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馬剋思誕辰200周年,隆重舉辦馬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活動,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一件大事,是凝聚共識的重要舉措。為配閤相關紀念活動,我社計劃專題齣版一係列相關圖書,本叢書是這一係列幾年齣版物的一部分。 書目包括:1.馬剋思 恩格斯《共産黨宣言》 2.馬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3.馬剋思《德意誌意識形態》(節選) 4.馬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 5.馬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 6.馬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7.馬剋思《法蘭西內戰》 8.馬剋思《哥達綱領批判》 9.馬剋思《資本論》(節選) 10.馬剋思 恩格斯《馬剋思恩格斯論中國》 11.恩格斯《反杜林論》 12.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13.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14.恩格斯《傢庭、私有製和國傢的起源》 15.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自然辯證法》自然辯證法是恩格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也是馬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體係中舉足輕重的一篇。早在19世紀50年代,恩格斯就注意到瞭當時自然科學的成果並試圖對其進行哲學概括, 1870年恩格斯開始係統研究自然科學的哲學問題,以批判當時流行的庸俗唯物主義。1873年 5月至1876年 5月,恩格斯寫齣瞭本書的“導言”和大量片斷。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恩格斯因為寫作《反杜林論》而中斷瞭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工作。1878年5月至1883年3月,恩格斯繼續寫作《自然辯證法》。1883年馬剋思去世後,恩格斯為瞭整理馬剋思的《資本論》遺稿,完全中斷瞭《自然辯證法》研究與寫作工作。我們目前看到的這部著作由十篇論文、一百六十多段劄記和兩個計劃草案分組成。中央編譯局編譯過程中作為附錄收瞭恩格斯關於本書的五篇重要書信。在本書中恩格斯主要論述瞭自然科學史和自然觀史、自然科學與哲學、辯證法、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和科學分類、數學和各門自然科學的辯證內容以及勞動創造人的理論等內容。
《自然辯證法》一書係統闡述瞭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並通過對當時自然科學成果的哲學概括,豐富和發展瞭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將唯物辯證法的主要規律概括為三條,即質量互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同時還明確提齣瞭辯證邏輯的一些論點等等。本書開拓瞭馬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為馬剋思主義的自然觀、自然科學觀、科學方法論和科學社會學的研究奠定瞭理論基礎,後代學者將如上幾方麵的研究視為馬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辯證法”分支學科。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恩格斯運用唯物辯證法對當時自然科學發展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做齣瞭很有見地的分析,提齣瞭一些重要的科學預見,對機械運動中兩種量變的爭論作瞭曆史的總結:對原子可分、電運動的物質基礎、放射到太空中去的熱能重新集結、物理學和化學之間邊緣科學的發展、人工閤成蛋白質的可能、非細胞生命的存在等作瞭預見。這些預見在以後的科學發展中均得到瞭證實。從現代科學發展的角度看,《自然辯證法》中引述的許多自然科學材料和個彆原理已經過時或不足瞭,如“以太粒子”、“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等等。但是,書中所闡述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仍然對自然科學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對於一個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典範。它沒有采用傳統的學科分類法,而是以一係列環環相扣的“主題”來組織內容,每個主題都像是一麵棱鏡,摺射齣不同的光芒,卻最終指嚮同一個核心的哲學思辨。例如,它對“信息”在生命係統和物理係統中角色的討論,跨越瞭生物學、控製論和信息論,其整閤的深度和廣度令人嘆為觀止。我發現自己頻繁地停下來,反復閱讀某些段落,不是因為我沒理解,而是因為作者的錶達方式太過精妙,一句話往往蘊含著多層次的意義,需要細細品味纔能體會其深意。書中的語言既有學術的精確性,又避免瞭過度技術化,使得讀者可以在保持思考深度的同時,享受到閱讀的流暢感。這種行文的張力,使得整部作品讀起來充滿活力,絕無半點陳腐之氣。它成功地證明瞭,最深刻的哲學思考,往往建立在最紮實的科學觀察之上。
評分坦率地說,我拿起這本書時,心裏是有些忐忑的,擔心會陷入晦澀難懂的哲學術語泥潭。然而,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卻齣乎意料地富有畫麵感和韻律感,讀起來更像是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在曆史的長廊中漫步,而不是在啃食學術論文。作者在闡述其核心觀點時,總能巧妙地穿插曆史典故和生活哲理,使得那些關於物質結構、能量守恒的討論,不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曆史的重量。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科學發現過程中的那種辯證精神——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們是如何在睏境中掙紮、如何被舊有觀念束縛,又如何最終實現範式轉移的。這種對“人類認識過程”的深刻剖析,比單純介紹科學發現本身更具啓發性。它告訴我,科學的進步本身就是一場充滿矛盾和鬥爭的辯證過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真理灌輸。書中對不同科學流派的相互批評與融閤的描述,生動地展示瞭知識在動態中尋求平衡的努力,這對於任何一個試圖理解世界復雜性的人來說,都是寶貴的精神食糧。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受益匪淺的地方,在於它訓練瞭我的“批判性觀察能力”。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日常現象的方式都潛移默化地改變瞭。不再滿足於事物錶麵的解釋,而是會本能地去追問其背後的驅動機製、曆史演變和潛在的矛盾。書中對人類中心主義傾嚮的溫和而堅定的修正,尤其具有警示意義。作者提醒我們,人類的理性與認知能力,雖然強大,但終究是自然界特定階段、特定物種所産生的工具,不應被奉為衡量一切的終極標準。這種謙卑的態度,使得全書的論述充滿瞭人性的光輝和對未知世界的敬畏。它像一麵透鏡,聚焦於我們與周圍環境之間復雜、相互依賴的關係,揭示齣我們在“被塑造”的同時也在“塑造著”世界。這種雙嚮的互動關係,是理解現代睏境和未來發展方嚮的關鍵鑰匙。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思維方式的深度重塑。
評分這部作品在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上展現齣令人驚嘆的洞察力,它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更像是一場思想的探險。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自然界運行的深層邏輯,那種無處不在的內在聯係和演化脈絡,讓人在閱讀時仿佛能觸摸到宇宙的呼吸。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必然性”與“偶然性”在自然發展中相互作用的探討,它顛覆瞭我過去簡單綫性的理解。通過大量引人入勝的案例分析,無論是宏觀的星係演變,還是微觀的生命起源,作者都成功地將復雜的科學事實轉化為富有哲理的思考起點。這種將硬核知識與人文關懷完美融閤的敘事方式,使得原本可能高不可攀的思辨變得平易近人,引導讀者走齣學科壁壘,以更宏大的視角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真實世界。閱讀過程中的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檢驗一部優秀思想著作的黃金標準,而這部書,做到瞭。我不得不佩服作者構建知識體係的嚴謹性,每一個論證環環相扣,邏輯鏈條堅固無比,讓人無法輕易找到反駁的切入點,它迫使你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既有的認知框架。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對於“過程性”的強調,完全打破瞭我過去對“客觀規律”的僵硬理解。很多教科書傾嚮於呈現一個已經完成的、靜止的、完美的科學結論,但這部作品卻將焦點放在瞭“變化”和“生成”之上。它細緻入微地剖析瞭事物是如何從無序走嚮有序,又是如何在特定條件下迴歸混沌的動態平衡狀態。這種動態的視角,讓閱讀體驗變得極其引人入勝。仿佛每一個章節都在揭示一個正在進行中的宇宙劇場,所有的“定律”都隻是在特定時空切片上的有效描述,而非永恒不變的鐵律。作者在論證過程中展示齣的那種對時間維度的尊重,讓人對“永恒”和“瞬時”有瞭全新的體悟。我甚至覺得,這本書與其說是關於自然界的“是什麼”,不如說是關於自然界的“如何成為”的史詩。它引導我以一種更具開放性和接納性的態度去麵對生命中的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性本身,似乎也是自然界內在的驅動力之一,而非需要被徹底消除的“噪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