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第1册)》是同王力《古代汉语》配套使用的教学辅导书,是适应报考硕士研究生备考的需要而编写的。希望通过它能帮助考生切实掌握古代汉语这门课程,提高考试的命中率,并为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第1册)》通论的内容涉及古汉语工具书、词汇、语法、文字、音韵、训诂六个方面。这些都是学习古代汉语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本书在这些方面都有所扩展和加深。而这些知识又都是通过文选中的具体实例来说明的,务使考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为了让考生把知识真正学到手,使知识真正变为能力和本领,本书在每个单元通论之后都附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都是紧扣每个单元的文选和通论的内容的,它循序渐进自成体系,而且同每个单元的文选和通论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选和通论的有关知识,通过练习来掌握和巩固,而且有很多练习题又是对通论的补充和深化。
如“文字”下分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等,分别列举例句并加以解释和说明,其他各部分也都类似,做到条分缕析,纲举目张,使考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就便于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掌握规律。
作者简介
胡培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汉语硕士生指导教师。主讲《古代汉语》、《训诂学》等课程;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二百多篇,论文五十余篇,现研究方向为诗学、文学创作和评论等。
目录
第一单元
文选: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1)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齐桓公伐楚(7)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宫之奇谏假道(12)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烛之武退秦师(16)
蹇叔哭师(21)
……
晋灵公不君(24)
……
常用词(一)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练习题(一)
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考研试题精选(一)
试题摘编及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文选: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98)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赵威后问齐使(103)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江乙对荆宣王(107)
……
常用词(二)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练习题(二)
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考研试题精选(二)
试题摘编及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
第四单元
……
湖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精彩书摘
第一单元
文选: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古文今译
当初,郑武公娶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后来叫武姜的,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难产,使姜氏受了惊吓,就取名叫“寤生”,因此讨厌他。喜欢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请求武公,武公都不肯。等到庄公继承君位,姜氏就替他请求制做他的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曾经死在那里。别的地方听凭吩咐。”姜氏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邑的城墙边长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按照先王的制度,大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陈恒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您会经受不起的。”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哪里能够避开祸害?”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不如趁早给共叔段安排个适当的处所,不要让他发展,再发展就难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以清除,何况您那居尊位的弟弟呢?”庄公说:“不合道义的事做多了,就一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的地方既属于庄公,又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这种两属的情况,您打算怎么办呢?如果打算把君位送给太叔,就请让我去事奉他;如果不让位,就请除掉他。不要让臣民有不正常的想法。”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己找死的。”
太叔又把原为两属的西鄙、北鄙全都收归己有,还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行了,该收拾了。地盘扩大了,拥戴的人就更多了。”庄公说:“不讲道义就不能团结人,地盘再大也会垮台。”
太叔修整城郭,聚集粮草,修补武器,调集士卒和兵车,将要偷袭郑国的首都。姜氏做内应,替他打开城门。郑庄公探听到偷袭的日期,说:“行了,该动手了。”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讨伐京邑。京邑的人反叛太叔。太叔逃到鄢邑。五月二十三日,太叔逃亡到共邑。
于是,庄公把姜氏安置到城颍,对他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不久又后悔了。
颍考叔在边境颍古镇做守官,听说了这件事,就来到国都,向庄公进献礼品。庄公宴请他。吃饭时,颍考叔把肉放在一边。庄公问他。他说:“小人有母亲,吃遍了小人的食物,却没有吃过您赐的肉食。请让我把这些留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奉献,我却没有。”颍考叔说:“让我冒昧地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庄公告诉他事情的原委和自己的后悔。颍考叔回答说:“您担心什么呢?假若挖地到有泉水处,再挖通一条地道在里面相见,谁说不是这样?”庄公照他说的办了。庄公进入地道时作诗唱道:“在宽阔的地道之中,心里乐得暖融融。”姜氏走出地道时,也唱到:“在宽阔的地道之外,那精神哪,真是爽快。”从此他们的母子关系恢复到和当初一样。
君子说:颍考叔的孝心是纯正的博大的。他孝敬自己的母亲,有扩展到了庄公的身上。《诗经》说:“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可以永远给予你的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考点提示
文字
(一)古今字
大太极大。“谓之京城大叔”
辟避避开。“姜氏欲之,焉辟害?”
厌餍满足。“姜氏何厌之有?”
舍舍放开。“食舍肉。”(今仍作“舍”)
……
(二)异体字
昵昵:亲昵。“不义不昵。”(今以“昵”为正字)
(三)通假字
寤啎逆。“庄公寤生。”
阙掘挖。“若阙地及泉。”
锡赐给予。“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词汇
(一)分析本义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词义辨析
语法
(一)兼词
诸:“之于”的合音字。兼有代词“之”和介词“于”的作用。“公伐诸鄢”,等于说“公伐之于鄢”,即庄公到鄢地讨伐共叔段。
……
(二)表敬副词
请:“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意义。一是请你做某事,如“则请除之”,就请你除掉他。二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后面的动词表示我的行为,如“臣请事之”,请你让我去事奉他。第二种用法在古汉语里比较常见。
……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如一般动词:
“今京不度。”“不度”,不合法度。
“隧而相见”。挖一条隧道让你们相见。
……
修辞
互文见义
“公入而斌:‘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斌:‘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这里上文的“入”和下文的“出”互文见义,构成相互呼应、补充的关系。实际上是说庄公和姜氏进出隧道时都赋诗。
常用词(一)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练习题(一)
一、填空:
1.______和______是韵书产生的基础。韵书就是_______的字典。
2.反切注音法就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上字取_____,下字取_____和______,合起来就是被注字的读音。
3.……
二、单项选择
三.注意下列各句中有着重号的字,找出同它们相对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
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反切;四声;分韵编排。2.声母;韵母;声调。3.……
考研试题精选(一)
试题摘编及参考答案
……
前言/序言
前 言
本书是同王力《古代汉语》配套使用的教学辅导书,是适应报考硕士研究生备考的需要而编写的。希望通过它能帮助考生切实掌握古代汉语这门课程,提高考试的命中率,并为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好古代汉语,首先要学好古汉语文选,特别是要学好先秦文选,因为它是古文的源头。掌握了这个源头,就可以顺流而下,中古以后的文章就迎刃而解了。王力本教材第一、二册文选部分全部是先秦作品,我们对其中的每一篇都做了古文今译,诗经、楚辞部分还做了言文对照的翻译,更为重要的是;对每篇课文所包含的古汉语基础知识都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整理,用“考点提示”的形式,一般分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四个方面做层次分明的讲述(当然,因文体的变化和内容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文字”下分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等,分别列举例句并加以解释和说明,其他各部分也都类似,做到条分缕析,纲举目张,使考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就便于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掌握规律。
学习文选是为了丰富语感,也就是让考生获取丰富的古代汉语的感性材料。有了这个感性基础,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才有可能让知识变为能力和本领。本书一、二册通论的内容涉及古汉语工具书、词汇、语法、文字、音韵、训诂六个方面。这些都是学习古代汉语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本书在这些方面都有所扩展和加深。而这些知识又都是通过文选中的具体实例来说明的,务使考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为了让考生把知识真正学到手,使知识真正变为能力和本领,本书在每个单元通论之后都附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都是紧扣每个单元的文选和通论的内容的,它循序渐进自成体系,而且同每个单元的文选和通论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选和通论的有关知识,通过练习来掌握和巩固,而且有很多练习题又是对通论的补充和深化,如习题(二)侧重对文字知识的补充和深化,习题(三)、习题(四)和习题(五)侧重对语法知识的补充和深化,习题(六)侧重对音韵知识的补充和深化,习题(七)侧重对训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至于词汇知识,则是所有练习题的重要内容,自不待言),特别是其中的问答题。因为通论受篇幅和题例的限制,不可能讲得太多太细。除了一般练习题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练习题,这就是第四单元后边的“通篇阅读分析练习题”和第七单元后边的“文献阅读分析练习题”,这都是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古书能力的练习题。“通篇阅读分析练习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学、词汇、语法知识分析整篇古文的能力。“文献阅读分析练习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训诂等知识分析整篇古代文献的能力。所有练习题都附有参考答案。
为了帮助考生备考,我们也适当选录了近三年内一些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供考生参考。也把它们分别附在每个单元的后边。但是这些考题是着眼于古代汉语教材的全局,而不是着眼于某一个单元。它跟练习题的性质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还是做了适当的选择和编排,使其尽量接近所在单元的内容。我们用两种形式选录,一是“考研试题摘编”,即合各校考题为一卷;一是“考研试卷全文”,即选用一校的入学考试试题。这样的试卷各有四份,共八份。这是给考生一个实际演练的机会。对所有考研试题,我们都做了参考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去做题,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就行了。
本书对一般在读学生的深钻提高和复习备考,对在职青年的自学进修也是很适用的,对高校古代汉语教师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由于成书时间仓促,疏漏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多加指正。
编 者
古籍溯源:一篇引人入胜的语言探索之旅 千载文明,浩如烟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核心载体之一便是那承载着古圣先贤智慧的文字——古代汉语。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历史、哲学、文学的钥匙,更是感受中华民族独特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窗口。然而,古朴的字句,精深的义理,常常让今人望而却步。若想真正踏入这片博大精深的语言殿堂,除了严谨的理论学习,更需要的是循序渐进的实践与消化。 本书,并非直接提供古代汉语的详尽辅导或成套习题,而是一场以古籍为引,以语言为线索,带领读者深入体验古代汉语魅力的深度探索。它聚焦于那些历久弥新、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经典篇章,以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学术温度的方式,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在理解中领悟。我们将一同穿越时空的屏障,聆听先贤的声音,品味古人的情怀,最终领略古代汉语的独特魅力。 穿越时空的窗口:精选古籍篇章的解读 本书将精选数篇极具代表性的古代汉语文献,这些篇章并非晦涩难懂的学术考证,而是饱含深情、富含哲理、或展现独特叙事艺术的经典之作。例如,《论语》中那些简练而富有哲理的对话,《诗经》里质朴而真挚的情感,《道德经》中玄妙而深刻的智慧,《史记》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或是唐诗宋词中婉约与豪迈交织的千古绝唱。 我们不会将这些篇章直接作为“教材”进行逐字逐句的语法分析或词汇记忆。相反,我们会邀请您以一个“读者”的身份,跟随我们的脚步,一同走进这些文本的“世界”。我们会选取其中最能体现古代汉语特点的段落,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体会其语言的精炼、构思的巧妙、情感的含蓄以及意境的深远。 例如,在解读《论语》的一段时,我们不会纠结于“之乎者也”的用法,而是会关注孔子如何用寥寥数语,将深刻的为仁之道、治学之道、处世之道娓娓道来,体会其语气的抑扬顿挫,句式的简洁有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在品读《诗经》时,我们会关注其叠词的运用如何渲染出自然的生趣,比兴的手法如何赋予景物以情感,以及其质朴的语言如何触动最深沉的民族情感。 对于《道德经》,我们将着重于体会其“道”的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转换,其辩证法的精妙运用,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如何通过精炼的文字得以表达。在《史记》的阅读中,我们将关注司马迁如何运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如何通过叙事的力量,展现出历史的宏大与个人的命运交织。而对于唐诗宋词,我们将着重于其意境的营造,情感的抒发,以及炼字的精巧,去感受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 语言的温度:感悟古代汉语的韵味 古代汉语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持续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文化,绝非偶然。它拥有一种独特的“温度”和“韵味”,这种韵味体现在其简洁、含蓄、富有张力、充满想象力的语言表达之中。本书将致力于帮助读者去“感悟”这种韵味,而非仅仅“掌握”其语法规则。 我们将通过对选取的篇章进行深入的赏析,带领读者去体会古代汉语的几个重要特征: 精炼与高度概括: 古代汉语往往用最少的字词,传达最丰富的信息。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展示词语的“一字多义”或“词组的凝练”如何做到这一点。例如,理解一个“知”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多重含义,或是体会“既往不咎”这样简洁的成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含蓄与留白: 与现代汉语的直白不同,古代汉语常常注重“言外之意”,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对篇章结构的把握,对人物情感的推敲,以及对作者叙事策略的分析,去捕捉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 意象与象征: 古代汉语善于运用意象来传达情感和思想。我们将引导读者识别并理解常见的意象,如“月”的思念,“柳”的离别,“梅”的坚韧,并分析这些意象在不同作品中是如何被赋予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的。 节奏与韵律: 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古代汉语的语言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我们将通过朗读和品析,让读者感受到其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以及其结构安排所形成的流畅节奏。 典故与用语: 古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典故,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表达,更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我们将适时地解释这些典故的来源和含义,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并体会其用语的典雅与精妙。 不仅仅是阅读:启发式的思维训练 本书并非被动的信息灌输,而是一场启发式的思维训练。在解读每一篇章时,我们都会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鼓励读者主动思考,而非仅仅被动接受。 例如,在阅读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时,我们会引导读者思考:“作者为何选择这样的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情?这里的比喻和象征有何深意?” 在分析人物对话时,我们会启发读者:“这段对话揭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这段对话想要传达什么重要的信息?” 我们将鼓励读者去“质疑”,去“联想”,去“比较”。例如,比较同一主题在不同作品中的不同表达方式,或是联想这些古籍内容与我们现代生活之间的关联。这种启发式的互动,旨在培养读者独立分析和理解古代汉语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挖掘文本的价值,而非仅仅依赖于现成的解读。 学习的阶梯:从兴趣到深入的桥梁 对于初涉古代汉语的读者而言,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兴趣的起点,一座连接兴趣与深入学习的桥梁。我们相信,当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古代汉语的魅力,感受到其文字背后蕴含的智慧与情感时,他们自然会对进一步学习产生强烈的意愿。 本书所提供的,并非一套完整的“教程”或“练习题”,而是通过精选的篇章,通过深入的赏析,通过启发式的引导,让读者在阅读的乐趣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对古代汉语的语感和理解能力。它就像一位温和的向导,带领您在古代汉语的风景中漫步,让您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认识和了解这片土地的独特之处。 本书所希望达到的,是让您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文字活起来”的感觉,能够感受到古圣先贤穿越时空的温度,能够被那博大精深的汉语魅力所深深吸引。这是一种更为人文、更为深入的学习方式,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一次对中华文化根脉的寻访。 总结 这是一本关于“发现”的书。它引导您去发现古代汉语的语言之美,去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之光,去发现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邀请您一同踏上探索的旅程。让我们一同,以一颗好奇的心,以一种探索的姿态,去领略古代汉语那穿越千年而不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