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戊戌维新前开始,中国知识精英借助报刊论政,将办报作为投身政治活动之起点或主要手段,这一历史现象在晚清尤为突出。这些建构舆论并逐步成为新兴意见领袖的报人,无疑是一种依托传媒的新式精英,这种“大众型”精英从世界范围看也是近代技术与社会结构变化之后的产物,而为古代所无。在中国,其出现较之西方更为晚近一些。那么这一角色在近代中国是如何生成的?他们如何从边缘走向中心,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政治思想和对报刊媒介的理解有着怎样的变化?报刊言论这种带有现代“社会自由”的表达方式,如何在一个对结社与言论皆有严格禁忌的国家获取合法性和发展空间?报人聚构而成的报界或舆论界,对晚清的政治改革与政治文化塑造产生了怎么的深刻影响?报刊舆论及其操作者在晚清的改革和革命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些是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极佳。它在关键的历史节点,比如戊戌变法前后,或者辛亥革命前夕,都会自然而然地加快叙事节奏,将读者的情绪迅速推向高潮,然后又在历史沉淀期放缓笔调,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梳理。这种抑扬顿挫,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丝毫没有产生疲倦感,反而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投入。 而且,书中对那个时代印刷技术、发行网络乃至邮政系统的变迁描述,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原来,一场报纸的成功发行,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力量,更是基础设施和组织能力的较量。作者没有将报人孤立地看待,而是将他们放在一个由技术、资本、政治权力共同构筑的复杂生态系统中进行分析。这种系统性的考察,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晚清“舆论革命”的复杂成因和深远影响。这本书无疑为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个坚实而又充满活力的新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意思,用了一种略显陈旧的米黄色调,配上那种老式印刷体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晚清年代。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毕竟“报人”这个群体听起来就和严肃的历史研究挂钩,但翻开第一页,那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立刻抓住了我。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他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的编年史写法,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那些早期报馆的创办者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草莽英雄”的特质。他们大多不是科班出身的文人,而是带着一股子闯劲和理想主义精神的知识分子,甚至是早年接触过西方文化的新派人士。书里详细描绘了他们在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政局动荡的环境下,如何从无到有地建立起自己的传媒帝国,那种筚路蓝缕的艰辛,读来让人动容。比如,关于他们为了争取一个印报许可,如何在各方势力间周旋斡旋的细节,写得淋漓尽致,完全能体会到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易与智慧。这不仅仅是媒体史,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侧影。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视角——从精英主导的话语权,如何一步步向一个更广阔、更世俗的“公共领域”渗透。报纸作为这个新领域的先锋,其发展轨迹几乎就是近代社会心态变迁的缩影。作者对晚清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内部的派系斗争、思想路线的分歧,通过报刊论战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同看了一场场精彩的“思想擂台赛”。 我个人对于书中关于“文化商品化”的讨论感到很有启发。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知识分子如何平衡传播真理的责任感和提供大众喜闻乐见内容的市场压力?书中对小说连载、幽默漫画、甚至对八卦新闻的采用,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将其置于更宏大的现代性建构的背景下进行解读。这使得这本书不只是一部历史研究,更像是一部关于现代性焦虑和文化适应的深刻探讨。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很有层次感,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演进脉络。从最初带着强烈启蒙色彩、致力于“开民智”的早期报刊,到后来逐渐商业化、开始关注市场反应和读者口味的转型期,中间的每一次“转向”都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碰撞。作者对于报纸内容如何从纯粹的时事评论,扩展到包含小说、译文、甚至广告等多元化领域的分析,非常到位。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对“商业化”这一主题的探讨,它揭示了一个尖锐的矛盾:当报纸为了生存必须迎合大众时,其肩负的启蒙使命会不会被稀释?这种自我批判式的反思,让这本书的深度远超一般的人物传记或行业编年史。 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但这些史料的堆砌却处理得恰到好处,没有让人感到压迫。相反,那些具体的案例和引文,就像是给历史画卷增添了鲜活的色彩和声音。例如,书中对几家重要报纸在重大历史事件——比如洋务运动高潮或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报道角度差异的对比分析,非常精彩。通过这些对比,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报人背后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是如何影响新闻的“过滤”与“塑造”过程的。这本书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文本分析结合在了一起。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是极其流畅且富有洞察力的,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被说教”的感觉。作者对于“大众”这个概念的理解,也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深化。在晚清的语境下,“大众”并非铁板一块,它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充满张力的群体。书里探讨了报刊如何试图定义和引导这个“大众”,以及“大众”反过来如何用销量和关注度来塑造报刊的命运。这种双向互动的机制,是全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 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报人个体命运的捕捉。他们中的许多人,最终都成了历史洪流中的弄潮儿,甚至走向了政治舞台的中央,但也有不少人因为理念不合或斗争失利而销声匿迹。书中对这些“失语者”命运的描摹,虽然篇幅可能不如那些最终成功的巨擘,但却为整体的历史图景增添了必要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温度。这种对“成功”与“失败”都保持着审慎态度的写作方式,体现了作者超越简单褒贬的史学立场。
评分视角不错,材料占有也丰富,值得看看。
评分很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评分京东的就是好,包装好,物流快。
评分相当不错
评分不错,挺好,买来一看,活动时便宜
评分书不错,送货也很快,包装也没有问题,可以留着慢慢看了!!!
评分很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评分京东的就是好,包装好,物流快。
评分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