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斯当代大学物理(上册 英文改编版 原书第11版)/双语教学专用教材·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基础课规划教材 [UNIVERSITY PHYSICS with modern physics(11th Ed.)]

西尔斯当代大学物理(上册 英文改编版 原书第11版)/双语教学专用教材·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基础课规划教材 [UNIVERSITY PHYSICS with modern physics(11th E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铁如,孟大敏,徐元英 编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大学教材
  • 双语教学
  • 西尔斯
  • 现代物理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 大学物理
  • 英文教材
  • 基础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753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711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双语教学专用教材 ,
外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 with modern physics(11th Ed.)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3
字数: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英文改编教材的原书——《西尔斯物理学》是几代编著者长达半个多世纪物理教育探索与创新的产物,其许多可圈可点的特色在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学师生,是当今世界发行量大的主流教材之一。
  《西尔斯当代大学物理(上册 英文改编版 原书第11版)/双语教学专用教材·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基础课规划教材》是上册,主要内容有力学、热学、电磁学等。
  《西尔斯当代大学物理(上册 英文改编版 原书第11版)/双语教学专用教材·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基础课规划教材》既充分体现了原书的特色,又在适合我国国情方面有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原书取舍得当,篇幅适当,教材内容覆盖了教育部新教学基本要求建议的75个A类知识点和部分B类知识点;教材95%以上是原书的文字,体现了原书教学理念的精华,整个教材体系具有更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生动、丰富,图文并茂,举例鲜活,趣味性强,联系实际密切,强调概念理解,注重能力培养;每章的问题引入法、正文探索式的叙述法以及每节的思考题检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所有例题都采用四步解题法:审题(Identify)、破题(Setup)、求解(Excute)和讨论(Evaluate),这种规范、科学的解题方式十分有利于学生形成思维清晰、表述准确、方法明确的解题习惯,并能逐步获得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行文规范、流畅,原汁原味,代表了当前科技英语文献的风格,是我国学生学习英文科技写作的极好范本。
  本教材为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专用教材。由于与国内教材有很强的相关对应性,故对于希望了解物理知识英文表述的非双语教学的师生及其他科技工作者,《西尔斯当代大学物理(上册 英文改编版 原书第11版)/双语教学专用教材·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基础课规划教材》也是一本十分有益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Preface
1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VECTORS
1.1 The Nature of Physics
1.2 Idealized Models
1.3 Standards and Units
1.4 Uncertainty and Significant Figures
1.5 Vectors and Scalars
1.6 Vector Algebra
1.7 Unit Vectors and Component Expression
Answer to Chapter Opening Question
Exercises

2 KINEMATICS
2.1 Particle Kinematics
2.2 Position Vector and Displacement
2.3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2.4 Rectilinear Motion
2.5 Two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Kinematics
2.6 Relative Motion
Answer to Chapter Opening Question
Exercises

3 DYNAMICS
3.1 Particle Dynamics
3.2 Newton' s Laws
3.3 Understanding Forces
3.4 Dynamics of Circular Motion
3.5 Non-inertial Frame and Inertial Forces
Answer to Chapter Opening Question
Exercises

4 WORK AND ENERGY
4.1 Kiic Energy and Work
4.2 Calculating the Work
4.3 Path Independence of Conservative Forces
4.4 Potential Energy
4.5 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4.6 Find the Conservative Force from Potential Energy
Answer to Chapter Opening Question
Exercises

5 MOMENTUM AND IMPULSE
5.1 Definition of Momentum
5.2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5.3 Impulse
5.4 Collisions
5.5 Center of Mass
5.6 Rocket Propulsion
5.7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ISEE
Answer to Chapter Opening Question
Exercises

6 ROTATION OF RIGID BODIES
6.1 Angular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6.2 Rotation with Constant Angular Acceleration
6.3 Relating Linear and Angular Kinematics
6.4 Energy in Rotational Motion
6. 5 Parallel-Axis Theorem
6. 6 Moment of Inertia Calculations
Answer to Chapter Opening Question
Answers to Test Your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Exercises
7 DYNAMICS OF ROTATIONAL
MOTION
7.1 Torque
7.2 Torque and Angular Acceleration for a Rigid Body
7. 3 Rigid-Body Rotation About a Moving Axis
7.4 Work and Power in Rotational Motion
7. 5 Angular Momentum
7. 6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7. 7 Gyroscopes and Precession
Answer to Chapter Opening Question
Answers to Test Your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Exercises
8 PERIODIC MOTION
8. 1 Describing Oscillation
8. 2 Simple Harmonic Motion
8. 3 Energy in Simple Harmonic Motion
8. 4 Applications of Simple Harmonic Motion
8. 5 The Simple Pendulum
8.6 The Physical Pendulum
8. 7 Damped Oscillations
8. 8 Forced Oscillations and Resonance
Answer to Chapter Opening Question
Answers to Test Your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Exercises
9 MECHANICAL WAVES
9. 1 Types of Mechanical Waves
9. 2 Periodic Waves
9. 3 Mathematical Description of a Wave
9.4 Energy in Wave Motion
9. 5 Wave Interferenc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Superposition
9.6 Standing Waves on a String
9.7 Normal Modes of a String
9. 8 Beats
9. 9 The Doppler Effect
Answer to Chapter Opening Question
Answers to Test Your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Exercises
10 TEMPERATURE AND HEAT
10. 1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Equilibrium
10. 2 Thermometers and Temperature Scales
10. 3 Gas Thermometers and the Kelvin Scale
10. 4 Quantity of Heat
10.5 Calorimetry and Phase Changes
10. 6 Mechanisms of Heat Transfer
Answer to Chapter Opening Question
Answers to Test Your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Exercises
11 THERMAL PROPERTIES OF MATTER
……
12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MAICS
13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14 ELECTRIC CHARGE AND ELECTRIC FIELD
15 GAUSS'S LAW
16 ELECTRIC POTENTIAL
17 CAPACITANCE AND DIELECTRICS
18 CURRENT, RESISTANCE AND ELECTROMOTIVE PORCE
APPENDICES

前言/序言

  1.关于原书、原作者
  本书改编自培生教育出版公司( Pearson Education,Inc.)于2004年推出的西尔斯大学物理第1 1版(Sears and Zemansky‘s UNIVERSITY PHYSICS with modern physics,11th edition,以下简称西书)。
  西书是美国几代物理教育专家长达半个多世纪探索与改革的产物。初版由美国物理教育界领军人物F.W. Sears和M. W. Zemansky于1949年推出。西书作者提倡站在学生的角度探究式地展开讨论,强调讲透概念、原理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并重,在版面设计上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这些探索成果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产生了较大反响。西书第11版的主要作者H.D.Young自1973年始成为Sears和Zemansky的合作者,参加第5版编写。前两位作者相继去世后,Young从第8版起单独署名。他继承与完善了西书的导学式理念,使西书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他国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学师生,至今仍是发行量最大的主流教材之一。另两位作者R.A.Freedman与A.L.Ford分别自第10版、第11版参加编写工作。
  西书曾于20世纪50年代以《西尔斯物理学》之名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当时该书受到我国大学物理教师的关注并作为教学参考书。至今我国物理教材中的一些讲法和习题都渊源于该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影印出版了西书第10版。由于特色鲜明、角度新颖、讲解详尽、讨论深入,加之行文流畅,代表了当前英语科技文献流行风格,该影印版被一些高校选作物理双语课本,获得好评。
  西书第11版的刚体力学、振动与波、热学、电磁学、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与量子物理基础等6部分(覆盖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9成以上)涵盖的知识点、调用的数学知识以及达到的难度与深度,同国内流行教材吻合度很高,适合选作非物理类尤其是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双语教材。
  西书第11版每章由一个开篇问题( Opening question)引导,每节由一道理解检测题(Test
  you。understanding question)收尾、以便学生阅读时自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其答案都列于每章之末,以供核对。在课文适当处以Caution为标志点出学生常犯的通病和易产生的误解,警醒读者规避。这些编排有助于提升学生读书的效果。
  西书第11版另一特点是注重传授解题技巧。除配有大量例题之外,西书编者将解题的思路与步骤概括为审题( identify)、破题(set up)、求解(execute)与评价(evaluate)四个环节。首先审定该问题涉及的物理原理、概念,确定待求的目标变量;其次列出相应的方程或方程组,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待求的未知量;再次完成数学运算,得出结果;最后根据物理背景要求,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其亮点在于,全书将各种物理问题分门别类,以Problem-Solving Strategy为标志列出某一类问题的审题思路、破题人口,求解的步骤及技巧,并在其后附以该类问题的若干示范例题,供学生揣摩、领会。课文中每则解题技巧与每道例题都按上述四个环节逐步讨论(改编版自第6章始),并借用首字母缩略词将这种解题方略称为ISEE方法o H.D.Young认为持之以恒地按ISEE训练,有利于学生养成思维清晰、条理分明、表述规范的良好解题习惯,能使学生从面对习题不知所措过渡为训练有素,按部就班解题,从而减少失误,树立信心。ISEE受到使用西书师生的欢迎,得到物理教学法研究人员的好评,值得我们借鉴。
  那么,这样优秀的教材为什么还要改编呢?
  2.改编初衷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倡导双语教学的21世纪,国内引进出版的英文物理类教材可称汗牛充栋。虽然它们对我国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以及促进双语教学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国情和教学理念的差异,探索双语教学的同仁们逐渐认识到:即使是优秀的国外一流教材,直接用作双语课本也未必是最适合的。笔者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合肥工业大学探索物理双语教学已历20载,深感直接选用外国优秀教材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首先是质点力学起点过低、展开太细、与中学重复甚多,所有英文原版物理教材概莫能外。以西书11版为例,洋洋洒洒8章326页,仍明显未达国内现行大学物理质点力学的深度与难度。教育部最新颁布的《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指出,力学中除角动量、刚体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感”。显然,目前的任何一本原版物理教材都与此精神不符。虽然“基本要求”对质点力学的建议学时仅8~10学时,不到课程总学时的10%,但由于该部分排在大学物理教材之首,位居学生接受双语教学和接触原版教材之初,低水平的重复容易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中的拦路虎。笔者每轮教学至此都颇费周章,相信业内同仁亦有同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从事物理双语教学的许多学校就曾直接删去力学,从热学甚至电磁学开讲,笔者也曾试过,这当然是无奈之举。后来在探索中,笔者用几十页自撰讲义取代原书相应部分,化解了这一难题。
  按“基本要求”精神,质点力学起点应定位于我国高中毕业生已达之水平。突出矢量运算与微积分思想方法的应用,提纲挈领地回顾运动学、动力学、功与能、动量与冲量、机械能与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并让学生通过解答涉及变加速度、变力等非用微积分不可的问题,深化认识。这一教案不难移植到双语教学中,难的是无法在原教材中挑出适用的章节甚至段落来呼应。作为替代,笔者将全英文的教案写得尽可能详细,以多媒体方式在讲课中展示,同时印发给学生作为讲义。这一教法能达到与国内教材持平的深度。自撰讲义虽列为5章,篇幅只几十页,但与建议学时相适应,体现了“展开应适度”的精神。讲义维持了体系的完整,实现了与后续内容的衔接,使大刀阔斧地删减前8章成为可能。由于采用这一教法,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近5年效果良好。这便是我们提出“有删有补”改编方案的缘起。
严谨、深入、前沿:探索现代物理世界的基石 本书导览:跨越经典与现代的物理学史诗 本书旨在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大学物理教材。它不仅涵盖了经典物理学的坚实基础,更紧密结合了现代物理学的最新进展,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连贯的物理学知识体系。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力求在概念的深度与应用的前沿性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第一部分:宏观世界的精确描述——经典力学与热力学 1. 运动的法则与守恒的原理(经典力学核心) 本部分从牛顿运动定律出发,系统阐述了物体在力场中的运动规律。我们着重分析了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相对运动在内的一切宏观尺度下的动力学问题。 矢量分析与微积分工具的应用: 强调使用微积分工具精确描述瞬时速度、加速度以及角动量等物理量,为后续深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功、能与动量: 深入探讨了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这两个物理学中最基本、最普适的原理。通过对保守力场和非保守力场的分析,展示了这些守恒定律在解决复杂系统动力学问题中的强大威力。 刚体运动与振动: 详细解析了刚体的转动定律、转动惯量计算以及陀螺运动的复杂性。同时,对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是理解波现象和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行为的基础。 万有引力与场论的萌芽: 经典引力理论的建立,为理解宇宙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并为引入场(Field)的概念做了铺垫。 2. 物质的尺度与能量的流动(热力学与统计力学基础) 本部分将视角从单个物体的运动扩展到大量粒子的集体行为,并探讨了能量在系统间的转化与传递。 理想气体与分子运动论: 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宏观热力学量的物理意义,推导了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方程,强调了统计平均在描述大量粒子系统中的重要性。 热力学定律的严谨表述: 详细阐述了热力学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重点剖析了熵的概念,它不仅是衡量系统无序度的量度,更是决定了所有自发过程的方向性。卡诺循环和热机效率的分析,突显了能量转化的不可逆性。 相变与平衡: 讨论了平衡态的条件,以及不同相之间的相变过程,如熔化、沸腾和凝华,这些现象是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中的核心议题。 第二部分:波、场与电磁世界的统一 3. 电荷的静止与运动(静电学与稳恒电流) 电磁学是物理学的第二大支柱,本部分从最基础的电荷相互作用开始构建起整个电磁场理论框架。 库仑定律与电场: 引入电荷、电场强度等基本概念,并运用矢量分析处理复杂电荷分布产生的电场问题。 高斯定律与电势: 高斯定律作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础之一,被用于简化具有高度对称性的电场计算。电势的概念则将矢量场问题转化为标量问题,极大地简化了电能和电势差的计算。 电容器与介质: 深入探讨了电容的物理含义,特别是介质材料对电场的影响,这对于现代电子设备的设计至关重要。 稳恒电流与磁场起源: 引入电流的概念,并探讨了欧姆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的引入,标志着我们开始接触磁场及其产生机制。 4. 电磁场的动态统一(电磁感应、交流电与麦克斯韦方程组) 本部分是连接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的关键桥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揭示了变化的磁场如何产生电动势,这是发电机和变压器工作的基本原理。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完整化: 重点讲解了位移电流的概念,如何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统一了电场和磁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传播: 推导了电磁波在真空中和介质中的传播方程,精确描述了光作为一种电磁波的特性,包括波速、能流密度(坡印廷矢量)和动量。 交流电路分析: 运用复数分析方法处理RLC电路的瞬态和稳态响应,为理解谐振现象和电磁波的产生与接收提供工具。 第三部分:微观世界的革命——现代物理学的开端 5. 光的本质与物质的粒子性(量子论的萌芽) 本部分开始进入20世纪物理学的核心领域,探讨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黑体辐射与普朗克假设: 从解释黑体辐射谱的失败开始,引入能量量子化($E=h u$)的概念,这是量子力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 光电效应与光子概念: 进一步用光子模型解释了光电效应,确立了光的粒子性,与经典波动光学形成鲜明对比。 康普顿散射: 利用光子的动量概念成功解释了X射线散射现象,为光的粒子性提供了决定性的实验证据。 物质波与德布罗意假设: 提出物质粒子(如电子)也具有波动性($lambda=h/p$),为描述电子在原子内部的行为做好了铺垫。 6. 氢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的初步应用 玻尔模型: 虽然是半经典理论,但它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离散谱线,引入了能级和量子数的概念。 不确定性原理: 深入探讨了海森堡不确定性关系,理解了在微观世界中同时精确测量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是不可能的,这是量子世界的基本限制。 薛定谔方程的引入: 介绍了一维势场中薛定谔方程的基本形式,并将其应用于简单的势阱问题,展示了如何从波函数中提取粒子的概率分布信息。 本书特色与教学理念 本书的编排紧密结合了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并通过以下方式强化学习效果: 1. 高度的图示化支持: 丰富的、精心设计的示意图和概念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物理过程和复杂的场分布。 2. 例题与习题的层次化设计: 包含从基础概念检验题到复杂的综合应用题,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特别是为深入学习者设置的挑战性问题,旨在培养独立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 3. 强调物理思想而非死记硬背公式: 教学中持续强调物理定律背后的深刻思想和概念联系,鼓励学生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推导和理解物理现象。 4. 面向工程与科学前沿的连接点: 许多章节末尾的讨论部分,会将所学内容与现代技术(如半导体物理、核能、电磁兼容性等)进行简要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潜力。 通过对这套系统的学习,读者将不仅掌握解决经典物理问题的必备技能,更能为深入探究固体物理、信息科学、天体物理等前沿领域打下坚不可摧的理论基础。本书是致力于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理想入门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分量”,无论是字面意义上的沉甸甸,还是它所承载的知识的厚重感。我翻开目录,看到熟悉的章节标题,比如“运动学”、“动力学”、“功和能”之类的,心里会涌起一种既熟悉又略带紧张的情绪。我一直对物理有着一种近乎“孩童般的好奇”,总是想弄明白我们身边的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苹果会落地,为什么月亮会围绕地球转,为什么光会折射。而我当初选择这本《西尔斯当代大学物理》,就是希望它能系统地解答这些疑问,并且以一种科学严谨的方式,为我揭示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普适性原理。我记得我当时特别关注它对于“现代物理”部分的介绍,因为我一直觉得,当我们谈论物理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牛顿力学和经典电磁学的范畴,更应该去探索那些颠覆我们直觉的量子世界和相对论。所以,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其“现代物理”这个标签所吸引,期待它能带领我进入一个更广阔、更奇妙的物理图景,了解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结构、核物理以及相对论等内容。我希望它能在这些前沿领域,给我一个扎实的入门,让我能初步理解这些“颠覆性”理论的思想核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些浅显的科普层面。我想要的是一种能够建立起初步的理论框架,能够让我以后在阅读更深入的资料时,不会感到完全摸不着头脑。

评分

拿到这本《西尔斯当代大学物理》之前,我脑海中对一本好的大学物理教材的设想,是它应该像一部精彩的科幻小说,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解答。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对“当代”和“现代物理”的浓厚兴趣。我总觉得,物理学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断地挑战我们现有的认知,从宏观宇宙的壮丽到微观粒子的奇妙,都充满了令人着迷的奥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打开它的那一刻,就让我感受到这种探索的乐趣。我期待它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诸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这些听起来就充满未来感的概念,而不是用枯燥的数学公式堆砌。我希望它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图示、模拟以及历史发展脉络,来帮助我理解这些理论的诞生背景和核心思想。我特别在意它对“当代”这个词的诠释,是不是真的能体现出物理学在近几十年来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让我了解到物理学前沿研究的一些方向和问题。我想要的不只是停留在经典的框架里,而是希望能够看到物理学是如何不断地突破和创新的,这种前沿性是我在选择教材时非常看重的一点。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它那种“学院派”的严谨和系统性。当我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用心,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显得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不会让人觉得突兀或者难以理解。我当初购买它,就是看中了它“普通高等教育基础课规划教材”的定位,这说明它是一本经过教育部门审慎考量,旨在为大学生打下坚实物理基础的教材。我对这类教材的期望很高,希望它不仅能教授我物理学的知识,更能培养我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我记得我当时特别留意了书中出现的例题和习题,因为我一直认为,例题是理解抽象概念的最佳“催化剂”,而习题则是检验学习成果最有效的“试金石”。我期待它能够有丰富多样的例题,从最简单的数值计算到复杂的分析推导,能够覆盖到知识点的各个层面。同时,我也期望它的习题能够有梯度,从基础巩固到能力提升,能够帮助我逐步掌握所学内容,并培养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够真正理解物理学的“美”,不仅仅是公式的优美,更是它所揭示的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和精妙,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评分

选择这本《西尔斯当代大学物理》作为我的学习材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对“经典”和“权威”的信任。当我决定开始系统地学习大学物理时,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真正带我入门,并且能够让我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的书。我当时看了很多关于大学物理教材的推荐,而“西尔斯”这个名字,在物理学界有着相当高的声誉,很多人都将其视为经典的物理学教材。所以我购买了它,寄希望于它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学习基础。我期待它在内容的组织上,能够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从最基础的力学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电磁学、光学、热力学,甚至是近代物理。我希望它能够用准确的语言,生动地解释每一个物理概念,并且配以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我尤其看重它“上册”的定位,这意味着它会涵盖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能够为我打下坚实的“地基”。我想要的是一种能够让我对物理学产生“敬畏之心”的教材,它能让我看到物理学之美,理解宇宙的规律,并且能够激发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大学期间学习物理的得力助手,帮助我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且最终能够领略到物理学的魅力。

评分

这本书,天知道我当初是怎么想的,在暑假里把一本这么厚的大学物理给抱回家的。说起来,我当初选择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书第11版”这几个字,总觉得“第11版”就代表着权威和经典,就像是某个领域里已经沉淀了多年的精华,不会有太多过时的内容。而且,“英文改编版”也让我觉得,嗯,至少在概念的引入上,会更贴近国际前沿,不会有那种本土化改编后的生硬感,读起来可能更顺畅,思维方式也会更开阔一些。当然,还有“双语教学专用教材”这个标签,虽然我当时自己读,不一定立刻用得上双语,但它给我一种“安全感”,感觉这本书是被认真对待过的,是为了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的,质量上应该有保障。我一直觉得,好的教材,尤其是基础科学领域的教材,它的结构、语言、例题设计,都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乐趣。如果一本教材写得晦涩难懂,或者逻辑混乱,那真的会让人望而却步,对这门学科产生阴影。所以,我当初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希望它能像一位严谨又不失风趣的老师,把复杂的物理概念掰开揉碎了讲给我听,而不是扔给我一堆公式和定义,让我自己去摸索。我希望它能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循序渐进地引导我理解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从最基础的力学,到后面的电磁学,再到微观的近代物理。我尤其期待它在概念的解释上能够深入浅出,用一些巧妙的比喻或者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辅助理解,这样即使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也能变得生动起来,不至于枯燥乏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