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漫画形式,在简介了中医经络学的起源与发展之后,详细介绍了人体的经络系统、经络的作用和经脉理论,腧穴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十二经脉与腧穴 , 奇经八脉与腧穴 , 以及经外奇穴的基础知识。全书内容严谨科学,表达通俗流畅,形式活泼新颖,化繁为简,为初学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和学习体验。
罗大伦:原名罗大中,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博士,原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大国医》主讲嘉宾。他用生花妙笔还原了一个个的古代的名医,将他们神奇精湛的医术、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古道热肠的义举呈现在世人面前。《漫画中医》系列图书是他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的用漫画解读中医的全新创始。
宝金剑: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卫生学校,4代传承医家,优秀共产党员,党员代表,个人诊所被评为“辽宁省优质文明诊所”称号。行医三十年,用丰富的中医理论和精良的医术治愈了大批患者的疑难杂症,尤其在针灸理疗领域造诣颇深。
于春华:视绘画为平生挚爱,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具百倍热情,一直在探索传达中医文化的新方式。现与罗大伦博士合作,尝试着运用漫画手段再现中医国学的精妙,开启一条通俗说中医的新途径。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它在讲“经络与疾病”这个主题的时候,虽然不是深入探讨病理,但它用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说明了经络不通可能导致的一些常见问题。我记得当时它可能讲到了“胃经”,然后描述了胃经不通可能会导致胃胀、食欲不振,甚至面部长痘。它会画一个“胃”的小人,然后一堆“堵塞物”卡在胃经上,然后身体其他部位就出现了不舒服的信号。它还可能提供一些简单的疏通方法,比如通过按摩某个穴位,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用了一种“情景模拟”的方式,让读者能够代入。比如,它可能会问:“你是不是经常感到胃胀,吃东西后更不舒服?或许你的胃经需要‘清理’一下了。”这种互动式的语言,加上形象的插画,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就像在和一位朋友交流,而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虽然它不会告诉你具体该用什么药物,或者进行多么专业的治疗,但它能让你意识到,身体的很多不适,可能都和经络的运行有关,从而让你更关注自己的身体信号,并开始思考一些简单的自我调理方法。这本书在我心中,扮演了一个“点醒者”的角色,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身体的健康问题,虽然我后续还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去深入了解,但它确实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关注经络”的种子。
评分这本关于漫画中医的书,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讲“穴位”的部分。我一直觉得中医的穴位很神奇,好像点对了地方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每次看传统医书,那些穴位的定位描述都像天书一样,什么“在上臂外侧,肘横纹上七寸”,我光是听着就晕了,更别说自己去找了。这本书就厉害了,它用了大量的手绘图,非常详细地标注出穴位的位置。而且,它不仅仅是给你一个点,还会用很多箭头和指示线告诉你,从哪里参照,大概在哪个肌肉或者骨骼的附近。我记得有一个穴位,好像是治头痛的,它画了一个人像,然后用一条虚线从耳朵后面延伸出来,告诉你大概在这个位置,旁边还有小字说明这个穴位对哪些类型的头痛比较有效。最棒的是,它还配了一些小小的“使用说明”,比如按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力度,大概要按多久,以及按压后可能会有什么感觉。我试着按照它的指示在自己身上找了几个穴位,虽然不确定是否完全准确,但确实能感受到按压在特定部位时,会有一种酸胀感,甚至有时候身体会传来一些微妙的反应。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接地气”,没有空讲理论,而是教你如何去实践,如何去感受。当然,我承认自己对中医的理解还停留在非常表面的层面,这本书的穴位介绍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但它确实给了我一个实际的工具,让我能够开始探索和体验中医的神奇之处,这比单纯看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
评分我当时买这本漫画中医,纯粹是因为好奇,想看看漫画怎么能讲明白那么复杂的医学知识。这本书大概是讲了人体的十二经络,还包括了奇经八脉的一些基本概念。它把经络的走向画得非常直观,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肺经,它好像是从胸口上面开始,一路向上,然后绕过肩膀,再沿着胳膊外侧一直到手指。书中还把每个经络的神话故事或者传说跟它的功能联系起来,让记忆点更深刻。比如,它可能会说某个经络的“守护神”是什么,或者这个经络在古代被认为掌管着什么“天象”之类的,虽然我知道这些是辅助记忆的,但不得不说,确实比死记硬背要有趣很多。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和经络相关的养生方法,比如某个季节应该注意疏通哪条经络,通过特定的动作或者饮食来辅助。我当时觉得挺新鲜的,虽然我平时生活比较忙,也没法完全照做,但至少知道了有这么回事,以后有机会可以尝试。这本书的绘画风格比较鲜明,色彩运用也比较大胆,整体感觉很活泼,不会让人产生阅读压力。它可能在专业深度上不是最强的,但它成功地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把我这个对中医一窍不通的普通读者,引入了经络这个领域,让我对它产生了初步的兴趣,这对于一本入门读物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评分关于这本书,我记得它在讲解“脏腑与经络的关系”这个部分的时候,做得相当有意思。我以前对中医的“脏腑”概念就很模糊,知道有心肝脾肺肾,但它们和身体的哪些功能以及经络有什么联系,我真的搞不清楚。这本书就把它形象化了,它可能用了一个比喻,把身体比作一个大工厂,每个脏腑就像是工厂里的一个部门,而经络则是连接各个部门的“运输线”。当某个部门(脏腑)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它连接的“运输线”(经络),进而影响到身体的其他部分。我记得它里面有一段,可能是在讲“肝经”的时候,会提到肝主疏泄,如果肝气不舒,就可能影响到肩膀、颈部的酸痛,甚至情绪上的烦躁。它会画出一个小小的“肝脏”形象,旁边跟着很多“气”的小人,然后画出它们怎么通过经络“跑”到身体的其他地方。这种方式让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医学理论,不再是生硬的文字描述,而是更像在看一个生动的故事。而且,它还可能提到一些简单的辨别方法,比如通过面色、舌苔或者一些身体上的反应来初步判断哪个脏腑可能出了问题,再和它对应的经络联系起来。虽然我当时看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理解所有细节,但整体感觉是,这本书为我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系统性的关于脏腑和经络之间相互作用的认知框架,让我不再觉得它们是孤立的概念,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我记不太清了,好像是跟中医经络有关的,我当时买它主要是被它“漫画”这个名字吸引了,想着能用比较轻松有趣的方式了解点中医知识,毕竟传统的医学书籍都太枯燥了。打开之后,发现里面的插画风格确实挺可爱的,画风比较日系,角色设计也很有辨识度。它主要讲的是经络这个概念,我之前对经络的认识非常模糊,只知道大概有个“气血流通”的说法,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哪些经络对应身体的哪个部位,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完全是一头雾水。这本书就试图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通过漫画的形式来解释。我记得里面好像有个情节,是通过一个“身体探险”的视角,跟着主角去“巡视”身体里的经络,每到一处就介绍一下这条经络的名称、走向以及它掌管的一些身体功能。比如,走到某个胳膊上的地方,就会出现一条代表经络的线,旁边还会配上几个小人和它们在做什么,生动地表现了经络的运行。当然,我承认自己看书比较浮于表面,很多细节可能没仔细看,但整体印象是这本书在努力让经络这个比较玄乎的东西变得容易理解。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门,让我对中医的某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的认知,尽管具体的操作和深入的理论我还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去学习,但至少不再感到完全陌生和畏惧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