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国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系列教材:肾病专业》主要特点如下:
1.建立临床需求为牵引的实践技能培训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培养应用型临床药师的需求,克服传统教材重理论轻实践、重药学轻医学的不足,强调药学与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建立临床需求为牵引的实践技能培训模式,设计了多种临床培训量化表格,注重培养学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教材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步伐,突显教材的先进性与**性
教材内容及时吸收了行业新知识并参考国内外**指南,建立了临床药师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培养,临床药师科研思维与能力培养等新内容,能够与临床药师岗位的能力要求相对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性。
3.构建“教考结合”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学员的综合能力
《全国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系列教材:肾病专业》着眼于中国临床药师培养的实际问题,建立以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程度为目标的考核,通过以考促学、以学促用,提高服务,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的能力。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二、培训对象
三、培训时间
四、培训方式
五、培训内容与要求
第二部分 培训大纲
第三部分 培训内容
第一章 肾病理论知识
第一节 肾脏的解剖生理和功能特点
一、肾脏的解剖和形态
二、肾脏的功能要点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病因及病理
一、肾脏损伤的体液免疫机制
二、肾脏损伤的细胞免疫机制
三、肾小球对免疫损伤的反应
第三节 肾脏疾病的诊疗方法和技术
一、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询问
二、肾脏的影像学检查
三、肾活检技术
第四节 肾脏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一、尿液检查
二、肾小球功能检查
三、肾病相关免疫学检查
第五节 免疫抑制剂
一、糖皮质激素
二、烷化剂(氮芥类)
三、亲免素结合剂
四、代谢拮抗剂
五、生物制剂
六、其他
第六节 水肿治疗用药
一、袢利尿药
二、噻嗪类利尿药
三、保钾利尿药
四、升高胶体渗透压的药物
五、其他
第七节 钙磷调节剂
一、含钙制剂
二、非含钙制剂
三、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
第八节 抗凝药物
第九节 其他药物
第二章 肾脏疾病与药物治疗基本技能
第一节 药物性肾损害
一、药物性肾损害的特征
二、常见致病药物
三、药物性肾损害的易感人群
四、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机制
五、药物性肾损害的治疗及预后
第二节 肾功能不全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一、肾功能不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二、肾功能不全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三、肾功能不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四、肾功能不全对药物清除的影响
五、透析对药物的影响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剂量调整
一、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粗略估计药物用量
二、负荷剂量
三、维持剂量
四、治疗药物监测
第四节 各种常见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的使用
一、抗感染药物
二、降压及心血管药物
三、镇痛剂
四、抗癌药
五、内分泌及代谢药物
六、胃肠道用药
七、神经系统用药
第三章 常见肾脏疾病治疗实践技能
第一节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一、肾病综合征
二、急性链球菌感染肾小球肾炎
三、其他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第二节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二、过敏性紫癜肾炎
第三节 泌尿系统感染
一、膀胱炎
二、肾盂肾炎
第四节 急性肾损伤及急、慢性肾衰竭
一、急性肾损伤
二、横纹肌溶解急、慢性肾衰竭
三、挤压综合征导致的急、慢性肾衰竭
第五节 慢性肾病
一、临床相关知识
二、药物治疗原则及具体措施
三、药学监护
第六节 肾脏替代治疗
一、腹膜透析
二、血液透析
第四部分 考核与评价体系
一、考核目的
二、考核办法
三、考核内容
附录
附录1 培训计划相关表格(1年计划)
附录2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序言
纵观全球临床药师教育发展历程,在欧美发达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开设Pharm.D学位以来,临床药师职业培训教学体系已较为完善,临床药师作为一支具有专业药学知识的队伍,是临床医疗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工作价值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目前我国临床药师的培训与培养初显成效,但距国际标准还有较大距离,尤其是临床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对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与医疗质量的提高度上、对国家药事法律法规落实度上体现的还不够充分。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药师的综合素质与内涵,使其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国家新医改政策中找准定位,我们参考了国际权威的临床药学培训教育模式及指南,充分结合中国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建立了新型临床药师培训工作的理论体系和考核标准。由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组织撰写的《全国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系列教材》凝聚了全国知名医院临床药学专家及相关临床科室教授的集体智慧,旨在将一部精良的临床药师培训论著呈现给广大临床药学工作者,以满足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发展的需要。
本套教材主要特点如下:
1.建立临床需求为牵引的实践技能培训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培养应用型临床药师的需求,克服传统教材重理论轻实践、重药学轻医学的不足,强调药学与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建立临床需求为牵引的实践技能培训模式,设计了多种临床培训量化表格,注重培养学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教材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步伐,突显教材的先进性与权威性
教材内容及时吸收了行业新知识并参考国内外权威指南,建立了临床药师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培养,临床药师科研思维与能力培养等新内容,能够与临床药师岗位的能力要求相对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权威性。
3.构建“教考结合”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学员的综合能力
本套教材着眼于中国临床药师培养的实际问题,建立以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程度为目标的考核,通过以考促学、以学促用,提高服务,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的能力。
肾脏疾病的临床管理与前沿进展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和内分泌器官,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体生命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负担加重以及环境因素的改变,肾脏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本书旨在全面梳理当前肾脏疾病的临床管理现状,并深入探讨近年来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涌现出的前沿进展,为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份详实、系统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 第一部分: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与评估 本部分将聚焦于肾脏疾病的早期识别、准确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肾功能不全的评估:我们将详细介绍评估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计算方法及其临床意义。重点阐述不同eGFR分级对疾病管理策略的影响,以及eGFR下降的动力学监测价值。同时,还将讨论血肌酐检测的局限性,以及如何结合其他指标更全面地评估肾功能。 尿液分析的深度解读:尿液分析是诊断肾脏疾病的基石。本部分将深入解析尿液的常规检查项目,包括尿蛋白、尿潜血、尿沉渣的形态学分析。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蛋白尿(如白蛋白尿、管型尿)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意义,以及尿红细胞形态学分析在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肾后性血尿中的作用。此外,还会涉及尿液电解质、渗透压等指标的临床应用。 影像学检查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部分将系统介绍各类影像学检查的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在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囊性病变、结石、梗阻性肾病、肾脏血管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将特别强调对肾脏大小、皮质厚度、回声、血流灌注等参数的解读,以及如何在影像学基础上指导进一步的病理生理学判断。 肾脏活检的地位与技术进展:肾脏活检仍然是许多肾脏疾病金标准诊断的金标准。本部分将详细介绍肾脏活检的适应症、禁忌症、术前评估及术后护理。重点在于对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的分类、免疫荧光和电镜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以及肾脏活检结果如何指导后续治疗。同时,还将探讨微创肾活检技术的最新进展,以降低其风险并提高诊断效率。 遗传性肾脏疾病的筛查与诊断: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普及,遗传性肾脏疾病的诊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本部分将概述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如多囊肾病、Alport综合征、遗传性肾炎等,并介绍相关的基因检测方法和遗传咨询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常见肾脏疾病的临床管理 本部分将针对临床上最常见的几种肾脏疾病,进行详细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策略的梳理。 慢性肾脏病(CKD)的综合管理:CKD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谱。本部分将深入探讨CKD的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和诊断。重点在于CKD不同病因(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iga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等)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我们将详细阐述CKD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血压控制、血糖管理、血脂调控、蛋白尿管理、贫血纠治、骨矿代谢异常管理以及酸碱平衡的维持。特别会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运动)的重要性。 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治:AKI是危及生命的急症,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本部分将系统介绍AKI的定义、分期、病因分类(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及各自的临床特点。重点在于AKI的监测、诊断流程以及根据不同病因制定的治疗策略,包括容量管理、药物调整、纠正电解质紊乱、支持呼吸循环等。将特别关注AKI的预后评估和长期随访。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糖尿病肾病是CKD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本部分将深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重点在于强调早期筛查(微量白蛋白尿)的重要性,以及多靶点联合治疗策略,包括强化血糖控制、优化血压管理、使用RAS阻滞剂、SGLT2抑制剂及GLP-1受体激动剂等。 高血压肾病的诊治:高血压是导致CKD的重要危险因素。本部分将阐述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机制,以及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重点在于个体化降压目标设定,以及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物,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 IgA肾病的诊断与治疗: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部分将详细介绍IgA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如MEST-C评分)及其预后意义。重点在于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ACEI/ARB等)的选择和时机,以及对特定亚组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其他常见肾脏疾病的管理:除了上述疾病,本部分还将涵盖如狼疮性肾炎、血管炎相关肾损伤、肾小球硬化症、药物性肾损伤等常见肾脏疾病的临床管理要点。 第三部分:肾脏替代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时,肾脏替代治疗是必要的。 血液透析的原理、适应症与并发症:本部分将详细介绍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机器设备、透析液组成以及不同透析模式。重点在于血液透析的适应症(急性与慢性)、透析处方的制定(如透析频率、时间、干体质量)、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中心静脉导管)的选择与维护。同时,还将深入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如低血压、高血压、肌肉痉挛、透析相关性低热、皮肤瘙痒、心血管事件等,以及相应的处理对策。 腹膜透析的原理、适应症与并发症:腹膜透析作为一种家庭治疗方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部分将介绍腹膜透析的基本原理,包括腹膜的透析功能,以及不同透析模式(如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自动化腹膜透析APD)。重点在于腹膜透析的适应症、腹腔导管植入术、腹膜透析液的选择、腹膜透析处方的制定以及居家护理指导。还将详细阐述腹膜透析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腹膜炎、导管相关感染、腹壁疝、腹水、透析液残留等,以及预防与处理措施。 肾移植的适应症、术后管理与长期随访: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最佳选择。本部分将介绍肾移植的适应症、供体来源(亲属供体、非亲属供体、遗体供体)以及移植术前评估。重点在于肾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早期并发症(如感染、排斥反应、出血、淋巴漏等)的监测与处理,以及长期的抗排斥治疗、肾功能监测、并发症防治(如心血管疾病、肿瘤、骨质疏松等)。 肾性贫血的治疗:肾性贫血是CKD的常见并发症。本部分将深入探讨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铁利用障碍等。重点在于血红蛋白(Hb)水平的监测,以及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和铁剂的应用。将讨论ESAs的剂量、给药途径、最佳靶目标Hb值,以及铁剂的评估与补充方式,并关注其潜在的风险与监测。 肾性骨病(CKD-MBD)的管理:CKD-MBD是CKD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部分将阐述CKD-MBD的发病机制,包括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活化障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重点在于监测血钙、血磷、血PTH、维生素D水平,以及钙剂、活性维生素D、磷结合剂、钙敏剂等药物的应用。还将关注非药物治疗,如饮食控制和透析过程中的磷清除。 心血管疾病与CKD的协同管理: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本部分将探讨CKD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重点在于CKD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评估与管理,以及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第四部分: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聚焦于肾脏疾病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为未来的诊疗提供启示。 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与应用: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新型生物标志物被发现,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提供了新的工具。本部分将介绍目前在肾脏疾病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生物标志物,如circRNA、miRNA、外泌体、特定的蛋白标志物等,以及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在肾脏疾病中的探索: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为治疗遗传性肾脏疾病和修复受损肾脏组织带来了新的希望。本部分将回顾目前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和干细胞治疗(如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在肾脏疾病模型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前景。 精准医学在肾脏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精准医学强调根据患者的个体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本部分将探讨精准医学理念如何在肾脏疾病的个体化诊断、药物选择、疗效预测等方面发挥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多组学数据整合,实现更精细化的疾病管理。 人工智能(AI)在肾脏疾病诊断与管理中的潜力:AI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大数据挖掘、疾病预测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部分将探讨AI在辅助肾脏疾病诊断、预测肾功能下降速度、优化透析方案、辅助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本部分将关注近年来在研的针对不同肾脏疾病机制的新型治疗药物,例如靶向炎症通路、纤维化、缺氧等的小分子药物,以及新型免疫调节剂和基因治疗药物等。 本书力求内容严谨、更新及时,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的指南和研究成果,旨在为广大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通过深入理解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为肾脏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最终改善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