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动物 女人是植物

男人是动物 女人是植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渡边淳一 著,姚东敏 译
图书标签:
  • 爱情
  • 性别
  • 心理学
  • 婚姻
  • 两性关系
  • 社会文化
  • 哲学
  • 散文
  • 观点
  • 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555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201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纯质纸
正文语种: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从性的原点上考虑,人类也是动物,这一点是亘古不变的。从本能角度来看,把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别对待,就把人类看成太过优秀的生物了。这一随笔集透过两性本质,通过不同的话题解读男女不同的婚恋行为。

作者简介

渡边淳一(1933-2014)
日本著名文学大师、国民作家。1933年出生于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一度曾任骨科医生,后弃医从文,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以小说《光和影》获直木文学奖,以《遥远的落日》获吉川英治文学奖。2003年获日本政府“紫绶褒章奖”。2014年4月30日,渡边淳一因癌症逝世,享年80岁。
一生共发表130多部作品,代表作为《失乐园》。其中描写的不伦性爱,引发巨大反响,并相继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其他代表作包括将现代情爱观融入日本古典美的《化妆》,“爱与性”的主题的《红城堡》,临终遗作、最后一部自传体小说《我永远的家》等。
作为网友评选出的日本对华友好人士,渡边淳一对日本政府不肯反省侵略战争予以严厉批判,显示了一位伟大文学家对历史应有的自觉与责任感。

目录

PART 1
男女各自那点事儿

话题1 男人,是人,也是雄性动物 / 002
话题2 迷恋女人的男人心声 / 011
话题3 爱情诚可贵,金钱价更高 / 020
话题4 不擅恋爱 / 027
话题5 一心往前看的女人VS爱念旧的男人 / 035
话题6 女人不允许出轨,也绝不会出轨 / 043
话题7 满足于婚外恋的男人和无法满足的女人 / 052
话题8 女人希望独占男人时 / 060
话题9 男人都有恋母癖 / 068
话题10 恋爱是两人共创理想关系的过程 / 076

PART 2
形形色色爱的形式

话题11 潜伏在“萌”热潮里的男性性欲 / 086
话题12 追求双膝跪地的女人的男人们 / 095
话题13 让男人发情的女人之罪 / 104
话题14 适应障碍方面的男女差别 / 112
话题15 亲子乱伦的预备役们 / 120
话题16 现在流行的“纯爱”是“幼稚爱” / 128
话题17 被“这是最后的恋情”所逼迫的男人们 / 136
话题18 为什么查尔斯王子会被卡米拉夫人拿下? / 144

PART 3
性的深度和怪异

话题19 迎来出轨十二年的人妻 / 154
话题20 不是不伦,只是婚外恋 / 163
话题21 没有性生活,男女谁之过? / 171
话题22 名为“性爱”的劳动 / 180
话题23 男人的孤独希望有人倾听 / 188
话题24 最后回归妻子那里的男人的心声 / 196
话题25 退休即变的夫妻关系 / 204
话题26 追赶不上离婚理由的现代民法 / 212
话题27 《爱的流放地》中极端的爱情形式 / 220
话题28 形形色色婚姻形态的时代到来了 / 230
后 记 / 239

精彩书摘

我家的猫最近生了小猫咪。可不知道小猫咪的爸爸是谁。发情期好多公猫凑过来,现在却一只都不见踪影了。

只负责播了个种啊。

动物嘛,也没办法。公的不负责任。

的确如此,人类的本性大抵也与此相近吧。

嗯?人还是不一样的吧?

女人可能不了解,男人对雄性动物的上述行为某种程度上是有共鸣的。你们对小猫小狗脏着爪子爬进家里也没办法真生气吧?

嗯,动物嘛。

可男人要是那么干,就要发火了吧?

那倒是的。

所以男人也不会那样做。但是像性这种从根本上来说接近本能的行为,男人和雄性动物是类似的。实际上,男人也确实和公猫公狗一样,一见魅力四射的异性就特别想发生性关系。再说句真心话,就是只想做场爱,然后装没事儿人逃之夭夭。

什么?!

什么?!

这话没法堂而皇之大声讲(笑),我也盼着有这么一出。不过在人类社会,这么做会被指责行为卑劣、不道德。虽说不是什么好话,但做了就逃这事儿不光是公猫,包括人在内,是所有雄性动物的共同愿望,只有人才会要求和发生性关系的雄性在此之后都要保持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关联。

让对方怀孕后,要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忍受妻子的各种麻烦。努力和人类的本能拧着劲儿来,得多辛苦啊。

那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作为人来讲,那是当然的啊。

是这么回事,不过并不是说我们非要找个光鲜的借口,麻烦大家考虑一下人类的本能。从这个角度看,大家都过于把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别对待,把人类看成太过优秀的生物了。

确实,人类和其他动物相比,智力更发达,更加擅用手脚,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高度文明。但是从性的原点上考虑,人类也是动物,这一点是亘古不变的。在所有层面上都把人和动物区别对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太过拔高了。


《星际拓荒:失落文明的回响》 这是一部关于宇宙深处、时间尽头的史诗级科幻小说。 引言:寂静的呼唤 故事开始于“虚空之耳”——一个由古代星际文明遗留下的巨型传感器阵列。在银河系边缘,一片被称为“熵之海”的区域,那里充斥着尚未被完全理解的暗物质湍流和时间的扭曲。伊拉·凡恩,一位被流放的天体物理学家,独自驻守着这个孤独的前哨站。她毕生的追求是寻找“大寂静”背后的真相,那个据说在宇宙诞生之初就戛然而止的、第一个高等文明的信号。 伊拉的平静生活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异常信号打破。它不是来自任何已知的星系或脉冲源,而更像是一种结构化的、带着巨大情感重量的“悲鸣”,它穿透了数万光年的虚空,直击她的意识。这个信号源指向一个在所有星图上都被标记为“禁区”的区域——“莫比乌斯之环”。 第一部分:穿越迷雾 伊拉深知,进入莫比乌斯之环无异于自杀。那片星域充满了不稳定的虫洞和被认为具有自我意识的黑洞群。然而,信号中的信息碎片暗示了一个即将到来的、可能威胁到整个已知宇宙的灾难。她唤醒了她秘密修复的一艘老旧勘探舰——“漫游者号”,并秘密启动了前往禁区的航程。 她的旅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太空流浪者和拾荒者。其中最关键的伙伴是卡尔文,一个半机械化的前军事工程师,他因拒绝参与一次道德沦丧的殖民战争而被通缉。卡尔文冷静、务实,他对伊拉那种近乎狂热的探索精神持怀疑态度,但他对“漫游者号”的维护和对未知危险的预判,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关键。 在穿越星际尘埃带时,他们遭遇了“寂静掠食者”——一种以能量和信息流为食的非碳基生命体。这些生物体无形无色,只有在它们吞噬飞船导航系统时才会显现出短暂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光晕。伊拉利用她对高维物理的理解,设计了一种基于相位漂移的干扰场,勉强逃脱了追捕,但也因此消耗了飞船大部分的储备能源。 第二部分:失落的星门 信号将他们引向一个被巨大、扭曲的恒星环绕的行星系统。这里的重力场极度不规则,行星的轨道像是在一个破碎的钟面上运行。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由某种未知金属构成的环形结构,它横跨了整个星系,显然是通往更远区域的星门。 要激活这个星门,需要一个特定的“钥匙”——一种只有“先驱者”文明才拥有的能量频率。伊拉推断,这个频率就隐藏在系统内那颗被冰封的、被称为“起源之核”的气态巨行星上。 在冰封行星的极地深处,他们发现了先驱者文明的最后遗迹:一座被冰封的巨大地下城市。这座城市并非由砖石构成,而是由凝固的、流动的光线编织而成。在这里,伊拉终于接触到了先驱者文明留下的“记忆晶体”。 第三部分:时间的悖论与存在的代价 记忆晶体揭示了令人震惊的真相:先驱者文明并非因为战争或资源枯竭而灭亡,而是他们提前预见到了宇宙最终的热寂。为了对抗这种必然的消亡,他们进行了一项宏伟到近乎亵渎的实验——试图将整个文明的意识上传到一个时间之外的维度。 然而,实验失败了。他们的“意识流”在穿越维度时被撕裂,部分意识碎片化、异变,形成了在宇宙中游荡的“悲鸣”信号。更糟的是,他们留下的“钥匙”并非用于开启星门,而是用于关闭一个更古老、更强大的存在——“收割者”。 “收割者”是一种宇宙级的熵增实体,它在宇宙诞生之初就被先驱者暂时封印。现在,由于先驱者的失败,封印正在松动,信号正是对宇宙发出的最后警告。 伊拉和卡尔文面临一个道德困境:他们可以利用星门逃离即将到来的浩劫,但那样会释放“收割者”,毁灭所有尚未达到先驱者文明程度的生命。 第四部分:选择与回响 伊拉决定利用“漫游者号”作为载体,将自己和卡尔文的意识,连同先驱者的警告信息,通过激活星门的力量,发送到宇宙的中心。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巨大的能量脉冲,而“漫游者号”的反应堆,加上冰封行星上储存的能量,是唯一的选择。 在启动程序时,他们遭遇了“收割者”投射出的具象化干扰——扭曲的恐惧和幻觉,试图动摇他们的决心。卡尔文为了确保伊拉能完成上传,驾驶着受损的飞船充当了最后的屏障,与能量冲击的反馈回路进行了殊死搏斗。 最终,信息成功发出,带着先驱者最后的智慧和伊拉的牺牲精神,冲向了宇宙的核心。星门关闭,莫比乌斯之环陷入永恒的寂静。 结局:希望的残骸 数百年后,在一个远离熵之海的平静星系,一支探险队发现了一个漂浮在太空中的小型、锈迹斑斑的探测器——“漫游者号”的残骸。在其中一个保存完好的数据核心里,他们找到了一个加密文件。 文件内容不是技术蓝图,也不是历史记录,而是一段关于“坚持探索的意义”的哲学论述,以及一段来自卡尔文的、带着疲惫和释然的录音:“我们没有拯救所有生命,但我们确保了下一个文明,不会从零开始。” 这部小说探讨了文明的终极命题:面对不可避免的宇宙规律,个体能做出的最伟大的抗争,是知识的传承与道德的选择,而非单纯的生存。它描绘了一场关于时间、牺牲与信息永恒性的宏大交响乐。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的书名和副标题给震住了——“男人是动物,女人是植物”。这个对比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我脑子里立刻闪过无数个场景。比如,男人是不是就像草原上的雄狮,充满了力量和狩猎的本能?而女人是不是就像花园里的花朵,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又默默地绽放?这样的比喻,让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好像生活中常常能感受到这样的差异;陌生的是,从来没有人如此直接地将它们概括出来。我猜想,这本书一定充满了哲学意味,也许会探讨两性之间的本能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情感、行为和社会关系。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这种“动物性”和“植物性”之间的张力,它们是互相排斥,还是能够和谐共存,甚至互相成就?这本书让我对两性关系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

“男人是动物,女人是植物”,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一颗炸弹,瞬间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我本身就对两性心理和行为模式很感兴趣,经常会思考为什么男女会有那么多不同。这本书的命名方式,用一种非常具象化的语言,将这种抽象的差异一下子具象化了。我开始想象,作者会如何描绘男人的“动物性”?是像野兽一样充满原始的欲望和力量?还是像狩猎者一样,有着敏锐的直觉和果断的行动?而女人的“植物性”又会是怎样的?是像向日葵一样追逐阳光,充满生机和希望?还是像藤蔓一样,默默地缠绕、生长,给予生命以支撑?我真的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会如何通过这些比喻,来解读两性之间的情感纠葛、沟通方式,甚至社会的互动模式。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仿佛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我们自身和周围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题材真的非常独特,单凭“男人是动物,女人是植物”这几个字,就足够让人好奇了。我平时阅读涉猎很广,但从未见过如此直观的比喻来形容两性。我猜测作者一定是一位对人性有着深刻理解的观察家,他/她可能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动物的生存方式和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类比人类男性和女性的特质。我很好奇,作者会将男性的“动物性”解读成什么?是野性、是征服欲、还是某种原始的驱动力?而女性的“植物性”又会是怎样的描绘?是温柔、是坚韧、是生命力的象征,还是依附与滋养?这本书会不会是一次对传统性别角色的颠覆?又或者,它会是对这些角色的重新定义?我期待着作者能用一种非常规的视角,为我揭示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两性世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的阅读清单增添了一抹亮色,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仅仅是“男人是动物,女人是植物”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停下脚步,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我脑海中立刻跳出各种联想:男人是不是就像奔跑的野马,自由不羁,充满了爆发力?女人是不是就像静静生长的绿叶,承载着生命,默默地奉献?我猜想,这本书可能并不是简单地将两性贴上标签,而是会深入地剖析这些“动物性”和“植物性”的特质,探讨它们在现代社会中是如何体现的,又会带来哪些复杂的影响。我好奇作者是否会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社会学的角度来解读,让这个看似简单的比喻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认识的大门,让我渴望去探索这扇门后的风景,去理解两性之间那些难以言说的微妙之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用色大胆,图案也颇具象征意义。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男人是动物,女人是植物”这个副标题所深深吸引,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的可能性。我开始想象作者会如何描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它们之间又会产生怎样的碰撞和交融。是原始的冲动与细腻的情感?是力量与柔美?还是生存的本能与生命的孕育?我预感这本书一定能带给我一些关于两性关系、甚至是关于人类自身存在的新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看看作者笔下的“动物”与“植物”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场盛大的宴席,提供给我丰富的精神食粮,让我回味无穷。它是否能精准地捕捉到两性之间的微妙之处,又是否能用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来剖析这些关系,这都让我充满了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