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发展与动因(中国体育电视产业研究)》的研究对象集中于中国体育电视产业,分析这一产业形成过程及其种种动因。
《发展与动因(中国体育电视产业研究)》作者对中国体育电视产业形成的历史和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同时以CCTV-5为例,考察其中的主要发展节点,并寻找产业形成和发展过程背后的历史性动力,试图对中国体育电视产业发展作出规律性的解释。
作者简介
沈华柱,江西湖口人,博士,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先后于江西师大、南昌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获汉语言文学学士、比较文学硕士、广告学博士学位。1997年来,在媒体、广告、品牌、营销及咨询领域有着十五年以上丰富、高端专业实践经验。并曾在《九江日报》、《中国改革报》从事多年新闻报道工作,2002年初进入中央电视台广告部负责品牌管理、宣传推广工作,2005年始转任CCTV北京未来广告公司副总经理,先后负责CCTV-5、CCTV-8全频道广告经营;2011年任职上市公司亿利资源集团品牌总监,曾获中国具影响力十大营销策划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后投身广告教育,任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教师、品牌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先后主持和参与多个重要课题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专业文章数十万字,出版《对话的妙悟》、《体育营销》等专著。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对象与意义
二 相关研究文献
三 理论与方法
四 历史分期
第一编 中国体育电视产业的形成过程
第一章 开创与挫折:中国体育电视的前20年(1958-1978)
第一节 1958-1966:开创期与群众体育
第二节 1966-1978:挫折期与政治挂帅
第三节 开创期与挫折期的发展特点
第二章 振兴与腾飞:追赶世界的步伐(1978-1994)
第一节 1978-1986:在民族一国家旗帜下的激荡
第二节 1986-1990:北京亚运前的迅速增长
第三节 1990-1994:专业化的追赶
第四节 振兴与腾飞期的阶段性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产业与创新:中国体育电视的市场繁荣期(1994-2011)
第一节 足球节目与产业化起步
第二节 创新平台:体育专业频道
第三节 大赛报道与专业实力进步
第四节 产业繁荣期发展规律与动力
第四章 高潮与巅峰:走向北京奥运与国际化(2001-2008)
第一节 2001-2005:世纪初的体育电视发展高潮
第二节 2005-2008:跨越巅峰的北京奥运报道周期
第三节 北京奥运期间:无与伦比的奥运报道巅峰
第四节 竞争与联合:地方台体育节目的多元化发展
第五节 北京奥运周期发展规律与动力
第二编 专业分析:节目,频道,管理
第五章 体育电视节目生产的专业化发展策略
第一节 体育新闻:专业化打造观众忠诚度
第二节 专题栏目:从精品化到品牌化、产业化
第三节 赛事节目:从技术、包装到理念的突破
第六章 频道专业化:机构、品牌与技术
第一节 CCTV-5体育频道的发展由来
第二节 体育频道的机构和人才
第三节 品牌化目标下体育频道编排与包装的发展
第四节 专业技术应用与创新
第七章 管理、激励与运营机制
第一节 灵活有效的人才机制
第二节 激励创造的团队文化
第三节 专业化的市场与广告机制
第三编 动因分析:制度,市场,文化
第八章 政治、经济与制度性动力
第一节 体育电视的政治性动力
第二节 体育电视的经济性动力
第三节 体育电视的制度性动力
第九章 基础性动力: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发展
第一节 竞技体育发展的推动
第二节 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
第十章 广告经营与媒介产业化动力
第一节 媒体广告经营的推动
第二节 广告主投放行为变化及对节目变迁的影响
第十一章 文化动力:受众特征与趣味、认同的变迁
第一节 体育电视受众特征及收视趣味的变迁
第二节 体育电视节目中的受众认同
第四编 产业分析:竞争,路径,趋势
第十二章 SCP视角下的产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收视和广告份额决定了体育电视的产业结构
第二节 广告经营目标与赛事版权竞争的依存关系
第三节 广告竞争的差异策略引发不同后果
第四节 产业结构的突破在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实现
第十三章 结论:我国体育电视产业发展的动力体系
第一节 体育电视产业发展的动力体系概述
第二节 多重动力的历史交织
第三节 产业变迁的“路径依赖”
第四节 后奥运问题与产业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纵观上一个世纪至本世纪初十年,广播电视节目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媒介,甚至改变一些产业的格局,如电视转播放大体育比赛的覆盖和影响力,使世界杯足球比赛和奥运会成为全球青年欢乐的节日,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成为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社会组织之一。不管官方对电视机构如何界定,电视产业和媒介市场的确形成并按一定的规律运行。但各种力量的博弈中,这个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仍有诸多问题和困惑。而对媒介产业的案例和理论研究却很少见到。
中央电视台早在新世纪之初启动了“栏目精品化、节目品牌化、频道专业化”的“三化”战略,它的背后就是媒介产业的逻辑,自此进入了一个频道专业化、广告市场化的竞争阶段,取得了这15年来节目和产业相辅相成、收视和广告共同增长的阶段性辉煌。记得我2001年刚到央视广告部工作时,上年年全年广告收入53亿元,到2012年最高点时,全年广告收入达到269亿元,13年间,增长了5倍。市场经济时代,电视媒介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化经营这一重要动力和助力,媒介产业的繁荣依赖于各竞争主体围绕节目、受众、广告主以及相关产业经营的策略博弈,正是在这种充满活力的有序竞争之下,中国电视媒介产业才在短时间内赶上了西方,取得了今天这样巨大的成就。
《赛场之外的呐喊:中国体育电视的变革与重塑》 一、 时代洪流中的电视体育: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曾几何时,体育电视节目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那个电视机尚未普及的年代,一场精彩的足球赛、一场扣人心弦的奥运会直播,便能汇聚一家老小,成为全家人共同的焦点。体育电视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时代情绪的载体,它承载着人们对国家荣耀的期盼,对体育精神的崇尚,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以及观众需求的不断升级,传统的体育电视模式逐渐面临挑战。观众不再满足于被动接收信息,他们渴望更深入、更个性化的体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吸引并留住观众,成为摆在所有体育电视从业者面前的难题。 《赛场之外的呐喊:中国体育电视的变革与重塑》一书,正是试图深入剖析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本书并非简单回顾中国体育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而是聚焦于驱动其变革的核心要素,探究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体育电视产业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重塑中焕发新的生机。 二、 传统与创新的交织:赛事转播的升级之路 体育电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赛事转播,而赛事转播的演进,则是体育电视产业发展的缩影。本书将详细梳理中国体育电视在赛事转播方面的每一次重要变革。 技术驱动的画质飞跃: 从早期的标清信号到如今的4K、8K超高清直播,技术进步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观赛体验。本书将深入探讨高清化、多角度拍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如何融入赛事转播,极大地提升了视觉效果和信息量。例如,通过多机位切换,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通过数据可视化,比赛中的各项统计数据一目了然,为专业观众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分析维度。 内容为王的叙事升级: 仅仅呈现比赛过程已不足以满足观众的胃口,深度报道、人物故事、幕后花絮等内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将分析体育电视节目如何在赛事转播的基础上,融入更具人文关怀和故事性的内容,讲述运动员的励志经历,挖掘体育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构建更丰富、更立体的体育叙事。这包括对纪录片式报道、访谈类节目、专题片等形式的深入研究,探究它们如何与直播赛事有机结合,形成内容矩阵。 互动体验的革新: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观众的参与度空前提高。本书将重点关注体育电视如何拥抱社交媒体,利用弹幕、评论、投票、竞猜等互动形式,打破传统单向传播的模式,构建观众与节目、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实时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也为电视节目带来了新的传播能量和商业价值。 三、 商业模式的重塑:从内容付费到生态构建 体育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成熟且富有活力的商业模式。《赛场之外的呐喊》将深入剖析中国体育电视商业模式的演变,以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版权价值的演进与争夺: 体育赛事的版权是体育电视产业的生命线。本书将探讨中国体育赛事版权价值的不断攀升,以及各大平台之间激烈的版权争夺战。从电视时代的独家转播权,到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转播权、移动端转播权,版权的形态和争夺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分析不同体育项目、不同赛事层级的版权价值差异,以及版权运营的策略,将是本书的重要内容。 广告营销的多元化: 传统的体育赛事广告投放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品牌方的需求。本书将研究体育电视广告营销的创新,包括赛事植入广告、品牌故事整合营销、跨界合作营销等。分析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和精准推送,为品牌方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营销解决方案,提升广告效果。 付费订阅与内容增值: 随着内容付费习惯的养成,体育电视产业也迎来了新的盈利点。本书将探讨付费订阅模式在中国体育电视领域的应用,包括会员服务、赛事点播、独家内容打包等。分析如何通过优质内容和个性化服务,吸引用户付费,并从中挖掘新的商业增长点。 IP开发与生态构建: 体育电视不再仅仅是赛事的传播平台,更是体育IP的孵化器。本书将探讨体育电视如何通过赛事内容,进一步开发衍生产品,例如体育明星的商业代言、赛事周边商品的开发、体育培训机构的拓展等,最终构建一个围绕体育IP的多元化产业生态。 四、 政策导向与产业格局:监管、支持与未来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宏观的政策环境。《赛场之外的呐喊》将审视中国体育电视产业发展背后的政策导向,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塑造了当前的产业格局。 国家政策的扶持与规范: 从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到对体育产业的扶持政策,再到对媒体传播的规范引导,国家政策对体育电视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将分析相关政策的演变,以及它们对赛事转播权、内容生产、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传统广电与新兴媒体的竞合: 传统的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在体育电视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的兴起,则带来了新的竞争者和合作者。本书将分析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在体育电视领域的竞合关系,探讨它们如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体育电视产业的进步。 行业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内容质量标准、数据安全标准、版权保护标准等。本书将探讨这些标准的制定过程及其对产业健康发展的意义。 五、 挑战与前瞻:面向未来的创新之路 尽管中国体育电视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赛场之外的呐喊》将深入探讨这些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 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观众的口味日益刁钻,如何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场景下的多元化需求,是体育电视从业者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内容同质化与创新困境: 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避免内容同质化,打造真正具有差异化和竞争力的内容,是摆在所有创作者面前的难题。 商业变现的瓶颈与突破: 在版权成本高企、广告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新的商业变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技术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体育电视带来了无限可能,但如何真正将其融入内容生产、传播和商业运营,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赛场之外的呐喊:中国体育电视的变革与重塑》一书,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详实的案例分析,以及富有洞察力的观点,为读者呈现中国体育电视产业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它不仅是对过往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探索。本书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关于体育电视产业的思考,为推动中国体育电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无论你是体育爱好者,还是行业从业者,抑或是对中国媒体发展感兴趣的研究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你的深度解读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