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裁判员手册+篮球规则 2018 套装2册
定价:80
书名:篮球裁判员手册
IBSN:9787564424060
作者:中国篮球协会
定价:35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责编:秦德斌
书名:篮球规则
作者:中国篮球协会
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
ISBN: 978-7-5644-2777-1
开本:32
定价:45.00
《篮球裁判员手册》
第*部分 两人执裁
1 引言
2 比赛前的准备
2.1 到达比赛场馆
2.2 裁判员会议
2.3 身体准备
2.4 赛前职责
3 每节开始
3.1 每节开始前的管理
3.2 开局的抛球
3.3 裁判员的移动
4 裁判员的占位和责任
4.1 执裁技巧
4.2 场上责任的划分
4.3 追踪裁判——占位和责任
4.4 追踪裁判——实际的忠告
4.5 前导裁判——占位和责任
4.6 前导裁判——实际的忠告
4.7 追踪裁判和前导裁判——进一步的实际的忠告
4.8 紧逼防守
4.9 有紧逼防守的掷球入界
4.10 夹击防守
5 球出界和掷球入界的情况
5.1 对线的责任
5.2 掷球入界
5.3 24秒计时钟
5.4 球回后场
6 投篮情况
6.1 球的飞行
6.2 干涉得分和干扰得分
6.3 3分试投
6.4 一节或决胜期比赛时间结束
7 手势和程序
7.1 手势
7.2 违例
7.3 犯规
7.4 犯规后的转换位置
7.5 控制球队犯规
7.6 犯规和成功的投篮
7.7 双方犯规
7.8 犯规后裁判员的占位
7.9 两位裁判员宣判
8 罚球情况
8.1 追踪裁判
8.2 前导裁判
8.3 没有队员站位的罚球
9 暂停和替换
9.1 暂停的管理
9.2 成功的投篮或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罚球后的暂停
9.3 替换的管理
10 比赛时间结束
10.1 检查记录表
11 回顾
12 结论
第二部分 3人执裁
1 引言
1.1重要的术语
2 比赛开始
2.1 赛前和中场休息准备活动的观察
2.2 通常的地面位置
2.3 跳球开始比赛
2.4 跳球开始比赛——比赛向主裁判员的右方推进
2.5 跳球开始比赛——比赛向主裁判员的左方推进
3 裁判员们的占位和场地的区域分工
3.1 基本的场地区域分工
3.2 基本的区域分工
3.3 裁判员们的工作区域
3.4 球在前场时的主要的区域分工(记录台一侧或对侧)
3.5 当球从一侧传或运到另一侧时的基本移动(轮转)
3.6 当球向球篮行进时的基本移动当出现运球上篮时
3.7 当球从后场向前场行进时的基本移动(转换)
3.8 在“紧逼”防守中的基本移动
4 掷球入界情况
4.1 掷球入界的区域分工
4.2 从端线掷球入界球向前场行进时
4.3 从边线掷球入界球向前场行进或留在前场时
4.4 从端线掷球入界球留在前场时
5 投篮情况
5.1 投篮和篮板球的区域分工
5.2 对界外范围和导致掷球入界的责任
6 手势和程序
6.1 宣判犯规时的程序
6.2 宣判犯规后转换位置,球仍留在前场
6.3 宣判犯规后转换位置,球向新的前场行进
7 罚球情况
7.1 罚球管理
7.2 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和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罚则的管理
8 暂停和替换
8.1 暂停
第三部分 Two-Person Officiating
(2人执裁英文版)
第四部分 Three-Person Officiating
(3人执裁英文版)
这本书拿到手,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就让人心里踏实。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篮球规则”和“裁判员手册”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官方文件汇编,读起来估计得靠咖啡因续命。没想到,内容组织得相当有章法。规则书部分,它不像我以前看的那些版本,只是把条款堆砌在那里,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情景模拟来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判罚尺度。比如,关于走步和持球的界限,光用文字描述很容易混淆,但他们配上了不同角度的侧视图和俯视图,清晰地标示了持球手的位置和轴心脚的移动范围。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基础规则的阐述,而是深入到一些非常细微的、在实战中经常引发争议的“灰色地带”。比如进攻方阻挡犯规的“建立防守空间”的认定标准,手册里给出了非常细致的“非接触区域”的界定,这对于我这种业余但又想提高自己球场判断力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藏。而且,2018年的新版,它也及时纳入了FIBA近几年的一些微调,这保证了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拿着过时的知识在场上“自说自话”。看得出来,这套书是真正为一线使用者着想的,文字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评分另一本《篮球裁判员手册》的价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我一直对裁判的工作充满好奇,总觉得他们是在一秒钟内处理海量信息,然后做出最符合规则的裁决,这需要超乎常人的专注度和对规则的绝对熟悉。这本手册并没有仅仅罗列裁判的职责,而是深入探讨了“裁判思维”的构建过程。它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犯规,比如“非必要的身体接触”和“正常的身体对抗”之间的那条微妙的界限。手册中有一章专门讲授“判罚手势的标准化和一致性”,这对于场下观众理解判罚意图至关重要。我发现,许多人抱怨裁判判罚不公,往往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特定手势背后的完整含义。这本手册通过图解和案例分析,把手势的力度、时机和判罚结果的逻辑关联性讲得一清二楚。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甚至触及了裁判的“心理素质”建设,教导如何在高压、嘈杂的环境下保持冷静,以及如何与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有效的、建设性的沟通。这种全方位的培训视角,让这本书远超一本技术指南的范畴,更像是一本“球场行为艺术”的解读本。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两本书在装帧和设计上的用心。虽然核心是知识的传递,但阅读体验也决定了学习的效率。规则书的纸张质量非常好,不是那种容易反光的铜版纸,而是带有轻微磨砂感的哑光纸,即便在球馆灯光下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更棒的是,内容排版非常人性化,关键术语和新的修改点都有醒目的高亮或边框标注,这使得在快速查阅特定条款时,可以迅速定位,省去了翻找的麻烦。而且,这两本书尺寸适中,不像一些大部头工具书那样笨重,完全可以随身携带,在赛前热身时或者中场休息时,随时翻看两页巩固一下记忆。这种“口袋化”的设计,透露出编者希望这些规则和指南能够真正融入到日常的篮球活动中去,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读物。这种细节上的关怀,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和实用性。
评分总而言之,这套《篮球规则(2018年新版)+篮球裁判员手册》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现代篮球体系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极具价值的投资。它超越了简单的“是什么”和“怎么做”,进一步探讨了“为什么”和“如何更好地执行”。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盯着球走、为每一个吹罚感到困惑的旁观者,而是开始能够站在更宏观、更专业的角度去理解比赛的动态平衡。无论是作为运动员想要避免无谓的犯规,还是作为教练员想设计更严谨的战术布局,亦或是像我一样,只是想成为一个更懂球的球迷,这本书都能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战指导。它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成了清晰、可执行的行动指南,让篮球的魅力在规则的框架下得到了更完美、更公平的展现。
评分从内容深度来说,这套书展现了中国篮球协会在规则推广和标准化上的决心。它不仅仅是翻译和引用了国际篮联(FIBA)的最新文件,而是结合了中国本土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的解读和补充。例如,对于青少年比赛中常见的“技术犯规”的预防性处理,手册里加入了许多针对国内基层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特别提示。这使得规则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具有很强的地域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场上交流”的描述,强调了裁判员在吹罚时如何运用非语言线索来控制场上气氛。这种对“软技能”的重视,恰恰是中国篮球发展中非常需要的环节。很多时候,一场比赛的走向,与其说是判罚的结果,不如说是判罚前后的气场和威慑力决定的,而这套书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