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海会寺为安徽省重点寺院,赵朴初先生为之题写寺名。为弘扬佛教文化,海会寺组织主编《白云山海会寺志》,严格按照志书的编写要求,结合该寺的特色,分概述、大事记、寺院发展、白云宗风、丛林新貌、寺务管理、佛事活动、寺院经济、佛像经器法物、文物古迹、古今人物、艺文选存、白云灯录等几个部分。该志由中佛协原会长传印长老题写书名,知名佛教学者杨曾文作序。
作者简介
余世磊,男,1970年生,安徽省太湖县人,曾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千余件,著有敖文集《家住山中》《住惯了的村子》《想做个庄稼人》等。2000年开始从事赵朴初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编著有《母兮吾土——赵朴初与故乡安徽》《赵朴初书赠故乡墨宝集》《风韵太湖——佛禅卷》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唐
五代
宋
明
清
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章 寺院发展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祖庭沿革
第二章 白云宗风
第一节 守端禅法
第二节 法演禅法
第三节 义青禅法
第三章 丛林新貌
第一节 宗教活动区
第二节 园林区
第三节 生活区
第四节 风景名胜
第四章 寺务管理
第一节 丛林组织
第二节 两序分属和两期职责
第三节 寺院规约
第四节 僧伽教育
第五章 佛事活动
第一节 日常佛事
第二节 重要佛事
第三节 节日佛事
第四节 民俗佛事
第五节 公益活动
第六章 寺院经济
第一节 寺院资产
第二节 香火收入
第三节 政府资助
第四节 获得赔偿
第五节 寺院支出
第六节 财务管理
第七章 佛像、经籍、法物
第一节 佛像
第二节 藏经
第三节 赞诵用具
第四节 供具
第五节 饰具
第八章 文物古迹
第一节 罗汉松
第二节 古建筑
第三节 古墓葬
第四节 摩崖石刻
第五节 碑记
第六节 珍藏字画
第七节 匾额
第九章 古今人物
第一节 住寺名僧
第二节 历代龙象
第三节 护法檀越和游寺名人
第十章 艺文选存
第一节 诗偈
第二节 对联
第三节 现代诗文
第四节 掌故传说
第五节 新闻纪事
第六节 重要文献
第七节 研究论文
第十一章 白云灯录
守端禅师语录
法演禅师语录
义青禅师语录
禅林宝训(节选)
后记
精彩书摘
《白云山海会寺志》:
芙蓉道楷禅师(1043-1118),俗姓崔,沂州(今山东临沂)人。投子义青禅师法嗣,曹洞宗僧人。
道楷禅师自幼就学习道家的辟谷,隐居于伊阳山。长大后游京师,籍名于术台寺,参加试经,因背诵《法华经》而得度出家。受具足戒后,道楷禅师便来到太湖县海会寺,礼谒投子义青禅师。
初礼义青禅师,道楷问:“佛祖言句,如家常茶饭。离此之外,别有为人处也无?”义青禅师道:“汝道寰中天子敕,还假尧舜禹汤也无?”道楷禅师正要开口答话,义青便用拂子敲着他的嘴说:“汝发意来,早有三十棒也。,’道楷禅师一听,当即开悟,并再次礼拜义青禅师。礼拜完毕,道楷禅师正准备走开,义青禅师道:“且来!阁黎。”但是,道楷禅师却不理睬。义青禅师又道:“汝到不疑之地邪?”道楷禅师一听,便用双手掩住自己的耳朵,得到义青禅师的印可。
道楷禅师悟道后,遂留在义青禅师座下,充当典座。为了进一步钳锤他,义青禅师经常用机语来勘验道楷禅师。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道楷禅师应诏住持东京净因禅寺,开始将曹洞宗引进京城。
大观初,开封尹李孝寿上奏宋徽宗,举荐芙蓉道楷禅师,说他道行卓冠丛林,宜有褒显。于是皇帝即赐紫方袍及“定照禅师”的称号。内臣拿着敕命来宣读后,却被道楷禅师婉拒,并解释说,自己出家时曾经立下重誓——“不为利名,专诚学道,用资九族。苟渝愿心,当弃身命。”父母这才同意自己出家,今天如果不守本志,接受了皇上的赐封,就是背弃了佛法和对亲人的誓言,于是上书皇帝辞谢。皇上不准,又降旨给开封尹,一定要道楷禅师接受。但道楷禅师坚决不改变主意,于是龙颜大怒,道楷禅师以抗拒君命而坐罪,最后被判流放到淄州。
道楷禅师圆寂于政和八年(1118)五月。临终前有辞世偈云:“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
法云法秀
法云法秀禅师(1027—1090),北宋云门宗僧人,天衣义怀禅师法嗣。
法秀俗姓辛,秦州陇城(今甘肃秦安县)人。法秀禅师的母亲在怀他之前,曾梦见有一老僧前来托宿,醒后即得身孕。法秀十九岁试经得度,并受了具足戒。出家后,法秀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游历讲肆,励志学习《因明》《唯识》《百法》《金刚》《圆觉》《华严》等经论,不久即能贯通其义,并为众发挥,一时名闻洛京。他曾依据圭峰宗密禅师的《圆觉经大疏钞》,为道俗二众宣讲《圆觉经》,但是他却耻于学习圭峰禅师的禅法。他认为南方禅宗不过是无知狂徒惑人耳目的邪说而已。当时他只敬重北京的天钵重元法师。重元法师以善讲《华严经》而名重一时,人称“元华严”。不久,法秀开始行脚南游。
后来,法秀禅师听说义怀禅师在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县)铁佛寺大开法席,四方衲子争相归附,于是便径往参礼。来到铁佛寺,正赶上义怀禅师在正襟危坐,垂涕沾衣,外表显得极为寒微。法秀一见,心里颇为轻视。经过与义怀禅师一番交谈,让法秀慢心全然荡尽,怅然若失,只好退下,老老实实地留在义怀禅师座下,随众请益,终于悟道。
法秀悟道后,继续留在义怀禅师身边,执侍多年。后辞师前来太湖四面山开法。法秀经常哀叹祖道之不振,忧虑丛林之凋落,于是发奋图强,以身作则,殷勤弘化。
法秀住四面山期间,也常到海会寺讲法,其时,守端禅师住海会寺。有一天,在海会寺,守端写颂,其中有一句:“日出东方夜落西”,法秀建议把“夜”字改成“定”字,守端笑而从之,可见守端对法秀极为赞赏。这件事记载在大慧宗杲禅师的《宗门武库》中。
不久,法秀又移居庐山之栖贤寺,又奉诏住真州(今江苏扬州)长芦山崇福禅院,赐号圆通,座下徒众有上千人。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法秀圆寂。
……
前言/序言
2016年8月21日,应邀参加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举办的“首届水西佛教文化论坛”,遇到安庆市太湖县余世磊同志,将他负责主编的《白云山海会寺志》征求意见稿赠我一本,郑重地嘱托我提出修改意见并写篇序。他是我前几年结识的朋友,为人诚恳热情,我当即答应下来。
太湖县虽以“太湖”命名,但这个“太湖”却不是横跨江浙的那个太湖,因地处湖泊遍布的龙山湖畔而被称为“大湖”,当地人习称“太湖”,沿袭至今。太湖县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古称太湖左县、晋熙,现属安徽省安庆市。
说起安庆,笔者虽从未到过,但因长年研究佛教历史却也从书上了解个概况。据南宋王象之所撰《舆地纪胜》记载,安庆,春秋时为皖国,自晋以后曾设庐江、晋熙、同安诸郡、舒州等;“自唐为名郡,其山深秀而颖厚,其川迤逦而荡潏,鱼蟹麦禾之饶,仙宫佛寺之胜,清宁而舒缓……风土清美,有山川之胜,粳稻之饶”;并且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写下绚丽篇章。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主,古来有不少三教名家曾在安庆这个地方留下光辉业绩或遗迹。仅以笔者熟悉的佛教文化历史来说,现安庆市所辖的潜山县、太湖县、岳西县和桐城市等地皆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负有盛名。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漫长中国化历程,至隋唐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其中的禅宗至宋代发展为佛教的主流派,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极为深远。近代倡导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1889—1947)曾说,中国佛教的特质、骨髓在禅,“禅宗者,中国唐宋以来道德文化之根源也”(《黄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及此后地方人士之责任》)。
中国禅宗发展经历了酝酿期、初创期、南北宗并立期和南宗独盛期。从被禅宗奉为初祖的菩提达摩,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为酝酿期;唐朝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在黄梅创立“东山法门”,标志禅宗正式成立;六祖慧能从弘忍受法南归倡导“顿教”禅法,弘忍另一弟子神秀与其门下在北方传“渐教”禅法,形成南北二宗对峙局面;此后经朝廷裁定,南宗获得正统地位,得以独盛,至唐末五代形成“禅门五宗”,其中的临济宗、曹洞宗一直流传至今。
安庆市及其所辖诸县在中国禅宗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一、既是中国禅宗发祥地之一,也是早期传播地区;二、是宋代临济宗迅速走向兴盛的传法基地;三、为宋代曹洞宗从衰微开始走向盛行的传法中心。这里仅作概述。
北周武帝在建德三年(574)下诏灭佛,六年(577)灭北齐,将此做法推行到原北齐境内。禅宗二祖慧可隐藏于民间,后南下至今安徽安庆市太湖县北狮子山和岳西县西南的司空山隐居和传法,后来返回北方,隋初逝世于今河北成安县境。后世在岳西县慧可避难之处建二祖寺,元时寺被毁,现有遗迹“二祖石窟”(二祖禅刹)。
慧可在司空山隐居期间,收有弟子僧璨。僧璨是禅宗所奉三祖,在慧可北归后往来于司空山和皖公山(或称天柱山、潜山、皖山,在今潜山县西)隐居和传法十余年,居无常处。禅宗四祖道信从他嗣法,辗转至今湖北黄梅双峰山传法,与后嗣弟子五祖弘忍创立“东山法门”,标志禅宗正式成立。1982年4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出土一块铭文砖,左侧刻有“大隋开皇十二年七月,僧璨大士隐化于舒之皖公山岫,结塔供养。道信为记。”意为隋开皇十二年(592)僧璨曾在皖公山隐居和传法,建塔供养诸佛,弟子道信撰铭记述此事。
白云山海会寺志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