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作为材料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首先介绍了固体理论所必须的量子物理基础和晶体学知识,而后讲述了固体物理的基本理论(包括晶格动力学、自由电子理论和能带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半导体性质、固体的磁性质、固体的介电与铁电性质以及固体的超导电性的物理基础和性能起源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目录
第1章 量子理论基础
1.1 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
1.2 薛定谔方程
1.3 全同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函数
1.4 多体体系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
1.5 固体物理的两个基本近似
第2章 晶体结构与晶体结合
2.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
2.2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与晶系
2.3 晶向与晶面指数
2.4 实际晶体结构举例
2.5 倒各自与布里渊区
2.6 晶体的布拉格衍射条件
2.7 晶体结合的一般性质
2.8 晶体结合的分类
第3章 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性质
3.1简谐近似
3.2一维简单晶格的振动
3.3一维双原子复式晶格的振动
3.4三维晶格振动
3.5晶格振动量子化与声子
3.6晶格比热
3.7非简谐效应与晶体的热膨胀
3.8晶格热传导
3.9离子晶体的长光学波
第4章金属自由电子理论
4.1经典自由电子理论
4.2量子自由电子理论
4.3金属的低温比热
4.4金属的电导率
4.5金属的霍尔效应
4.6电子发射与接触势差
第5章 能带理论基础
5.1基本假定
5.2一维金属的能带
5.3布洛赫定理
5.4能带的一般性质
5.5能带计算方法举例
5.6能态密度和金属的费米面
5.7电子的准经典运动及晶体的导电性
5.8电子化合物与能带理论
第6章 半导体晶体
6.1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及本征光吸收
6.2电子的有效质量与空穴
6.3杂质半导体
6.4载流子的平衡统计分布
6.5导电性与霍尔效应
6.6p-n结
6.7半导体-非半导体接触
第7章 固体的磁性
7.1 孤立原子和离子的磁柜
7.2 基本概念及物质方程
7.3 固体的抗磁性
7.4 固体的顺磁性
7.5 固体的铁磁性
7.6固体的反铁磁性
7.7固体的亚铁磁性
7.8强磁材料的磁畴与技术磁化
第8章 固体的介电与铁电性质
8.1电介质的物质方程
8.2电介质的极化
8.3极化弛豫
8.4铁电体的一般性质
8.5铁电相变
第9章固体的超导电性
9.1超导体的基本性质
9.2两类超导体
9.3超导相变的热力学分析
9.4二流体模型及伦敦方程
9.5BCS理论
9.6隧道效应
9.7高Tc氧化物超导体
参考文献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作者在处理“晶格动力学”这一核心章节时,采用了非常精妙的组织结构。他先从一维的简谐振子模型出发,层层递进到三维晶格的振动,并引入了声子这一关键概念。然而,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阐述,而是详细探讨了声子在热容、热导率以及声光效应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注重物理图像的构建,他鼓励读者去“想象”声子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讨论,作者通过解释这一相互作用是如何导致电阻和超导等现象的,让我对不同材料的电学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还包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近似方法和数值计算技巧,这对于我将来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于相变的研究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从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相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联系了现实中的例子,如水的结冰和磁体的居里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物理现象紧密结合,让我感受到固体物理学的强大解释力和预测力。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让我“触类旁通”的固体物理书籍,而这本《固体物理(第2版)》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与许多过于侧重数学推导而忽略物理直觉的教材不同,这本书在严谨的理论框架下,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物理洞察。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公式和定理,而是注重解释这些理论是如何被提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以及它们在理解不同固体材料特性时的应用。例如,在讨论电子在晶体中的行为时,作者并非直接跳到复杂的Bloch定理,而是先从自由电子模型入手,逐步引入周期势的挑战,再引出周期性边界条件和能带的概念。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发展的逻辑脉络。书中对各种实验现象的解读也非常到位,将抽象的理论与真实的物理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磁性材料和超导现象的介绍,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了这些复杂现象背后的微观机制,让我对材料科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尝试去联系其他章节的内容,或者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这是一种学习上的“顿悟”,也是这本书最让我欣慰的地方。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瞬间,我就被其严谨又不失趣味的编辑风格所吸引。作者在讲解“固体中的电子”这一部分时,并没有采用千篇一律的教材模式,而是通过精选的实例,一步步引导读者理解电子的量子化行为。从薛定谔方程在周期势中的应用,到能带的形成机制,再到费米面的概念,每一个环节都显得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金属、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分类讲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能带结构的判据,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材料在电子行为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导致其宏观电学性质的不同。书中对“缺陷和非晶固体”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各种缺陷是如何在晶体结构中存在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材料的性能。例如,在讨论杂质对半导体导电性的影响时,作者详细解释了施主和受主的概念,并将其与实际的半导体器件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轻松,但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它在提供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也注重培养读者的物理直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固体物理学习读物。
评分说实话,拿起这本《固体物理(第2版)》之前,我对这门学科的印象是“枯燥”、“难懂”。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似乎有一种将最复杂概念“掰开了、揉碎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魔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缺陷的章节,书中不仅仅列举了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的分类,更详细地解释了它们是如何影响材料的电学、力学和光学性质的。例如,在讲解位错的运动对材料塑性的影响时,作者引入了非常形象的“地毯纤维”的比喻,让我瞬间就明白了位错的本质以及它如何“滑移”导致宏观形变。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历史发展的脉络,介绍了各个重要理论的提出背景和科学家的思考过程,这使得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记忆,更是一种对科学探索过程的体验。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科学殿堂,与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一同思考。书中对晶体对称性、布里维格符号的介绍,也显得格外清晰易懂,没有让人望而却步的复杂数学推导,而是侧重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这对于我这样非理论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初次翻阅时,我并未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固体物理”这个领域本身就充满着抽象与挑战。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其内容所吸引。作者以一种清晰而富有条理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固体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联系。从晶体学的基础概念,到能带理论的精妙构建,再到各种凝聚态现象的深入剖析,书中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为我打开了理解物质世界运作方式的全新视角。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类比和图示,它们极大地帮助了我摆脱对纯粹数学公式的畏惧,真正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在讲解晶格振动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声子理论的数学推导上,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声子想象成一个个在晶格中传递的“量子化的能量包”,这让我在脑海中构建起了一幅清晰的动态画面。书中的习题也设计得相当有深度,既能检验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又能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虽然有些习题颇具挑战性,但解决它们的乐趣和随之而来的成就感,是我继续深入钻研的强大动力。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觉得“烧脑”但又收获满满的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