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版社; 第2版 (2011年12月1日)
平装: 52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品牌: 青岛出版社
编辑推荐
《21世纪新概念?速成围棋?中级篇(套装共3册)》以其系统性、理论性、趣味性,以及便于操作、便于实践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围棋爱好者和围棋从教者的青睐。《21世纪新概念?速成围棋?中级篇(套装共3册)》还附赠黄焰五段辅导光盘。
内容推荐
笔者与韩国著名围棋教育家金成来先生合著的“速成围棋”《入门篇》(上、中、下)、《基础篇》(上、中、下)、《初级篇》(上、中、下),南青岛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以其系统性、理论性、趣味性,以及便于操作、便于实践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围棋爱好者和围棋从教者的青睐。这是令笔者始料未及的,也是令笔者大为欣慰的。
近两年笔者经常在各种教育场所出现,初次见面被介绍时不再仅仅因为是“专业棋手黄焰”而被认可,史因为编著并翻译引进了韩同“速成围棋”教材而受到重视和欢迎,这让我吃惊又感动,也督促我作为一位相对来说对中国文化和韩国文化都比较了解的棋手,要史积极地促进中韩文化,特别是中韩围棋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岁月如梭。“速成围棋”系列从《入门篇》到《初级篇》在中国大陆出版已经一年有余,其间许多有实力的学员多次询问《中级篇》的出版情况,现在《中级篇》(上、中、下)终于要出版了,我们期盼着《中级篇》的出版能对那些学完了《初级篇》而又需要提高棋力的朋友能有切实的帮助。我们也将尽快把《高级篇》(上、中、下)、《有段者篇》(上、中、下)早日奉献给大家。
作者简介
作者:(韩国)金成来,黄焰
金成来,1963年生,1996年入段,2002年教育学硕士,2003年韩国KT杯16强。是韩国明知大学围棋系兼职教授。
黄焰,1965年生,9岁学棋,11岁进入山西省体工队,1986年升为五段。曾摘得1989年首届“中国女子名人战”的冠军及1998年“宝海杯”世界女流围棋赛亚军、1998年韩国女流国手战亚军。1999年1月获得韩国棋院文化赏“敢斗赏”,1994、1995、1998年第*、二、五届“宝海杯”世界比赛本选。1994年定居韩国。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墨绿色封皮,配上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老派棋社特有的匠心。刚翻开目录,我就被它清晰的逻辑结构给吸引住了。作者对于围棋基础知识的梳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特别是关于“气”的理解和“打吃”、“提子”这些基础手筋的讲解,不仅配有清晰的图例,还额外加入了历史上的经典对局作为辅助说明,让你在学习基本规则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围棋的历史厚重感。我记得有一次学习“定式”部分,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死板的固定招法,而是通过分析不同开局下,局部子力交换的得失,引导读者去思考背后的“意图”。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死记硬背,而是在真正地“领悟”围棋的哲理。相比于那些只罗列招式的书,这本书更注重的是内功的修炼,比如对于“大局观”的培养,虽然篇幅不算太多,但提及的几点原则都非常精辟,值得反复揣摩。我已经把它放在床头,睡前翻阅几页,总能让我的思路在棋盘上变得更加开阔。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时,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毕竟市面上号称“速成”的书太多了,往往是华而不实。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务实,它没有试图在短短的篇幅内让你成为职业棋手,而是精准地定位在了从中级水平向更高阶迈进的那个坎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棋形”的分析部分,那是很多初学者都会忽略的薄弱环节。作者用图示对比的方式,展示了什么是“紧凑的好形”,什么是“松散的坏形”,并且详细解释了不同棋形对后续战斗力的影响。例如,关于“尖冲”和“扳”这两种常见手法的优劣分析,书中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数学化解释,虽然我不是数学控,但那种严密的逻辑推理,让我对招法的选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此外,书中穿插的“棋局回顾与反思”环节,邀请了不同的棋手对同一局面进行不同思路的解读,这种多角度的碰撞,极大地拓宽了我解决问题的思路,让我明白了围棋世界里没有绝对的“最佳解”,只有最适合当前局面的选择。这种对思考过程的强调,远比结果重要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印刷清晰度达到了专业级别的水准,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担心墨迹模糊或者书页损坏。从内容深度来看,它有效地填补了初级入门书和高级研究用书之间的巨大鸿沟。很多中级书籍在讲到“布局的第二阶段”时往往一带而过,但这本书却用了整整三个章节来详细剖析如何将开局获得的优势,平稳、高效地转化为中盘的实战力量。其中关于“目数计算”的精确度训练,让我受益匪浅。过去我总是在官子阶段丢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官子技巧练习,从最简单的“先手紧气”到复杂的“双活与打劫的收官价值”,都有清晰的图解和解题思路。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书中还简要讨论了围棋的心理素质培养,虽然篇幅很短,但关于“如何应对被逆转”和“如何保持专注力”的建议,对于提升实战心态起到了关键作用。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结构严谨、内容翔实、兼顾理论深度与实战操作性的优秀围棋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像一位耐心的老前辈在手把手地教你,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多的是一种平易近人的分享。它的难度递进设计得非常自然,读完前几章的基础巩固后,进入到“中盘缠斗”的部分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应对复杂变化的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关于“劫争”的处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劫材价值评估框架”,这个框架虽然不复杂,但却异常实用,帮助我解决了过去在打劫时常常陷入的犹豫和判断失误。书中还设计了很多“自我测试”的环节,不是简单地让你填空,而是让你在特定的局面下,写出你的思考步骤和最终选择,这种强迫性的自我反馈机制,对于巩固学习效果非常有效。我个人很喜欢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误区警示”,专门列举了中级棋手最常犯的几种错误,比如“过于贪恋边角小利而忽视中央发展”等等,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提醒,帮助我迅速校正了自己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注重实战应用的教材,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堆砌。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战术技巧时,都紧密结合了现代围棋的实战案例,有些甚至引用了近几年的高水平比赛中的精彩片段。比如在介绍“分断”技巧时,书中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棋谱分析上,而是引入了AI对不同分断点胜率的计算结果,这让学习者能直观感受到不同走法的细微差别。我特别欣赏它对于“缓急”这个概念的阐述。在快节奏的现代棋局中,如何准确判断何时该快进取势,何时该慢守官子,这本书给出了非常成熟的判断标准和参照系。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拿起另一本我以前买的旧书进行对比,发现那本旧书的很多分析显得陈旧和刻板,而这本新书的思路显然更贴合当前围棋的潮流,尤其是在处理“薄弱点”和“效率最大化”方面,提供了很多新颖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