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则不暖,近则互伤,不远不近恰如人意
所谓情商高,就是懂分寸
进退有据,不卑不亢,知所行止
过犹则不及,亲密当有间
有些人,靠出身和机遇获取成功,但靠情商获取成功时,人人机会平等,而所谓情商高,就是懂分寸,
99%的烦恼都是因为拿捏不好分寸,你可以不聪明,但是不能不懂分寸,因为不懂分寸,你就输了。
拒绝假、大、空,45个技巧,贴近生活、新鲜实用!手把手教你快速提高自身的分寸感,帮你在社会生存的博弈中懂场合、识好歹、知进退。
朱平
香港大学研究生,自评80分的知青二代,历经生死,热爱生活。练过地摊,做过高管,打过20份工……现任 康旗股份 高管
知分寸,明事理,懂进退,方得自在人生。 ——江南春 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 首席执行官
进退有度,张弛有道,待人接物应对世事,拿捏好分寸感,是智商情商的修炼。 ——冯印陶 米域MIXPACE 创始人、CEO
分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洞悉分寸感,是事业上升和生活愉快的基石条件。掌握分寸,谙熟分寸感,才可能遨游天地之间,左右逢源。——常兴龙 薪人薪事 创始人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分寸
002 分寸是一种渐变的风格
006 分寸是在彼此之间设定一个安全距离
010 分寸是对细节的一种把握
013 分寸是一种心理尺度
015 分寸代表了一种灵活的策略
019 分寸就是保持自然本色
第二章 分寸不仅是标准,也是基本底线
024 圆通而不圆滑
028 在宽容和纵容之间画一条线
032 一直退让,就会退无可退
036 适可而止,切忌咄咄逼人
041 过度赞美是一种虚伪
044 给民主设定一个限度
第三章 沟通分寸:话语决定了个人的特性
050 旁敲侧击,避免直击痛处
055 幽人一默,才能把话说得舒心
060 直爽并不意味着口无遮拦
066 借助别人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070 把握尺度,重要的是把话圆回来
074 少言慎言,点到即止
078 倾听是最灵活的沟通方式
第四章 角色分寸: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084 量力而行,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
087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091 红花配绿叶,彰显自身价值
095 适当与众不同,才能够获得成功
100 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即可
103 适当地比对有助于自我定位
107 追求的是现在,还是未来
第五章 职场分寸:刚柔并济,巧妙周旋
112 聪明难,糊涂更难
115 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
119 模糊策略是一种不错的社交手段
122 保持理性还是感性,永远是纠结的选择
127 八方信任,二次保留
第六章 表演分寸:糊涂比聪明更智慧
134 不过度自信,也不妄自菲薄
139 大棒加胡萝卜,树立绝对的权威
143 强制或者说服:影响力从何处发起
147 分歧面前不妨折中处理
151 以退为进,迂回向前
156 面对他人的攻击,不妨转移矛盾
160 不要将竞争当成完全的对立
第七章 选择分寸:不留后患的选择
166 待时而动,静等最佳时机
171 选择最合适的,而不是最好的
175 目光放远一些,做好长线投资
180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85 脚踏实地,收好自己的步子
189 不要同时追求两个目标
第八章 名利分寸:恰到好处即分寸
194 弱水有三千,只取一瓢饮
198 精益求精,但要拒绝完美主义
203 急流勇退,避免乐极生悲
207 学会共享,保持生态圈的平衡
211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相互协调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韩非子在《难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捴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闳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谀上;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性言,则见以为鄙;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此臣非之所以难言而重患也。”
在这段话中,韩非子提到了自己对于进言的一些看法,他并不认为进言很难,但是现实生活的交流往往会让人觉得把话说好似乎不那么容易。比如:当一个人言辞和顺流畅、华丽而有条理的时候,常常被认为说话华而不实;一个人说话恭敬诚恳,耿直周到,又会被人认为是笨拙的表现;那些能够触类旁通,广征博引的人,会被认为说话虚而无用;那些表达直接简单且不加修饰的话,会被认为过于直接容易出口伤人;触及他人隐私的时候,则会被人认为是刻意中伤别人;高深莫测的表达会被当作是浮夸的言谈;谈论日常琐事,会被别人说成是浅薄无知;言谈循规蹈矩,被认为是贪生怕死;见解与人不同,容易被看作是荒唐的表现;口才敏捷,富有文采,让人觉得修辞繁多却没有什么内涵;弃绝文献,质朴而诚实地陈说,被认为是粗俗的表达;动辄称引《诗经》和《尚书》,效法古代,就被认为是迂腐不堪。这些就是我难于向君主进言并深感忧虑的原因。
在这段话中,韩非子提到了说话的难处,认为自己稍有不慎就会被人误解,聪慧且能言善辩的韩非子,也会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把握说话的方式而深感忧虑。在韩非子看来,说话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说好话,这往往需要很强的控制力。
韩非子在《诡使第四十五》中又说道:“今下而听其上,上之所争也。而惇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守法固,听令审,则谓之‘愚’。敬上畏罪,则谓之‘怯’。言时节,行中适,则谓之‘不肖’。无二心私学吏,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意思是:现在让臣子听从君主,是君主的当务之急。但对于忠厚老实、淳朴诚信、做事专心、说话谨慎的行为,却被说成是贫陋无礼;严格遵守法度,认真听从政令,却被说成是愚笨;尊敬君主,害怕犯罪,却被说成是胆小。言论适合时宜而有分寸,行为符合法治而恰如其分,却被说成是没有出息。对君主没有二心而不从事私学,听从官吏而遵循教化,却被说成是浅薄。
如果对韩非子的两段话进行解析,就会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当我们按照某种自己的理解去说某些话,或者做某些事的时候,这个社会其实并没有设置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所以有时候稍稍用力过度或者用力不足,就会被人误解,并且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事实上,对于那些成熟且有阅历的人来说,做人是一件很难的事。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必须三思而后行,都必须顾及周围的环境,顾及自己与周围人群的关系,这不仅仅是为了自我表达或者自我表现,更多时候,这是一个平衡问题,而本质上其实就是分寸感的问题。作家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实际上,人同样需要遵守尺度,否则就违背了世间万物和谐的定律,任何破坏尺度的行为都会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不良的影响。
中国人讲究“度”,凡事过犹不及,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感,在中国哲学体系中,“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像四季有规律地更替一样,所有的变换更替都依据具体环境来进行,从而确保了自然界最基本的平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事的规律和万事万物的规律都在彰显分寸,其中人更应该主动去把握好分寸,这是个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门人生的艺术。
本书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以通俗的手法讲述了分寸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各种形态。书中的内容贴近生活,且运用了丰富的理论、经典的例子,并以严谨的结构串联起来,对分寸感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对于想要了解分寸感并希望从中获得帮助的读者来说,本书会是一本比较不错的参考书籍。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治愈系”读物,它没有提供任何心灵鸡汤式的安慰,而是通过对人性细致入微的描摹,以及对生活真切的体察,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内心的平静。我常常觉得,人生中最难的事情,莫过于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这本书在这两个方面,都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和焦虑,是因为我们对“界限”的模糊不清。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自己内心深处,都需要一道清晰的界限。而这种界限,并非是要我们变得冷漠和疏离,而是要我们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尊重他人。作者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充满了朴实的力量,仿佛一位老朋友在轻声地与你分享人生的感悟。我反复阅读书中的一些章节,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东西,获得新的领悟。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不再迷茫,不再彷徨。
评分一本让人读来舒心的书,文字如清泉流淌,没有刻意的华丽辞藻,却字字句句敲打在心上。读完第一章,我就知道,这本书注定要被我反复翻阅。它不像那些急于抛出结论的书,而是娓娓道来,用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一个个细微的观察,引导你去思考,去感受。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段落时,会停下来,点上一杯茶,望着窗外,让思绪随着书中的叙述飘远。那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描述,关于自我认知的探讨,都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制。我曾经在很多场合感到不自在,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总觉得自己的言行唐突了别人,又或者被别人不经意间的疏离所伤。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导师,用最温和的方式,教会我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位置。它没有说教,没有指责,只是提供了一种视角,一种理解,一种可能性。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道理,而是更深刻的共情,更细腻的理解。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我明白,分寸感并非生来就有,而是在不断的体验和反思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成。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边界”的深刻洞察,这种洞察渗透在字里行间,让我从阅读中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感。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场精妙的舞蹈,既要有身体的接触,又要有适当的距离。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跨越了那条无形的线,要么过于亲近,让对方感到窒息;要么过于疏远,让关系变得冰冷。作者用极具画面感的笔触,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和场景,他们或在试探边界,或在挑战边界,或在坚守边界。我读到那些描述,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那些因为不懂得如何把握距离而产生的尴尬,那些因为缺乏对他人感受的体察而造成的误会。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分寸感”,其实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对自己的负责。它不是一种僵化的规则,而是一种动态的智慧,需要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地运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给自己的人生梳理脉络,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关系,那些曾经难以言说的感受,都变得清晰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尺度”的把握,这种尺度体现在作者对叙事节奏的控制,对情感表达的克制,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提炼。它不像一些书那样,生怕读者不理解,恨不得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说。而是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体会。每一个故事,每一段感悟,都像是一幅留白的水墨画,意境悠远,引人遐想。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沟通”的部分,它没有提供多少具体的沟通技巧,而是从更深层次,探讨了沟通的本质。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与他人有效沟通,不是因为我们不会说话,而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如何倾听,不懂得如何把握说话的“度”。这本书教会我,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对方的接受程度,要学会适可而止。这种“度”,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言语的负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沟通能力,似乎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但内心却多了一种安定和从容,知道在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而不是立竿见影的震撼。它没有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那些振聋发聩的观点,但它却能悄无声息地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你开始审视自己,审视你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不断回放书中的某个细节,某个句子。它们就像一颗颗细小的种子,在我心中悄悄发芽,然后慢慢舒展。我开始注意到自己在他人的言谈举止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微妙之处,也开始反思自己在与人交往时,是否过于冒失,或者过于退缩。这本书教会我,理解他人,并非要完全代入对方的处境,而是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去尊重他们的界限。这种理解,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点滴之中。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分寸感”,是建立在同理心和尊重之上的,它是一种温和的力量,能够化解矛盾,拉近距离,让关系更加和谐。
评分货品还不错,物流也挺快的。
评分货品还不错,物流也挺快的。
评分货品还不错,物流也挺快的。
评分货品还不错,物流也挺快的。
评分货品还不错,物流也挺快的。
评分货品还不错,物流也挺快的。
评分货品还不错,物流也挺快的。
评分货品还不错,物流也挺快的。
评分货品还不错,物流也挺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