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兩捲和兩個附錄,第一捲為“論上帝”,第二捲為“論人和屬於人的東西”,附錄一為“論實體、自然、上帝”,附錄二為“論人的心靈。第一捲有十章內容,對上帝的存在、上帝是什麼、上帝的作用等問題進行瞭論述;第二捲有二十八章內容,闡明瞭他關於人的境況的看法,對人如何受被動感情的影響、人的理性的禦用以及用什麼方法能夠達到人的康樂和完善的自由等問題進行瞭闡述。
C.Gebhardt撰寫的倍內狄托·斯賓諾莎著《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兩捲並附錄)一書摘要
第一捲 論上帝
第一章 論上帝存在
第二章 上帝是什麼
悟性、愛戀、理性與貪欲之間的對話
依拉斯謨和戴奧費洛之間的對話
第三章 論上帝是萬物之因
第四章 論上帝的必然的作用
第五章 論上帝的天命
第六章 論上帝的命定
第七章 論不屬於上帝的屬性
第八章 論産生的自然
第九章 論被産生的自然
第十章 論什麼是善、惡
第二捲 論人和屬於人的東西
序論
第一章 論意見、作仰、認識
第二章 什麼是意見、信仰和清楚的認識
第三章 被動感情的起源,由意見産生的被動感情
第四章 論由信仰産生的善、惡,並論人的善、惡
第五章 論愛戀
第六章 論憎恨
第七章 論歡樂與悲戚
第八章 論推崇與輕衊
第九章 論希望與恐懼
第十章 論悔恨與懊惱
第十一章 論嘲笑與戲弄
第十二章 論榮耀
第十三章 恥辰與無恥
第十四章 論好感、感激與負義
第十五章 論真實與謬誤
第十六章 論意誌
第十七章 論意誌與欲望的區彆
第十八章 論以上各種論點的效用
第十九章 論我們的快樂
第二十章 佐證前章所論
第二十一章 論理性
第二十二章 論真實認識,論重生等
第二十三章 論心靈的不朽
第二十四章 論上帝對人的愛戀
第二十五章 論魔鬼
第二十六章 論真正的自由
附錄
Ⅰ 論實體、自然、上帝
Ⅱ 論人的心靈
Spinoza在世時隻齣版瞭兩部著作:1.《以幾何學方式論證的笛卡爾哲學原理》第一、二捲,附錄:形上學名義通釋(1663);2.《神學一政治學原論》(1670)。
1677年2月,Spinoza去世,他在去世前作瞭安排,預囑把他的遺稿在他死後交付給他的密友Jan Rienwerts。Jan Rienwerts者,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個齣版傢。
經過幾個生前友人的輯錄和籌措,1677年11月齣版瞭Spinoza遺集,稱為《內容目次見序文後所錄,B.d.S.遺集》。這集《遺集》沒有齣版地點,集前有一個序,也沒有作者姓名。在序文以後,按次收錄瞭以下五部著作:1.《倫理學》;2.《政治原論》;3.《論悟性的修養》;4.《書翰集》;5.《希伯來文法》。
翌年,1678年齣版瞭荷蘭文的遺集,內容範圍和1677拉丁文《遺集》是相同的。
這五部著作,或更正確地說,為1677年的《遺集》所載有的這五部著作中的材料,加上以上兩部生前齣版的著作,閤起來就是從Spinoza去世起,到十九世紀中葉止,為人所知的他的全部著作。
1677年的《遺集》序作者說到當時遺稿輯錄的情形,說它包括瞭友人手頭所存Spinoza遺稿的全部內容,並且說:“即使也許可以相信,在這人、那人那裏還藏有為這裏所沒有的我們的哲學傢的某些作品,但是可以肯定那裏不會有任何內容,這些內容不已經在這些遺稿裏更清楚地說到瞭嘛。”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對讀者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它不是那種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輕鬆翻閱的消遣之作。它需要你投入時間去咀嚼那些長句,去迴味那些精妙的轉摺。但正是這種“不妥協”的態度,鑄就瞭它的價值。它迫使你調動起自己所有批判性思維的工具,去質疑、去印證、去內化這些思想。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終極關懷”問題時的那種嚴肅與敬畏。他沒有試圖提供一個包治百病的終極答案,而是清晰地界定瞭人類心智在麵對“無限”時的謙卑位置。這種對知識邊界的清醒認知,比盲目樂觀的斷言更具啓發性。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許多過去習以為常的觀念産生瞭深刻的動搖和重構,這不僅僅是一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個人思想“洗禮”。
評分這部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藝術品,那種沉靜而深邃的色調,搭配上那種帶著年代感的字體,一下子就把我拉入瞭一種思辨的氛圍中。我本來是抱著一種探究西方哲學源流的心態去翻閱的,但沒想到,它在開篇就以一種極其剋製卻有力的筆觸,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思想框架。作者對“存在”的追問,不是那種空泛的形而上討論,而是緊密結閤瞭人類經驗的睏境與渴望。尤其是在論述“理性”與“信仰”的張力時,那種辯證的思辨過程,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知識的迷宮,卻每一步都踏在堅實的邏輯基石上。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引述經典文獻時所展現齣的那種遊刃有餘的功力,他不是簡單地堆砌名言,而是將這些思想的碎片巧妙地編織成一張網,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時代思想傢們在麵對同一終極問題時,思維的演變路徑。讀完前幾章,我感覺自己的心智被徹底梳理瞭一遍,那些原本模糊的概念,突然間變得清晰銳利起來。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耳目一新的是,它似乎提供瞭一種看待現代社會中個人迷失的全新視角。我們現在總是在談論“效率”、“數據”和“即時滿足”,而這本書卻引導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遺忘的“內在維度”。作者在探討人的“心靈結構”時,那種細緻入微的剖析,簡直就像是在為現代人的精神狀態做一次徹底的“解剖手術”。他沒有給齣任何廉價的安慰劑,而是直麵瞭人類本性的復雜性、矛盾性和局限性。這種誠實的態度非常打動我。我常常在想,當我們被外界的信息洪流裹挾時,是否還記得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是什麼?這本書就像一個沉靜的錨點,讓人在浮躁的時代裏,有機會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是”誰?這種對“本真”的追尋,遠比任何流行的心理學暢銷書來得深刻和持久。
評分從結構上看,這本書的布局堪稱精妙的建築學傑作。它並非綫性敘事,而是采取瞭一種螺鏇上升的論證方式。每一次看似迴歸起點,實際上都提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去重新審視先前的問題。作者極其擅長在看似不相關的領域之間建立起精巧的聯係,比如,他可以從古代宇宙論的視角,無縫過渡到對個體道德選擇的論證,而讀者在閱讀時並不會感到突兀,反而會驚嘆於這些看似分離的領域背後,竟然隱藏著統一的法則。這種宏觀的視野和對細節的把控能力,展現瞭作者強大的知識整閤能力。對於那些習慣瞭碎片化閱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一個絕佳的“重新訓練”自己進行係統性、整體性思考的契機。它要求你付齣專注,但迴報是思想上的巨大拓展,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其他快餐式讀物無法比擬的。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有點擔心這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院派”讀物,畢竟涉及的主題如此宏大。但令人驚喜的是,譯者的語言駕馭能力實在是高超。那些原本可能需要反復研讀纔能領會的德語或拉丁文哲學概念,經過他的處理,變得流暢且富有詩意。這種翻譯的質量,直接決定瞭讀者能否真正進入作者的思維世界。我注意到,在處理那些涉及倫理睏境或形而上學悖論的部分時,譯者並沒有采取生硬的直譯,而是用非常地道的中文語境進行轉述,使得思想的衝擊力絲毫未減。這種對原文精神的精準把握和對譯文錶達的優雅追求,使得閱讀過程本身也成瞭一種享受。它就像是為你打開瞭一扇通往深邃思想殿堂的密室之門,空氣中彌漫著智慧與曆史沉澱的氣息,每翻一頁,都像是與那位偉大的思想傢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
評分斯賓諾莎的哲學思考。
評分斯賓諾莎的哲學思考。
評分聖賢之書,值得一讀!
評分好書
評分很小的一本書
評分正版書籍,物美價廉,方便快捷
評分聖賢之書,值得一讀!
評分應當推廣斯賓諾莎的著作
評分聖賢之書,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