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严谨 编写依据为中医护理专业全国规范教材、*新行业规范和指南,参考相关权*学术论文观点,融合作者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学术成就
内容全面 系统地阐述了门诊、急诊、住院、危急重症等项目的中医护理内容,重点介绍了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疾病的辨证及护理,以及各专科常用护理技术等
知识点新 融入了*新中医护理进展和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有较好的先进性
实用性强 突出临床实践,将中医护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临床常见疾病辨证护理与中医传统护理技能结合,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体积量小 语言精炼,设计成口袋书,方便读者携带与查询
全书共分十二章九十节。系统阐述了门诊、急诊、住院、危急重症等项目的中医护理内容;简明扼要介绍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多种常见疾病的辨证及护理,其病种涵盖中医内科(中医急危重症、肺病证、心脑病证、脾胃肠病证、肝胆病症、肾膀胱病证、气血津液、经络肢体病症)、中医外科(皮肤疮疡病证、乳房病证、内痈、肛肠病证)、中医骨伤科、中医妇产科、中医儿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咽喉科;规范介绍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25项;书末附常用腧穴
张月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理事,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医院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医院协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专家库成员等
蒋谷芬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湖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木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湖南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医院管理协会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目录
第一章门诊护理常规
第一节预诊
第二节导诊
第二章急诊护理常规
第一节预检分诊常规
第二节急诊留观护理常规
第三节急诊患者转运常规
第四节急诊抢救护理常规
第三章住院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
第二节转科护理常规
第三节出院护理常规
第四章急危重症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危急重症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中暑
第三节高热
第四节神昏
第五节脱证
第六节中毒
第七节血证
一、血证一般护理常规
二、咯血
三、鼻衄
四、齿衄
五、吐血
六、便血
七、尿血
八、紫斑
第五章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肺病证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哮病
四、喘证
五、肺胀
六、肺痈
七、肺痨
八、肺癌
第三节心脑病证
一、心悸
二、胸痹心痛
三、眩晕
四、中风
五、心衰病
六、痫病
七、不寐
目录第四节脾胃肠病证
一、胃痛(胃脘痛)
二、腹痛
三、噎膈
四、泄泻
五、便秘
六、肠癌
七、呕吐
八、呃逆病
第五节肝胆病证
一、黄疸
二、胁痛
三、鼓胀
四、肝积
五、肝癌
第六节肾膀胱病证
一、淋证
二、水肿
三、癃闭
四、关格(肾衰)
五、膀胱癌
第七节气血津液
一、郁病
二、虚劳
三、消渴
四、血浊
五、血癌
第八节经络肢体病证
一、头痛
二、尪痹
三、痉证
四、痿病
五、腰痛
六、痹证
七、面瘫
第六章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皮肤疮疡病证
一、有头疽
二、丹毒
三、蛇串疮
四、白
五、湿疮
六、红蝴蝶疮
第三节乳房病证
一、乳痈
二、乳癖
三、乳岩
第四节内痈
一、肠痈
二、肠结
三、胆瘅和胆石症
四、胰瘅
第五节肛肠病证
一、痔
二、肛痈
三、肛瘘
四、肛裂
五、脱肛
六、锁肛痔
第六节其他
一、压疮
二、破伤风
三、毒蛇咬伤
第七章骨伤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骨折
第三节项痹
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八章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妇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崩漏
第三节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
第四节妊娠恶阻
第五节异位妊娠
第六节子痫
第七节产后缺乳
第八节瘕
第九节盆腔炎
第九章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肺炎喘嗽
第三节哮喘
第四节泄泻
第五节惊风
第六节水肿
第七节痄腮
第八节水痘
第九节疫毒痢
第十节胎黄
第十章眼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眼科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圆翳内障
第三节绿风内障
第四节高风雀目
第五节暴盲
第六节聚星障
第七节凝脂翳
第十一章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耳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耳鸣耳聋
第三节鼻渊
第四节颃颡岩
第五节喉关痈
第十二章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第一节艾条灸
第二节艾炷灸
第三节温针灸
第四节毫针刺法
第五节穴位注射
第六节皮肤针法
第七节拔火罐法
第八节刮痧疗法
第九节耳穴压豆法
第十节热熨法
第十一节中药换药
第十二节湿敷法
第十三节涂药法
第十四节敷贴疗法(发泡疗法)
第十五节熏洗疗法
第十六节中药保留灌肠法
第十七节中药煎煮法
第十八节刺络法
第十九节蜡疗法
第二十节蜂疗法
第二十一节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法
第二十二节中药坐浴
第二十三节穴位按摩(循经按摩)
第二十四节火疗法
第二十五节养生操
一、八段锦
二、六字诀
三、五禽戏
四、易经筋
五、24式太极拳
附录:常用腧穴
第一章 门诊护理常规
第一节 预诊
1.认真接待患者,态度热情,关心体贴,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2.开诊前做好相关准备:检查各诊室物品、器械、表格是否齐全,按固定位置放好。
3.诊查床上的床单、枕套每日更换。特殊患者诊查完后,及时更换床单位。
4.保持诊室清洁、整齐,空气流通,每日空气消毒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5.在候诊中,经常巡视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必要时护送至急诊科。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送传染科门诊,及时报告并采取消毒措施,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6.根据挂号顺序就诊。对老、弱、残、孕、重患者应优先就诊。
7.根据病情测量体温,发热患者引导到发热门诊就诊。
8.开诊前(后)维持就诊秩序,随时向患者介绍候诊须知及各科室方位,方便患者就诊。
9.根据季节及疾病的相关特点,发放健康宣教资料,介绍本专科特色治疗及护理。
第三节高热
一般指由外感时邪热毒及内伤疾病等引起的以体温升高至39 ℃ 以上为主证的多种急性发热综合征。中医学称壮热、火热、实热、日晡潮热等。是发生在许多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常见于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暑、风湿热、恶性肿瘤或临床输血、输液出现反应等。
(一)按危急重症护理常规
(二)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证候要点
(1)卫分证:高热、恶寒、头痛、口渴、咽干、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2)气分证:高热、汗出、烦渴或兼咳喘、咳吐黄痰或脘腹痞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干燥,脉洪数或滑数。
(3)营血证: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口鼻衄或肌肤斑疹隐隐、抽搐、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数。
2.病情观察要点: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变化及出血情况,警惕气随汗耗,真阴耗损,以致元阳衰微,变生脱证。营血证注意观察各种出血及斑疹的消长、分布、颜色、大小便等情况
(三)临证施护
1.卫分证
(1)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以流质、半流质为宜,忌食油腻、煎炸食品。外感发热如恶寒重时可给生姜红糖水或紫苏叶水、葱白萝卜水。
(2)中药不宜久煎,一般水沸后5~10分钟即可;用发散药时,汤药应热服,服后要加盖衣被,以微微汗出为宜。或进食少许热稀粥,以培汗源,助邪外达。如患者热已退,发散药即应停服,以免发散太过损伤津液。
(3)情志护理:关心、安慰患者,耐心解释,使其保持心情平和,避免忧思恼怒。
(4)特色治疗护理:邪在表者,严禁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降温,以免引邪入里而致热入心包;遵医嘱予以柴胡注射液穴位注射,取穴曲池。
2.气分证
(1)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以流质、半流质为宜,忌食油腻、煎炸食品;多饮清凉饮料如西瓜汁、绿茶、绿豆汤等以止渴生津。乳蛾红肿者遵医嘱用冰硼散、锡类散等吹喉。
(2)用白虎汤治疗者,煎药时间以水煎至米熟汤成,即可去渣温服;用大承气汤治疗者,煎药时要注意先煮枳实、厚朴,后下大黄,再下芒硝。
(3)劝导、安慰患者,向其讲解高热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4)特色治疗护理:遵医嘱予以中药煎汤擦浴,如荆芥水、石膏水擦浴;遵医嘱行大椎、曲池、合谷穴、风池等穴位按摩;中暑高热患者,遵医嘱可在两胁部、夹脊部、肘窝等部位进行刮痧;遵医嘱选用柴胡、金银花、黄芩、大青叶等中药煎汤饮用或注射柴胡注射液、黄芩注射液等,或选用中成药如紫雪丹、牛黄清心丸等;根据病情可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汤灌肠通便,也能够降温退热。
3.营血证
(1)绝对卧床休息,加护栏保护,防止躁动坠床,惊厥者适当约束。有皮肤感染或出血倾向者,不宜行皮肤擦浴。常规降温措施不能使体温降至38��5 ℃以下,可遵医嘱加用人工冬眠药物全量或半量静脉滴注,并在使用中监测血压变化。持续氧气吸入,协助患者拍背排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人工机械通气。
(2)高热抽搐者,可遵医嘱喂服紫雪丹以清热熄风镇痉,停止抽搐后可经鼻胃管注入芦根水生津止渴或鲜藕汁以凉血止血。
(3)特色治疗护理:抽搐发作时可遵医嘱指掐人中、合谷穴,高热可十宣放血。
(四)并发症的护理
1.惊厥:发作时应托起患者下颌,上下齿之间垫上牙垫,将舌拉出口外,防止舌咬伤;不可强力按压或扭曲抽搐痉挛之肢体,应随同患者动作加以保护。
2.吸入性肺炎:保持口腔清洁,头偏向一侧,让唾液和痰液顺势外流,并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做好口腔护理,口唇干燥者涂以液状石蜡。
2.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被,防寒保暖,避免外邪侵袭。体质虚弱者,可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平素易于感冒者可进行耐寒锻炼,自夏天开始坚持冷水浴,持之以恒,可收良效。
4.积极治疗原发病。
前言
为了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突出中医药特色”为主题的等级医院评审活动,全面提高中医医院护理人员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我们组织中医护理专家编写了本书。本书在理论基础上突出中医护理实践,体现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全书以指导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日常工作中正确地进行辨证施护,提高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服务水平。
全书共分为12章。包括中医门诊、急诊及住院一般护理常规;急危重症疾病护理常规;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包括内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将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融为一体,不仅是中医护理人员临床工作专业指导丛书,也可以作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考核中医护理人员辨证施护能力和中医护理专业水平的参考标准。
本书编写得到了各位领导、专家和护理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借鉴、参考和引用大量文献资料,限于篇幅,我们在参考文献中只列出了部分主要文献,谨此向有关的编者和出版社表示深切的谢意。鉴于我们水平有限,疏漏和错误之处,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期不断完善。
编者
2017年2月9日
最近我得到了一本《中医护理新技术与新进展》的书籍,让我耳目一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前瞻性,它着重介绍了近年来中医护理领域涌现出的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书中不仅涵盖了传统中医护理的创新应用,比如将针灸、推拿等技术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还探讨了一些新兴的护理模式,例如基于中医理论的心理护理,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中医护理,如中药熏蒸仪、经络检测仪的应用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这些新技术的研究背景、操作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引用了相关的研究数据和文献,让我能够充分了解这些新技术的科学依据和临床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又能兼顾理论深度和实践操作的书籍。最近,我偶然间看到了一本名为《中医护理临床案例解析》的书,内容之丰富、讲解之透彻,让我爱不释手。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真实临床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各种疾病在中医护理过程中的表现、辨证思路以及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每一个案例都包含了患者的详细信息、主诉、中医辨证、治疗经过以及护理效果,并辅以专业的点评和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医理论如何应用于临床实践,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
评分最近我收到一本名为《中医护理实践指南》的医书,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十分清晰,首先是对中医护理的概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其历史渊源、基本原则以及与西医护理的比较优势。接着,便进入了具体的内容,书中将各种疾病按照中医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类,比如“外感病证”、“内伤病证”、“妇儿科病证”等,每一类下又细分了具体的病种,并详细列出了辨证要点、护理措施、用药参考以及饮食禁忌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直观地展示了推拿、艾灸等操作手法,以及一些中药材的形态,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偏重理论学习的护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评分我最近读到一本叫《现代中医护理手册》的书,深感收获颇丰。这本书的特色在于它将传统的中医护理理念与现代医学的循证护理相结合,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书中首先强调了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康复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了许多成功的案例。随后,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疾病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的护理策略,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的护理方法,以及对高血压患者的“平肝潜阳、滋补肝肾”的调理建议。书中还包含了不少基于现代研究成果的中医护理技术,如中药外敷、穴位贴敷在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方面的应用,让我对中医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名临床经验不算太浅的护士,我一直在寻找一本真正能够贴近临床实际,方便查阅的实用型工具书。近来,我偶然接触到了一本名叫《中医护理新视野》的书,当拿到手里时,我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翻开目录,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非常广泛的中医护理理论和实践,从基础的辨证论治在护理中的应用,到各种常见病症的中医护理方案,再到一些特色疗法如穴位注射、拔罐、刮痧等的操作规程,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中医护理,也给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和有效的处理方法,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病例非常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