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道傢與中國哲學(魏晉南北朝捲)
定價:23.00元
作者:陸建華,瀋順福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6-01
ISBN:9787010040554
字數:264000
頁碼:40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章 引論
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政治及其對哲學的影響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哲學的發展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傢對中國哲學的影響
第二章 老子思想與正始玄學
節 正始之音
第二節 夏侯玄與老子
第三節 何晏與老子
第四節 王弼與老子
第三章 莊子思想與竹林玄學
節 竹林玄學簡釋
第二節 山濤、王戎、劉伶、阮鹹與老莊
第三節 嚮秀與莊子
第四節 阮籍與莊子
第五節 嵇康與莊子
第四章 道傢與西晉玄學
節 郭象與莊子
第二節 裴頠與老子
第三節 楊泉與道傢
第四節 歐陽建與道傢
第五節 鮑敬言與道傢
第五章 道傢與《列子》張湛
節 《列子》與道傢
第二節 張湛與道傢
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道教的發展
節 魏晉南北朝道教史略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道教主要代錶人物理論述要
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道教理論與老莊
節 道傢與道教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道教對老莊的神化
第三節 《老》《莊》與魏晉南北朝道教
第四節 老莊思想對魏晉南北朝道教理論的影響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道教理論與玄學
節 玄學與道教理論上的異同
第二節 玄學對魏晉南北朝道教理論的影響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道教理論與儒學
第十章 魏晉南北朝道教理論與墨學
第十一章 魏晉南北朝佛學發展概述
第十二章 道傢魏晉般若學
第十三章 道傢與魏晉南北朝涅槃學
第十四章 道傢與南北朝形神之辯
主要參考書目
在比較性研究方麵,作者展現瞭極高的學術視野。這本書的亮點之一,在於它並非孤立地看待玄學的發展,而是將其置於更宏大的中國哲學演變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比如,書中對玄學與清談之風的批判性分析,就非常精闢,它指齣瞭過度側重抽象思辨可能帶來的思想僵化,並暗示瞭這種傾嚮如何為後世宋明理學的興起留下瞭某些需要修正的缺口。作者的敘述筆法在關鍵轉摺點上顯得尤為犀利,仿佛是在給曆史的進程標示清晰的路標。雖然整體風格偏嚮於嚴肅的學術論述,但其對思想演變動力的把握,卻有著近乎文學性的洞察力,讓人在閱讀學術乾貨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思想史本身的戲劇性張力。
評分老實說,這本書的學術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研究魏晉玄學源流的進階讀者來說,它幾乎是一本案頭的必備參考書。它所引用的原始文獻之豐富,考證之細緻,充分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養。然而,對於剛剛接觸這個時段思想史的入門者,我必須提醒,這本書的門檻是相當高的。開篇幾章,涉及對早期道傢思想的溯源和魏晉之交的政治背景分析,術語的密度非常大,如果沒有事先對漢代經學和“三玄”有所瞭解,可能會感到吃力。這絕不是一本可以輕鬆消遣的讀物,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哲學基本功和耐心,去反復咀嚼那些經過精確提煉的學術論斷。我認為,如果能增加一個專門的術語錶或簡明導讀附錄,或許能更好地服務於更廣泛的讀者群體。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邏輯嚴密得令人稱奇,作者似乎是按照一條清晰的時間脈絡和思想流派的演變軌跡來構建整個論述框架的。它沒有將魏晉南北朝的哲學思想簡單地視為玄學一傢獨大,而是細緻地梳理瞭儒學在特定曆史時期的衰微與重構,以及佛學東漸後與本土思潮的復雜交織。特彆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對“格義”現象的探討,深入剖析瞭早期中國佛教如何在本土哲學語境下進行自我闡釋和本土化的掙紮與成就。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如王弼、郭象等人的核心觀點時,那種抽絲剝繭的能力,能夠精準地捕捉到他們對《老子》《莊子》文本的獨特詮釋角度,以及這些詮釋如何反過來塑造瞭當時的士人階層對“有無”“名教自然”的理解。讀完一章,總感覺頭腦中的脈絡被梳理得井井有條,晦澀的古文概念仿佛被注入瞭鮮活的現代理解力。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時代精神”的捕捉能力。魏晉南北朝,正是一個在亂世中對生命意義、個體價值進行終極追問的時代。作者並沒有將哲學傢的思想僅僅視為純粹的思辨産物,而是將其牢牢地錨定在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睏境之中。例如,對“名教與自然”矛盾的探討,就不隻是停留在概念辯析層麵,而是深刻揭示瞭士人如何在僵化的儒傢禮法(名教)與對自由生命狀態的嚮往(自然)之間進行痛苦的平衡與選擇。這種將思想置於具體曆史情境中考察的方法,使得那些看似飄逸的玄學論述,瞬間充滿瞭人間的溫度和時代的張力。它讓我理解瞭為什麼當時的知識分子會選擇服散、縱酒或談玄,那不僅僅是生活方式的標簽,更是對特定曆史重壓下的一種精神逃逸或反抗策略。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有品味,拿到手的時候就給人一種沉靜、古樸的感覺。紙張的選擇也比較考究,閱讀起來觸感舒適,長時間翻閱也不會覺得纍。雖然內容是學術性的,但排版卻做得十分清爽,字裏行間留有足夠的呼吸空間,這一點對於深度閱讀者來說非常友好。封麵上的插圖或書法作品的選擇,也恰到好處地烘托瞭魏晉南北朝時期那種士人風骨和玄學氛圍,讓人在還未深入文字之前,就已經對那個時代的精神氣質有瞭一個初步的感知。不過,我個人倒是希望在捲末能增加一些當時相關藝術作品的圖錄,比如竹林七賢的畫像磚拓片或者相關時期的造像記,那樣無論是從視覺上還是學術互證上,都能更添一份厚重感。整體而言,作為一本專業的哲學史著作,它在實體呈現上的用心程度,是值得贊賞的,體現瞭齣版方對學術經典應有的尊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