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硃旭

老爺子硃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鳳儀 著
圖書標籤:
  • 底層人民
  • 時代變遷
  • 個人命運
  • 傢族史
  • 社會現實
  • 曆史小說
  • 硃旭
  • 中國故事
  • 個人奮鬥
  • 改革開放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青年齣版社
ISBN:978751534879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9467
品牌:中國青年齣版社(CHINA YOUTH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416
字數:25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老爺子硃旭》是硃旭的妻子宋鳳儀女士生前所作,記錄瞭硃旭的人生之路,藝術之路,也是作為妻子送給丈夫的一份凝聚著她晚年精力的禮物。宋鳳儀是北京人藝的著名演員,也是著名的編劇,她和硃旭在一起五十多年風風雨雨,一起經曆許多坎坷,也一起享受瞭成功的輝煌,他們有一個幸福卻並不完美的傢庭,但是一傢人在一起用愛化解瞭許多艱難,硃旭和宋鳳儀也一起迎來平靜的晚年。
  在宋鳳儀的筆下,硃旭從一開始那個先天條件並不太好的傻大個兒,憑著自己的天分與努力,逐漸變成瞭一個優秀的演員。生活中的硃旭愛好眾多,他可以給孩子們親手做鳥籠子,也可以悶在屋裏一個人給小魚接生,他親手做的風箏曾經參加北京風箏協會的展覽,他愛下圍棋,會拉鬍琴,京劇唱得非常好,喜歡拉著於是之去釣魚,經常跟英若誠在一起喝酒。可是硃旭在傢裏,經常什麼東西都找不到,醋瓶子倒瞭也不扶一下。他就是這樣一個可愛又可氣的老頭兒。
  宋鳳儀也以專業的態度,詳細記錄瞭硃旭的經典之作是如何誕生的,這些經典角色的背後又有著哪些感人的故事,在這本書裏,可以看見硃旭的藝術之路是如何展開直至到達高峰。宋鳳儀老師於2015年離開瞭人世,她留下來這部真實、生動的記錄,一個妻子對自己丈夫的情深厚誼都在書裏。

作者簡介

  宋鳳儀(1928年1月18日—2015年2月12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演員、編劇。曾齣演《北京人》《駱駝祥子》等多部話劇作品。著有著作《夕陽紅中話硃旭》《滄桑歲月稠》。
  1958年創作獨幕話劇《誤點》,被北京市文聯評為優秀獨幕劇劇本,後入選《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優秀獨幕劇選集》。1981年創作多幕話劇《張燈結彩》,由河北話劇院演齣,參加全國話劇匯演,獲得全國話劇優秀劇本奬。後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中國電影公司發行。2012年,將著名作傢李明宇長篇小說《堅守》改編成話劇《清純依舊》,由四川大學錶演係畢業演齣。2014年,與李衛閤作,創作劇本《理發館》被列入“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2014年8月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齣。

目錄

序 001
一步一個腳印
“三次失言” 010
童年往事 017
自稱“戲簍子” 025
終於當上瞭演員 030
剋服瞭“口吃” 036
練習芭蕾舞 044
一切從生活中來 051
學習姐妹藝術 059
“隻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 063
良師與益友
與焦菊隱 068
與舒綉文 075
與於是之 079
與童超 093
與英若誠 104
與牛星麗 116
與梅阡 124
與周寰 133
我們這個傢
戀愛與結婚 144
愛玩的硃旭 155
共渡難關 171
漫長的歲月 176
下放勞動 193
緬懷 200
突如其來的災難 204
喜做伯樂 207
少見的采訪 212
特彆的生日 217
爺爺和孫女 220
細中也有粗 227
金婚紀念日 233
藝術之路
舞颱劇《嘩變》的演齣 240
舞颱劇《芭巴拉少校》的演齣 247
舞颱劇《紅白喜事》的演齣 253
附錄一:形象的矛盾和演員的創造| 硃旭 259
附錄二:排練《紅白喜事》中的幾點體會| 硃旭 253
舞颱劇《屠夫》的演齣 259
電影《小巷名流》 266
電影《心香》 271
電影《闕裏人傢》 277
電影《變臉》 282
電視劇《酒友》 287
電視連續劇《末代皇帝》 293
電視連續劇《大地之子》 304

精彩書摘

  戀愛與結婚
  1948年的鼕天,北京的人民帶著緊張心情翹首以待數月,終於獲得最大的喜訊。有著古老文化的北京城避免瞭遭受戰火的塗炭,老百姓舉雙手贊成,發自內心地歡迎解放軍不開一槍不放一炮地進駐北京城。我和硃旭都幸運地趕上新時代的誕生。在過去封建觀念統治下,書香門第的傢庭決不允許女孩子齣頭露麵去演戲,
  這是下九流的行業。中國解放瞭,戲劇藝術不再受歧視,更新觀念的同時,文藝工作者的社會地位提高瞭,女人也不再受舊觀念的約束,和男人一樣有平等社會地位,有工作的權利。我就按照自己的意願,不顧傢人的反對,參加瞭人民文工團。為瞭充實自己,1949年根據我的請求,調進華北大學第三部,在戲劇係進行政治及戲劇理論等方麵的學習。這時硃旭也已經進入華北大學戲劇係。我們同校同係並不同班,每星期總有一次大課,全係的學生都到禮堂聽課。雖然有許多機會可以在大課堂認識,可我們並沒有相識。
  我從初中時代就開始演戲,為瞭不讓傢裏人知道我演戲,就把名字雪如改成鳳儀。每到鼕天我都參加由同學自發辦的為窮苦人募捐寒衣的義務演齣。到新年的前夕,再次為他們義演一次,賣票的錢全部捐給窮人。首次排的是獨幕話劇,由日本劇本翻譯過來的,名字叫《父歸》,我演女兒,由北京劇社社長劉景毅導演。這之後,我就參加瞭學生業餘劇團北京劇社,從此對話劇發生瞭興趣。
  “八一五”勝利後,我隨劉景毅參加演劇第二隊,正式成瞭職業演員。1948年在演劇二隊演齣話劇《夜店》,根據高爾基原著《底層》改編而成,由焦菊隱導演。我演其中的林黛玉一角。這齣戲的演齣很轟動,也是我個人獲得的創作上的成功。積纍瞭幾年的演戲經驗,源於此。當政治理論學習結束後進入實踐階段的時候,校方免去瞭我的戲劇實踐,提前畢業,並調到華北大學第二文工團成為正式演員。半年過後,硃旭也調到華北大學第二文工團,這樣我們纔彼此認識,可是並不熟識,接觸的機會不多。因為硃旭剛來的時候分配在燈光組管理燈光,我在演員隊,分工不同,部門不一樣,很難得見著麵,見麵也不認識。
  華北大學第二文工團改編成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的時候,精簡一大部分人員。人少瞭,在會議上,在食堂裏常容易見著麵,也隻是說些不鹹不淡的話:
  “忙嗎?”
  “還好。”
  “今兒天氣挺好,沒齣去玩?”
  “沒有,在排戲。”
  1950年抗美援朝,中央戲劇學院組織巡迴演齣隊,我們話劇團參加瞭三個小戲的演齣。我在《母親的心》裏扮演兒媳婦桂花,硃旭在《吃驚病》裏扮演美國兵。這期間我們在化妝室裏每天都能見麵。由於他在《吃驚病》裏演得很齣色,引起全團人對他的注意,我也是此期間加深對他的印象。以後我們又同在一個演員
  隊,接觸的機會逐漸多起來。
  我們從無量大人鬍同搬到史傢鬍同的大宅院。這裏的房子和院子更多瞭,前後共有三層大院,是一座中國庭院式的建築。有長廊,假山石,蘋果樹,正房帶寬大的走廊,鼕暖夏涼,真是有點景色呢!到瞭鞦收季節,大傢用竹竿去打核桃,摘蘋果,采海棠,好不愜意。有一年核桃豐收,打瞭多半大竹筐的核桃呢!按人頭分果實,數量不多,每人都能收到點。那時我們還是少男少女,三五知己聚在一起吃著收獲的果實好不快活。休假時,鼕天結伴去滑冰,夏天結伴去遊泳。年紀大點的就留在花園式的大院打剋朗棋,玩撲剋牌。玩的時候大傢可以盡情玩,工作的時候必須全身心地投入,決不允許懈怠。每到節日總有晚會,硃旭是俱樂部的主任,通常他都是這些活動的組織者和帶頭人。
  硃旭也是球類愛好者,在我們史傢鬍同大院裏有一塊空地,他提齣瞭一個設計方案,想把這塊空地建成籃球場,這份建議書得到眾青年和院領導的支持。他招兵買馬動員起全劇院的小夥子,一時間平地的平地,運土的運土,熱火朝天,連曹禺院長都被感動得參加到勞動的行列裏。幾天的工夫,一個像樣的籃球場豁然
  齣現在眼前。硃旭很愛護這個籃球場,以他為首的健兒們經常齣現在籃球場上打比賽,個個精神抖擻,其樂無窮。偶爾我也到籃球場上去看他們的比賽。因為那時候我父親正癱瘓在床上,養傢糊口的擔子就落在我的身上,在心理上承受著壓力,比較少地齣現在這種熱鬧場閤裏,也許這倒引起他的關注。不知道從什麼時
  候開始,他經常到排練廳看我排戲,他總是很認真地經過思考再誠懇地提齣建議。他的藝術見解很有獨到之處,我經常從他的意見裏得到啓發,在藝術創造上我們逐漸地産生瞭共同的語言。隨之,互相之間都有著好感。有優秀的影片上演時,相約同去觀看。閑暇的時候,我們同去北海遊園,在同伴中有敏感者提醒我:
  “當心!他看上你瞭。”
  “彆瞎說瞭。”
  我堅決否認,因為他從來沒有用語言錶示過什麼,我們隻是朋友而已。果然,在這一年的鞦天,晚飯過後,他約我到他心愛的籃球場上去散步。那天晚上月亮特彆的亮,我們邊散步邊閑談,突然他站住腳注視我半天,抽冷子說瞭句:“我喜歡你!”
  沒想到他就直截瞭當提齣來瞭,我一時精神準備不夠,又覺婚姻大事應取慎重態度,而且我還需要徵求父母親的意見,不宜馬上迴答,就先婉言謝絕瞭。他有點懊喪並沒有氣餒,他仍舊鼓起勇氣說:“你考慮考慮,不必立刻迴答。”
  “好!”
  “我等著!”
  “行!”
  經過這麼明確錶態後,反倒覺得很不自然。我們倆人都不知道再說點什麼,默默地走瞭一陣子。鞦夜的風有點涼,互道瞭一聲:“明天見!”各自迴到自己的宿捨樓裏。
  第二天見麵仍感尷尬,經過再三的思考,我認為我們並不閤適。原因是我比他大兩歲,藝齡也比他多幾年。我比他成熟,他還是個單純的小夥子,我們不宜做夫妻。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中國舊傳統的觀念和女人的虛榮心。誰都想嫁給一個顯赫的人物,我也不例外,在婚姻上也幻想著白馬王子。50年代時候,我比他高一個級彆,按照傳統的觀念,女人要嫁給比自己的學曆、級彆都高的人,甚至於傢庭的社會地位、財富等都要高於女方,要講“門當戶對”,否則就要受到親朋好友的非議,父母的譴責。這是我當時不能接受他的最大障礙。處在情感和舊觀念的矛盾中,我內心深處撞擊得很激烈,久久不能決定。可是我們還經常在一起。硃旭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他呢,什麼都不再提瞭,我們仍舊是保持一定距離的好朋友。我看得齣來,他心裏也很不平靜,是惆悵,是苦悶。他本來是很愛玩的人,這以後一反常態,當假日大傢齣遊的時候,他總一個人留在宿捨裏,不是打掃衛生,就是濛頭睡大覺,再不然就沒完沒瞭地洗衣服。這不像他平時的錶現,很明顯他的苦惱是我給造成的,我心裏很覺不安。剛巧我排練曹禺所著《北京人》裏的素芳,在創造角色的過程中遇到一些睏難,他知道我在工作上碰到瞭苦惱。於是他抽齣時間專門到排練廳看我排戲,從中找齣問題,企圖幫我解決,幫我排憂解難。他並沒有因為我的拒絕有所忌恨,仍舊保持著友善的關心。從他的身上我找到瞭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東西——真摯。想起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韆教萬教教人求真,韆學萬學學做真人。”
  可見有什麼比真摯更珍貴的呢?!這不是誰都能有的,也可以說這是做人的根本。我開始思考我們之間的關係,真摯的情感不光是他做人的根本,也是他作為一個好演員的素質。他的聰明,他在學習上的刻苦,在藝術上的錶現能力,都是對於他在今後前途上有所發展的條件。憑我對他的瞭解,我相信,今天他雖然還是一個普通的演員,明天他就會成為舞颱上一顆光彩奪目的明星。突然我對他産生瞭希望的寄托,把我對他的認識坦率地嚮父母親說清楚,請他們不要隻看現在,要看到將來的發展。終於,父母親被我說服瞭,我取得瞭他們的同意。
  一個星期日的下午,我約他到北海公園去散步,在這次遊園中我明確地告訴他我的決定,他高興地不想迴來,隻想在公園裏走哇……走哇……這一天很晚瞭我們纔迴到宿捨。
  我們於1957年12月12日,正式舉行瞭結婚典禮。和我們同一天結婚的還有劇院的劇作者蘭蔭海與張虹,著名錶演藝術傢董行佶與陳國榮,我們三對集體結婚。劇院的領導把我們三對的婚禮當作一件大事來做。這一天,各戲組都停止排戲,行政部門和演員隊的朋友們都來幫助布置新房。禮堂設在史傢鬍同新落成的小劇場內,全劇院的乾部、傢屬都來參加婚禮。門外敲鑼打鼓,門內大放音樂。由工會主席楊寶琮主持婚禮,副院長趙啓揚主婚,劇院決定,大傢自願送份子,可以送五毛錢。這筆錢集中起來交給食堂做婚宴的酒席錢,差多少再由劇院給補上。全劇院好好地熱鬧瞭一天。那正是首次排演《茶館》的時候,第一版裏有一個人物叫“小心眼”的,是國民黨時期的吉普女郎,這個角色由我擔任。首次演齣後發現這個人物跟小丁寶重復瞭,到第二次演齣的時候“小心眼”就被刪掉瞭蘭蔭海當時是核心組的成員,董行佶演馬五爺,我們三個人都是本戲組的。焦菊隱先生為瞭祝賀我們三個人的婚禮,特彆開恩,第二天全戲組仍放假一天。難得有這麼一天休息,於是之和他的夫人李曼宜也為瞭慶祝我們結婚,第二天一大早,其實是十鼕臘月的天時,也不知道是誰建議的,他們特陪我和硃旭跑到動物園去玩瞭半天。
  一年以後,當硃旭知道他要當爸爸的時候,他高興地找瞭好幾位已經做瞭母親的人,詢問人傢怎樣注意胎教,應該怎樣照顧孕婦。他買瞭許多這方麵的書籍,閑時就翻閱一下。當我不能演齣時,隻能在傢休息待産,正值春天到瞭,萬物復蘇,氣象宜人,窗戶的玻璃上貼瞭許多飄來的柳絮。我也是閑著無事可做,打掃著室內的衛生,一時高興,爬上窗颱推開窗戶擦玻璃。硃旭正在排戲,乘中間休息,跑迴來看看,看我正坐在四層樓的窗颱上興高采烈地擦玻璃,可把他嚇壞瞭。他急跑到窗颱前讓我扶著他的肩頭下來,因擦到半截,我執意要擦完,他又要急著去排戲無法幫我,怎麼辦呢?他急中生智找來一條捆行李的繩子係在我的腳腕上,把另一頭係在桌子腿上,仍舊不放心地韆囑咐萬囑咐一番,帶著100個不放心的樣子去排戲瞭。這是結婚後我纔發現他還是個細心的男人!
  硃旭在關鍵時刻考慮事情很周到。記得正演《蔡文姬》的時候,我久病的父親正處在彌留之際,忽而清醒,忽而昏迷,嚅嚅的輕聲細語中可以辨認齣,他想最後見我一麵。晚上,我有演齣不能請假迴去,為瞭不影響演齣,保證不讓我帶著難過的情緒上颱,硃旭一晚上也沒有告訴我這個不幸的消息。他替我嚮老人做瞭最後的告彆。迴來後,他一直在後颱陪著我,演齣結束,他仍舊沒有告訴我,隻是催我快卸妝早點迴傢休息。為瞭讓我睡個好覺,到瞭第二天清晨,他纔如實地通知我。雖然我深感遺憾,但是這不能怪他,那時的演齣紀律很嚴格,要求:“以演齣為主,一切為瞭演齣,一切服從演齣。”
  生離死彆雖是大事,也是個人的事情。“個人的私事再大也是小事,私事必須服從工作的需要,隻要有演齣對於任何個人的私事都不遷就,這是一條鐵的紀律。”硃旭就是根據這條原則,替我細心地處理瞭個人和工作關係。
  1958年是龍騰虎躍大躍進的一年,日夜大煉鋼鐵,工作的繁忙超過往年。硃旭毫無怨言,一切工作都是奮力而行。也正是在這一年,我生下第一個兒子,取名小龍。當我要臨産時,硃旭要到農村去演齣《劉介梅》。劉介梅這個角色沒有B製,隻有他一個人演,所以不能請假,也無法倒換,隻能委托年輕的小夥子李源照顧我。李源剛從工廠調到我們劇院來,那時候他還沒有結婚,是個單身漢。我們都住在首都劇場的四樓,也很鄰近。硃旭臨走前把我托付給他,請他在我臨産的時候照顧一下。10月份已經颳起瞭鞦風,也有瞭絲絲的涼意。一個淩空皓月深夜的12點鍾,我打點好日用物品,敲開瞭李源的房門。他還在睡眼濛矓中聽說我要生産瞭,把他嚇清醒瞭,急忙用自行車把我送到醫院。拂曉的時候我聽見孩子的哭聲,隨著我被送迴病房,嬰兒送進嬰兒室。第二天上午醫院打電話通知李源說:“恭喜你!你愛人給你生瞭一個大小子,今天下午可以來探視。”
  還沒等李源解釋我跟他的關係,電話掛上瞭。李源急忙通知硃旭我們母子平安,希望他能第二天迴來一趟。直到第四天的中午,硃旭趁白天沒有演齣的空當,匆匆忙忙跑迴來看望他的長子。他手裏提著一包蛋糕,站在病房門口迅速用眼睛掃視著每一個床位,我一眼就看見他喊瞭一聲:“硃旭!”
  他激動地趕快走過來,一屁股就坐在床頭的椅子上,看瞭我一下不知說什麼好,突然伸手摸摸我的頭說:“不發燒?”
  “是,生孩子不發燒。我挺好。”
  他放下心來,欣慰地笑瞭,很抱歉地說:
  “我來不及給你買什麼,在村裏的閤作社給你買瞭一斤蛋糕。”
  他急速打開包:“吃一塊吧!嘗嘗。”
  “不餓呢!待會兒再吃。”
  “想著,餓瞭就吃啊!孩子呢?什麼時候能讓看?”
  “要吃奶瞭,就會抱來瞭。”
  他抬起手腕看看錶,心裏有點急地站起來說:“我能到嬰兒
  房去看嗎?”
  “可以,就是隔著玻璃窗看,不讓進去。”
  “哦,我一會兒就得走!”
  我張大眼睛問他:“乾什麼這麼急?”
  “沒辦法,晚上還有演齣,坐汽車還得兩個多小時纔能到,
  從汽車站走到村裏也得50分鍾,還得化妝呢,時間挺緊。”
  “噢!你給孩子起個名字。”
  “好。嗯,唉!是男孩還是女孩?”
  “瞧你!是男孩。”
  他欣慰地笑瞭。
  我說:“要是女孩你就不這麼高興瞭吧?”
  “誰說的?女人是半邊天,我敢不高興?!”
  他又欣慰地笑瞭。護士抱著孩子進來喂奶,剛到床前,他就急著接過去。第一次做爸爸的喜悅時時浮現在他的臉上。他用雙臂抱起剛生的嬰兒,小小的軟軟的身體在他長長的手臂裏感覺不舒服,嘎啦……嘎啦……地哭起來,他手足無措的不知該怎麼辦。隻好交給我趕快喂奶吃。他目不轉睛地看著漸漸入睡瞭的嬰兒,很認真地思考著給兒子起個什麼名字,還沒等想好就離開瞭我們,匆匆趕迴大興去演齣。剛齣醫院兩天,我就患上乳腺炎,半夜急診住進協和醫院,隻好把孩子交給做過母親的人輪流看管著。第二天早晨做的開刀手術引流,沒想到是由外地來的實習年輕小大夫做的,開錯瞭奶管,把好的奶管切開瞭,奶就不停地往外湧齣,使得刀口無法愈閤。發炎的奶管沒動,病竈依然存在。又做瞭第二次手術,本來這不是大手術,這麼一來,一時半會兒的我也迴不瞭傢,孩子沒有人照看。硃旭不得不在上午趕迴來找保姆,下午再匆忙迴去,晚上演齣。他沒有時間到醫院裏去看我,使他心懸兩地十分勞纍。
  滿月的這一天,我痊愈齣院,硃旭也結束瞭下鄉演齣,勝利歸來。大傢絡繹不絕地到傢裏來看我們,我們倆手忙腳亂地操作飯菜邀大傢一塊慶賀。突然噩耗傳來,硃旭的母親煤氣中毒,預備好的慶賀午餐也沒來得及吃。我們急忙趕到醫院,因搶救無效,當天下午辭世。老人在世的時候對硃旭百般疼愛,我們整天忙碌在工作中,幾乎年年的三十晚上都在舞颱上彩排,沒有時間陪伴老人傢吃年夜飯。初一是大年,照例要演齣,有時還要加演日場,很少能和傢人團聚在一起過年。老人在世的時候我們疏於照料,反而還要勞纍老人傢照顧我們。想起這些他總是很內疚。一直過瞭很長時間,他對母親的思念和歉意纔漸漸地淡化下去。
  ……

前言/序言

  序
  今年是我和硃旭的金婚,作為妻子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瞭紀念我們結婚50年(1957年—2007年),送給他凝聚著我晚年精力的一份禮物。
  提起筆來,想說的太多瞭,又不知從何說起,我仰頭望著靜靜的夜空,漫天的繁星,有的星星黯淡無光,有的星星熠熠閃爍,這景象使我産生瞭許多聯想……我想到它們像地球上的人群一樣,有人奮鬥一生都沒有獲得成功,有人卻一生光彩奪目,都是一樣的星星,一樣的人,為什麼呢?它讓我思索著,這是多種因素形成的,有主觀的因素,有客觀的條件,禁不住又讓我聯想到硃旭能跨進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大門,這是客觀條件,是他的運氣,為什麼這麼說呢?從硃旭的外在形象講,他不是靚仔帥哥,更不是風流倜儻的小生,隻不過是個一米八一的傻大個兒,黝黑的皮膚,說話還帶著結巴嗑兒的東北哥們兒。可是從他的眼睛裏卻時而閃爍齣一種智慧和內秀,這種含蓄的內在素質成瞭他做演員的優越條件,但是結巴嗑兒又是他做話劇演員的最大忌諱。這是一個矛盾,麵對一個這樣條件的人,如果不是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他會不會做演員呢?如果不是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他能不能有今天的成就呢?當年很難說,現在肯定地講,硃旭是經過北京人藝的係列錘煉,纔成纔的。這是事實,恐怕這就是主客觀互動作用的結果。那麼,就先從硃旭這些年取得的成績說起吧!
  1984年舞颱戲《紅白喜事》獲文化部頒發的錶演一等奬。1988年舞颱劇《嘩變》是他一舉成名之作,在美國電颱及《紐約時報》都進行瞭報道,並且得到瞭好評。1991年《芭巴拉少校》演齣後,英國嚮24個國傢報道瞭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首次上演蕭伯納的劇作,演齣是十分成功的。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於第二屆、第五屆兩次頒發給他“中國話劇金獅奬”。
  1990年硃旭離休後,他的藝術生活轉移到影視圈內,此時比他在舞颱上演齣更加繁忙。觀眾的影響麵擴大到國際影壇,《闕裏人傢》《變臉》《紅衣少女》《小巷名流》《颳痧》《洗澡》《心香》等影片上映。除在我國的颱灣、香港、澳等地放映外,在日本、美國、新加坡等眾多國傢放映,均獲好評。
  《闕裏人傢》於1992年獲第一屆文華奬(原“政府奬”)最佳男主角奬。
  1990年為紀念世界電影100周年、中國電影90周年在上海舉行隆重的紀念會,來自颱灣、香港及世界各地的著名導演、演員、攝影傢、評論傢等齊聚一堂。硃旭被邀請參加,他和許多國內外的老朋友久彆重逢,促膝長談,進行著藝術上的交流。他被內外行一緻推薦榮獲本次頒發的“中華影星成就奬”,這是對他在電影創造上的一次藝術總結,被確認為中國電影界的優秀演員。在舞颱上他是老兵,在影壇上他是新秀,他非常珍惜這次的盛會。
  1998年硃旭和中國電影代錶團,應邀帶著《變臉》參加颱灣“金馬奬”的展覽演齣。
  《颳痧》於2001年放映後,硃旭獲得百花奬最佳男配角奬。
  2005年中國電影100年時,在海南島三亞市舉行盛大的慶祝會,硃旭被評選為百年百人的“優秀電影演員奬”。
  2007年4月百年話劇紀念活動中,硃旭受到國傢領導人的錶彰。並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優秀話劇藝術工作者奬”。
  2007年8月中國電影藝術學會,在青島市為硃旭頒發特彆榮譽奬的“火鳳凰杯”。
  2007年9月25日,硃旭作為第10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奬”的代錶,受到北京市政府領導的接見。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日閤拍的電視連續劇《大地之子》,轟動整個日本,傢喻戶曉,他被日本公眾稱為“中國父親”,超過當年收視率最高的《阿信》。此劇播齣後,他在日本獲得兩項大奬及一項“為世界和平與藝術做齣貢獻”的最高榮譽奬,創價大學創始人池田大作先生親自寫信嚮他祝賀。
  他所主演的電影《變臉》在國內獲得青年電影節的優秀影片及最佳男主角奬。同年的鞦天又在東京第九屆國際電影節上被評為最佳影片,硃旭被評為最佳男演員,封為“影帝”稱號。這一年他獲得瞭五個大奬,報紙的大標題為“今年是硃旭的獲奬年”。
  在東京的頒奬颱上,他十分激動並發自肺腑地說齣:“因為時間的關係,我不能多說,但我想說的話是感謝培養瞭我40多年的北京人藝。日本朋友對《大地之子》評價非常高,他們說這是最好的錶演,中國人錶演上非常突齣。他們對我的評價實際上也是對北京人藝在錶演體係上的成就的充分肯定。說明人藝的錶演藝術的主張與實踐都是獨樹一幟的,在藝術上是相當成功的。”
  日本記者單獨訪問他時,他說:“北京人藝建院就是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動力,為目標的。”
  他無論在什麼地方,走到哪裏,他時刻都不會記北京人藝,這裏有他眾多的良師益友。確實是這樣的,他愛劇院勝過愛任何地方;這裏有他青春時代的腳步,有他中年時期對“文化大革命”的睏惑,有他晚年時期的輝煌和安樂。人的一生隻有一次青春,他的青春年華都是在這裏度過的,他怎麼能夠不情係劇院呢!這裏每一個角落他都熟悉,他都難忘。這座藝術殿堂清楚地記錄瞭他成長的過程,教會他如何清白做人,如何認真演戲,如何憑著藝術良心對待事業和社會。在這座世界聞名的藝術殿堂裏,不僅培養他如何走上正確的藝術道路,也培養他如何做一個有文化、有道德的人。齣人纔不是偶然巧閤事,要育人就要有建樹,中國有句古話說:“玉不琢不成器。”硃旭是經過這樣的煉纔成長起來的,他的一生都是在這裏度過的,這裏是他終生難忘的地方,這是怎樣的一個母體呢?
  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關懷下,建成專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首都劇場。如今首都劇場已被載入“世界建築史”,是世界知名的劇場之一,它擁有全中國第一個有鏇轉功能的舞颱。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以後簡稱“北京人藝”)是專業化的演齣團體,成立於1952年6月12日。由著名劇作傢曹禺先生擔任院長,副院長為中國著名導演歐陽山尊,著名藝術行政領導趙啓揚任副院長兼黨委書記(後任職文化部副部長),總導演由藝術大師焦菊隱擔任,還有夏淳、梅阡等多位導演。這個領導班子集中瞭中國文藝界的精英。
  1962年以後,人藝黨委做齣重要決定,鑒於我國藝術領域中的學術理論還是一片“空白地”,決定著書立說,為在學術理論方麵形成話劇藝術的中國學派做齣貢獻。以焦菊隱先生為首,創立瞭“北京人藝演劇學派”。在建院的55年中(1952年—2007年)已形成自己的演劇學派。“……以現實主義為基礎,民族化為核心的話劇體係和方法,是相當的完整和係統的,它創造性地繼承瞭格哥蘭?斯坦尼拉夫斯基體係,創立瞭‘心像’學說,它把世界著名的演劇體係,加以融化、創造,形成它特有的理論和方法,自成一傢,對中國話劇乃至世界話劇理論寶庫的一大貢獻……”(摘自《論北京人藝演劇學派》一書,1995年由北京齣版社齣版)這是北京人藝藝術創造的指導思想和方法,也是它獨具的藝術風格。北京人藝以學術建院,在戲劇理論指導下進行藝術創造。
  該劇院在幾十年中保留下瞭許多的優秀劇目,它體現齣“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精神,並使舶來品的話劇有瞭民族化的藝術特點,曾到德國、法國、瑞士、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美國、愛爾蘭、埃及等國,以及我國的香港、颱灣、澳門、上海、武漢、天津、杭州等地巡迴演齣。在導演、錶演及舞颱美術設計、置景、音響效果等方麵均獲得好評。
  由老捨先生所著,焦菊隱先生導演的《茶館》演遍全世界,取得許多的殊榮,這和劇院培養齣大批的人纔分不開。舞颱美術設計方麵有王文衝、辛純、韓西宇、陳永祥、黃清澤以及後來的吳穹等人。演員中有早已成名的舒綉文、葉子、呂恩、趙蘊茹、楊薇、方琯德、刁光覃、田衝等多位老藝術傢。建院後由劇院培養齣的有於是之、硃琳、鄭榕、童超、藍天野、英若誠、鬍宗溫、蘇民、牛星麗、呂奇、李婉芬、林連昆……以及目前被廣大觀眾所關注的中青年演員濮存昕、宋丹丹、楊立新等,一代一代的新人輩齣。還有全國知名的四大導演:焦菊隱、歐陽山尊、夏淳、梅阡。
  硃旭就是在這樣一個人纔濟濟的劇院成長起來的,如今他已經結齣纍纍碩果,他要迴報自己的劇院。在老一代同齡人中他是後起之秀。自1952年建院起他就邁進瞭人藝的大門,如今他已是人藝的元老。學習、排練、演齣,與眾多的良師益友共同切磋琢磨,研究探索,體驗實踐,也共同經過瞭風風雨雨的年代。
  我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同行,無論他在舞颱上還是銀幕上,我都是他忠實的觀眾。在他創造的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形象中,我以真誠的態度選擇齣他的一部分成功的創造,並且為他記錄下來,反饋給他自勉。作為同行,我願意探索他的錶演藝術,供文壇後代藉鑒與參考,也是作為一生從事文藝工作的我,僅此對文化事業稍盡點滴義務而已。並在紀念百年話劇的同時,獻給培育瞭大批藝術人纔,也包括培養瞭硃旭的藝術殿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留做一份曆史的見證和藝術資料。
  在藝術問題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個人的意見總有局限性,難免有偏歧,望朋友們能給予指正。
  宋鳳儀
  2007年4月


《江山故裏:風雲際會中的傢國情懷》 本書簡介 《江山故裏:風雲際會中的傢國情懷》是一部以宏大曆史背景為依托,深植於時代變遷中的人物命運的史詩巨著。它並非僅僅描繪瞭一位或幾位英雄的個人奮鬥史,而是試圖通過錯綜復雜的傢族群像和地方勢力的興衰,摺射齣特定曆史時期下,個體與時代、小傢與大國之間錯綜復雜的情感糾葛與責任擔當。 本書的故事橫跨數十年風雲變幻的歲月中軸綫,從一個相對寜靜的南方水鄉小鎮“青溪鎮”的日常生活拉開序幕。青溪鎮,如同那個時代無數個承載著鄉土記憶的角落一樣,錶麵上平靜祥和,內裏卻早已暗流湧動,孕育著變革的種子。 一、 時代洪流中的傢族群像 小說的核心圍繞著青溪鎮上最具影響力的兩大望族——瀋傢與陸傢展開。 瀋傢世代經商,以精湛的絲綢織造工藝和敏銳的商業頭腦聞名於周邊數縣。瀋傢的掌舵人瀋清源,是一位深諳世故、極富遠見的實業傢。他信奉“亂世藏金,盛世濟民”的哲學,在動蕩的年代裏,竭力保護傢族産業和鎮上百姓的生計。然而,商業上的成功無法阻擋政治風暴的侵襲。瀋傢子輩中,長子瀋景曜心懷傢國理想,不甘於僅做一個富商,他積極參與瞭新思潮的啓濛活動,這使得他與父親的保守穩健産生瞭激烈的衝突。次子瀋景行則更具實用主義色彩,他試圖在不同政治勢力之間周鏇,以求傢族的延續,他的抉擇往往遊走在道義與生存的鋼絲之上。 陸傢則世代為士,以耕讀傳傢。他們的精神支柱是陸懷瑾,一位飽讀詩書、淡泊名利的地方學者。他畢生緻力於地方誌的整理和古籍的保護,堅守著文人的氣節。陸傢的人對權力的追逐不感興趣,他們更關注文化傳承的血脈。然而,時代的車輪滾滾嚮前,陸懷瑾的孫輩,尤其是長孫陸遠航,在目睹瞭傳統秩序的崩塌後,毅然投筆從戎,試圖用實際行動去書寫曆史,而非僅僅記錄曆史。他的理想主義色彩與瀋傢子輩的現實考量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與映照。 二、 故土與理想的抉擇 故事的張力主要來源於“堅守故土”與“追逐理想”之間的矛盾。 當外部勢力滲透,地方權力結構開始瓦解時,瀋傢和陸傢必須做齣選擇。是固守在青溪鎮的絲綢作坊和書院中,維護已有的秩序和安逸,還是響應時代號召,將自己的資源和智慧投入到更宏大的變革之中? 瀋清源力圖在商業上為抗擊外侮提供物質支持,但他的商業行為常常被誤解為投機。陸懷瑾則堅持文化獨立,但在知識分子群體中也齣現瞭路綫之爭:是“齣世”隱修以保存火種,還是“入世”呐喊以喚醒民眾? 小說細膩地刻畫瞭不同代際成員在麵對傢園和信念時的掙紮。瀋景曜試圖將商業模式與新的治理理念結閤,希望通過經濟基礎的革新來實現社會公平;而陸遠航則在戰場上體會到理想的殘酷性,他發現知識的理論必須被鮮血和犧牲去澆灌纔能生根發芽。 三、 水鄉的隱喻與命運的交織 青溪鎮本身就是故事的一個重要角色。它的地理位置決定瞭它既是富饒的糧倉,也是兵傢必爭之地。鎮上的河流、橋梁、古老的宗祠,都見證瞭傢族的榮辱興衰。 小說采用瞭多綫敘事結構,通過不同視角的切換,展現瞭時代的復雜性。例如,一個情節可能是從瀋傢作坊中一個工匠的角度,敘述他如何因為戰爭爆發而失去生計,轉而投靠軍需供應;緊接著,鏡頭會切換到陸遠航在遙遠的前綫,麵對決策的失誤和人性的考驗。 書中還描繪瞭大量配角的命運,如協助瀋傢管理賬目的老管傢,在動蕩中堅守女德與傢族尊嚴的瀋傢女眷,以及那些因為社會變革而被迫流離失所的普通百姓。他們共同編織瞭一幅復雜而真實的時代畫捲,揭示瞭任何宏大敘事之下,都不乏個體命運的悲歡離閤。 四、 貫穿始終的主題 本書的核心主題是對“責任”與“傳承”的深刻探討。 責任不僅是對血親的義務,更是對生養自己的土地和文化傳統的責任。傳承,則不僅僅是財富或技藝的傳遞,更是精神價值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其內核不變的艱難抉擇。 《江山故裏》並非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呈現瞭一個個充滿張力的睏境。它邀請讀者去思考:在曆史的轉摺點上,一個傢族、一個社群,究竟該如何定位自己?是成為曆史的塑造者,還是成為曆史的記錄者?當故鄉的麵貌因戰火或政策而麵目全非時,那種根植於心底的“傢國情懷”又將以何種形式得以安放? 全書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有古典文學的含蓄韻味,又不失對現實矛盾的深刻洞察力,是一部值得細細品讀的關於“根”與“遠方”的時代挽歌。它以細膩的筆觸,勾勒齣在風雨飄搖的大背景下,小人物們所展現齣的令人動容的堅韌與抉擇。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在閱讀《老爺子硃旭》之前,我對這位老先生的瞭解僅限於屏幕上的形象,總覺得他離我們很遙遠,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藝術大師。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用一種極其生活化的語言,講述瞭硃旭老爺子的人生故事,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長輩,坐在你身邊,娓娓道來。書中並沒有刻意去渲染他的光輝事跡,而是將筆墨放在瞭他日常生活中那些瑣碎卻又充滿智慧的片段。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他與傢人相處的細節,那些平凡的對話,那些不經意的關懷,都透露齣深厚的親情。這讓我看到,即使是站在藝術巔峰的巨人,也同樣有柔軟的內心,同樣需要愛與被愛。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真正的偉大,往往就蘊藏在最樸實無華的生活之中。它教會我,即使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也不能忽視身邊最珍貴的人事物。每次讀完,都會讓我更加珍惜當下,更加懂得感恩。

評分

我拿到《老爺子硃旭》這本書時,純粹是齣於對這位老藝術傢過往作品的好奇,但讀罷之後,纔發現它遠不止於此。這本書的結構非常獨特,它不像傳統的傳記那樣按時間順序鋪陳,而是通過一係列主題性的章節,將硃旭老爺子的精神世界層層剝開。我尤其被其中關於“堅持”的那一部分深深吸引。書中通過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展現瞭他在藝術道路上所付齣的巨大努力,以及麵對睏難時那種不動搖的決心。這不僅僅是對藝術的執著,更是對人生信念的堅守。我常常會想象,在那些不被鏡頭捕捉的歲月裏,老爺子是如何憑藉著一腔熱血,剋服重重阻礙,一步步走嚮今天的成就。書中還穿插瞭許多他與其他藝術傢的交往片段,這些文字沒有絲毫的炫耀,而是展現瞭他作為一個人,在藝術圈中的真誠與坦率。我從中看到瞭一個真實的硃旭,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普通人”,但正是這個“普通人”,卻在自己的領域裏達到瞭非凡的高度。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成功”的定義,它不僅僅是外在的光環,更是內在的充實與堅持。

評分

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翻閱瞭《老爺子硃旭》這本書,它帶給我的感受,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書中對硃旭老爺子人生曆程的描繪,並沒有刻意去迴避那些艱難時刻,反而以一種坦然的態度,將他如何在睏境中堅守與突破的過程,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放下”的解讀。人生總是充滿得失,而老爺子在經曆過大風大浪後,所展現齣的那種淡然與豁達,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讓我意識到,生命中很多時候,重要的不是得到瞭什麼,而是學會瞭如何去放下。書中穿插的一些關於人生哲理的片段,並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他的人生經曆,自然而然地流露齣來,顯得格外真摯。我從這本書中,看到瞭一個生命走嚮成熟的軌跡,看到瞭一個靈魂在經曆歲月洗禮後的光輝。它讓我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個階段,更加懂得如何去擁抱生活。

評分

《老爺子硃旭》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它不是那種激昂澎湃的史詩,而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我從這本書中看到的,是一位生命在時間的洪流中,如何沉澱齣屬於自己的獨特韻味。作者在書中,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而是用最簡潔、最真實的文字,勾勒齣硃旭老爺子的一生。我反復品讀瞭書中關於他對於“角色”的理解,那種對每一個小人物都懷揣敬意的態度,讓我深受啓發。它不僅僅是關於錶演的技巧,更是關於如何去理解人生、理解他人。我仿佛能聽到他在舞颱上,用聲音和肢體訴說著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而書中的文字,則將這些故事背後的思考與感悟,一一呈現。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藝術,源於生活,忠於生活,並最終迴歸於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我從中汲取瞭力量,也獲得瞭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

當翻開《老爺子硃旭》這本書時,一股溫情而又厚重的氣息撲麵而來,仿佛是與一位相識多年的長者圍爐夜話。我本以為會看到關於一位藝術傢的輝煌成就,或是某個曆史時期的風雲變幻,但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筆觸更加細膩,更像是在描繪一個人靈魂的軌跡。作者以一種近乎虔誠的姿態,捕捉瞭硃旭老爺子生命中那些細微卻又至關重要的瞬間。我常常在閱讀時,想象著老爺子那充滿智慧的眼神,或是他偶爾流露齣的頑童般的笑容。書中對他人生起伏的描繪,並非簡單地羅列事件,而是深入探討瞭在每一次跌宕中,他內心是如何經曆掙紮、思考與成長的。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他晚年生活的那幾章,沒有瞭舞颱上的鎂光燈,生活迴歸到最樸素的日常,但正是這些日常,展現瞭一個生命最終的沉澱與釋然。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傢人深沉的關懷,以及在平靜中依然閃爍著的藝術追求,都讓我深深動容。這本書不是一本說教的書,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生命中最寶貴的品質——堅韌、善良、熱愛,以及對過往的坦然。每一次閤上書本,我都會陷入長久的沉思,仿佛剛剛經曆瞭一次與一位智者的人生對話。

評分

老爺子的藝術人生,精彩豐富,

評分

真的!質量不錯!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好,質量不錯,多次購買瞭,有需要還會再來

評分

真的!質量不錯!

評分

真的!質量不錯!

評分

還沒看,看過後再來評價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還沒看,看過後再來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