近牛。因此,对情动的人种学描绘与对于动物的属或种的界定是极为不同的。
你们看到,承受情动的力量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当我中毒之时,我的承受情动的力量就完全实现了,但此种实现的方式却使得我的行动能力趋向于零,也即最终被抑制;相反,当我体验到愉悦,也即当我遇到一个与我的身体相合的身体/物体之时,我的承受情动的力量也同样得到实现,此时我的行动能力就增强了,趋向于……什么?在危害性遭遇的情形之中,我所有的存在之力(vis existendi)被集中起来,趋向如下目标:倾注于施加情动于我的身体痕迹之中,拒斥这个身体的效应,以至于我的行动能力也相应减弱。
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事情。你头疼,于是便说:我连书也读不了了。这就意味着,你的生存之力如此倾注于头疼的痕迹之中,它导致你的某种从属性关系发生变化。它如此倾注于你的头疼的痕迹之中,以至于你的行动能力相应减弱。反之,当你说:“哦!我感觉好极了”,你很满意。你很满意,同样也因为有物体/身体以有利于你的关系的比例和条件与你的身体混合在一起;在这个时候,施加情动于你的身体/物体之力与你的身体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导致了你的行动能力的增强。就好像在这两个情形之中,你的承受情动的力量得以完全实现。它可以如此的方式实现,以至于行动能力得以无限减弱或无限增强。
……
从结构上看,作者展现了惊人的跨学科整合能力。他似乎能毫不费力地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之间搭建起坚实的桥梁,无论是严肃的本体论讨论,还是对流行文化现象的敏锐捕捉,都被纳入到一个宏大的体系框架内进行审视。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拼贴,而是深层次的逻辑渗透与互文关系构建。例如,他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流派分析,竟然能够深刻地映射到当代媒介传播的某些本质特征上,这需要极高的洞察力和对时间跨度中不变主题的精准把握。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多维度的博物馆中游走,不同时代的展品被巧妙地并置在一起,迫使我进行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追溯,这种知识的密度是令人震撼的。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初看之下似乎有些晦涩,但细细品味之后,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强大张力和独特的节奏感。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出明确的结论,而是更倾向于铺陈出一张由历史、哲学、艺术理论交织而成的巨大网格,引导读者在其中自行穿梭、捕捉灵感。它的句子结构往往是绵长而富有韵律的,像一首被精心谱写的乐章,高潮迭起,转折处又恰到好处地让人屏息。我必须承认,初读时需要极大的耐心去适应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但一旦跟上了作者的思维步伐,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是其他许多直白论著所无法比拟的。它挑战了我们对于“清晰论证”的传统期待,代之以一种更具暗示性和联想性的表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艺术品,初次捧读就被那种沉静而富有思辨性的气质所吸引。纸张的质感温润,字体选择大气又不失细腻,每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对美的探索。我尤其欣赏它在视觉上传达出的那种厚重感,让人感觉到作者对主题的深入钻研和对文字的极端尊重。装帧设计巧妙地融入了一种古典的庄严感,但内页的留白和布局又透露出现代主义的清爽,这种平衡处理得非常到位。我感觉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小型装置艺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和反复摩挲的物件。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对阅读行为本身的沉思,仿佛进入了一个精心布置的知识殿堂,每一步都充满了仪式感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或许是它所散发出的那种近乎悲悯的史诗情怀。它不像某些理论著作那样冷峻客观,而是带着一种对逝去之物、被遗忘之美的深切关怀。作者似乎在与历史的幽灵对话,试图从那些被主流叙事所抛弃的边缘角落,寻找到某种可以被“打捞”的价值碎片。这种搜寻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张力——既是对毁灭力量的清醒认识,又是对保留和纪念的本能冲动。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宿命感,仿佛作者正在为人类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举行一场庄重的哀悼仪式。这种深刻的人文关怀,让严肃的理论探讨拥有了温度和情感的重量,也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学术探讨,上升到了关乎存在意义的哲学层面。
评分读完之后,我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这本书在我脑海中留下的余波久久未能散去。它并非那种读完合上书本就束之高阁的读物,相反,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持续向外扩散,不断触及我此前对文化现象的既有认知。我发现自己开始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瞬间——一个褪色的广告牌、一段老旧的电影片段,甚至是一次偶然的街头邂逅。这种“重访”日常经验的能力,是顶尖的理论著作才能赋予读者的馈赠。它没有给我现成的答案,却提供了一套极其精密的工具箱,让我能够自己去解构和重构我所感知到的世界,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智慧传承。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一读。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纸质优良,印刷清晰,内容丰富,开卷有益。
评分便宜啊,京东就是便宜,就来京东买买买
评分这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瓦尔特·本雅明思想传记……(它)对本雅明的著作进行了充满原创性的探讨,并将本雅明所提出的那些在我们这个时代依旧非常敏感的问题径直摆到了读者面前。
评分这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瓦尔特·本雅明思想传记……(它)对本雅明的著作进行了充满原创性的探讨,并将本雅明所提出的那些在我们这个时代依旧非常敏感的问题径直摆到了读者面前。
评分不错,京东送货很快!质量不错,值得收藏!
评分这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瓦尔特·本雅明思想传记……(它)对本雅明的著作进行了充满原创性的探讨,并将本雅明所提出的那些在我们这个时代依旧非常敏感的问题径直摆到了读者面前。
评分小说很不错哦,建议大家读一读。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