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节选
为什么这么喜欢红茶?
当然我是什么茶都极爱的,白茶黄茶青茶绿茶红茶黑茶、东亚南亚东南亚的茶……然独独红茶,却特别成为我每日每日不可或缺不能少的重要茶饮;且从茶叶到器物到各种史事知识学问门道,都结结实实花了力气用了心。系恋之深,就连自己开的食品杂货铺也以“PEKOE”这个专门的红茶等级单词命名。
我想是因为,比起白茶的花香缥缈、绿茶的清新爽亮、黑茶的浓沉有力来,介于中间的、全发酵的红茶,除了身段价格显然更为平易近人外,气质毋宁也更内敛含蓄。那芳香,于是在一种沉实沉着质地里,徐徐缓缓一层层悠然散发,仿佛多有了几分日常的生活的踏实安然,可以季季月月日日时时刻刻品味享受,都安适都合宜。
尤其红茶的宽容度极大,热着喝冰着喝凉着喝冲着喝煮着喝、加糖不加糖、加牛奶加蜂蜜加果酱加果汁加水果加香草加香料,都自有其风味面貌表情。
所以,品饮红茶,可以随性率性,也可以专精讲究。但是, 和日本茶道的肃穆端整、中国茶学的恢宏庞然非常不同;红茶的讲究,虽有其自成体系的礼仪法度规矩器用,却好在相对并不繁复细琐。因而似是每一步骤章法里都多了余地与空间,分外保留下几许优雅闲逸情致,让你一时半刻总也紧张不起来,不急着明心见性天人合一,也不急着产地产区年份季节系谱一一分晓精通,当下此际的茶香与饮茶心情饮茶氛围,才是红茶的*中心主体。
……
2005 年入秋时分,此本《红茶经》前身——《寻味·红茶》诞生。
书中文字种种,俱是我执着深入多年所成;其中,许多跟红茶知识有关的概念、词语,由于市面上各类专业书的呈现诠释各有不一,所以多是全盘整理思考整合后重新提出。而有关红茶的冲泡、滋味说解,也都一一来自这些年来每一天每一天的亲身操作体验感受,并融贯东西方不同观点,点滴累积而得。
文字之外,还有许许多多我自己拍摄的红茶图片,除了茶之本身、茶具,更收录了我于世界各地旅行之际随手拍下来的, 在茶乡、茶馆、咖啡馆、餐厅、旅馆里,以至火车上、帐篷边,当然*多还是平常自家里,悠然看茶饮茶时光。
分外可喜的是,多年来,《寻味·红茶》竟就这么成为我的作品中持续长销热卖的一本,不仅和其他著作一起跨出台湾发行简体版,还反复修订、再版,历久弥新,并蔚然形成深远影响。
然后,就在出版将满十年、再度面临再版当口,细细检点书中内容,深觉光只是局部增修已然严重不足;时移事往,不管是今时今日之红茶世界,还是我的红茶识见阅历视野,都已大步往前走得辽远……“那么,就全盘重来一次,重写一本吧!”我默默下了决心。
出乎意料的是,仿佛历史重演,一如耗费五年方才成书的《寻味·红茶》,我再次一步跌入汪洋茶海中,沉迷耽恋,不能不愿不肯自拔。且比前次更加倍贪婪纵情,除了对史料资料的重新搜罗耙梳、各种冲煮操作技法的从头整顿外,更奋勇打包行囊,迢迢越洋奔赴各茶乡:从红茶原乡中国武夷山起始,然后是斯里兰卡中部与南部产区,而后印度大吉岭与锡金……翻山越岭,崇岳峰巅云岚雨雾间、茶区茶园茶厂里,实地追索、眼见身历,每一缕茶香茶味,究竟所由何来。
就这么又过了几年,现在,全新风貌的《红茶经》终于成书问世。虽大致保留了《寻味·红茶》既有架构,却是每一篇章字句都重头写过。期能更完整、更丰富、更深入、更翔实精确反映此刻我眼中的红茶世界面貌,以及我的红茶生活之乐。这其中,除了身世知识门道技法的重予增写盘整、我的私房红茶品鉴法与世界重要茶品牌的记述与列举,所占篇幅*多应属各茶乡之见闻旅记与归纳所得的收录。当然,多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远、备受各方茶友们青睐爱饮的锅煮奶茶煮法诀窍,也一齐纳入书中。
……
这或者就是,红茶此物此事的曼妙与迷人处吧!让我能在这看似越走越专精刁钻的究极之路上,仍旧不停不停思索着内省着修习着警惕着,在这自成一格的红茶世界中一步步往深里迈进的同时,还能安闲自在洒脱放开,不攀高不离本不忘初衷,不为规则知识门道等级束缚诱惑。
正如我在多年饮茶里,所逐渐体悟出的茶与人生哲学:“浓不如淡、多不如少、热不如冷、高不如低、重不如轻、快不如慢。”──现在,我还想加上一句“繁不如简”……
唯愿,浓淡冷热高下贵平繁简之间,都有滋有味有悦有乐无入不自得。
这本《红茶经》简直让我爱不释手!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精美的封面设计吸引了,那种古朴又不失雅致的风格,仿佛已经预示了里面将会是一场关于茶的感官盛宴。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扉页上那幅水墨画,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山峦与茶园,瞬间将我带入了一个宁静致远的意境。接着,第一章便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茶的起源,我读到那些关于神农氏、关于传说中的采茶女的故事时,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茶文化的萌芽。书中对不同红茶产区的介绍也格外细致,从大吉岭的云雾缭绕,到锡兰的翠绿茶山,再到武夷山的岩骨花香,每一处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他能够将复杂的制茶工艺,诸如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环节,用通俗易懂又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我这个原本对制茶知之甚少的人,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甚至忍不住想要亲自去那些茶园走一走,看一看。而且,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茶道的哲学思考,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关于品饮,更是关于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评分读《红茶经》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这本书远不止是一本介绍红茶的书籍,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内心平静的大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茶与心境”的章节,作者将品饮红茶的过程与个人的情绪、思考紧密地联系起来。他写道,在忙碌的生活中,为自己冲泡一杯红茶,不仅是为了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为了给心灵一个喘息的空间。当我感到焦虑不安时,按照书中描述的方法,静静地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沉浮,茶汤的颜色由浅变深,香气逐渐弥漫开来,那种过程本身就具有疗愈的力量。书中还分享了很多关于红茶与不同场合、不同人群的搭配建议,比如在清晨,一杯清爽的阿萨姆红茶可以唤醒一天的活力;在午后,一杯醇厚的祁门红茶可以驱散疲惫;而在夜晚,一杯温润的滇红则能带来宁静的安眠。这些建议非常实用,让我这个曾经只是随意冲泡红茶的人,开始有意识地去体味不同红茶在不同时刻所带来的微妙感受。书中的插图也非常有品味,那些细致的手绘图,将茶具、茶杯、以及泡茶的每一个动作都描绘得充满美感,让人赏心悦目。
评分我必须说,《红茶经》这本书的编排设计实在是太棒了!每一页都充满了阅读的乐趣,仿佛在进行一场视觉和知识的双重旅行。从字体选择到版式布局,再到精美的插图和表格,都透露出作者和出版方对这本书的用心。我非常欣赏书中采用的那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每一小节的篇幅都不算太长,内容也相对独立,这让我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随时随地翻开这本书,汲取一些关于红茶的知识。比如,在通勤的路上,我可以读一则关于某个著名红茶产地的趣闻;在午休时,我可以翻阅一下关于不同冲泡水温对红茶风味影响的说明;在晚上睡前,我还可以读一篇关于红茶养生的小贴士。这种阅读方式非常契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既不会让人感到压力,又能持续不断地获得新知。而且,书中对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发酵度”和“内含物”等,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红茶经》这本书,对我而言,不单单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教会了我如何用更深邃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中的美好。我之前一直以为,品茶只是一种简单的享受,但通过这本书,我才意识到,一杯红茶的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作者在书中,巧妙地将红茶的发展演变与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相连接,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那些曾经熟悉的历史事件。例如,他讲述了红茶是如何在贸易往来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又是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间传递和融合的。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红茶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书中关于红茶的“风土”概念的阐述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强调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成分等因素对红茶风味形成的决定性影响,这让我更加敬畏大自然的馈赠,也更加珍惜每一杯来之不易的红茶。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慢下来,去品味,去感受,去思考,这种收获是无价的。
评分《红茶经》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打破了我对传统“百科全书式”书籍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充斥着专业术语的书籍,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它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作者在书中,并不只是在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许多生动的故事和 anekdot,将红茶的历史、文化、品鉴知识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他讲述的那些关于茶商、茶农以及普通人与红茶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烟火气,让我感觉红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饮品,而是早已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书中关于红茶的分类和品鉴方法也介绍得非常具体,例如如何通过观察干茶的外形、色泽,闻其香气,再到冲泡后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作者还分享了他自己的一些品鉴心得,以及如何通过一些小技巧来提升品饮的乐趣,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红茶鉴赏家,对未来的品饮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喜欢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评分非常好值得购买
评分好评 东西正宗以后还会光顾
评分不错,还附带了一本小别册。
评分不错,还附带了一本小别册。
评分好评 东西正宗以后还会光顾
评分物品好!物流快!服务更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