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玉器鑒賞和收藏傢李平的《玉器鑒藏全書》,是一本全麵介紹玉器的基礎知識、辨僞、收藏、投資、鑒賞、保養等方麵內容的圖書。本書文字詳實,體例嚴謹,既有專業的藝術品鑒賞鑒定知識與技巧,又有指點迷津的鑒賞指南。使讀者對玉器收藏的精髓一目瞭然,輕鬆獲得有關玉器投資收藏的訣竅,可以說是一本有關玉器的百科全書式圖書。
本書對玉器的起源和發展、收藏與鑒賞的相關基礎知識、時代特徵、鑒賞要點、收藏技巧、保養知識等進行詳細介紹,內容豐富,分類科學,圖片精美,價格閤理,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可讀性和實用性。全書共有五章內容,第一章 認識玉石;第二章 玉石鑒賞;第三章 玉石的真僞鑒彆;第四章 玉石的市場行情;第五章 玉石購買技巧。
李平 山東兗州市人,1955年1月齣生,高級記者,研究員,1970年入伍,現任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中國龍山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中國東夷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古玉器研究會副會長,山東國際孫子兵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編著《李平新聞作品選》《玉潤神州》《十傢論管》《共築中國夢》等。參與編寫《十傢論孫》《孫子兵法大辭典》《中華易學大辭典》《中國水文化概論》《孫子兵法在世界的傳播與應用》等,任編委。
第一章
玉器的起源和發展
一、什麼是玉/002
二、玉器的起源/010
三、玉器的種類/013
四、玉器的作用/019
五、中國玉器的發展/027
1.新石器時期玉器的發展/027
2.夏、商、西周玉器的發展/029
3.春鞦戰國玉器的發展/035
4.秦漢魏晉南北朝玉器的發展/037
5.隋唐五代宋遼金玉器的發展/040
6.元明清三代玉器的發展/042
第二章
玉器鑒賞
一、玉器的功能鑒賞/050
1.禮儀用玉/050
2.兵器、節符用玉/055
3.裝飾用玉/059
4.殮葬用玉/079
5.生活用玉/080
6.觀賞、陳設用玉/097
二、玉器的紋飾鑒賞/104
1.常用的紋飾/105
2.輔助性紋飾/114
三、玉器的雕刻工藝鑒賞/115
1.圓雕/115
2.浮雕/118
3.鏤雕/122
4.微雕/123
5.紋飾綫紋雕刻/124
6.鑲嵌/130
7.拋光/130
8.俏色/132
四、玉器的題款鑒賞/136
第三章
玉器的鑒彆
一、古玉仿造的曆史/140
1.仿造史悠久/140
2.作僞方式多樣/140
3.常用的做舊手段/141
二、玉器的傳統鑒彆/142
1.觸摸法/142
2.耳聽法/143
3.觀察法/143
4.玉材推斷法/146
5.器形推斷法/146
6.紋飾推斷法/146
三、當代仿造古玉技術的主要地區/148
1.河南/148
2.安徽/148
3.江蘇/148
4.浙江/149
5.上海/149
6.西安/149
四、區彆新舊玉器的技巧/150
1.瞭解新舊玉器的特點/150
2.瞭解工藝上的區彆/152
3.瞭解玉質和玉色的區彆/152
五、明清玉器的鑒彆/153
1.明代玉器的特徵/153
2.清代玉器的特徵/159
第四章
玉器的市場行情
一、玉器的價值體現/166
1.文物價值/166
2.曆史價值/170
3.藝術價值/174
4.收藏價值/175
二、玉器的價格走勢/178
1.玉器的拍賣市場走勢/178
2.行情分析/178
3.市場分析/180
第五章
玉器的購買
一、購買玉器的準備工作/184
1.認清玉質/184
2.認清造型/187
3.認清紋飾/189
4.認清工藝/189
二、玉器的購買途徑/191
1.拍賣公司拍賣/191
2.文物商店購買/193
3.專業市場購買/193
4.典當行購買/195
5.圈子內購買/195
6.網絡渠道購買/195
三、把握適當的購買時機/199
四、準確判斷好齣售時機/201
第六章
玉器的保養
一、學會盤玉/204
1.三種玩盤法/204
2.盤玉“四到”/206
3.盤玉的禁忌/207
二、做到“六個避免”/208
1.避免與硬物碰撞/208
2.避免沾染灰塵與油汙/208
3.避免陽光長期直射/211
4.避免用火烘烤/211
5.避免接近冰/211
6.避免與香水、化學製劑和汗液接觸/211
三、掌握正確的清潔方式/212
1.新購玉要做清潔工作/212
2.要使用柔軟的白布抹拭/214
3.要定期清洗/214
4.要經常檢查玉佩係繩/214
作為一名側重於古代書畫鑒定的愛好者,我對綫條的“氣韻生動”和墨色的層次感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閱讀這本書時,我主要關注的是它對玉器錶麵自然沁蝕和人工包漿的對比描述。作者對不同礦物環境對玉料産生的影響,以及不同曆史時期匠人對錶麵打磨手法差異的細微捕捉,確實體現瞭非常專業的功底。那些關於“溫潤度”和“手感”的文字描述,雖然是針對玉石的,卻讓我聯想到瞭古畫捲軸在經年纍月撫摸後,紙絹縴維所形成的獨特手感,兩者在審美體驗上有著奇妙的共通之處。這種跨門類的感官認知拓展,是我閱讀過程中最意外的收獲。
評分坦白說,我是一個非常注重實戰經驗和“避坑指南”的收藏者,比起那些高深的理論,我更想知道市場上哪些陷阱需要警惕。這本書在描述某些典型器物時,雖然詳細介紹瞭其真品的特徵,但對於現代高仿品在拋光、沁色處理上的常見破綻,著墨不多,這多少少少讓人感到一絲遺憾。對於剛入行的朋友來說,那些“一眼假”的特徵匯總和鑒彆誤區,往往比瞭解器物的前世今生更來得迫切。我期待的是,它能用更加直白甚至略帶“江湖氣”的筆調,揭露一些造假者慣用的伎倆,讓普通藏傢少走彎路。畢竟,在魚龍混雜的古玩市場中,保住本金比獲得知識更重要,希望後續的版本能在這方麵多下功夫。
評分這本書的索引和術語錶做得非常詳盡,這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我個人習慣於通過交叉索引快速定位到某一特定主題在全書中的不同論述點,這本書的編排結構清晰明瞭,檢索效率極高。雖然我研究的是早期青銅器銘文的釋讀與考證,對玉器銘刻的研究相對較少,但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文字載體的物理形態的記錄和分類方法,讓我對如何係統化整理和歸檔我正在研究的青銅器資料有瞭新的思路。清晰的目錄和詳盡的尾注,錶明瞭作者對待學術的嚴謹態度,這種結構化的知識體係構建能力,是衡量一本工具書是否優秀的黃金標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封麵那種沉穩又不失雅緻的色調,讓人一拿到手就覺得它分量十足。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有種紮實的觸感,這對一本需要反復翻閱的鑒賞類書籍來說太重要瞭。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圖文排布得井井有條,即便是對玉器知識瞭解不深的初學者,也能很快找到重點。尤其是那些高分辨率的器物照片,細節處理得極為到位,仿佛能透過屏幕感受到玉石溫潤的光澤和精湛的雕琢工藝。雖然我主要關注的是古代青銅器的收藏與斷代,但光是這本書在文物圖版展示上的專業水準,就已經為我日後的其他收藏研究提供瞭一個極高的參考標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專注於其他門類古玩的書籍也能達到這種水準,讓咱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也能享受到如此高質量的視覺和知識盛宴。
評分我這人比較看重理論深度,尤其是對紋飾和工藝演變的脈絡梳理,很多市麵上的鑒藏書籍往往流於錶麵,僅僅羅列圖片和簡單的年代劃分,讀起來索然無味。然而,這本著作在探討某些特定時期玉器風格轉變時,引入瞭當時社會結構和審美取嚮的分析,這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認知邊界。例如,它對某一時段玉器上龍鳳紋飾的抽象化趨勢進行瞭深入的考古學解讀,這種將藝術品置於曆史大背景下考察的視角,遠比單純的“真品/仿品”辨識來得更有價值和趣味性。雖然我主要研究的是陶瓷的釉色變化與窯口特徵,但這種嚴謹的學術探討方法,完全可以藉鑒過來分析瓷器胎土的配方與燒製溫度的關聯性,這套思維框架的價值是無價的。
評分好
評分好書
評分好
評分好書
評分好
評分好書
評分好
評分g
評分g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