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是世界上Z小的簧片類樂器,又是世界上吹奏人數最多的樂器。它有固定音高,音色優美,輕便易學,價格低廉;既能獨奏,又能重奏、閤奏,還能伴奏。是理想的教學樂器。
應廣大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要求,特編寫這本小冊子,供學生學習使用,幫助他們迅速掌握口琴基本吹奏技巧和有關知識,讓小小口琴走進課堂,成為他們的好夥伴。
限於筆者水平,難免掛一漏萬,不當之處萬望指正。《口琴十二課(供中小學學生選用)》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中日閤資無锡鈴木樂器有限公司、薑堰市樂器廠、中華口琴會、上海市大橋中學、新昌路小學等單位以及王益君、陶禾青老師的支持和幫助,在此深錶感謝。
第一課 初學者須知
一、口琴的挑選和保養
二、口琴的音階排列
三、吹奏姿勢和拿琴方法
第二課 中音區1~5的練習
一、音階練習的基本口形
二、1~5的練習麯
第三課 中音區671的練習
671的練習麯
第四課 低音區練習
練習麯
第五課 高音區練習
練習麯
第六課 新式單音吹奏法
練習麯
第七課 正拍復音伴奏
練習麯
第八課 後半拍復音伴奏
練習麯
第九課 弱拍復音伴奏
練習麯
第十課 手震音奏法
練習麯
第十一課 小提琴奏法
練習麯
第十二課 口琴隊的組織
口琴樂隊排列圖
編製參照錶
[附錄]口琴麯14首
1.小白船
2.蘇武牧羊
3.楊柳青
4.運動員進行麯
5.我的祖國
6.瀏陽河
7.小杜鵑(二重奏)
8.幸福拍手歌(二重奏)
9.粉刷匠(閤奏)
10.小紅帽(閤奏)
11.我心愛的小馬車(閤奏)
12.紅星歌(閤奏)
13.留住太陽(閤奏)
14.歌聲與微笑(閤奏)
這本新近入手的小冊子,初看之下,其樸實的裝幀和直白的命名,確實讓人很難聯想到其中蘊含的音樂奧秘。我首先是被它的“中小學選用”這幾個字吸引的,畢竟現在市麵上那些動輒上百頁、術語堆砌的樂理書,對於剛接觸音樂的孩子們來說,簡直就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這本書的編排顯然是下瞭番功夫去適應初學者的認知麯綫。它的結構非常清晰,每一課的遞進都像是精心設計過的階梯,不會讓人感到突兀或力不從心。比如,在基礎指法的講解部分,作者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口型圖,而是用瞭一種近乎手繪的、非常直觀的示意圖來輔助說明,即便是對樂器一竅不通的人,也能大緻摸到頭緒。我特彆欣賞它在節奏訓練上的處理方式,它沒有僅僅停留在枯燥的節拍器練習上,而是巧妙地融入瞭一些耳熟能詳的民間童謠或簡單的鏇律片段,讓學習過程充滿瞭趣味性,真正做到瞭“寓教於樂”。這種設計思路,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心理門檻,讓他們能夠更快地從“拿著樂器不知道乾什麼”的狀態,過渡到“能吹齣一點像樣的聲音”的成就感中去。當然,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樂手來說,它可能顯得略微淺顯,但作為入門的敲門磚,它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提供的是一個堅實且友好的起點。
評分翻開這本書,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編者對於“慢工齣細活”的執著追求。我曾嘗試過幾套號稱“快速入門”的教材,結果往往是學瞭幾個技巧,卻在樂理基礎上一片空白,導緻後續的進步異常艱難。然而,這本教材的節奏明顯要穩健得多。它似乎深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道理,在開篇的幾課中,對於氣息的控製和單音的純淨度,進行瞭近乎偏執的打磨。我記得有一節專門講解如何保持氣流的均勻穩定,書中給齣的練習方法,乍一看簡單得有些可笑,無非是長時間地吹奏一個特定的音符,但當你真正去嘗試時,你會發現要做到氣息平穩而又不過度用力,簡直是一場內在力量的較量。這種看似緩慢的推進,實際上是在為將來的高難度演奏打下至關重要的“內功”。而且,書中穿插的那些“小貼士”,纔是真正的精華所在。它們不是那種程式化的說明,而是像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耳邊低語,比如關於口琴的日常保養,或者在不同濕度環境下演奏的注意事項,這些細節,往往是那些大部頭教材所忽略的,卻對實際演奏體驗影響巨大。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關注到瞭那些“看不見”的學習環節,確保學習者走得紮實。
評分這本書在視覺和閱讀體驗上也做得相當齣色,這對於我們這類需要經常翻閱的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排版設計非常清爽,留白恰到好處,不像有些教材,為瞭塞入更多內容,把頁麵擠得密不透風,讓人一看就心生畏懼。這裏的字體選擇和行距都非常考究,即便是光綫不佳的環境下閱讀,眼睛也不會很快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對樂譜的呈現方式進行瞭優化。它不僅展示瞭標準的五綫譜,還非常貼心地在下方同步標注瞭對應的指法和音階位置,形成瞭一種多維度立體的學習參照。對於那些對五綫譜還不太熟悉的學習者來說,這種並行的標注係統,極大地減輕瞭他們在大腦中進行“音符到指法”轉換的負擔。此外,書中配圖的質量也很高,那些對樂器結構、手型姿勢的局部特寫圖,清晰度和精確度都達到瞭專業水準,避免瞭因圖示模糊而導緻的誤解。總而言之,這份教材在細節處理上體現瞭對學習者身心感受的深度關懷,讓學習過程變成瞭一種愉悅的體驗,而非煎熬的任務。
評分從一個長期接觸音樂教育的觀察者的角度來看,這套教材最成功之處在於它成功地建立瞭“音樂錶達”與“技術掌握”之間的橋梁。很多入門教材往往隻關注於“如何吹響”,但這本書的後續章節開始著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吹好”。它開始引入關於力度變化(強弱對比)和情感色彩的初步概念,而且這些概念的引入非常自然,並非生硬地插入理論章節。例如,在一個練習麯中,作者會提示你:“請想象微風拂過,用最輕的氣息來演奏這幾個音符”,這種將抽象情感與具體演奏技巧掛鈎的引導方式,非常有效。它鼓勵學習者不要將口琴視為一個機械的發聲體,而是成為一個可以承載情感的媒介。這種深層次的培養,是區分普通樂器使用者和真正音樂演奏者的關鍵所在。雖然篇幅有限,但它成功地在有限的課程內,播下瞭對音樂美感追求的種子,引導年輕的學習者,從“學會演奏”邁嚮“學會用心去演奏”。這套書無疑為中小學生的口琴學習提供瞭一條高效且富有啓發性的路徑。
評分坦白說,我帶著一種審視的眼光來對待這份學習資料的,畢竟“十二課”這個數量設定,本身就帶有一種極簡主義的意味。它挑戰瞭傳統教材動輒幾十個章節的慣例。因此,我很好奇,如何在如此有限的篇幅內,覆蓋一個初學者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識體係。結果令人驚喜,它采用瞭一種高度提煉和聚焦的策略。每一課都不是麵麵俱到的知識點羅列,而是針對一個核心技能進行“穿透式”的教學。比如,在涉及和弦的運用時,它沒有像其他書那樣分散講解各種和弦的構成,而是集中火力攻剋最常用、最基礎的三和弦和七和弦在基礎麯目中的應用,確保學生能夠迅速掌握如何為簡單的鏇律配上和聲背景。這種“少而精”的原則,極大地提高瞭學習效率。對於時間有限的中小學生來說,這意味著他們不必在海量的理論中迷失方嚮。它更像是一個經過嚴格篩選的“工具箱”,裏麵的每一件工具都是當下最急需、最實用的。它沒有提供太多“錦上添花”的內容,所有的素材和練習都緊緊圍繞著“能否實際運用”這一目標服務,這種務實的態度,是許多教材所欠缺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