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镜花水月”由王家卫担纲展览艺术总监。来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其他世界知名博物馆与时尚品牌的珍贵收藏共同构成这一美妙巨著。
著名摄影师普拉顿为本书拍摄近200幅精美大图,诗意呈现西方时装与中国传统服饰和艺术品。
精心编排的对页与硫酸纸插图让读者得以品味这些西方设计师的灵感源头和对中国元素的全新解读。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向外输出的艺术品——从玉器、丝绸、青花瓷到近几十年来的电影——刺激了西方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幻想,并成为西方源源不断的时尚灵感来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2015年举办了“现象级”时尚展览“中国:镜花水月”(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这次展览聚焦于受到中国风影响的西方高级定制时装与成衣,并将它们与中国历史服装、中外艺术品和电影作品一起展出。本书作为该展览的图录,收录了著名摄影师普拉顿(Platon)为展品拍摄的近200幅优美大图,让读者得以品味中国的文化和裁剪符号与西方的时装元素和想象在时尚中的相互作用。本书亦呈现了此次展览艺术总监王家卫、策展人安德鲁·博尔顿等人从时尚、艺术、电影等角度撰写的精彩文章,以及有多件作品参展的著名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的访谈实录。
安德鲁·博尔顿(Andrew Bolton),就学于东安格利亚大学,学习非西方艺术并获硕士学位,曾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工作九年,于2002年加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现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学院主策展人。他已策划数场备受瞩目的时尚展览,出版多部著作,并为艺术与时尚类出版物撰稿。
“在这本为我们带来愉悦感受的时装学院的图录中……博尔顿在他的引言中对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采取了去政治化的观点,这为本书——风格在与内容的对垒中大获全胜,封面由烫金的红色丝质面料包裹——定下基调。书中跨越了几个世纪的西方的精美时装、艺术与电影变幻出一幅关于中国的美妙幻景。”
——克里斯托弗·莱昂,《读书论坛》
赞助商声明 ………………………………………… 6
馆长序 ……………………………………………… 8
小谈电影与时尚 ……………………………………10
东方与西方的对话 …………………………………13
走向表面美学 ………………………………………17
一室私语 ……………………………………………23
在时尚中塑造中国 …………………………………31
中国服装意象 ………………………………………41
电影中的虚拟中国 …………………………………57
从皇帝到平民 ………………………………………73
符号帝国 ……………………………………………133
采访、资料来源与版权 ……………………………225
很多时尚设计师都凭借着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在艺术博物馆里展示他们的作品。但我想很
“中国:镜花水月”汇聚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两个最具有创新精神的部门的力量。时装学院策展人安德鲁·博尔顿(AndrewBolton),联手亚洲艺术部道格拉斯·狄龙(DouglasDillon)主任何慕文(MaxwellK.Hearn),向世人呈现了一场从安娜·温图尔时装中心(AnnaWintourCostumeCenter)的莉齐和乔纳森·蒂施展厅(LizzieandJonathanTischGallery)、卡尔和艾里斯·巴雷尔·阿普费尔展厅(CarlandIrisBarrelApfelGallery)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展厅的一场盛大展览。他们对于展览规模和主题的勃勃雄心,成就了一场令人震撼的、具有电影效果的时尚艺术之旅:在旅程中,你会看到华丽的高级定制时装与先锋成衣和多样的中国艺术杰作——从玉器、青铜器,到漆器、瓷器——共同展出。
如此史诗般的艺术展览只能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得以实现,而展览本身也显示出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亚洲艺术和时装的收藏与研究上的无与伦比的实力。尽管此次展览主要依赖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西方时装和中国艺术领域包罗万象的丰富藏品,我们也不能忽视欧洲的几家龙头时装公司,以及中国最重要的几所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丝绸博物馆和香港历史博物馆——为了丰富此次展览而向我们出借了重要展品,这让此次展览成为一次独特的、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合作。
我们很高兴这次能够请来广受赞誉的电影导演王家卫先生——他和安德鲁·博尔顿一起担当此次展览的艺术总监,以及享有同样声望的美术指导内森·克劳利(NathanCrowley)作为展览的艺术指导。另外,著名摄影师普拉顿(Platon)为展览中的时装和艺术品拍摄了充满诗意的、非凡的影像,你将会在这本书中欣赏到它们。
如果没有我们的赞助商雅虎公司及其首席执行官玛丽莎·迈耶的鼎力相助,此次展览不可能成为现实。我们还要感谢康泰纳仕出版公司(CondéNast)为此次展览投入的额外支持以及它与博物馆时装学院的持久合作。同样的,我们也非常感谢邓文迪女士、曹颖惠女士以及其他几位非常慷慨的中国捐赠者对此次展览的付出。最后,我想表达我对于博物馆理事安娜·温图尔女士一直持续不断的指导和投入的感激。年复一年,安娜对于时装学院的贡献以及对于这些展览的热情有目共睹,我们非常感谢能一直受惠于她的远见卓识和大力支持。
托马斯·P·坎贝尔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
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克制”与“饱满”的完美统一。它没有采用那种煽情或夸张的语言来渲染主题的宏大,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描绘出一种深植于人类审美深处的对“他者”的迷恋与重构。这种冷静反而更具力量,它让读者有空间自己去填充情感和联想。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构建问题。它不仅仅是关于“中国风”在西方的表现,更是关于西方如何在自身的文化结构中,不断寻找新鲜血液和对立面来完成自我定义的复杂过程。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细节从那些密集的脚注和旁征博引中跳跃出来,提出新的疑问。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的教科书,而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更复杂的美学迷宫的大门。我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基于这种深度研究和广博视野的跨文化艺术评论。
评分这部作品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我从未想过在书籍中能感受到如此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作者似乎拥有一种近乎魔法般的能力,将那些看似遥远、甚至有些刻板的文化符号,通过一种既现代又充满敬意的视角重新编织起来。它不仅仅是图文的简单堆砌,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划的展览图录,每一页都透露出一种对美学边界不断探索的渴望。阅读的过程如同穿越了时空隧道,从东方古典的婉约精致,到西方现代主义的锋利线条,两者之间那种微妙的张力被拿捏得恰到好处。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挪用”与“致敬”之间的界限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成熟与审慎。这不是肤浅地贴上“东方元素”的标签,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化学反应,那些不期而遇的灵感火花。翻阅时,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仅仅是沉浸在那精美的排版和色彩搭配之中,感觉每一个细节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一个关于美、关于融合、关于永恒风格的故事。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对时尚史、艺术史有深度好奇心的人准备的一份珍贵礼物,它拓宽了我对“风格”这一概念的理解,让原本平面的概念变得立体而鲜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本身就值得一个单独的好评。它散发出一种低调而奢华的气息,触感极佳,油墨的色彩饱和度令人惊叹,仿佛那些历史上的面料纹理都能透过纸张感受到。然而,真正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对叙事节奏的掌控。它并非线性展开,而是像一首交响乐,时而高亢激昂地展示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瞬间,时而又转入低沉、内省的篇章,细数那些被遗忘的小众设计师或区域性的手工艺传统。这种起伏跌宕的叙事,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惊喜和期待。我常常在被某个精彩的案例吸引时,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经翻越了好几页,那种沉浸感是极少有书籍能提供的。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避免了陷入那种“西方如何模仿东方”的简单二元对立,而是展现了一种更加流动的、相互渗透的全球语境下的风格演变史。它像一个精密的万花筒,每一次转动,都能看到过去与现在、本土与外来交织出的全新图案。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重新审视自己衣橱里的每一件单品,甚至是对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审美取向都开始进行一次彻底的“考古”。它绝非一本轻松的读物,更像是一份需要细嚼慢咽的学术观察报告,只不过包裹着极其华丽的外衣。作者的论述角度极为刁钻且富有洞察力,总能切入到那些最不易被察觉的文化机制内部。它探讨了权力、凝视以及市场如何在无形中重塑符号的意义,这种对深层结构的解剖令人印象深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异域情调”如何被工业化生产并消费的过程的分析,那种冷静的批判性思维,避免了将主题浪漫化或过度颂扬。这本书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 T 台设计理念与普通读者的日常感知产生了共振,但这种共振是建立在深刻的理解之上的,而不是廉价的模仿。它教会我如何更批判性地看待那些被标签化的“异域风情”,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复杂社会经济动因。
评分作为一名对视觉艺术史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资料搜集能力令人望而生畏。它引用的案例之丰富、跨度之广,几乎涵盖了从十九世纪末的“东方主义”思潮到当代奢侈品发布会的方方面面。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未让这些浩瀚的资料淹没主题,而是将它们精炼成了有力支持论点的证据。它的逻辑链条清晰得如同瑞士机械表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咬合。我特别赞赏它对“材料”层面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图案和廓形上,还深入探讨了面料、工艺乃至色彩心理学在跨文化对话中的作用。这让原本偏向设计史的讨论,上升到了更接近文化人类学的层次。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时尚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当下的潮流,而是有了一副可以追溯源头的“X光镜”。它迫使你思考:我们今天所珍视的美,究竟有多少是真正原创的,又有多少是历史长河中无数次回响的结果。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与这本画册的缘分比较曲折。也还是希望京东改进包装吧,不用纸箱也成,可以选择内部带有泡泡保护膜的袋子
评分送给文青的,朋友很喜欢
评分老外眼中的中国服装,除了猎奇,便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评分非常喜欢
评分与这本画册的缘分比较曲折。也还是希望京东改进包装吧,不用纸箱也成,可以选择内部带有泡泡保护膜的袋子
评分下单的时候要求了发票,但是包裹里没有收到发票,通过客服联系了也不给不补开,我说包裹里打包的时候有可能掉了啊,补一个那么麻烦吗?客服就坚持说坚持说开了发票,包裹里有没有他们不管,打电话,网络客服都不给补开,一会儿说我反馈的晚了,超时了,一会儿说公司规定不给补发票。天地良心所有的公司都是1个月之内反馈发票问题都有效,怎么我这里一个星期反馈问题反倒是晚了?店大欺客吗?plus会员花钱买气受!多次申诉,最后还是强迫我接受发票复印件。可是单位无法报销。我打算把这个复印件贴电脑上提醒自己再也不要在京东买书了!仅供大家参考!
评分送给文青的,朋友很喜欢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