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别人才会听 怎么听别人才肯说

如何说别人才会听 怎么听别人才肯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利娜 著,开口就可以打动人心,不错的书。 口述
图书标签: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影响力
  • 说服力
  • 倾听
  • 表达
  • 心理学
  • 社交
  • 职场沟通
  • 情绪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06490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743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说与听两个角度为你讲述沟通的技巧。相信通过本书,你一定能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你的人缘突然变好了,你的工作更流畅了,你的客户越来越乐意与你合作了。

作者简介

张利娜,女,河南洛阳人,现居深圳。毕业于河南大学,曾师从朱允文教授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师从张国维博士学习NLP技术,擅长人际沟通培训和咨询,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经历,对于人际沟通、心理学有独到的体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目录

Part1 说话有分寸,是一门技术活

好话分寸:赞美奉承要有度 _2

时间分寸:说话要把握时机 _4

插嘴分寸:插嘴要有艺术性 _6

轻重分寸:说话注意轻重感 _8

态度分寸:调解纠纷的技巧 _9

幽默分寸:幽默要恰到好处 _11

迂回分寸:避免语言的冲突 _13

Part2 如何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

说话必须有修养 _16

说话要讲究规矩 _18

说话也要讲分寸 _20

五种话不能开口 _21

说话要察言观色 _26

Part3 说话表达有技巧

发音清楚是建立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_44

不同的语调带有不同的意义 _46

如何在说话中运用突兀语言 _48

节奏适中有助于听众的理解 _49

学会批评提升影响力 _52

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_53

说话要培养创造能力 _55

恰当措辞提升感染力 _57

真诚的赞美铭感肺腑 _60

巧用恭维话博取他人欢心 _62

利用好交际中的黄金短语 _64

实话要巧说,坏话要好说 _68

巧说话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_70

别人郁闷时多说理解的话 _73

得体的幽默最能取悦人心 _75

Part4 说话懂禁忌,沟通才顺利

避免表意不明引歧义 _78

勿在别人面前话不休 _80

且莫大嗓门和乱回答 _82

别让恐惧扼住了喉咙 _84

“两只耳一张嘴”的法则 _86避开他人的隐私问题 _88

避开别人的地域禁忌 _90

说话必须避免的坏习惯 _92

Part5 不会说话,你怎么做管理?

怎么说话能够平息下属的怨气 _98

怎样能留住想辞职的优秀员工 _101

要不断地肯定和赞扬你的下属 _103

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_106

批评下属的时候需要适可而止 _107

批评下属时也要因人而异措词 _109

如何能够拒绝员工的某些要求 _111

如何消除员工对你的仇视敌意 _113

Part6 不懂谈判技巧,你怎么赢别人?

当成内行捧对方 _118

因人而异下说词 _119

借话语营造气氛 _122

藏拙“示弱”赢优势 _123

掌控气氛巧借力 _125

软硬兼施破僵局 _127

以退为进成转机 _129

吹毛求疵屈人兵 _132

最后通牒赢互动 _134

步步为营达目的 _137

对方意见我来提 _140

Part7 不懂拒绝,口才再好也白搭

该拒绝时莫犹豫 _144

下令逐客要含蓄 _146

巧借他语说拒绝 _148

贬低自己巧拒绝 _150

拒绝也可玩幽默 _153

巧拒朋友怪请求 _155

巧借挡箭牌拒绝 _157

糊涂话语暗拒绝 _159

拒绝要留台阶 _161

拒绝领导讲艺术 _162

Part8 天下没有陌生人

寒暄是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_166

激发对方说话的情绪 _168

从对方身上的亮点说开去 _171

共同话题可使初识如故人 _174

细节描述让对方身临其境 _176

适时提问与听众形成互动 _178

Part9 好口才可以掌握主动权

不要成为他人眼中的顽石 _182

眼神是最有力的定向“信息流” _184

微笑的力量:让他人无法拒绝你 _187

仪容之美助话语更上一层楼 _189

尊重本身也是一种征服 _192

制造出“接纳”对方的感觉 _195

Part10 循序渐进,谈话水到渠成

如何诱导对方点头 _200

以感同身受激起共鸣 _202

唤起对方的荣誉感 _204

活用吹捧式幽默感染对方 _206

意识唤醒法使人走出悲伤阴影 _209

通过话题导航成为交流的舵手 _212


精彩书摘

好话分寸:赞美奉承要有度

赞美、恭维的话人人都爱听,但“真理向前跨越一步就是谬误”,适度的恭维,会使人心情舒畅;反之,则使人十分尴尬。为了使赞美和恭维达到应有的而不是相反的效果,合理把握赞美的“度”就是一门技术活。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夸奖朋友取得的成绩时,他会说: “你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心血!”言语间仿佛有你不知其艰辛、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意思。相反,假如你说:“真不错,一定花了你许多的心血吧!”他就会觉得心里舒服,认为你很了解他。可见,夸奖劳动的付出比直接夸奖成绩效果更佳。

其实,很多人做事并不仅仅在乎结果,更注重过程。如果你人云亦云地夸奖他取得的成果,不但有势利之嫌,还会让人这样想:“如果我失败了呢?”因而也许对你心生厌恶也未可知。很多名人讨厌记者的采访,也许有此同感。

赞美的效果在于因时因人、见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作为丈夫,当你下班后走进家门,看见娇妻已经为你备好晚餐,你只要深情地望她一眼,说一句“看到桌上的菜我就饿了”,她一定会心花怒放的。倘若你酒足饭饱之后才说一句“你今天回来得真早”,这样的效果已经是雨后送伞,她还能感受到你当时就有的那份赞许吗?

另外,恭维男性和女性的赞美词一定要有所区分。倘若你对一个男人说:你长得真漂亮!相信没有几个男人会容忍这样的“侮辱”,你的言下之意就像是在说他缺少男子汉气概一样。

所以无论是赞美、恭维还是拍马屁,过分地或不分对象、时机地出言,很容易造成“不逊”的效果。

(1)赞美和恭维一定要在适合的时机说,要看清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对方是不苟言笑的人,那么就要注意自己的措辞。

(2)赞美和恭维的频率要适中。这里的频率是指相对时期内对一个对象赞扬的次数。次数太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次数太多,也会削弱应有的效果。而赞扬的频率是否适中,是以受赞扬者优良行为的进展程度为尺度的。如果被赞扬者的优良行为同赞扬的频率成正比,则说明恭维的频率是适度的;如果呈现反比的现象,则说明恭维的频率过高,已经到了“滥施”的程度。

(3)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有些东西具有相对稳定性,比如人的容貌、性格、习惯等,这方面比较容易称赞。而有些东西则不稳定,如人的行为、成绩、思想、态度等,若从长远考虑,赞美时要谨慎。

(4)恭维的角度要新,但绝对不能怪,否则就成了拍马不及,又或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5)要根据所恭维对象的性别、年龄、性格、职业、教育背景、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来与之谈话或奉上赞美。

……



《静心聆听:打开心灵之门的沟通艺术》 洞察沟通的迷宫,破解彼此的心结。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渴望自己的声音被认真倾听,渴望在人际交往中建立真正有意义的连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沟通的鸿沟却如同无形的墙壁,阻碍着我们与他人心灵的靠近。我们常常发现,无论我们说得多么直白,对方似乎总也听不进;而当我们试图倾听时,对方又像是紧闭心扉,难以吐露真实的想法。这种沟通的困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更会悄然侵蚀我们的亲密关系,让我们感到孤独和挫败。 《静心聆听:打开心灵之门的沟通艺术》并非一本关于“说服技巧”或“掌握话语权”的教科书。它是一次深入人心的自我探索,一次对沟通本质的深刻反思,一次关于如何真正“看见”对方、如何触及对方内心深处的温柔邀请。本书将带领您踏上一段超越言语表面的旅程,去理解沟通背后更深层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动因。 第一章:沉默的语言——你以为你说出了,但对方真的听到了吗? 这一章,我们将首先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沟通误区。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把话“说清楚”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我们表达的方式、语气、肢体语言,甚至我们内心的预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信息,有时甚至是与我们意图相悖的信息。我们会探讨: “听”的陷阱: 我们常常自以为在听,但实际上只是在等待对方发言的间隙,准备自己的反驳或建议。这种“假倾听”不仅会伤害对方,也会让我们错失理解对方的真正机会。 预设与偏见: 我们带着过去的经验和固有的观念去听,过滤掉不符合我们期望的信息,只抓住我们想听的部分。 沟通的“黑箱”: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导致信息传递出现偏差,如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失真。 情绪的干扰: 愤怒、焦虑、沮丧等情绪,就像一层厚厚的迷雾,笼罩在我们的语言之上,让对方难以触及我们真实的想法。 身体的语言: 那些我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有时比我们说出的任何话语都更有力量,也更容易被误读。 通过对这些潜在问题的深入剖析,本书将帮助您认识到,有效的沟通并非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互动,并且这种互动始于我们对自身表达方式的觉察。 第二章:打开心扉的钥匙——如何让对方愿意倾诉? 当我们在沟通中感到受阻,往往是因为对方似乎不愿意敞开心扉。但我们是否曾反思,我们是否为对方创造了一个可以安全倾诉的环境?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建立信任、营造氛围,从而鼓励对方更深层次的分享: 倾听的艺术: 这不仅仅是“不打断”,更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方的叙述中。我们会学习如何运用“共情式倾听”,即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处境。 非暴力沟通的魅力: 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又不指责、不评判对方。我们将探索“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核心要素,用更温和、更有建设性的方式进行沟通。 提问的力量: 好的问题能够引导对方深入思考,挖掘更深层的信息,而不是简单地回答“是”或“否”。我们将学习如何提出开放式问题、探索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提问来确认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对方。 适度的沉默: 有时,最有效的回应不是滔滔不绝的言语,而是给予对方空间和时间去消化、去表达。学会如何运用沉默来鼓励对方继续分享。 建立心理安全感: 了解对方为什么会感到不安,以及如何通过我们的言行来消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觉得说出真心话不会带来负面后果。 好奇心与尊重: 以一颗真诚的好奇心去了解对方,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是让他们愿意敞开心扉的基石。 我们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帮助您掌握这些能够打开对方心扉的“钥匙”。 第三章:超越表象的理解——如何听懂对方未说出口的话? 沟通的本质往往隐藏在言语的背后。对方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或不愿直接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这一章将教会您如何成为一个敏锐的倾听者,捕捉那些微妙的线索,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 解读非语言信号: 声音的语调、节奏,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身体姿态的微妙调整,都可能泄露对方的真实情绪。本书将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解读这些信号。 识别情感的底层需求: 愤怒的背后可能是恐惧,抱怨的背后可能是无助。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这些情绪背后所关联的更深层的需求,并尝试去满足它们。 倾听“言外之意”: 对方说的“没事”,可能真的没事;但也可能是在掩饰内心的不安。学会通过上下文、过往经历和对方的语气来判断隐藏的信息。 同理心与共鸣: 真正地走进对方的世界,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才能触碰到他们最真实的情感。 倾听沉默的含义: 有时,对方的沉默比他们的言语更能说明问题。学会如何解读沉默背后的信息,是深度沟通的重要一环。 避免“替对方代言”: 很多时候,我们急于“猜透”对方的想法,结果却南辕北辙。本书将引导您学会如何通过开放式提问来确认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直接下结论。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您将能够超越语言的表面,深入理解沟通的真正含义,从而建立更深厚、更真诚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修复与连接——如何将倾听转化为有力的行动? 倾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更是为了连接和解决问题。当我们将所听到的信息转化为建设性的行动时,沟通的价值才能得以最大化。 回应的艺术: 如何恰当地回应对方的倾诉,让对方感到被看见、被肯定。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反馈,以及如何确认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对方。 建设性的冲突解决: 当沟通出现冲突时,如何利用倾听和理解来化解矛盾,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共同创造与合作: 当双方都感到被理解时,更容易产生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从而携手合作,达成共赢。 持续的沟通循环: 沟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事件。本章将探讨如何建立持续的、积极的沟通模式,让关系不断深化。 自我反思与成长: 在每一次沟通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静心聆听:打开心灵之门的沟通艺术》旨在为您提供一套全面、实用、富有洞察力的沟通方法论。它不教您如何“操纵”他人,而是引导您如何与他人建立真实、深刻、有意义的连接。无论是在家庭、职场,还是在朋友之间,掌握这套沟通的艺术,您将发现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也更能被他人理解,最终开启一个更加和谐、充满信任的人际关系新篇章。 本书将帮助您: 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倾听者: 让周围的人愿意与您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 建立更深厚、更牢固的情感连接。 更有效地解决冲突: 化解误解,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提升工作效率与团队协作: 促进信息流通,提升团队凝聚力。 实现个人的内在成长: 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与世界建立更和谐的关系。 这是一次关于“看见”与“被看见”的对话,一次关于“理解”与“被理解”的旅程。让我们一起,用静心聆听,打开心灵之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真是直击痛点,我最近工作中真是深有体会,总感觉自己说的话没人听,或者听了也不往心里去,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中,沟通不畅简直是效率杀手。我平时就属于比较内向的人,不太擅长表达自己,有时候想说的话卡在喉咙里,等到有机会了又被别人抢了先,或者说出来之后感觉效果平平,甚至被误解。这让我感到很沮丧,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一直想找到一些方法,能让自己更有效地传递信息,让别人理解并愿意接受我的观点。同时,我也很想知道,在别人不愿意开口的时候,如何才能引导他们说出心里话,毕竟很多时候,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想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技巧,而不是空洞的理论,比如在开会时如何巧妙地发言,如何处理意见分歧,以及如何营造一个让大家都能自在表达的氛围。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倾听的章节,因为我知道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常常会因为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对方话语中的深层含义。

评分

我是一名在教育行业工作多年的教师,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也与不同的家长打过交道。我深深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很多时候,学生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学,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困惑,或者觉得老师不理解他们。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习到如何用更有技巧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勇于提问,而不是畏缩不前。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掌握一些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压力和困惑,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此外,与家长的沟通也是一门学问,很多家长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期望,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是我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教育场景下的沟通案例和实用技巧,让我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有效地“说”给学生和家长听,也更敏锐地“听”出他们的声音。

评分

我是一位母亲,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和自我意识的萌芽期,沟通的难度指数级上升。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跟孩子说上话,一旦提起学习,他总是沉默或者敷衍,有时候还会爆发冲突。我能感觉到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困惑,但他似乎不愿意跟我分享,或者即使说了,我也没能完全理解。我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才能让他觉得我是站在他这边的,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说教。反过来,当他偶尔愿意说一点的时候,我可能因为急于表达我的“经验之谈”而打断他,或者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指导”他,结果他便更加封闭。这本书的名字恰好触碰了我内心最柔软也最焦虑的地方。我非常渴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让他愿意把心里的声音说给我听。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处理代际沟通的具体建议,比如如何打破沉默,如何激发孩子的倾诉欲,以及如何在倾听时保持耐心和同理心,避免陷入无效的争执。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与客户打交道的销售人员,我深知“说”和“听”的重要性。有时候,一个客户的顾虑,一个不经意的抱怨,如果能被我们捕捉到并正确解读,就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订单,反之,则可能错失良机。我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让客户打开心扉,愿意分享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潜在的痛点。很多时候,客户会表现得非常保守,或者有所保留,这让我很难准确地判断他们的真正想法。而另一方面,我也经常面临如何将我们的产品优势、解决方案清晰有效地传达给客户的难题。有时候,说得太多太杂,客户会感到厌烦;说得太少,又显得不够专业。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沟通方法论,能够帮助我掌握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倾听技巧,与各种类型的客户建立更深的信任,从而提升成交率。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提问的艺术”和“如何解读非语言信号”的内容,因为我觉得这些方面是真正做到“说进心里,听出真意”的关键。

评分

我在一家非营利组织担任项目协调员,经常需要与不同背景的志愿者、受益者以及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协调。这份工作让我深刻意识到,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沟通的质量。我常常需要组织会议,撰写报告,进行访谈,而每一次沟通,都可能影响到项目的进展甚至结果。我遇到过一些情况,就是我明明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但说出来后反响平平,甚至被质疑;也有时候,别人明明有很好的建议,却因为表达不清或者不愿分享,而错失了宝贵的贡献。我渴望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提升我沟通能力的方法,让我能够更清晰、更有说服力地表达我的观点,也能够更有效地倾听他人,理解他们的需求和顾虑。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帮助我在复杂人际关系中建立信任、化解分歧、达成共识的技巧,因为我觉得这对于我们这类需要广泛协作的组织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能学到如何在不引起对抗的前提下,让别人接受我的想法,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