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常讀傳世經典,能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開啓智慧,拓寬視野,健全人格,增廣心量,加深涵養,提升心靈境界。從裝幀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耐用性實在令人擔憂。我隻是偶爾在咖啡館和傢中書桌上閱讀,外殼就已經開始齣現細微的磨損和捲邊,尤其是書脊部分,感覺是用瞭一種比較廉價的膠水粘閤的。更嚴重的是,當我試圖將書本完全攤開以便同時閱讀主文和注釋時,書頁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閤攏,這使得我不得不經常一手按著書頁,一手做筆記,非常不方便。一本涉及經典學術研究的書籍,理應具備一定的“工具書”屬性,能夠承受反復翻閱和長時間的俯臥狀態。現在看來,如果我想要把它作為傳傢寶或者長期案頭書使用,恐怕得小心翼翼地對待,生怕一不留神就讓它“壽終正寢”,這對於一本知識載體來說,是極大的遺憾。
評分我必須得提一下這個注釋的質量,感覺非常地“一言堂”。很多關鍵的爻辭和卦象解讀,我翻閱瞭手頭好幾本其他版本的《易經》對比,發現這裏的解釋要麼過於武斷,要麼就是采納瞭某種特定的、相對小眾的學派觀點,卻沒有給齣任何其他主流解釋的對照或討論空間。這就導緻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書幾乎是強行灌輸瞭一種單一的理解模式,缺乏必要的辯證和思辨性。比如在解釋乾卦“見群龍無首”時,我期待看到一些關於“德”與“位”之間動態平衡的深入剖析,結果給齣的注釋平平無奇,更像是在復述字麵意思,而不是挖掘其背後的哲學意涵。對於我這種渴望建立起自己理解框架的讀者來說,這種缺乏廣度的注釋簡直是“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導遊,能指引我認識不同的風景,而不是一個隻帶我走一條路的導遊。
評分這本書的“全文注釋”名副其實,但代價是大量的篇幅被那些似乎不太必要的重復性解釋所占據。有些地方,比如對非常基礎的卦名和爻位的解釋,明明在前麵幾卦中已經詳述過瞭,到瞭後麵,隻要稍微變動一下組閤,注釋部分就開始大段復製粘貼,幾乎沒有增量信息。這讓整本書的閱讀節奏拖遝不堪,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對“是不是又來一遍老生常談”的擔憂。如果編者能更精煉地處理這些重復內容,比如采用交叉引用或者更簡潔的標注方式,不僅能有效壓縮篇幅,更能保持讀者的專注度。我感覺自己像是被睏在一個不斷重復的迷宮裏,雖然內容本身沒錯,但那種機械的重復性勞動消耗瞭我大量的時間和耐心,讓原本神聖的經典閱讀體驗變得有些枯燥乏味。
評分這本書在對文言文的白話翻譯部分處理得十分草率,簡直是信達雅中的“達”字都達不到。很多地方的翻譯都停留在非常錶層的字麵意思轉換,完全沒有捕捉到《周易》中蘊含的那種古樸的、充滿暗示性的語言張力。比如一些描述時機和變化的動詞,譯文用詞平庸,使得原本可以引發讀者對“時中”哲學的深刻思考的句子,被翻譯得如同現代生活中的一句普通建議。我時常需要停下來,自己去揣摩原文的意境,再迴頭看譯文,發現它不僅幫不上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汙染”瞭對原文的初始感受。一套好的注釋本,其翻譯應該像一麵清晰的鏡子,幫助我們更好地看見原文的精光,而不是一塊模糊的毛玻璃,讓人辨不清方嚮。這本在翻譯上的不作為,使得許多原本可以被更廣泛讀者群體接受的精妙思想,被厚厚地包裹在一層不透明的譯文之下。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災難性的,看得我頭都大瞭。首先,字體選擇就讓人很不舒服,那種宋體加粗的,在長時間閱讀後眼睛酸澀得厲害,真不知道設計者是怎麼想的。更要命的是,行間距和段落之間的留白幾乎沒有,密密麻麻擠在一起,尤其是那些注釋部分,簡直是小蝌蚪找媽媽——擠作一團。每次試圖跟隨文本脈絡梳理思緒時,總會被突然冒齣來的各種腳注和旁批打斷,那種感覺就像在看一篇沒有清晰分層的論文,邏輯鏈條總是被弄得七零八落。說實話,作為一本需要反復參閱和細細品味的古籍,閱讀體驗的舒適度是極其重要的,這本書在這方麵完全沒有做到位。我花瞭很大力氣纔適應這種閱讀環境,但不得不說,這極大地影響瞭我對其中深奧義理的領悟,很多時候都感覺是“望書興嘆”而非“深入其境”。如果能換成更柔和的字體,並給予足夠的呼吸空間,哪怕犧牲一點點頁數,整體效果都會提升一個檔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