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实验操作规范

化学基础实验操作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慧锋,王秀玲,董丽丽 编
图书标签:
  • 化学
  • 实验
  • 操作
  • 规范
  • 基础
  • 教学
  • 高校
  • 大学
  • 实验室
  • 技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982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843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0
字数:2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化学基础实验操作规范》主要介绍化学基础实验中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单元的实验要求和规范的操作过程,侧重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和操作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全书共5章,分别是常用玻璃仪器操作规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常用小型实验仪器、物理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操作规范、化工基本单元操作规范。
《化学基础实验操作规范》描述详细,通俗易懂,配有插图,有助于理解和指导操作,可作为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环保、制药、化工和医学等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补充教材,可供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参考资料,也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梁慧锋,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教授, 从事基础化学及实验教学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经验;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1常用玻璃仪器操作规范/ 1
1.1常用玻璃仪器的操作规范1
1.1.1烧瓶1
1.1.2蒸馏头2
1.1.3温度计接口3
1.1.4温度计3
1.1.5冷凝管4
1.1.6接液管5
1.1.7分馏柱5
1.1.8分水器6
1.1.9漏斗7
1.1.10Thiele管(提勒管)10
1.1.11干燥管11
1.1.12索氏提取器12
1.1.13克氏蒸馏冷凝装置(带有克氏蒸馏头的冷凝管)12
1.1.14色谱柱13
1.1.15水泵14
1.1.16烧杯14
1.1.17量筒15
1.1.18酒精灯16
1.1.19胶头滴管17
1.1.20试管17
1.1.21锥形瓶18
1.1.22量杯18
1.1.23容量瓶19
1.1.24移液管和吸量管20
1.1.25滴定管21
1.1.26试剂瓶22
1.1.27下口瓶22
1.1.28称量瓶23
1.1.29比色管24
1.1.30干燥器24
1.1.31表面皿25
1.1.32钟罩26
1.2常用金属仪器的操作规范26
1.2.1酒精喷灯26
1.2.2热水漏斗27
1.2.3钻孔器(打孔器)28
1.2.4铁夹29
1.2.5铁圈29
1.2.6十字夹30
1.2.7铁架台30
1.2.8升降台31
1.2.9水浴锅31
1.2.10电热套32
1.3常用陶瓷仪器的操作规范32
1.3.1蒸发皿32
1.3.2研钵33
1.3.3布氏漏斗33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 35
2.1一般技术操作规范35
2.1.1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和使用35
2.1.2简单玻璃工操作38
2.1.3塞子的配置和打孔41
2.1.4一般仪器的连接和安装42
2.1.5化学试剂、溶液浓度及溶液配制43
2.1.6试管实验的操作规范47
2.1.7气体的制备与净化49
2.1.8酸碱滴定分析法60
2.1.9重量分析62
2.1.10熔点的测定64
2.2分离提纯技术66
2.2.1蒸馏66
2.2.2减压蒸馏67
2.2.3水蒸气蒸馏69
2.2.4分馏70
2.2.5回流71
2.2.6萃取73
2.2.7重结晶75
2.2.8柱色谱法76
3常用小型实验仪器/ 78
3.1天平78
3.1.1天平的分类78
3.1.2TG328A全机械加码电光天平78
3.1.3电子天平80
3.1.4称量方法81
3.1.5托盘天平81
3.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82
3.2.1仪器工作原理82
3.2.2主要技术指标82
3.2.372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范82
3.2.4T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范83
3.3酸度计84
3.3.1酸度计的测定原理84
3.3.2pHS-3C型酸度计的操作规范85
3.4水浴锅85
3.4.1技术参数86
3.4.2操作步骤86
3.4.3维护方法86
3.5马弗炉87
3.6电热套88
3.6.1操作规范88
3.6.2注意事项88
3.7阿贝折光仪88
3.7.1仪器结构88
3.7.2工作原理89
3.7.3使用方法90
3.7.4注意事项90
3.8圆盘旋光仪91
3.8.1测定原理91
3.8.2操作规范92
3.8.3注意事项93
3.9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93
3.9.1操作规范93
3.9.2注意事项94
3.10循环水真空泵94
3.10.1操作规范94
3.10.2注意事项95
3.11恒温磁力搅拌器95
3.11.1操作规范95
3.11.2注意事项95
3.12干燥箱95
3.12.1操作规范95
3.12.2注意事项96
4物理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操作规范/ 97
4.1接触式温度计97
4.1.1仪器结构97
4.1.2工作原理97
4.1.3使用方法98
4.1.4使用注意事项98
4.2电导率仪98
4.2.1仪器结构98
4.2.2工作原理99
4.2.3使用方法99
4.2.4使用注意事项100
4.3电泳实验装置100
4.3.1仪器结构100
4.3.2使用方法101
4.3.3使用注意事项102
4.4双液系沸点测定仪102
4.4.1仪器结构102
4.4.2使用方法103
4.4.3使用注意事项104
4.5恒电位仪104
4.5.1仪器结构104
4.5.2使用方法105
4.5.3使用注意事项107
4.6离子迁移数测定装置107
4.6.1仪器结构107
4.6.2使用方法108
4.6.3使用注意事项108
4.7表面张力实验装置109
4.7.1仪器结构109
4.7.2使用方法109
4.7.3使用注意事项110
4.8数字小电容测试仪110
4.8.1小电容测试仪的使用方法110
4.8.2介电常数的测定方法110
4.8.3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111
4.9燃烧热测定仪111
4.9.1仪器原理111
4.9.2仪器结构112
4.9.3使用方法113
4.9.4使用注意事项114
4.10凝固点实验装置114
4.10.1仪器结构114
4.10.2使用方法114
4.10.3使用注意事项115
4.11比表面积测试仪116
4.11.1仪器结构116
4.11.2使用方法116
4.11.3使用注意事项117
5化工基本单元操作规范/ 118
5.1雷诺演示实验118
5.1.1流体流型演示实验仪器结构118
5.1.2使用方法118
5.1.3注意事项119
5.2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装置119
5.2.1实验装置119
5.2.2实验步骤119
5.2.3注意事项120
5.3流体力学综合实验120
5.3.1整体装置实验功能120
5.3.2整体装置流程图120
5.3.3实验装置121
5.3.4实验步骤121
5.3.5注意事项122
5.4固体流态化实验装置123
5.4.1实验装置123
5.4.2实验步骤123
5.4.3注意事项123
5.5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124
5.5.1实验装置124
5.5.2实验步骤124
5.5.3注意事项125
5.6恒压过滤实验装置126
5.6.1实验装置126
5.6.2实验步骤126
5.6.3注意事项127
5.7流量计的校核128
5.7.1实验装置128
5.7.2实验步骤128
5.7.3注意事项128
5.8填料塔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129
5.8.1装置流程129
5.8.2主要设备129
5.8.3实验步骤130
5.8.4注意事项130
5.9填料塔吸收流体力学性能测定实验131
5.9.1实验装置131
5.9.2实验步骤131
5.9.3注意事项132
5.10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132
5.10.1实验装置132
5.10.2实验步骤132
5.10.3注意事项133
5.11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装置133
5.11.1实验装置133
5.11.2实验步骤133
5.11.3注意事项134
5.12超滤微滤膜分离实验装置134
5.12.1实验装置134
5.12.2实验步骤135
5.12.3注意事项135
5.13串联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135
5.13.1实验装置135
5.13.2实验步骤136
5.13.3注意事项136
5.14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137
5.14.1实验装置137
5.14.2实验步骤137
5.14.3注意事项138
5.15吸收解吸操作实训装置138
5.15.1实验装置138
5.15.2实验步骤138
5.15.3注意事项141
5.16精馏操作实训装置141
5.16.1实验装置141
5.16.2实验步骤141
5.16.3注意事项143
5.17传热操作实训装置144
5.17.1实验装置144
5.17.2实验步骤145
5.17.3注意事项146
5.18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测定实验装置146
5.18.1实验装置146
5.18.2实验步骤147
5.18.3注意事项148
5.19气体定压比热测定实验装置148
5.19.1实验装置148
5.19.2实验步骤149
5.19.3注意事项149
参考文献/ 150

前言/序言

《化学基础实验操作规范》是在我院的化学基础课团队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精心编制的,实验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书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四点。
第一,规范性,注重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确保实验安全完成;
第二,实用性,对仪器和操作单元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均以注意事项的形式列出,有利于教师课堂对学生的指导和对操作难点的把握;
第三,专业性,注重层次性与系统性,注重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强化了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的联系,完整再现了将每种仪器和操作单元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第四,示范性,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读者可以根据操作步骤、配合插图完成实验操作,是一本难得的自学资料。
本书主要由化学基础课教学团队的教师编写。
主编:梁慧锋、王秀玲、董丽丽。
参编:王春平、臧红霞、王峰、于玲、王彦娜、李敏、胡洁、成丽苹、霍维涛。
本书的编写参考了相关教材和期刊文献等的有关内容,在此深表谢意;同时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给予的大力支持。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梁慧锋 王秀玲
2017年7月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内容简介 一、本书概述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知识框架。本书立足于跨学科交叉的视角,系统阐述了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加工与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不仅涵盖了传统工程材料(如金属、陶瓷、高分子)的基本原理,更着重突出了先进功能材料(如半导体、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的前沿研究方向和技术挑战。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旨在培养读者从微观原子尺度理解宏观性能的科学思维,并具备利用材料科学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章节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基础 1. 材料的结构层次: 本章从原子和电子的尺度入手,详细剖析了晶体结构、晶格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的形成及其对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决定性影响。讨论了非晶态结构(如玻璃和高分子)的短程有序特征。引入了键合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与材料电学、热学特性的关系。 2. 热力学与相图基础: 深入讲解了相变的热力学驱动力,重点阐述了吉布斯相律及其在单组分和多组分体系中的应用。通过对二元合金相图(如Fe-C体系)的精细分析,阐明了固溶体、化合物的形成条件,以及固液、固固相变过程的动力学控制因素,为后续的材料热处理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3. 材料动力学与扩散: 探讨了扩散在材料科学中的核心地位。详细介绍了菲克第一和第二定律,分析了晶界、空位等缺陷对扩散速率的影响。结合热激活理论,解释了晶粒长大、相变、蠕变等时间依赖性过程的微观机制,强调了扩散在材料制备和服役过程中的控制作用。 第二部分:经典工程材料的原理与性能 4. 金属材料的本构关系与加工硬化: 聚焦于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包括位错的产生、运动和交联。系统阐述了屈服、加工硬化、拉伸、压缩等基本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及其表征参数。深入分析了冷加工和热加工对金属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重塑过程。 5. 陶瓷材料的制备与断裂韧性: 陶瓷作为一类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脆性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因素。本章详细介绍了粉体制备(如溶胶-凝胶法)、烧结技术(压力辅助烧结)及其对致密度的影响。重点讨论了陶瓷材料的弹性行为、高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C)的测量,以及增韧技术(如氧化物增韧、碳化物弥散强化)。 6.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粘弹性: 讲解了高分子的链结构(线型、支化、交联)、分子量对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高分子的粘弹性行为,包括蠕变、应力松弛和动态机械分析(DMA)。分析了热塑性与热固性树脂的结构差异及其在模塑和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先进功能材料与新兴技术 7. 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与器件: 阐述了能带理论在区分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N型和P型掺杂的原理,PN结的形成及其在二极管、晶体管中的工作机制。简要介绍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如GaN、SiC)在电力电子和光电器件中的优势。 8. 复合材料的设计与界面控制: 复合材料是实现材料性能定制化的重要途径。本章分类介绍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C)、粒子增强复合材料(PRC)和结构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了基体与增强相之间的界面行为,界面结合强度如何决定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9. 磁性与电学功能材料: 深入探讨了磁畴理论、磁各向异性在软磁和硬磁材料中的表现。介绍了铁氧体、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在电学方面,讲解了介电材料的极化机制、压电效应和铁电畴结构,及其在传感器和储能器件中的作用。 10. 材料的表面工程与腐蚀防护: 强调了材料的服役性能往往受表面状态决定。详细介绍了薄膜沉积技术(PVD, CVD)和表面改性技术(渗碳、离子注入)。系统分析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机理、局部腐蚀类型,并提出了有效的腐蚀防护策略,包括缓蚀剂和保护涂层。 11. 先进制造技术与材料的循环利用: 介绍了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如SLM、DMLS)如何改变材料的制造路径,以及对材料微观结构带来的新影响。探讨了可持续性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性,包括材料的失效分析、疲劳与断裂力学基础,以及关键金属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技术。 三、本书特色 本书的编撰严格遵循“从基础到前沿,从原理到应用”的逻辑主线。每个章节后都附有精心设计的“工程案例分析”和“思考与讨论”环节,引导读者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工程实例相结合。全书辅以大量高分辨率的微观结构图、性能曲线图和流程示意图,确保复杂概念的可视化理解。本书不仅是材料科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教材,也适用于希望系统学习现代材料学知识的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准备考研,专业方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关于材料性能表征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实际操作的直观理解。偶然间,我看到一本《材料性能测试方法详解》,这本书的内容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它并非一本理论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常用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例如拉伸试验、硬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等等。书中对于每种测试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分析都有详尽的阐述。我最喜欢的是它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谱,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测试结果的意义。例如,在介绍拉伸试验时,书中不仅给出了应力-应变曲线,还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配有相关的图片和表格。这对于我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对不同测试方法在特定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这让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专业,但又结构清晰,条理分明,非常适合需要深入了解材料测试方法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评分

我一直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总想着亲手操作,体验一下化学反应的奥秘。最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分子世界的奇妙旅程》,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我了。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它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复杂的化学概念拆解开来,就像在讲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中关于原子、分子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的描述,简直就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化学键的解释,比如离子键和共价键,作者用了很多有趣的类比,让我这个对化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瞬间理解。而且,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理论,还巧妙地将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融入其中,比如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食物会变质等等。这些例子让我觉得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之前没有注意到。书中的插图也十分精美,色彩鲜艳,构图巧妙,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科普读物,它激起了我对化学更深层次的兴趣,让我开始思考,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化学原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轻松活泼,读起来没有任何压力,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化学爱好者在闲聊,听他娓娓道来。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一门关于精细化工工艺的课程,其中涉及大量的工业生产流程和设备操作。在寻找相关资料的时候,我偶然发现了这本《工业流程的艺术》。这本书的出版形式和内容都给我带来了惊喜。它不是那种厚重的教科书,而是更偏向于一本操作指南和案例分析的集合。书中对各种化工单元操作,比如蒸馏、萃取、结晶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图文并茂的讲解,甚至标注了关键的操作参数和注意事项。我最看重的是它提供的真实案例分析,很多都是当下工业生产中非常成熟的应用,比如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精细化学品的纯化等等。通过这些案例,我能更直观地了解到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书中对设备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也有非常深入的阐述,这对于我这种即将踏入生产一线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它没有涉及过于高深的理论推导,而是侧重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效率,这一点非常符合我的需求。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比我之前看的几本教科书都要实用得多。它的排版清晰,图表丰富,逻辑性强,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实际需求,快速找到所需信息。作者在文字描述上也力求简洁明了,避免了不必要的学术术语,使得即使是没有相关经验的人也能快速上手。

评分

作为一个对法医学充满了好奇的读者,我一直梦想着能一窥这个神秘领域。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刑侦现场的科学之眼》的书,它完全满足了我对法医学的想象。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科学知识与犯罪调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法医学的各个分支,从痕迹检验到生物物证分析,再到毒物鉴定等等,每一个部分都写得细致入微,却又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真实案例,将抽象的科学原理与具体的侦破过程联系起来,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刑侦现场。我尤其喜欢关于DNA鉴定和指纹识别的章节,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这些高科技手段是如何帮助警方锁定真凶的。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尸体解剖的意义和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分析现场遗留的各种证据来还原案件真相。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十分专业,但又不会让人望而却步,它在严谨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一边惊叹于科学的神奇,一边又为侦探们的智慧而折服。这本书不仅仅是科普,更是一种对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的赞颂。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和掌握基础天文学观测技巧的书籍,希望能有机会亲身去体验星空。偶然的机会,我获得了一本《仰望星河:观测指南》。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书籍,而是更偏向于一本实际操作的指导手册,非常适合初学者。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选择合适的观测地点,如何辨认星座,如何使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甚至还包括了如何进行简单的天文摄影。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望远镜选择和使用的章节,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不同类型望远镜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合适的设备。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星图和观测技巧,例如如何寻找行星、如何观测流星雨等等,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观星的门槛。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讲解了一些基础的天文现象,例如日食、月食的成因,以及恒星的演化等等,这些内容都以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书中的插图和图片也十分精美,色彩鲜艳,构图巧妙,将浩瀚的宇宙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轻松幽默,读起来没有任何压力,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观星爱好者一起探索星空,听他分享自己的乐趣和经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