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者:艾伦·图灵传 [PROF:alan turing decoded]

解码者:艾伦·图灵传 [PROF:alan turing decode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德莫特·图灵 著
图书标签:
  • 艾伦·图灵
  • 计算机科学
  • 密码学
  • 二战
  • 传记
  • 历史
  • 人工智能
  • 数学
  • 英国
  • 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095723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0342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PROF:alan turing decoded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1页
字数:28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解码谜样科学家的传奇人生

艾伦·图灵,在他年仅42岁的一生中,有着惊人的成就。他是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的奠基者;他在二战期间破译恩尼格码,改变了战争的局势。而在外人眼中,他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一个老套的教授,一个同性恋者,并因此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的死,究竟是自杀还是意外,依旧没有准确的答案。
  

2. 一部由家庭成员撰写的艾伦?图灵传

和叔叔艾伦·图灵一样,德莫特?图灵也曾在谢伯恩和剑桥接受教育,通过对家族成员以及艾伦·图灵同事朋友的采访,他逐步走近了真实的艾伦·图灵。通过当时的通信、记录、报道,还原真实的场景;配合着大量的照片,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3. 大量史料的首次公开

从1975年第一份布莱切利公园资料的公开,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公园对公众的重新开放,德莫特密切关注着对密码破译员们功绩的逐渐揭露。书中史料,包括英国政府为图灵平反的声明,均是首次公开。围绕着这位天才的谜团,正在逐步解开。


  

内容简介

  

在英国,艾伦·图灵被视为国家英雄。“二战”时期,他协助军方破解德军密码,帮助盟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因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贡献,他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20世纪100个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外人眼中,艾伦·图灵是一个不合群的、老套的教授。但事实上他不是教授,“教授”只是他的绰号,是跟他一起在布莱切利公园破译密码的朋友开玩笑时取的。


  

通过走访图灵的亲友、同事,搜集逐步公开的战时资料,艾伦·图灵的侄子德莫特·图灵,渐渐走近了他这位神秘的叔叔,并向人们展示了他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童年经历对他的性格有怎样的影响?什么启发了他极富创造性的理论?除了破解恩尼格码,战时他还参与了哪些工作,为什么这些工作的保密度更高?他真的孤僻、不合群吗?被判严重猥亵罪的真相是什么?他究竟是不是自杀?2013年皇家赦免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作者简介

(英)德莫特·图灵

和他的叔叔艾伦·图灵一样,德莫特?图灵也曾在谢伯恩和剑桥接受教育。从牛津大学新学院获得遗传学博士后,德莫特进入法律界,先后在英国财政部律师处和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工作。

作为艾伦·图灵的侄子,从1975年第一份布莱切利公园资料的公开,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公园对公众的重新开放,德莫特密切关注着对密码破译员们功绩的逐渐揭露。他是布莱切利公园受托人之一。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 1

第一章 靠不住的先辈 / 5

虚惊一场 / 9

贫穷的意义 / 14

分隔两地的抚育 / 18


第二章 悲惨的童年 / 21

消失的公主 / 23

沃德家的日子 / 26

快照模板 / 31

酒窖里的科学 / 38


第三章 旅途方向 / 43

谢伯恩与三R原则 / 48

晚餐后的演讲 / 52

行星间的万有引力和一颗超新星 / 60


第四章 国王学院 / 69

莫科姆一家 / 72

在船上 / 76

德语的主宰 / 83

对数学思维积极的贡献 / 88


第五章 逻辑的机器 / 95

邮寄带来的麻烦 / 105

秋日离别 / 110

镜中奇遇 / 114

邱奇和艾伦的论文 / 123


第六章 教授 / 133

怪异的建筑群 / 137

波比男孩 / 142

教授遇见神父 / 153

无情行为 / 158

“-1”的平方根 / 161

金蛋 / 164

封锁之中 / 167


第七章 窥镜的战争 / 173

A.M.图灵博士 / 176

窃听者 / 180

青蜂侠 / 184

教授回国 / 188

猎场看守 / 191

黛丽拉 / 193

“水鱼”的处理 / 200

纽曼在布莱切利 / 202

男学生和他们的热情 / 205

弗兰肯斯坦的城堡 / 209


第八章 差劲的电脑 / 215

ACE / 219

机器的进步和人的延迟 / 221

设备与思维之战 / 225

差劲的电脑 / 229

机器人和废铁 / 233

从零开始 / 237

纽曼先生和冯?诺依曼博士 / 244

分裂的原子和被盗的资产 / 248

300年之久的求和问题 / 251

十四行诗的游戏 / 254

宣传 / 259


第九章 逐渐成形 / 263

模式识别 / 272

马不是球形对称的 / 279

形态发生的计算 / 281


第十章 正义的机器 / 287

窃贼事件 / 289

犯罪者的治疗 / 298

骑车、化学药品和沙发 / 300

司法行政 / 302

正交轨线 / 306

一则小故事 / 310

向治疗让步 / 315

Perplication / 321


第十一章 冥冥之中 / 325

令人惊奇的软泥 / 327

上帝神圣的哑剧 / 332

第三本练习册 / 336

无止境的调查 / 344


后记 解码艾伦·图灵 / 349

注释及参考 / 363


精彩书摘

  《解码者:艾伦·图灵传》:
  虚惊一场
  17世纪90年代,威廉姆三世鼓励清教徒定居爱尔兰时,托马斯·斯托尼就移民至此了。他的孙子安德鲁·斯托尼参了军,1768年为了汉娜·牛顿的钱与之结婚。有传言称,安德鲁把“穿着单薄(有人说没穿)的妻子锁在勉强能塞进去的橱柜里,锁了三天,每天就给她吃一个鸡蛋”。为了在汉娜死后名正言顺地得到她全部财富,安德鲁必须证明至少有一个孩子出生成活。遗憾的是,所有的孩子都未能面世。然而,这依旧未能阻止斯托尼吩咐教堂敲响大钟,并篡改证据。每天只靠一个鸡蛋过活,还得按要求生孩子,汉娜最终在1775年就与世长辞了。然而,这为安德鲁打开了获得欧洲最大一笔财富的大门。1776年,玛丽·埃莉诺·鲍斯的丈夫斯特拉斯莫尔伯爵去世,玛丽成了自由身。此时她的身价已超过100万英镑。她父亲的遗嘱要求与她结婚的人必须改姓“鲍斯”。所有男人都在追求她,最有希望胜利的是乔治·格雷先生,他在罗伯特·克莱芙爵士的手下工作,是印度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实际上,尊贵的伯爵夫人已经和格雷先生接触了一段时间了。但安德鲁绝不会因此止步。他与报纸编辑共谋后,一篇文章出现在《晨邮报》上,其中暗含对斯特拉斯莫尔夫人的冒犯之语。安德鲁借机以保护伯爵夫人的名誉为由,把报纸编辑约出来,两个人在阿德尔菲进行了一场假决斗,而安德鲁也因此受了“致命”伤。伯爵夫人很同情这个捍卫自己名誉的爱慕者,同意嫁给他:安德鲁命不久矣,所以这是个低风险的策略,伯爵夫人这样做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四天之后,安德鲁被抬进威斯敏斯特的圣詹姆斯教堂,与玛丽举行了结婚典礼。
  对伯爵夫人来说,不幸的是安德鲁没有按照预想的那样离世,反而顽强地活了下来。而对安德鲁来说,不幸在于伯爵夫人早已怀有格雷先生的孩子。这种事每过一天就显眼一点,因此她要尽快与一个人结婚以掩盖此事,也许随便是谁都可以。作此考虑的伯爵夫人已将所有财产变为信托财产,以防贪图便宜的或如这次婚姻中意图不轨的丈夫染指。但在应付这种事上,安德鲁可谓当仁不让。他迅速从“致命”伤中复原,承袭了“鲍斯”这个姓氏,胁迫妻子撤销之前的信托方案并重新拟定新的契约,把妻子锁在随便哪个衣柜中,砍倒妻子种的树,出售妻子的土地,用妻子的钱赌博,使乳母怀孕,强奸保姆,还对前来询问的人说女伯爵有点精神失常。经受了多年如此的折磨,女伯爵最终在女仆的帮助下得以脱身,到迷宫般复杂的乔治亚法庭诉讼,要求拘禁安德鲁·鲍斯以保平安,并认定撤销契约无效。最终她得到了难以想象的收获:离婚。如之前一样,安德鲁毫无惧色。在之前为了保险起见,他要求女伯爵长篇大论地写下自己的疯狂行为和婚外情,还要指明孩子的亲生父亲。这份“坦白书”在多个法庭大肆传阅,但也只不过是延长了诉讼周期,使这一诉讼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媒体的注意力,这其中就包括《马德拉斯邮报》。安德鲁·鲍斯最终被判入狱,但那些日子里,他可以购买(用他妻子的钱)高级套装,也可以在得到许可后走出监狱待几天,还大摇大摆地跟另一位狱友的女儿生育了两个孩子。1777年,那次装模作样的决斗后,富特:那位为安德鲁缝合了所谓致命伤的外科医生说,安德鲁·鲍斯就是个“懦弱、阴险、虚伪、专制、卑鄙、暴力、自私、善妒、记仇、毫无人性且非常野蛮的人,根本没有优点”。
  ……

前言/序言

引言


艾伦·图灵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在英国,艾伦·图灵更被视为国家英雄。围绕艾伦·图灵有多部传记,一些文档资料,一部好莱坞故事片,数不尽的文章、戏剧、诗歌、雕塑和其他纪念献礼。此外,几乎每个他居住或工作过的城镇,都立有蓝色牌匾。唯一没有放置蓝色牌匾的地方是布莱切利公园,但那里有一座纪念艾伦·图灵的博物馆。

每个人对艾伦·图灵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独来独往、不爱社交的天才,不时以新思想震惊世界,而这些思想完全是他个人脑力劳动的成果。从一定程度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莱切利公园的秘密是人们对艾伦?图灵普遍看法的来源。多年以来,密码破译者只能用概略而隐秘的语言描述布莱切利公园发生的事,都不能透露任何事件的细枝末节。相比较而言,对事件中人物性格的评头品足就变得轻松而惬意,于是就有了最好的谈资:古怪的军事研究员们摧毁了纳粹机器。艾伦可能属于最古怪的一类。用已过时的方法研究布莱切利公园是对已成为英国政府通信总部(GCHQ)的情报组织的轻视,而且会让人分心把注意力放在古怪的行为上,而非艾伦的思想上,显然后者才更重要。

我对艾伦这种大家以为的独来独往的天才形象有所怀疑。一是因为我小时候在家乡听到的关于艾伦的消息虽然并不多,但与大众所说的并不相符;二是多年来,我曾多次与艾伦的同事交谈,他们对艾伦的印象也并非如此。一个被朋友们称为“教授”的人——朋友们都知道他不是教授,只是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并没有与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隔绝。

归根究底,艾伦·图灵是谁?他的思想又来自何处?

当然,上述问题已从多个角度被探讨过。然而,那些曾影响过或教导过艾伦的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尤其是M.H.A.纽曼。他不仅和艾伦一样是学术大师,而且还帮艾伦调整了事业方向,成为他凡俗家庭环境中的社交支柱。将艾伦描绘成苦闷童年和死板学校教育受害者的倾向一直存在,我认为这既不准确也不公允。另一种倾向则放大了艾伦生命最后的悲情岁月,通过莎士比亚似的镜头看待他的存在,接着用性取向或自杀来定义艾伦?图灵,我认为这也是错误的。为了进一步证明我的观点,我查阅了新文档和新资料,这些资料连最近一位给艾伦写传记的作者都没能接触到。此外,我从与艾伦生活过或工作过的人那里得到了大量第一手回忆材料,我希望世界能再次倾听他们的呼声。

每一次疑问得到解答,我都会感到惊喜和雀跃。大多数人都愿意无偿提供信息和建议,这绝非“乐于助人”四个字可以形容的。我有幸与唐纳德·贝利和伯纳德·理查德会面,他们与我分享了各自的回忆,回答了我愚蠢的问题——非常感谢各位容忍我打扰你们的生活。英国政府通信总部部长允许我先行参阅尚未发布至国家档案的文件,而这些文件从未允许其他传记编写者参看,我对此非常感激。我还要特别感谢肖恩?阿姆斯特朗、詹妮弗·比米什、克莱尔·巴特菲尔德、托尼·科默、巴里·库珀、丹妮拉·德比夏、海伦·戴弗瑞、朱丽叶·弗洛伊德、雷纳·格拉斯齐克、约尔·格林伯格、苏·格里格雷、凯尔西·格里芬、约翰·哈珀、大卫·哈特利、瑞秋·哈塞尔、卡珊德拉·哈顿、凯里·霍华德、保罗·凯勒、米里亚姆·路易斯、芭芭拉·马赫、吉利安·马森、帕特里夏·麦克奎尔、克里斯托弗·莫科姆?QC、夏洛特·莫斯利、哈里特·诺威尔-史密斯、布莱恩·欧克利、詹姆斯·皮特斯、布莱恩·兰德尔、艾莲娜·拉瑟、大卫·里奇韦、瑞秋·罗伯特斯、伊泽贝尔·罗宾逊、约翰·斯卡利特爵士、林德赛·舍特来、苏珊·史瓦维尔、凯特·沃森、埃比·伍德以及图灵家族的所有人,他们为本书的形成付出了心血。此外,如果没有大英图书馆、切斯特档案局及柴郡当地各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及科学博物馆等工作人员热情的帮助,我也不可能顺利完成工作。而且,(美国)国会图书馆、普林斯顿的马德手稿图书馆以及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也为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帮助。在上述各处,所有人都不只给了我帮助和信息,还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

然而,我还要特别感谢安德鲁·霍奇斯高妙的传记《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1984年2月该书出版之时,我就买了一本。这本书很厚重,内容精确而权威,简直无与伦比——本书也绝不可及。这本传记是我常常参考的资料。经过30年的洗礼,这本传记依旧无须做出实质性修订。当然,现在有些材料在安德鲁研究时还尚未公开,但这些只能补充细节,并证实当时证据有限时他所做出的结论。当然,我的视角与其不同,否则本书就没有编写的必要了,但已被我激发起兴趣的读者们,我推荐安德鲁的书。

最后,对于引用、资料来源等,我还要说几点。学术作品要求引用非常精确,但我不必如此。在艾伦的信件这方面,我不想反复用“sic” 来扰乱读者,证明(确实如此)我的拼写比艾伦强。在其他引用的内容中,我也没有使用“sic”,因为拼写及印刷习惯在过去一个世纪中都有所变化。原文中省略词句之处,并非都使用了省略号,使用省略号的地方仅限于会误导读者的地方。引用文章的来源可以在“注释及参考”这一章节查询,且引用之处均为未经编辑的原稿。如有疏漏,皆我之失,并非他人之过。


德莫特·图灵

英国,圣奥尔本斯



深入探寻人类思维的奥秘:一部关于心智、逻辑与无限可能的宏大叙事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位特定人物的生平轶事,也无关乎某部已然成型的技术手册。它是一次对“心智如何运作”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哲学命题,以及“我们如何能够模拟或超越自身思维能力”这一前沿科学探索的深度剖析。我们将展开一场横跨多个世纪的知识旅程,探究那些驱动着人类文明前行的核心动力:逻辑的结构、信息的本质,以及智能的边界。 第一部:逻辑的黎明与形式化的王国 本卷将我们带回理性的源头,审视那些奠定了一切现代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的早期思想成果。我们不会详述某位传记人物的童年或政治生涯,而是将焦点完全置于其思想的演变历程上。 1. 欧几里得的遗产与形式系统的建立: 我们将追溯自古希腊以来,人类如何试图将世界抽象化、公理化。探讨形式系统——一套由一组明确的符号、规则和公理构成的结构——如何从几何学延伸至数理逻辑。这个部分将细致地解构“证明”的本质,以及形式系统在试图捕捉所有真理时的内在局限。 2. 哥德尔的阴影与不完备性: 重点将放在那些定义了形式系统边界的革命性成果上。这不是对某个人物的传记描述,而是对“不完备性定理”本身的哲学与数学含义的深刻解读。我们将探讨,在任何足够强大的、能够包含基本算术的公理系统中,必然存在一些无法被证明也无法被证伪的命题。这如何重塑了我们对“真理”和“可计算性”的理解?我们如何界定一个系统的完整性? 3. 模糊与直觉的挑战: 在严谨的布尔逻辑之外,人类的决策过程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本章将探讨早期的概率论思想如何试图量化不确定性,以及更晚近的模糊逻辑(Fuzzy Logic)如何尝试模拟人类在面对“半真半假”时的直觉判断。这部分将对比经典逻辑与处理连续变量逻辑的差异,以及它们对早期决策模型构建的意义。 第二部:机械的设想与可计算的疆界 本部分将进入对“什么是可计算的”这一问题的数学化处理阶段,这是理解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基石。我们关注的是概念的抽象模型,而非特定机器的设计图纸。 1. 抽象机器的诞生: 我们将详细分析“图灵机”这一概念模型——一个无限长的纸带、一个读写头、一套有限状态规则的集合。这本书的重点在于阐释,为何如此简洁的构造能够成为“通用计算”的理论模型。我们将对比其他并行出现的计算模型,如丘奇-阿隆佐的λ演算(Lambda Calculus),并论证它们在理论上的等价性,从而确立了“有效可计算性”的严格数学定义。 2. 通用性与普适性: 什么是“通用计算”?我们将深入研究“通用图灵机”的概念,即一台机器如何能够模拟任何其他图灵机。这不仅是关于硬件设计,更是关于理论上的可能性:一个系统是否能执行所有可想象的算法? 3. 停机问题的无解性: 这是一个关于计算限制的决定性时刻。我们将以严谨的论证方式,揭示“停机问题”——即设计一个程序来判断任意程序是否会在有限时间内停止运行——的根本不可解性。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难题,更是对算法能力范围的哲学宣告:有些问题,无论计算能力如何增强,都无法通过机械的、算法化的方式得到解答。 第三部:智能的模拟与思维的模拟 在奠定了计算的理论基础后,本书将转向更具挑战性的领域:将计算模型应用于模拟或创造智能行为。 1. 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的框架: 我们将侧重于“图灵测试”作为衡量机器智能的里程碑式构想。本书不会记录具体的实验细节,而是剖析该测试的哲学基础:如果一个实体在对话中能让人信服其具有智能,那么它是否就具有智能?我们将探讨该测试的优势(操作性强)及其在概念上的缺陷(可能只测试了语言能力,而非真正的理解)。 2. 学习与自修改: 真正的智能需要具备学习能力。本章将探索早期关于“可学习性”的设想,以及机器如何通过修改自身的程序(或权重)来适应新环境。我们将探讨这种“自我修正”机制与现代机器学习的早期理念之间的关联,关注核心思想——如何通过数据而非明确指令来建立行为模型。 3. 神经元的启发与计算的物理性: 探索心智的物理基础。我们将讨论早期科学家如何受到生物神经系统的启发,开始思考用电子元件来模拟大脑的基本处理单元。这部分将对比传统的符号主义方法与后来的连接主义(如神经网络)的早期设想,思考信息如何在物理介质中被编码和处理。 第四部:信息、代码与未来的阴影 最后一部分将超越具体的计算模型,探讨信息论和编码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这些原理对理解世界和构建未来系统的深远意义。 1. 信息熵与不确定性量化: 我们将引入信息论的观点,探讨信息如何被量化。核心关注香农的信息熵概念,即衡量信息源的不确定性。理解信息不再是关于其意义,而是关于其压缩和传输的效率。这为现代通信和数据存储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密码学与安全的本质: 信息的传播必然带来保护信息的需要。我们将回顾早期关于加密和解密的数学原理,探讨密钥分发和安全通信的挑战,理解信息安全并非是偶然的技术,而是建立在深刻的数论和概率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工程。 3. 机器的局限与人类的未来: 总结性的章节将回归哲学思辨。在理解了逻辑的边界、计算的极限之后,我们必须反思:人类思维中是否存在着某种“非机械的”、“非可计算的”核心?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理解计算本质的严谨工具,而非给出确定的答案,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智能的定义及其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方向。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思想构造的史诗,它关注的是那些定义了现代世界的抽象工具和思维框架,而不是某个特定个体的生活轨迹。它邀请读者一同审视人类理性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及它为自身设下的永恒限制。

用户评价

评分

哇,刚拿到这本《解码者:艾伦·图灵传》,光是这个名字就让人充满好奇!“解码者”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感和智慧的光环,让我想象着图灵一定是个解开无数谜团的天才。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有意思,带着一种复古的科技感,隐约能看到一些数学公式和符号的元素,这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那些在科学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先驱人物很感兴趣,而艾伦·图灵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他的名字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密码学紧密相连,然而,我总觉得他对许多普通读者来说,仍然是一个模糊而又令人神往的存在。这本书似乎正是为我们这些渴望深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读者准备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这本书将如何一步步揭开图灵这位“解码者”的神秘面纱,理解他那超越时代的思想,感受他的人生轨迹,以及他如何以一己之力,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知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一个充满智慧、挑战与创新的世界,让我真正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评分

拿到《解码者:艾伦·图灵传》这本书,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那些推动时代进步的科学巨匠的故事充满好奇,而艾伦·图灵无疑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名字与现代计算机的诞生、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以及破解纳粹密码的辉煌战役息息相关,但对我来说,这些成就更像是一个个闪耀的节点,而构成这些节点的完整人生故事,我却知之甚少。我特别想了解,图灵的思维方式究竟有多么与众不同?他如何能够在一个充满局限的时代,构思出如此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和机器?“解码者”这个标题,让我联想到他破解密码的才能,但我也在思考,他是否也如一个“解码者”般,在不断地解析和理解着更深层次的逻辑、数学以及生命本身的含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图灵的学术世界,理解他那些奠定计算机科学基石的理论,但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他作为一个人,他的人生轨迹、情感经历,以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所面临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生动、深刻的方式,让我真正认识这位伟大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解码者:艾伦·图灵传》的时候,就觉得它的主题选取得非常精准。艾伦·图灵这个名字,虽然在科技界如雷贯耳,但在很多大众读者心中,可能还是停留在“破解德军密码”的片段式印象。我一直觉得,像图灵这样深刻影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人物,理应被更广泛地了解和认知。这本书的副标题“艾伦·图灵传”表明了它是一部传记,但我更期待它能超越传统的生平叙述,深入挖掘图灵的思想深度和他的时代背景。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环境催生了图灵的才华?他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他面临过哪些挑战?特别是在那个年代,一位同性恋的科学家,其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不公,这本书能否如实地呈现,并探讨这些经历对他个人和他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图灵的学术成就,比如图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他关于人工智能的早期设想,同时也能让我们看到他作为一个人,其情感、困境和对世界的思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连接普通读者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让我们感受到他思想的魅力和人生的悲壮。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解码者:艾伦·图灵传》让我第一眼就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更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图灵内心世界和思想宝库的大门。我一直对人工智能这个概念着迷,而图灵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思维方式和人生经历,塑造了这样一位拥有划天独厚洞察力的人物?书名中的“解码者”不仅仅暗示了他在破解恩尼格玛密码方面的辉煌成就,更可能是一种隐喻,代表着他破解了数学、逻辑以及智能本身诸多深层奥秘的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详细阐述他在二战期间的贡献,但更希望它能挖掘出他更广泛的学术思想和人生故事,例如他对图灵机的构想,以及他对于机器是否能够思考的哲学探讨。我想知道,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他是如何孕育出这些超前到几乎科幻的理念的?这本书能否帮我理解他那些晦涩但至关重要的理论,并将其与他的人生经历巧妙地结合起来?我希望它能让我对图灵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一个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思想的光辉个体。

评分

《解码者:艾伦·图灵传》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知道艾伦·图灵的名字,他绝对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巨人,但对于他具体做了什么,以及他的人生故事,我总觉得还隔着一层迷雾。这本书的标题“解码者”非常有画面感,让我立刻联想到他破解纳粹密码的壮举,那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次智力较量。但我同时也在想,这个“解码者”是否也意味着他解开了数学、逻辑,甚至人类思想本身的密码?我非常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图灵的生平和他的伟大成就。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讲述他如何在二战中为同盟国做出巨大贡献,更希望它能深入到他的学术思想,比如图灵机的概念,以及他对人工智能的开创性思考。我很好奇,在那个信息技术还相对落后的年代,他的一些想法是如何产生的?他的人生轨迹又是怎样的?他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是否也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不公?这本书能否带我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我感受到他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求索精神,以及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情感?我期待它能以一种深刻而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这位天才的传奇一生。

评分

不错不错,很好很好,就是它。

评分

总想知道他们那样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生活状态。

评分

喜欢图灵,天才破译家

评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评分

dunno

评分

一般

评分

送货非常快,很满意,开始阅读。

评分

刚收到 看着还可以 先用用 用过之后再评价。

评分

不错不错,很好很好,就是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