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節選
為什麼這麼喜歡紅茶?
當然我是什麼茶都極愛的,白茶黃茶青茶綠茶紅茶黑茶、東亞南亞東南亞的茶……然獨獨紅茶,卻特彆成為我每日每日不可或缺不能少的重要茶飲;且從茶葉到器物到各種史事知識學問門道,都結結實實花瞭力氣用瞭心。係戀之深,就連自己開的食品雜貨鋪也以“PEKOE”這個專門的紅茶等級單詞命名。
我想是因為,比起白茶的花香縹緲、綠茶的清新爽亮、黑茶的濃沉有力來,介於中間的、全發酵的紅茶,除瞭身段價格顯然更為平易近人外,氣質毋寜也更內斂含蓄。那芳香,於是在一種沉實沉著質地裏,徐徐緩緩一層層悠然散發,仿佛多有瞭幾分日常的生活的踏實安然,可以季季月月日日時時刻刻品味享受,都安適都閤宜。
尤其紅茶的寬容度極大,熱著喝冰著喝涼著喝衝著喝煮著喝、加糖不加糖、加牛奶加蜂蜜加果醬加果汁加水果加香草加香料,都自有其風味麵貌錶情。
所以,品飲紅茶,可以隨性率性,也可以專精講究。但是, 和日本茶道的肅穆端整、中國茶學的恢宏龐然非常不同;紅茶的講究,雖有其自成體係的禮儀法度規矩器用,卻好在相對並不繁復細瑣。因而似是每一步驟章法裏都多瞭餘地與空間,分外保留下幾許優雅閑逸情緻,讓你一時半刻總也緊張不起來,不急著明心見性天人閤一,也不急著産地産區年份季節係譜一一分曉精通,當下此際的茶香與飲茶心情飲茶氛圍,纔是紅茶的*中心主體。
……
2005 年入鞦時分,此本《紅茶經》前身——《尋味·紅茶》誕生。
書中文字種種,俱是我執著深入多年所成;其中,許多跟紅茶知識有關的概念、詞語,由於市麵上各類專業書的呈現詮釋各有不一,所以多是全盤整理思考整閤後重新提齣。而有關紅茶的衝泡、滋味說解,也都一一來自這些年來每一天每一天的親身操作體驗感受,並融貫東西方不同觀點,點滴纍積而得。
文字之外,還有許許多多我自己拍攝的紅茶圖片,除瞭茶之本身、茶具,更收錄瞭我於世界各地旅行之際隨手拍下來的, 在茶鄉、茶館、咖啡館、餐廳、旅館裏,以至火車上、帳篷邊,當然*多還是平常自傢裏,悠然看茶飲茶時光。
分外可喜的是,多年來,《尋味·紅茶》竟就這麼成為我的作品中持續長銷熱賣的一本,不僅和其他著作一起跨齣颱灣發行簡體版,還反復修訂、再版,曆久彌新,並蔚然形成深遠影響。
然後,就在齣版將滿十年、再度麵臨再版當口,細細檢點書中內容,深覺光隻是局部增修已然嚴重不足;時移事往,不管是今時今日之紅茶世界,還是我的紅茶識見閱曆視野,都已大步往前走得遼遠……“那麼,就全盤重來一次,重寫一本吧!”我默默下瞭決心。
齣乎意料的是,仿佛曆史重演,一如耗費五年方纔成書的《尋味·紅茶》,我再次一步跌入汪洋茶海中,沉迷耽戀,不能不願不肯自拔。且比前次更加倍貪婪縱情,除瞭對史料資料的重新搜羅耙梳、各種衝煮操作技法的從頭整頓外,更奮勇打包行囊,迢迢越洋奔赴各茶鄉:從紅茶原鄉中國武夷山起始,然後是斯裏蘭卡中部與南部産區,而後印度大吉嶺與锡金……翻山越嶺,崇嶽峰巔雲嵐雨霧間、茶區茶園茶廠裏,實地追索、眼見身曆,每一縷茶香茶味,究竟所由何來。
就這麼又過瞭幾年,現在,全新風貌的《紅茶經》終於成書問世。雖大緻保留瞭《尋味·紅茶》既有架構,卻是每一篇章字句都重頭寫過。期能更完整、更豐富、更深入、更翔實精確反映此刻我眼中的紅茶世界麵貌,以及我的紅茶生活之樂。這其中,除瞭身世知識門道技法的重予增寫盤整、我的私房紅茶品鑒法與世界重要茶品牌的記述與列舉,所占篇幅*多應屬各茶鄉之見聞旅記與歸納所得的收錄。當然,多年來膾炙人口流傳廣遠、備受各方茶友們青睞愛飲的鍋煮奶茶煮法訣竅,也一齊納入書中。
……
這或者就是,紅茶此物此事的曼妙與迷人處吧!讓我能在這看似越走越專精刁鑽的究極之路上,仍舊不停不停思索著內省著修習著警惕著,在這自成一格的紅茶世界中一步步往深裏邁進的同時,還能安閑自在灑脫放開,不攀高不離本不忘初衷,不為規則知識門道等級束縛誘惑。
正如我在多年飲茶裏,所逐漸體悟齣的茶與人生哲學:“濃不如淡、多不如少、熱不如冷、高不如低、重不如輕、快不如慢。”──現在,我還想加上一句“繁不如簡”……
唯願,濃淡冷熱高下貴平繁簡之間,都有滋有味有悅有樂無入不自得。
這本《紅茶經》簡直讓我愛不釋手!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精美的封麵設計吸引瞭,那種古樸又不失雅緻的風格,仿佛已經預示瞭裏麵將會是一場關於茶的感官盛宴。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扉頁上那幅水墨畫,寥寥幾筆勾勒齣的山巒與茶園,瞬間將我帶入瞭一個寜靜緻遠的意境。接著,第一章便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瞭茶的起源,我讀到那些關於神農氏、關於傳說中的采茶女的故事時,仿佛穿越瞭時空,親眼見證瞭茶文化的萌芽。書中對不同紅茶産區的介紹也格外細緻,從大吉嶺的雲霧繚繞,到锡蘭的翠綠茶山,再到武夷山的岩骨花香,每一處都描繪得栩栩如生。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他能夠將復雜的製茶工藝,諸如萎凋、揉撚、發酵、乾燥等環節,用通俗易懂又充滿詩意的語言錶達齣來,讓我這個原本對製茶知之甚少的人,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甚至忍不住想要親自去那些茶園走一走,看一看。而且,書中穿插的那些關於茶道的哲學思考,更是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僅是關於品飲,更是關於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
評分《紅茶經》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單單是一本閱讀材料,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教會瞭我如何用更深邃的眼光去審視生活中的美好。我之前一直以為,品茶隻是一種簡單的享受,但通過這本書,我纔意識到,一杯紅茶的背後,蘊含著如此豐富而悠久的曆史文化。作者在書中,巧妙地將紅茶的發展演變與中國乃至世界的曆史進程相連接,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那些曾經熟悉的曆史事件。例如,他講述瞭紅茶是如何在貿易往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又是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間傳遞和融閤的。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紅茶的認知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此外,書中關於紅茶的“風土”概念的闡述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強調瞭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土壤成分等因素對紅茶風味形成的決定性影響,這讓我更加敬畏大自然的饋贈,也更加珍惜每一杯來之不易的紅茶。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慢下來,去品味,去感受,去思考,這種收獲是無價的。
評分我必須說,《紅茶經》這本書的編排設計實在是太棒瞭!每一頁都充滿瞭閱讀的樂趣,仿佛在進行一場視覺和知識的雙重旅行。從字體選擇到版式布局,再到精美的插圖和錶格,都透露齣作者和齣版方對這本書的用心。我非常欣賞書中采用的那種“碎片化”的閱讀方式,每一小節的篇幅都不算太長,內容也相對獨立,這讓我可以在碎片化的時間裏,隨時隨地翻開這本書,汲取一些關於紅茶的知識。比如,在通勤的路上,我可以讀一則關於某個著名紅茶産地的趣聞;在午休時,我可以翻閱一下關於不同衝泡水溫對紅茶風味影響的說明;在晚上睡前,我還可以讀一篇關於紅茶養生的小貼士。這種閱讀方式非常契閤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既不會讓人感到壓力,又能持續不斷地獲得新知。而且,書中對一些復雜的概念,比如“發酵度”和“內含物”等,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解釋,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這種教學方式非常值得稱贊。
評分讀《紅茶經》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這本書遠不止是一本介紹紅茶的書籍,它更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內心平靜的大門。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茶與心境”的章節,作者將品飲紅茶的過程與個人的情緒、思考緊密地聯係起來。他寫道,在忙碌的生活中,為自己衝泡一杯紅茶,不僅是為瞭舌尖上的享受,更是為瞭給心靈一個喘息的空間。當我感到焦慮不安時,按照書中描述的方法,靜靜地看著茶葉在水中舒展、沉浮,茶湯的顔色由淺變深,香氣逐漸彌漫開來,那種過程本身就具有療愈的力量。書中還分享瞭很多關於紅茶與不同場閤、不同人群的搭配建議,比如在清晨,一杯清爽的阿薩姆紅茶可以喚醒一天的活力;在午後,一杯醇厚的祁門紅茶可以驅散疲憊;而在夜晚,一杯溫潤的滇紅則能帶來寜靜的安眠。這些建議非常實用,讓我這個曾經隻是隨意衝泡紅茶的人,開始有意識地去體味不同紅茶在不同時刻所帶來的微妙感受。書中的插圖也非常有品味,那些細緻的手繪圖,將茶具、茶杯、以及泡茶的每一個動作都描繪得充滿美感,讓人賞心悅目。
評分《紅茶經》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在於它打破瞭我對傳統“百科全書式”書籍的刻闆印象。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乏味、充斥著專業術語的書籍,但讀完之後,我纔發現它充滿瞭人情味和生活氣息。作者在書中,並不隻是在羅列知識點,而是通過許多生動的故事和 anekdot,將紅茶的曆史、文化、品鑒知識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他講述的那些關於茶商、茶農以及普通人與紅茶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的故事,這些故事充滿瞭煙火氣,讓我感覺紅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飲品,而是早已融入瞭尋常百姓的生活之中。書中關於紅茶的分類和品鑒方法也介紹得非常具體,例如如何通過觀察乾茶的外形、色澤,聞其香氣,再到衝泡後的湯色、香氣、滋味、葉底進行全方位的評估。作者還分享瞭他自己的一些品鑒心得,以及如何通過一些小技巧來提升品飲的樂趣,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變成瞭一個小小的紅茶鑒賞傢,對未來的品飲之旅充滿瞭期待。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很好
評分不錯,還附帶瞭一本小彆冊。
評分很好!喜歡作者對生活的態度
評分非常好值得購買
評分慢讀
評分一直喜歡中信的書,好好支持!喜歡
評分好評 東西正宗以後還會光顧
評分不錯,還附帶瞭一本小彆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