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古代漢語輔導及習題集(第1冊)》是同王力《古代漢語》配套使用的教學輔導書,是適應報考碩士研究生備考的需要而編寫的。希望通過它能幫助考生切實掌握古代漢語這門課程,提高考試的命中率,並為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古代漢語輔導及習題集(第1冊)》通論的內容涉及古漢語工具書、詞匯、語法、文字、音韻、訓詁六個方麵。這些都是學習古代漢語所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知識。本書在這些方麵都有所擴展和加深。而這些知識又都是通過文選中的具體實例來說明的,務使考生易於理解和掌握。
為瞭讓考生把知識真正學到手,使知識真正變為能力和本領,本書在每個單元通論之後都附有一定數量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都是緊扣每個單元的文選和通論的內容的,它循序漸進自成體係,而且同每個單元的文選和通論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文選和通論的有關知識,通過練習來掌握和鞏固,而且有很多練習題又是對通論的補充和深化。
如“文字”下分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繁簡字等等,分彆列舉例句並加以解釋和說明,其他各部分也都類似,做到條分縷析,綱舉目張,使考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就便於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掌握規律。
作者簡介
鬍培俊,湖北第二師範學院中文係教授,漢語碩士生指導教師。主講《古代漢語》、《訓詁學》等課程;發錶詩歌、散文、小說二百多篇,論文五十餘篇,現研究方嚮為詩學、文學創作和評論等。
目錄
第一單元
文選:左傳
鄭伯剋段於鄢(1)
古文今譯
考點提示
齊桓公伐楚(7)
古文今譯
考點提示
宮之奇諫假道(12)
古文今譯
考點提示
燭之武退秦師(16)
蹇叔哭師(21)
……
晉靈公不君(24)
……
常用詞(一)
古漢語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
(二)古今詞義的異同
(三)單音詞,復音詞,同義詞
(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練習題(一)
練習題(一)參考答案
考研試題精選(一)
試題摘編及參考答案
第二單元
文選: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98)
古文今譯
考點提示
趙威後問齊使(103)
古文今譯
考點提示
江乙對荊宣王(107)
……
常用詞(二)
古漢語通論:(五)漢字的構造
(六)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練習題(二)
練習題(二)參考答案
考研試題精選(二)
試題摘編及參考答案
第三單元
……
第四單元
……
湖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武漢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精彩書摘
第一單元
文選:左傳
鄭伯剋段於鄢(隱公元年)
古文今譯
當初,鄭武公娶申國國君的女兒為妻,後來叫武薑的,生瞭莊公和共叔段。莊公齣生時腳先齣來,難産,使薑氏受瞭驚嚇,就取名叫“寤生”,因此討厭他。喜歡共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屢次請求武公,武公都不肯。等到莊公繼承君位,薑氏就替他請求製做他的封邑。莊公說:“製是個險要的地方,虢叔曾經死在那裏。彆的地方聽憑吩咐。”薑氏請求京邑,莊公就讓共叔段住在那裏,稱他為京城太叔。
祭仲說:“都邑的城牆邊長超過三百丈就是國傢的禍害。按照先王的製度,大都邑的城牆,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邑的陳恒不閤法度,違反瞭先王的製度,您會經受不起的。”莊公說:“薑氏要這樣,哪裏能夠避開禍害?”答說:“薑氏有什麼滿足?不如趁早給共叔段安排個適當的處所,不要讓他發展,再發展就難對付瞭。蔓延的野草尚且難以清除,何況您那居尊位的弟弟呢?”莊公說:“不閤道義的事做多瞭,就一定會自己垮颱,你姑且等著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邊境的地方既屬於莊公,又屬於自己。公子呂說:“國傢受不瞭這種兩屬的情況,您打算怎麼辦呢?如果打算把君位送給太叔,就請讓我去事奉他;如果不讓位,就請除掉他。不要讓臣民有不正常的想法。”莊公說:“用不著,他會自己找死的。”
太叔又把原為兩屬的西鄙、北鄙全都收歸己有,還擴展到廩延。公子呂說:“行瞭,該收拾瞭。地盤擴大瞭,擁戴的人就更多瞭。”莊公說:“不講道義就不能團結人,地盤再大也會垮颱。”
太叔修整城郭,聚集糧草,修補武器,調集士卒和兵車,將要偷襲鄭國的首都。薑氏做內應,替他打開城門。鄭莊公探聽到偷襲的日期,說:“行瞭,該動手瞭。”命令公子呂率領二百輛戰車討伐京邑。京邑的人反叛太叔。太叔逃到鄢邑。五月二十三日,太叔逃亡到共邑。
於是,莊公把薑氏安置到城潁,對他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不久又後悔瞭。
潁考叔在邊境潁古鎮做守官,聽說瞭這件事,就來到國都,嚮莊公進獻禮品。莊公宴請他。吃飯時,潁考叔把肉放在一邊。莊公問他。他說:“小人有母親,吃遍瞭小人的食物,卻沒有吃過您賜的肉食。請讓我把這些留給她。”莊公說:“你有母親奉獻,我卻沒有。”潁考叔說:“讓我冒昧地問一下,你說的是什麼意思?”莊公告訴他事情的原委和自己的後悔。潁考叔迴答說:“您擔心什麼呢?假若挖地到有泉水處,再挖通一條地道在裏麵相見,誰說不是這樣?”莊公照他說的辦瞭。莊公進入地道時作詩唱道:“在寬闊的地道之中,心裏樂得暖融融。”薑氏走齣地道時,也唱到:“在寬闊的地道之外,那精神哪,真是爽快。”從此他們的母子關係恢復到和當初一樣。
君子說:潁考叔的孝心是純正的博大的。他孝敬自己的母親,有擴展到瞭莊公的身上。《詩經》說:“孝子的孝心沒有窮盡,可以永遠給予你的同類。”大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考點提示
文字
(一)古今字
大太極大。“謂之京城大叔”
闢避避開。“薑氏欲之,焉闢害?”
厭饜滿足。“薑氏何厭之有?”
捨捨放開。“食捨肉。”(今仍作“捨”)
……
(二)異體字
昵昵:親昵。“不義不昵。”(今以“昵”為正字)
(三)通假字
寤啎逆。“莊公寤生。”
闕掘挖。“若闕地及泉。”
锡賜給予。“孝子不匱,永锡爾類。”
詞匯
(一)分析本義
(二)古今詞義的異同
(三)詞義辨析
語法
(一)兼詞
諸:“之於”的閤音字。兼有代詞“之”和介詞“於”的作用。“公伐諸鄢”,等於說“公伐之於鄢”,即莊公到鄢地討伐共叔段。
……
(二)錶敬副詞
請:“請”字後麵帶動詞時有兩種意義。一是請你做某事,如“則請除之”,就請你除掉他。二是請你允許我做某事,後麵的動詞錶示我的行為,如“臣請事之”,請你讓我去事奉他。第二種用法在古漢語裏比較常見。
……
(三)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如一般動詞:
“今京不度。”“不度”,不閤法度。
“隧而相見”。挖一條隧道讓你們相見。
……
修辭
互文見義
“公入而斌:‘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薑齣而斌:‘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這裏上文的“入”和下文的“齣”互文見義,構成相互呼應、補充的關係。實際上是說莊公和薑氏進齣隧道時都賦詩。
常用詞(一)
古漢語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
(二)古今詞義的異同
(三)單音詞,復音詞,同義詞
(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練習題(一)
一、填空:
1.______和______是韻書産生的基礎。韻書就是_______的字典。
2.反切注音法就是用兩個漢字注齣另一個漢字的讀音,上字取_____,下字取_____和______,閤起來就是被注字的讀音。
3.……
二、單項選擇
三.注意下列各句中有著重號的字,找齣同它們相對的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填在句子後麵的括號裏。
……
練習題(一)參考答案
一、填空
1.反切;四聲;分韻編排。2.聲母;韻母;聲調。3.……
考研試題精選(一)
試題摘編及參考答案
……
前言/序言
前 言
本書是同王力《古代漢語》配套使用的教學輔導書,是適應報考碩士研究生備考的需要而編寫的。希望通過它能幫助考生切實掌握古代漢語這門課程,提高考試的命中率,並為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好古代漢語,首先要學好古漢語文選,特彆是要學好先秦文選,因為它是古文的源頭。掌握瞭這個源頭,就可以順流而下,中古以後的文章就迎刃而解瞭。王力本教材第一、二冊文選部分全部是先秦作品,我們對其中的每一篇都做瞭古文今譯,詩經、楚辭部分還做瞭言文對照的翻譯,更為重要的是;對每篇課文所包含的古漢語基礎知識都進行瞭分析、歸納和整理,用“考點提示”的形式,一般分文字、詞匯、語法、修辭四個方麵做層次分明的講述(當然,因文體的變化和內容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側重點),如“文字”下分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繁簡字等等,分彆列舉例句並加以解釋和說明,其他各部分也都類似,做到條分縷析,綱舉目張,使考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就便於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掌握規律。
學習文選是為瞭豐富語感,也就是讓考生獲取豐富的古代漢語的感性材料。有瞭這個感性基礎,纔有可能上升為理性認識,纔有可能讓知識變為能力和本領。本書一、二冊通論的內容涉及古漢語工具書、詞匯、語法、文字、音韻、訓詁六個方麵。這些都是學習古代漢語所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知識。本書在這些方麵都有所擴展和加深。而這些知識又都是通過文選中的具體實例來說明的,務使考生易於理解和掌握。
為瞭讓考生把知識真正學到手,使知識真正變為能力和本領,本書在每個單元通論之後都附有一定數量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都是緊扣每個單元的文選和通論的內容的,它循序漸進自成體係,而且同每個單元的文選和通論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文選和通論的有關知識,通過練習來掌握和鞏固,而且有很多練習題又是對通論的補充和深化,如習題(二)側重對文字知識的補充和深化,習題(三)、習題(四)和習題(五)側重對語法知識的補充和深化,習題(六)側重對音韻知識的補充和深化,習題(七)側重對訓詁知識的補充和深化(至於詞匯知識,則是所有練習題的重要內容,自不待言),特彆是其中的問答題。因為通論受篇幅和題例的限製,不可能講得太多太細。除瞭一般練習題之外,還有兩種特殊的練習題,這就是第四單元後邊的“通篇閱讀分析練習題”和第七單元後邊的“文獻閱讀分析練習題”,這都是全麵提高學生閱讀古書能力的練習題。“通篇閱讀分析練習題”是培養學生綜閤運用文學、詞匯、語法知識分析整篇古文的能力。“文獻閱讀分析練習題”是培養學生綜閤運用文字、詞匯、語法、音韻、訓詁等知識分析整篇古代文獻的能力。所有練習題都附有參考答案。
為瞭幫助考生備考,我們也適當選錄瞭近三年內一些著名高校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供考生參考。也把它們分彆附在每個單元的後邊。但是這些考題是著眼於古代漢語教材的全局,而不是著眼於某一個單元。它跟練習題的性質是不同的。但是我們還是做瞭適當的選擇和編排,使其盡量接近所在單元的內容。我們用兩種形式選錄,一是“考研試題摘編”,即閤各校考題為一捲;一是“考研試捲全文”,即選用一校的入學考試試題。這樣的試捲各有四份,共八份。這是給考生一個實際演練的機會。對所有考研試題,我們都做瞭參考答案。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去做題,隻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就行瞭。
本書對一般在讀學生的深鑽提高和復習備考,對在職青年的自學進修也是很適用的,對高校古代漢語教師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由於成書時間倉促,疏漏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希讀者多加指正。
編 者
古籍溯源:一篇引人入勝的語言探索之旅 韆載文明,浩如煙海,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核心載體之一便是那承載著古聖先賢智慧的文字——古代漢語。它不僅是理解中國曆史、哲學、文學的鑰匙,更是感受中華民族獨特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的窗口。然而,古樸的字句,精深的義理,常常讓今人望而卻步。若想真正踏入這片博大精深的語言殿堂,除瞭嚴謹的理論學習,更需要的是循序漸進的實踐與消化。 本書,並非直接提供古代漢語的詳盡輔導或成套習題,而是一場以古籍為引,以語言為綫索,帶領讀者深入體驗古代漢語魅力的深度探索。它聚焦於那些曆久彌新、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經典篇章,以一種更具人文關懷和學術溫度的方式,引導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在理解中領悟。我們將一同穿越時空的屏障,聆聽先賢的聲音,品味古人的情懷,最終領略古代漢語的獨特魅力。 穿越時空的窗口:精選古籍篇章的解讀 本書將精選數篇極具代錶性的古代漢語文獻,這些篇章並非晦澀難懂的學術考證,而是飽含深情、富含哲理、或展現獨特敘事藝術的經典之作。例如,《論語》中那些簡練而富有哲理的對話,《詩經》裏質樸而真摯的情感,《道德經》中玄妙而深刻的智慧,《史記》中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或是唐詩宋詞中婉約與豪邁交織的韆古絕唱。 我們不會將這些篇章直接作為“教材”進行逐字逐句的語法分析或詞匯記憶。相反,我們會邀請您以一個“讀者”的身份,跟隨我們的腳步,一同走進這些文本的“世界”。我們會選取其中最能體現古代漢語特點的段落,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去體會其語言的精煉、構思的巧妙、情感的含蓄以及意境的深遠。 例如,在解讀《論語》的一段時,我們不會糾結於“之乎者也”的用法,而是會關注孔子如何用寥寥數語,將深刻的為仁之道、治學之道、處世之道娓娓道來,體會其語氣的抑揚頓挫,句式的簡潔有力,以及其中蘊含的東方智慧。在品讀《詩經》時,我們會關注其疊詞的運用如何渲染齣自然的生趣,比興的手法如何賦予景物以情感,以及其質樸的語言如何觸動最深沉的民族情感。 對於《道德經》,我們將著重於體會其“道”的抽象與具象之間的轉換,其辯證法的精妙運用,以及“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思想如何通過精煉的文字得以錶達。在《史記》的閱讀中,我們將關注司馬遷如何運用生動傳神的語言,刻畫齣鮮活的人物形象,如何通過敘事的力量,展現齣曆史的宏大與個人的命運交織。而對於唐詩宋詞,我們將著重於其意境的營造,情感的抒發,以及煉字的精巧,去感受那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魅力。 語言的溫度:感悟古代漢語的韻味 古代漢語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並持續影響著我們的語言和文化,絕非偶然。它擁有一種獨特的“溫度”和“韻味”,這種韻味體現在其簡潔、含蓄、富有張力、充滿想象力的語言錶達之中。本書將緻力於幫助讀者去“感悟”這種韻味,而非僅僅“掌握”其語法規則。 我們將通過對選取的篇章進行深入的賞析,帶領讀者去體會古代漢語的幾個重要特徵: 精煉與高度概括: 古代漢語往往用最少的字詞,傳達最豐富的信息。我們將通過對比分析,展示詞語的“一字多義”或“詞組的凝練”如何做到這一點。例如,理解一個“知”字在不同語境下的多重含義,或是體會“既往不咎”這樣簡潔的成語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含蓄與留白: 與現代漢語的直白不同,古代漢語常常注重“言外之意”,為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對篇章結構的把握,對人物情感的推敲,以及對作者敘事策略的分析,去捕捉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深層含義。 意象與象徵: 古代漢語善於運用意象來傳達情感和思想。我們將引導讀者識彆並理解常見的意象,如“月”的思念,“柳”的離彆,“梅”的堅韌,並分析這些意象在不同作品中是如何被賦予更深層次的象徵意義的。 節奏與韻律: 無論是散文還是詩歌,古代漢語的語言本身就具有獨特的節奏感和音樂美。我們將通過朗讀和品析,讓讀者感受到其抑揚頓挫的音韻之美,以及其結構安排所形成的流暢節奏。 典故與用語: 古代漢語中大量運用典故,這些典故不僅豐富瞭錶達,更承載著曆史文化信息。我們將適時地解釋這些典故的來源和含義,幫助讀者更準確地理解文本,並體會其用語的典雅與精妙。 不僅僅是閱讀:啓發式的思維訓練 本書並非被動的信息灌輸,而是一場啓發式的思維訓練。在解讀每一篇章時,我們都會提齣一些引導性的問題,鼓勵讀者主動思考,而非僅僅被動接受。 例如,在閱讀一段描繪自然景色的文字時,我們會引導讀者思考:“作者為何選擇這樣的景物來烘托人物的心情?這裏的比喻和象徵有何深意?” 在分析人物對話時,我們會啓發讀者:“這段對話揭示瞭人物怎樣的性格特點?作者通過這段對話想要傳達什麼重要的信息?” 我們將鼓勵讀者去“質疑”,去“聯想”,去“比較”。例如,比較同一主題在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錶達方式,或是聯想這些古籍內容與我們現代生活之間的關聯。這種啓發式的互動,旨在培養讀者獨立分析和理解古代漢語的能力,讓他們能夠主動地去挖掘文本的價值,而非僅僅依賴於現成的解讀。 學習的階梯:從興趣到深入的橋梁 對於初涉古代漢語的讀者而言,本書旨在提供一個興趣的起點,一座連接興趣與深入學習的橋梁。我們相信,當讀者在閱讀中體驗到古代漢語的魅力,感受到其文字背後蘊含的智慧與情感時,他們自然會對進一步學習産生強烈的意願。 本書所提供的,並非一套完整的“教程”或“練習題”,而是通過精選的篇章,通過深入的賞析,通過啓發式的引導,讓讀者在閱讀的樂趣中,自然而然地接觸到古代漢語的語言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起對古代漢語的語感和理解能力。它就像一位溫和的嚮導,帶領您在古代漢語的風景中漫步,讓您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不知不覺地認識和瞭解這片土地的獨特之處。 本書所希望達到的,是讓您在閱讀中,能夠體會到“文字活起來”的感覺,能夠感受到古聖先賢穿越時空的溫度,能夠被那博大精深的漢語魅力所深深吸引。這是一種更為人文、更為深入的學習方式,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一次對中華文化根脈的尋訪。 總結 這是一本關於“發現”的書。它引導您去發現古代漢語的語言之美,去發現其中蘊含的智慧之光,去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它不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邀請您一同踏上探索的旅程。讓我們一同,以一顆好奇的心,以一種探索的姿態,去領略古代漢語那穿越韆年而不朽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